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市第五中学晨测练习(一)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24.0分)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坐地日行八万里”的地球可以视作质点
B.
建立质点概念的物理方法是理想模型法
C.
古代“刻舟求剑”故事中,刻舟求剑者的错误在于错选了参照系
D.
第4s末和第5s初指同一时刻,在时间轴上二者对应同一点
三个质点A、B、C的运动轨迹如图所示,三个质点同时从N点出发,同时到达M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三个质点从N点到M点的平均速度相同
B.
三个质点任意时刻的速度方向都相同
C.
三个质点从N点出发到任意时刻的平均速度都相同
D.
三个质点从N到M的平均速率相同
下列关于矢量(位移)和标量(温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两运动物体的位移大小均为30
m,这两个位移一定相同
B.
做直线运动的两物体的位移x甲=3
m,x乙=-5
m,则x甲>x乙
C.
温度计读数有正有负,其正负号表示温度方向
D.
温度计读数的正负号表示温度的高低,不表示方向
为了使公路交通有序、安全,路旁立了许多交通标志。如图所示,甲图是限速标志,表示允许行驶的最大速度是80km/h;乙图是路线指示标志,表示到杭州还有100km。上述两个数据的物理意义是( )
A.
80km/h是平均速度,100km是位移
B.
80km/h是平均速度,100km是路程
C.
80km/h是瞬时速度,100km是位移
D.
80km/h是瞬时速度,100km是路程
汽车从立交桥顶上向下做变速直线运动。已知第1s内通过2m、第2s内通过4m、第3s内通过7m,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第2s内的平均速度是4m/s
B.
第2s内的平均速度是2m/s
C.
第2s末的瞬时速度是2m/s
D.
第2s末的瞬时速度是4m/s
A,B,C三物体从同一地点同时出发做直线运动,它们的位移—时间图象如图所示。在0~20s内,它们的平均速度、、和平均速率、、的关系正确的是
A.
B.
C.
D.
二、多选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2.0分)
一质点沿直线Ox方向做减速直线运动,它离O点的距离x随时间变化的关系为x=2+6t﹣2t3(m),速度v随时间t变化的关系为v=6﹣6t2(m/s),则:
A.
该质点在t=2s时的瞬时速度为﹣18m/s
B.
该质点在t=0到t=2s间的位移为﹣2
m
C.
该质点在t=0到t=2s间的平均速度﹣1m/s
D.
该质点在t=0到t=2s间的平均速率6
m/s
一个物体自时开始做直线运动,其速度图线如图所示。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
A.
在内,物体离出发点最远为30m
B.
在内,物体经过的路程为40m
C.
第5s内的加速度方向与第6s内的加速度方向相反
D.
在内,物体的平均速率为
三、实验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0.0分)
在做“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时,得到一条纸带如图所示,A、B、C、D、E、F、G为计数点,每两个计数点间还有4个点未画出,,,,,,.
(1)图中两计数点的时间间隔
______
s。
(2)打点计时器在打B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
______,vA=_________。
四、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4.0分)
一质点沿直线AB运动,先以速度v从A运动到B,接着以2v沿原路返回到A,已知AB间距为x,求质点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和平均速率.
【答案】
1.
A
2.
A
3.
D
4.
D
5.
A
6.
A
7.
AD
8.
BD
9.
(1)0.1
;?
(2)0.14?;0.10
;??
10.
解:质点沿直线AB运动,先以速度v从A运动到B,接着以2v沿原路返回到A,AB间距为x,故整个过程的位移为0,路程为2x;
整个过程的运动时间为:;
整个过程的平均速度为:;
整个过程的平均速率为:;
答:质点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为0,平均速率为.??
第2页,共2页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