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2001)六年级科学上册1.4种类繁多的动物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冀教版(2001)六年级科学上册1.4种类繁多的动物 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1.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冀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0-10-30 06:27: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种类繁多的动物》教案
教学目标:
1.能通过分别对不同种类的动物从体表特征、运动方式、繁殖方式等方面的分析、比较,恰当地归纳、概括出某类动物的共同特征。
2.能通过观看视频、图片等多媒体课件,初步了解常见动物的身体内部结构有无骨骼,进而建立对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的浅显的认识。
3.能根据本课的学习结果,对典型的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进行初步的分类。
4. 能与其他同学交流自己的分类理由,感受动物世界的纷繁复杂,激发对小动物的关爱。
教学重点:
通过两次分类活动,进一步掌握分析、比较事物的方法,发展归纳、概括的思维能力。
教学难点:
使学生能够经历从对种类繁多的动物水平较低的具体认识,达到能够相对准确地抽象、分离出同类动物的一般特征的过程。
教学准备:
1.实物:蜥蜴、兔子、金鱼、青蛙、鸟、水蛙、蚯蚓、蜗牛、
2.文本:学生:课前搜集资料.
教师:动物资料每生一份,研究记录卡每组一份。
3.课件、电脑
教学过程:

教学设计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引入,点明学习任务: 课前,每个同学都认真了解了一种自己喜欢的动物。而且,还整理了图文并茂、非常精彩的资料。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分享其中的几份。
(学生介绍自己的资料。两份资料卡,两幅照片,分别为金鱼和鹦鹉)
老师这也有一些照片。(出示各种鸟和鱼的图片)我们根据生活经验,仅从体表特征和运动方式上很容易就能看出来这些是鸟,这些是鱼。明白谁和谁是一类的。今天,老师为每位同学都准备了一种动物的资料。它们谁和谁一类,又应该从哪些方面去观察和分析呢?
二、分析、比较,总结共同特征。
1.初步判断。
大家先来用心地看一看手中的资料。
现在,请这位同学来介绍一下自己资料中的小动物。
老师有一个建议,我们这样好不好,请他不要说动物的名字,先来介绍这种动物的特点,其他同学一定要认真听,当你发现自己资料中的动物与这位同学介绍的有相似之处,有可能属于同一类时,请马上把手举起来。那么,你呢,一定要说慢一些,让同学们都听清楚,好吗?
老师发现,有的同学刚开始把手举得高高的,后来又放下了,能说说为什么吗?
一直举着手的同学呢?你们又找到了哪些相似之处呢?
(教师有意识引导从体表特征、运动方式、繁殖、生长发育等方面考虑相似之处)
刚才介绍的小动物是什么?(兔子)哦,(出示兔子实物)那就是它了。
再来请出一位小动物,锦鲤,谁又跟它最为相似呢?还有呢,玉鸟,有可能和玉鸟属于一类的动物吗?还有,蝈蝈,谁又和蝈蝈可能一类呢?谁的小动物是小水蛙,有和它可能属于一类的吗?还有一个,蜥蜴,谁可能和蜥蜴一类呢?
从大家的表情中老师已经明白,每位同学都有了最初的判断,下面,拿着小动物的同学不要动,其他人呢,你认为自己的小动物可能与他们6个中的谁属于一类,就带着资料坐到他周围去,一定要安静而迅速。
2.分析比较,总结特征
坐在一起的同学,接下来,我们来找一找,究竟有哪些证据能够证明这几种动物的确属于一类呢?大家可以这样做,一位同学来介绍自己资料中的动物,其它同学对照自己的资料,边听边分析,把相似之处画下来.然后小组一起对照实物,共同总结,筛选,找出这几种动物共同拥有,而其它动物所没有的特征,填写在分析记录卡上.
如果在研究中发现自己其实不属于这一小组,可以换到别的小组再找找看,实在找不到的,前面电脑中有已经打开的网页,也许可以帮到你。完成之后呢,还可以考虑一下,自己课前搜集资料中的动物又和谁是一类呢?
我们来交流一下,小组研究了哪几种动物?找到了什么证据证明他们确实是同一类动物?大家可以结合自己搜集到的资料对其他组的发言进行评价和补充。
(交流中引导学生辨析、相互补充,形成正确结论。板贴:昆虫、鱼类动物、两栖动物、爬行动物、鸟、哺乳动物)
刚才,我们找到的这些本类动物所特有,其他类没有的特征,就称为这类动物的共同特征。只要我们从体表特征、生活习性、运动、繁殖等方面去观察和寻找,就一定能找到一类动物的共同特征。还有两位同学,他们从网页上又获得了什么知识呢?
(板贴:软体动物 环节动物)
看来,自然界中的动物公民还真是种类繁多呀。(板书课题)我们还可以用学到的方法接着去研究更多种类的动物。(板书:省略号)
三、再次分类,认识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
种类繁多的动物,运动方式各不相同,有的能够灵活地奔跑、游动,而有的呢,只能靠肌肉的收缩换面前进。这其中又藏着怎样的秘密呢?让我们从外到内,来看看动物身体的内部结构。
(课件出示:各种动物的骨骼)
比较一下,有没有新的发现?
自然界中的动物,有的有骨骼,有的没有骨骼。在有骨骼的动物中,位于身体中央,用红线突出的骨骼,叫做脊柱。根据这一发现,这些动物,谁和谁又属于一类呢?
下面,我们请拿着小动物的同学上来,认为自己所代表的动物跟谁一类,就和谁站在一起。
能说说他们这样分类的理由吗?
在生物学上,把身体中有脊柱的动物叫脊椎动物,没有脊柱的动物叫无脊椎动物。(板贴:脊椎动物、无脊椎动物)这样,我们把种类繁多的动物又合为了两大类。运用我们今天学习的分类方法,就可以对种类繁多的动物进行比较系统地研究。
四、课后延伸
其实,在人类认识动物的过程中,也曾出现过一些有争议的问题,比如:对鸭嘴兽的认识(出示课件)它到底属于哪一类动物呢?这个问题,自达尔文进化论诞生以来的150年中,科学界一直存在争议。看来,种类繁多的动物界还有很多秘密等着我们去揭开呢。同学们,快快努力吧!
展示搜集整理成果,进入学习情境。
读资料,熟悉自己资料中的小动物的特点。
进行小动物相似点的初步辨析。
对自己资料中的动物进行初步分类。
进行小组的组合
小组学习,筛选共同特征

全班范围内对每类动物的相似依据进行辨析、相互补充,形成正确结论。
丰富认知
形成概念
根据课件中的骨骼图进行观察、思考。
再次分类,形成脊柱动物、无脊椎动物的概念。
打开思维,向更深入的思考迈进。
从学生课前准备入手,引发思考,体会身边动物的多样。
分析资料、初步分类


利用前概念,进行初步分类。

初步自我判断、分类,展现前概念。
进一步掌握分析、比较事物的方法,发展归纳、概括的思维能力。
经历从对种类繁多的动物水平较低的具体认识(前概念),达到能够相对准确地抽象、分离出同类动物的一般特征的过程。进而形成概念。
从分到总,进行第二次分类。形成脊椎、无脊椎动物的概念。

提出新问题,运用、拓展、励志。
板书设计:


种类繁多的动物
研究记录卡:
研究记录卡
动物名称 这些动物共有,其它动物没有的特点








我们研究的动物种类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