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音版七年级音乐上册(简谱)第二单元《☆青年友谊圆舞曲》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人音版七年级音乐上册(简谱)第二单元《☆青年友谊圆舞曲》教学设计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51.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音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20-10-30 13:38: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基本信息
姓名 学段学科 音乐
区县
学校名称
教学题目 青年友谊圆舞曲
所选教材 人民音乐出版社初中七年级上册
一、学习内容分析
1.学习目标描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知识与技能: 能够用圆润的声音自信地演唱《青年友谊圆舞曲》,背唱第一段歌词。
过程与方法:1.先欣赏,学生感受音乐流畅优美、热情,对音乐旋律有所感知。
2.然后学唱歌曲,学会之后尝试加进身体律动和打击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习了解音乐知识——圆舞曲。
2.学会唱歌曲《青春友谊圆舞曲》,学生体会三拍子的强弱弱规律。
3.教育学生珍惜友谊。
2. 学习内容与重难点分析
(学习内容概述、知识点的划分) 1.学习三拍子的击拍图式。
2.用三解铁、木鱼、沙锤、铃鼓、响指为《青年友谊圆舞曲》伴奏,提高学生学习音乐并参与音乐表现的能力。
项目 内容 应对措施
教学重点 感受三拍子的强弱弱规律 用手划拍
教学难点 表演唱中身体动作的表现及加入打击乐器进行伴奏 用各种乐器引导学生的兴趣
二、学习者特征分析(说明学生的已有知识基础、学习习惯等信息)
1、学生正处于变声期,唱歌较困难。 2、学生素质差,胆子小,缺乏表演自我的能力。
3、学生对音乐的学习,观念不正确。
三、学习环境选择
1.学习环境选择( B ) A.简易多媒体教室 B.交互式电子白板 C.网络教室 D.移动学习环境
四、流程规划与活动设计(描述整体教学环节规划,按顺序说明每一环节中教学内容、呈现方式、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以及设计意图等)
教学环节 知识点与教学内容 呈现方式(如图片/视频等)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与效果
教学活动一
发声练习(断音和连音练习)
图片 1=D 3/4

3 2 1 │3 2 1 〢
Mi mi mi ma 1=D 3/4

3 2 1 │3 2 1 〢
mi mi mi ma 为歌曲中的连音与跳音的演唱做准备,让学感受两种不同音型的演唱方法和气息运用的不同
教学活动二
听音练习:(老师在琴上弹出不同高度的音,学生用la模唱。)

弹奏  1=C
5 1 〢 3 6 〢 1 5 〢 4 1 〢 5 3 〢
学生听辨并模唱出来 锻炼对音高的听辨,进而提高模唱能力
教学活动三
欣赏《青年友谊圆舞曲》,学习音乐知识——圆舞曲。 图片,视频
1、圆舞曲知识简介:又称“华尔兹”,它是起源于奥地利民间的额一种三拍子的舞蹈。分快步与慢步两种,舞时两人成对旋转。其特点为:节奏明确、轻快,旋律流畅、热情,节拍感鲜明,第一拍重音较为突出。


2、复习三拍子击拍图式,学习新图式,用右手为《青年友谊圆舞曲》击拍,感受圆舞曲的特点。 1、学生听《青年友谊圆舞曲》,听辩出是几拍子,有何特点?
对三拍子节奏的强弱关系了解清楚,并能准确的挥拍律动
教学活动四
学唱歌曲《青年友谊圆舞曲》
1、学唱谱:
(1)学生击3/4拍子视唱二次,教师辅以琴声。
(2)结构:共六个乐句,前四句节奏一样,五、六两句有小的变化。
(3)提出要求进行随琴视唱:注意断和连。

2、学唱词:
(1)朗读理解词义,教育学生珍惜友谊。
(2)学生进行填词演唱。教师辅以琴声伴奏。

3、表演唱:
(1)加身体动作表现三拍子强弱弱规律进行延长。
(2)加打击乐进行演唱。 1、学生击3/4拍子视唱二次。
2、学生朗读课文。
3、填词演唱
4、加打击乐 在学唱歌曲中感受圆舞曲的曲式风格,进一步加深三拍子节奏的律动规律
教学活动五 课堂总结 图片 教师总结这节课的教学内容及重点 学生畅谈学习感受。 让学生对本节课内容归纳总结,加深记忆
五、评价方案设计
1.评价形式与工具( A )可多选 A.课堂提问 B.书面练习 C.制作作品 D.测验 E.其他
2.评价量表内容(测试题、作业描述等)
让学生回去寻找其他圆舞曲的资料和音响,并再自行学唱一首3拍子歌曲。
六、备注
(技术环境下课堂教学管理思路、可能存在的教学意外及应急预案等。如同时设计有板书,在下框中表明)
辅助教学板书,录音机,磁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