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教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单元教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5.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1-10-12 22:44:54

文档简介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1 空气
执笔: 储银波 审核:_____________
文件名:_课题1 空气(2)_ 编号:_2011007_
第二课时
一、实施诊断性评价,导入新课
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大约是:氮气______,氧气______,稀有气体______,二氧化碳______,其他气体和杂质______。
现有:(1)水(2)食盐(3)河水(4)冰(5)空气(6)二氧化碳,其中
属于纯净物的是_________________ ,属于混合物的是________________。
3、在用红磷测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的实验中,水位上升大约______,由此证明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______,请写出红磷燃烧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
【活动一】
氧气的重要用途有______、医疗、潜水、气焊、炼钢、宇航等。
【活动二】
在通常情况下,氮气是______色、______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小,______溶于水。氮气的化学性质______。其用途有作______、制硝酸和化肥的原料、医疗上作______、超导材料在液氮环境下能显示出超导性能等。
【活动三】
稀有气体是______、______、______、氪、氙等气体的总称。在通常情况下,是______色、无味的气体;化学性质______,一般情况下不与其他物质反应。通常作______、制成多种______、用于激光技术。氦用于制造低温环境;______用于医疗麻醉。
【活动四】
空气的污染与防治
  (1)空气的污染源:______(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等)和______。
  (2)危害:①严重损害人体的健康; ②影响作物的生长;
        ③________________  ④导致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和酸雨等。
  (3)防治措施:①________________;②改善环境状况;
          ③________________  ④积极植树、造林、种草等。
  (4)空气日报质量:空气日报质量包括“空气污染指数”、“首要污染物”( 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暂定为:______、一氧化碳、______、______ 、______等)、“空气质量级别”、“空气质量状况”等;人们可以通过新闻媒体发布的《空气日报质量》及时了解各地的环境信息,增强环保意识,提高生活质量。
二、课堂小结:师生盘点本节课的收获
三、课时反馈
第二课时 形成性评价
1.2008年5月8日北京奥运火炬成功登顶珠穆朗玛峰。为解决登顶人员的呼吸困难,应携带的物质是(  )
  A.氮气    B.氧气    C.二氧化碳    D.水
2.下列关于空气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是氮气。
  B.空气由氧气和氮气组成,其中氧气的质量约占空气质量的21%。
  C.空气中分离出的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可作食品保鲜的保护气。
  D.空气质量报告中所列的空气的质量级别数目越大,空气质量越差。
3.下列食品包装措施中,不能有效防止食品腐败的是(  )
  A.填充空气  B.填充氮气  C.填充二氧化碳   D.抽成真空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氧气大约占空气的21%       B.空气的各成分都是固定不变的
  C.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是空气  D.建筑工地的粉尘是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
5.下列关于氧气的用途叙述错误的是  (  )
  A.可用于抢救病人        B.可用于金属切割
  C.液氧制成炸药用于开山采矿   D.液氧可用作火箭的燃料
6.现代人正进入以“室内空气污染”为标志的第三个污染时期,以下属于室内污染物的是(  )
①吸烟产生的烟气     ②室内绿色植物发生光合作用释放出的气体
  ③香瓜散发出的香味      ④装饰材料中某些石材及粘合剂释放出的气体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7.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了物质的物理性质的是(  )
  A.氧气用于炼钢      B.稀有气体用作保护气
  C.氮气用于制造化肥    D.稀有气体用于电光源
8.下列有关空气各成分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属于可燃物
(B)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于食品防腐
(C)空气质量报告中所列的空气质量级别越大,空气质量越好
(D)二氧化碳在空气中含量增多会引起温室效应,属于空气污染物
能力提升:9.(咸宁市)据探测卫星发回的数据分析,火星大气中95%是二氧化碳,其余为少量的氮气.氢气,还找到了有液态水存在的证据。根据以上信息,某同学作出如下推断:①火星大气是混合物②火星大气与地球大气成分相似③火星上钢铁不容易生锈 ④火星环境适宜人类生存⑤火星上温室效应显著。你认为正确的是(  )
A.①③⑤ B.②③⑤ C.②③④ D.①④⑤
10.北京市已成功举办2008奥运会,为提高北京空气质量,你认为应采取哪些措施?
  ⑴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______________________;⑷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教与学反思: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1 空气
执笔: 储银波 审核:_____________
文件名:_课题1 空气(1) 编号:_2011006_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空气的重要成分;了解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性质和用途。
2、理解纯净物、混合物的概念;了解空气污染的危害。
3、有意识引导学生进行观察、记录,并初步学习分析实验现象,养成科学实验的方法。;
二、重难点:
1、探究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2、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区分。
三、教法与建议
1、本节内容用二课时完成教学;
2、教学中采用阅读法、实验观察法、学生分组讨论法和查阅资料法;
四、学法与要求
学生要结合课本内容和图片,根据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得出实验结论。
五、教与学活动设计
【活动一】 用一个简单的实验或列举实例来说明空气确实存在。
【活动二】 自学指导1:请同学们认真阅读教材P26页第一自然段至第三自然段,回答下列两个问题: (1)、拉瓦锡在实验中是如何发现气体减少了1/5的?( 2)、拉瓦锡的实验中发生了那两个化学变化?
