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音版七年级音乐上册(简谱)第一单元演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人音版七年级音乐上册(简谱)第一单元演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教学设计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1.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音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20-10-30 13:40: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教案
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能够用自然坚定的声音,恰当的力度表现歌曲的雄壮激昂的情绪
结合作品初步掌握节拍、节奏、节奏型等音乐知识,感受体验节奏特点
了解《国歌》产生的时代背景,并能够在此基础上理解歌词含义。在歌曲演唱活动中,用歌曲去感受和表达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准确并运用较有力的声音来演唱国歌,表现歌曲雄壮、激昂的情绪。
难点:“三连音”和“弱起节奏”
教材分析:
《国歌》原名为《义勇军进行曲》作于1935年春,田汉词,聂耳曲。原为《风云儿女》主题歌。被称为中华民族解放的号角。1949年九月被定为我国的带国歌,1982年12月4日五届人大第五次会议通过为《中华民族共和国国歌》。歌曲为G大调,4/2拍,一段体,乐曲弱起进入。
教学过程
导入:播放阅兵式
生谈感受
师:好,那么同学们你们会唱国歌么?好,咱们来随着伴奏唱一遍。各小组咱们来比一比,哪个小组唱得好!
生唱国歌
师:同学们你们唱的都非常好。这首激荡人心、高亢明亮的歌从新中国诞生的第一天起,曾伴随着无数次冉冉升起的五星红旗在祖国的东南西北的上空激荡,在我们学校上空激荡,在我们每个中国人民的心中激荡。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进国歌。
创作背景
首先老师想考考大家,你们知道国歌是怎样诞生的么?咱们小组讨论整理一下然后每组选派一个小组长代表发言。
下面我给大家讲一段有关《国歌》诞生的故事:《国歌》原名叫《义勇军进行曲》,是三十年代的进步影片《风云儿女》的主题歌,这部电影描写了一个青年诗人参加抗日义勇军的故事。影片刚开始拍,主题歌的歌词还没有写出来,田汉就被捕了,于是,田汉在狱中把歌词写在香烟纸上,并设法让探狱的家人带出去,交给了聂耳,聂耳接到歌词后,无比激动,他怀着满腔的爱国热情,谱出了《义勇军进行曲》的初稿,这时反动派的魔爪已经伸向聂耳,党组织为了保护这位音乐家,让他暂时离开祖国。1935年4月1日,聂耳带着《义勇军进行曲》的初稿来到日本东京,他抓紧时间修改了主题歌,并很快就寄回祖国。在抗战的年月里,这首歌随着电影的播放,像嘹亮的号角,传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激励着无数爱国同胞 敌人的炮火奋勇前进。
作品简介
《国歌》原名为《义勇军进行曲》作于1935年春,田汉词,聂耳曲。原为《风云儿女》主题歌。被称为中华民族解放的号角。1949年九月被定为我国的带国歌,1982年12月4日五届人大第五次会议通过为《中华民族共和国国歌》
作者简介
田汉,剧作家、戏曲作家、电影编剧、小说家、词作家、诗人、文艺批评家、文艺活动家,中国现代戏剧三大奠基人之一。他创作歌词的歌曲《万里长城》的第一段后来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_?????????è??è?????_》的歌词。田汉早年留学日本时曾自署为"中国未来的易卜生"。1968年,田汉在中国_???????¤§é?????_中不幸被迫害死于狱中。
聂耳(1912-1935),原名聂守信,1935年初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_?????????è??è?????_》的作曲。他创作了数十首革命歌曲,他的一系列作品影响中国音乐几十年。他的音乐创作具有鲜明的时代感、严肃的思想性、高昂的民族精神和卓越的艺术创造性,为_???????????§é????§_革命音乐的发展指出了方向,树立了中国音乐创作的榜样。
1935年7月17日,年仅23岁的聂耳在日本藤泽市游泳时不幸溺水身亡。
师:通过刚才大家的演唱,老师发现大家都已经基本会唱,但是怎样把国歌所表达的情绪表现出来呢?下面我们来分析歌曲:
1.首先我们来看歌曲的引子部分:
播放引子音乐,并在黑板上画出三连音
解释三连音,军号
引子的前奏,向我们传达了怎样的讯息?大家来想一想?
对,引子的前奏犹如吹响的军号一般,急切的呐喊、召唤着被压迫的人们。呼喊人们奋起战斗。大敌当前,形势紧迫。用军号一般的旋律激起无数同胞的奋起反抗,冲破黑暗,勇往直前。
好,下面我在往下听。
“中 华 民 族 到 了 ”重音,为什么用重音演唱,大家来想一想?
对,强调了形势的严峻;突然乐句被一个八分休止符打断,接着唱出“最危险的时候”,告诉人们:国家和民族正面临着生死存亡的抉择。
师:三个“起来”有什么含义?音一个比一个·····?力度越来越······?
旋律往上走的,在音乐创作上叫做“上行”。表现出人民要开始反抗,挺直腰板,推翻压迫和侵略。
师:为什么在“前进!前进!前进!进!”要多加个进?并加重音记号?

在三次层层向上的“起来’呼喊之后,号角式的音调再现了,像一声冲锋号,激励着无数战士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尾声时再三强调“前进”两个字,音乐上富有动力,象征着中国人民的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伟大精神。
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我们深刻的了解了国歌的创作背景以及国歌每一句歌词的深层次含义,那么老师还有一个问题需要和大家一起探讨,就是“国歌为什么会流传至今。在和平年代的今天,国歌是否已经过时?”好,现在小组讨论2分钟,给我一个国歌不过时的理由.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展开讨论 1.中国国情 2.国歌在和平年代给人们带来的深刻影响。
小组汇报
课堂小结
同学们,国歌是祖国的象征,是民族的心声,是国家的灵魂。抗战时期,国歌是民族的号角,和平年代,国歌又赋予更深刻的意义。无论你走到哪里,无论你在世界任何一个地方,无论正遇到什么艰难困苦,只要你听到这振奋人心的旋律,你就会感到一种自豪!一种力量!因为在这音符中,你已不再是一个
普通的人,而是一个伟大民族中的一员!让我们珍惜眼前所拥有的,
“牢记历史,居安思危!”
?好,下面老师来指挥,同学们伴着高昂的情绪,随着伴奏来再一次高声唱响我们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全体起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