第二章 身边的化学物质单元复习
【教学目标】
1、对第二章知识系统化。
2、运用典型习题对氧气、二氧化碳、水的性质加以巩固。
【重点】1、对第二章知识系统化。
2、运用典型习题对氧气、二氧化碳、水的性质加以巩固。
【难点】运用典型习题对氧气、二氧化碳、水的性质加以巩固。
【教学过程】
一、知识要点
1.空气
(1)空气的各成分气体的体积分数:
(2)氮气
2.氧气的物理性质:
通常情况下,氧气是一种 色、 溶于水的气体,密度比空气 ,故在实验室收集时可用 法或 法
收集氧气。
3. 氧气的化学性质
(1)氧气是一种常见的气体,它能支持 和供给 ,是一种化学性质 的气体,一定条件下能与许多物质(金属、非金属,某些化合物等)发生反应,同时放出 。
(2)部分物质在空气和氧气中反应现象对比
? 在空气中 在氧气中 文字表达式
木炭
铁丝
石蜡
4.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通常情况下,二氧化碳是一种 色、 溶于水的气体,密度比空气 ,故 用排水法收集二氧化碳,可用向 排空气法收集,
二氧化碳气体加压、冷却时可变为雪花状固体,这种固体通常称为“ ”.
5.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1).一般情况下,二氧化碳不能 ,也不支持 ,常用来 .(2).二氧化碳可与水反应 ,碳酸可使紫色石蕊试液变 ,碳酸不稳定受热容易 , 。
(3).二氧化碳可与石灰水反应 此反应灵敏,常用来
二氧化碳。
6.二氧化碳的用途 。
7.纯水与自然水、软水与硬水的区别
(1)纯水与自然水: 纯水:属于 物; 自然水,属于 物。
(2)硬水与软水:区别:按水中含钙离子、镁离子的多少不同。
检验方法:
说出硬水软化的一种方法: 。
8.实验探究:水的组成
①实验现象:电极上有 ,一段时间后,正负极相连的试管内产生气体体积比约为 。
②实验结论:水是由 元素和 元素组成的。
巩固练习:
1. 下列实验现象描述中正确的是( )
A.木炭燃烧产生二氧化碳
B.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C.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
D.镁条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产白色固体
2. 鉴别一瓶气体是否为二氧化碳,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A.观察气体颜色 B.闻气体的气味
C.插入燃着的木条 D.倒入澄清的石灰水
3. 做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实验装置如右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实验时红磷一定要过量
B.燃烧匙中的红磷换成木炭也能得到正确的实验结论
C.燃烧匙中的红磷越多,水位上升越高
D.本实验可以证明空气含有氮气和稀有气体
4.二氧化碳在空气中的含量虽然极少,但也是人类生存不可缺少的物质。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请说说大气中产生和消耗二氧化碳的主要途径各一条:产生途径
;消耗途径 。
(2)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之前,可以先做一个 试验检验菜窖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是否过高。该试验是利用二氧化碳 的性质。
5.长江、张华同学在学习氧气实验室制法后,知道二氧化锰能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后,再想探究其他一些物质如氧化铝是否也可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请你一起参与他们的探究过程,并填写下列空白。
【提出问题】氧化铝能不能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呢?
【作出猜想】氧化铝能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实验验证】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实验一
木条不复燃 常温下过氧化氢溶液不分解
实验二 在装有过氧化氢溶液试管中加入少量氧化铝,然后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 木条复燃
【实验结论】氧化铝 能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故 氧化铝能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讨论与反思】经过讨论,有的同学认为只有上述两个证据,不能证明 氧化铝能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还要补充一个探究实验:
实验三:
【实验目的】探究 。
【实验步骤】①准确称量 氧化铝 (少量)的质量;②完成实验二;③待反应结束,将实验二试管里的物质进行过滤,洗涤,干燥,称量;④对比反应前 氧化铝的质量。
【交流反思】如果 。则说明 氧化铝可以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但长江同学认为,要证明猜想,上述三个实验还不足够,还需要再增加一个探究实验:探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