【活动三】 自学指导2:请同学们观看视频,根据实验现象小组交流讨论(5分钟):
1、盛红磷的集气瓶内,除了水,还有_________。
2、将红磷点燃后放到集气瓶内,有什么现象?
3、红磷熄灭冷却后把弹簧夹打开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该反应的实验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通过该实验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为什么要在集气瓶里放少量的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红磷要_________,要使容器内氧气消耗完,避免容器内有剩余_________而造成实验误差大;
8、红磷燃烧停止后,要等集气瓶内温度降至_________,白烟消失后,方可打开弹簧夹
  9、止水夹要夹紧,如果不加紧,红磷燃烧放出的热量会使一部分空气由导管进入烧杯中,最后造成水进入集气瓶的体积_________1/5。
【活动四】小组交流讨论教材P27页讨论题(2分钟)
【活动五】空气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和_________,分别约占空气体积的4/5和1/5。按体积分数计算,大约是:氮气_________、氧气_________、_________0.94%、二氧化碳_________、其它气体和杂质0.03%。
【活动六】简介纯净物、混合物的概念;及如何区分?
物质 纯净物 混合物
概念 由_________物质组成 由_________物质混合而成
特性 具有固定的组成和性质,如熔点、沸点等;
可以用_________表示 没有固定的组成和性质如熔点、沸点等;
不能用_________表示
举例 氧气(O2)、氮气(N2)、二氧化碳(CO2) 空气、盐水、糖水
联系
六、课时反馈
课时形成性评价
1.根据空气的成分填空:
⑴小白鼠在装有空气的密闭容器中可以存活一段时间,说明空气中有____
⑵石灰水长期露置在空气中会出现白色固体物质,说明空气中有________
⑶夏天盛放冰棒的杯子外壁上附有一层水珠,说明空气中有________
⑷空气是制造氮肥的原料,说明空气中有________
2.下列现象的产生,与空气中的水蒸气无关的是
A.酥脆的饼干放置在空气中变软 B.夏天从冰箱取出的冰糕冒“白气”
C.冬季的早晨看到窗户的玻璃上有“冰花”D.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或干涸深井使人感到气闷、头昏
3.下列生活中的几种物质①河水②蒸馏水③氧气④食盐水⑤糖水⑥二氧化碳⑦铜丝⑧红磷⑨干净的空气⑩澄清的石灰水;其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________ ; 属于混合物的是________
4.小琪用图示所示装置进行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 
  玻璃容器上有刻度在右铡是一个可滑动的活塞,玻璃容器内装有过量的红磷,实验时用酒精灯在玻璃管下进行加热。请你帮小琪完成以下实验报告
                    
项目 内容
实验目的  
实验现象 开始反应后发现活塞先向______移动再向_____移动,反应结束待装置冷却活塞停在刻度约为_______(填整数)的位置。
发生的化学反应
实验结论
实验中的注意事项
(至少应该答出一点)
能力提升:5.为了研究植物的呼吸作用,小刚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请你和小刚一起探究下列问题。
  (1)实验时,广口瓶用不透光的黑纸包住,其目的是为了防止瓶内的植物进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用,对实验产生干扰。
  (2)经过一段时间后,可以看到细玻璃管中的红墨水 _________。(选填“左移”、“右移”或“不动”)。揭去广口瓶外的黑纸,观察到广口瓶中发生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教与学反思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2、氧气(2)
执笔: 储银波 审核:_____________
课件名:课题2、氧气(2) 编号2011009
一、教学目标
1、掌握化合反应的特点并能利用该特点对反应的类型进行准确地判断,掌握化合反应、氧化反应、缓慢氧化等概念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2、知道氧化反应有剧烈和缓慢之分,并能举出相应的反应实例。
二、重点难点
重点:化合反应的概念 难点: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的关系
三、教法与建议
小组讨论归纳法
四、教与学活动设计
实施诊断性评价,导入新课
1、氧气的物理性质有哪些?
2、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有哪些?
3、硫在空气中和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有哪些?
4、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有哪些?完成这个实验需要注意的问题有哪些?
【活动一】
自学指导:看课本P35页的讨论至P36页的内容,思考:
1、化合反应:由_____________物质生成_____________的反应。化合反应的类型可以用下面的通式来表示:_____________可以简称为:“多变一”。
2、氧化反应:物质跟_____________发生的化学反应。这里的“氧”包括氧气和某些含氧物质。物质在氧气中燃烧是剧烈的氧化反应,还有些氧化反应进行的很慢、不易被察觉,这种氧化反应叫_____________。如:铁生锈、动植物呼吸、食物腐烂等。
3、化合反应_____________是氧化反应,氧化反应也_____________是化合反应,
【活动三】【讨论交流】:
1、下列反应哪些是化合反应,哪些是氧化反应,哪些既是化合反应,又是氧化反应?
(1)、碳 + 氧气 二氧化碳 (2)、铁+ 氧气 四氧化三铁
(3)、石蜡+氧气 二氧化碳+水 (4)氧化钙+水→氢氧化钙
化合反应:______________,氧化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什么情况下氧化反应一定是化合反应,化合反应也一定是氧化反应呢?
六、课堂小结:师生谈本节所学收获
七、课时反馈
课时形成性评价
1、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对氧气化学性质描述正确的是( )
A.它跟其他物质的反应都属于氧化反应 B.它跟其他物质的反应都属于缓慢氧化
C.它跟其他物质的反应都有发光.放热现象 D.它跟其他物质的反应都有火焰产生
2、下列反应中属于氧化反应的是(填序号,下同) ,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既是化合反应又是氧化反应的是 ,是氧化反应但不是化合反应的是 。
A.铜 + 氧气 氧化铜 B.氨气 + 氧气 一氧化氮 + 水
C.氢气 + 氧气 水 D.甲烷 + 氧气 水 + 二氧化碳
E.氢气 + 氯气 氯化氢 F.一氧化碳 + 氧气 二氧化碳
3、下列有关氧气的用途是利用氧气可以支持燃烧并放出热量的性质的是( )
①气焊 ②动植物呼吸 ③医疗 ④潜水 ⑤宇航
A.①②③ B.①⑤ C.①③④⑤   D. ①②③④⑤
4、下列变化中不包含有缓慢氧化的是( )
A、农家肥料的腐熟 B、动植物的呼吸 C、酒和醋的酿造 D、石灰浆逐渐变硬
5、想要在一充满空气的瓶子中,将其中的氧气除去,又不增加其他气体的成分。下列物质在瓶中燃烧可达到目的的是(  )
  A.木炭    B.硫磺     C.铁丝    D.红磷
6、氧气跟世间万物如影随形。下列关于氧气说法正确的是(  )
  A.氧气从淡蓝色液体变成无色气体发生了化学变化
  B.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并有无色刺激性气味气体产生
  C.氧气可用于动植物呼吸、医疗急救、作燃料切割金属等
  D.用带火星的木条可以检验氧气
能力提升:7、(如图所示装置)在医院给病人输氧气时,也利用了类似的装置,并在装置中盛放大约半瓶蒸馏水。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b导管连接供给氧气的钢瓶 B.a导管连接病人吸氧气的塑胶管
C.该装置可用来观察是否有氧气输出 D.该装置不能用来观察输出氧气的速度。
之所以可以采用此装置,是利用了氧气 性质(物理/化学)中 ________________性质。
8、判断下列关于化学反应的说法是否正确,在错误的说法下的横线上用化学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举出一个否定的例子。
  1.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化合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
  2.氧化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___________________。
八、教与学反思: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3 制取氧气
执笔: 储银波 审核:_____________
文件名:_课题3制取氧气(1)_ 编号:_2011010_
一、教学目标:
1. 掌握氧气实验室制法的反应原理,记熟反应的表达式。
2. 理解分解反应的概念,能正确判断反应类型。
3. 掌握氧气实验室制法的装置及操作中的有关注意问题。 4. 了解催化剂的有关概念。
二、重点难点:
重点::制取氧气的方法、步骤。 难点:了解催化剂的有关概念。
三、教法与建议
1、本节课用两课时完成教学。2、实验仪器准备、实验观察法、小组交流讨论得出结论。
四、学法与要求
学生要仔细观察老师演示实验现象,小组交流讨论得出结论。
五、教与学活动设计
一、实施诊断性评价,导入新课
1.如何检验一瓶无色气体是氧气? 2.如何鉴别三瓶无色气体:空气、氧气、氮气?
3.根据氧气的性质说明氧气有什么重要用途?
【活动一】
自学指导1:看课本第37页至第38页第二自然段的内容(5分钟),思考:
1.实验室里通常用用分解_____________溶液或加热_____________(白色固体)或加热_____________(紫黑色固体)的方法制取氧气。
2.催化剂:在化学反应里能_____________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
3._____________: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用。
【活动二】
小刚在用氯酸钾制氧气时,他发现没有二氧化锰作催化剂,于是他用高锰酸钾代替二氧化锰加入其中加热,结果他迅速地制得了氧气。由此,小刚有了一个新发现:高锰酸钾也可以作氯酸钾的催化剂。请你根据你所学的知识分析一下小刚的结论是否正确?说出你的理由,并写出相关的文字表达式。
【活动三】讨论分析实验室制氧气的三个化学反应文字表式,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由_____________生成_____________其它物质的反应叫做分解反应。抓住其特点:化合反应是_____________,分解反应是_____________。
二、课堂小结:师生盘点本节课的收获
三、课时反馈 形成性评价
1.下列反应中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
A 石蜡+氧气→二氧化碳+水 B 红磷+氧气→五氧化磷
C 氧化汞→汞+氧气 D 镁+氧气→氧化镁
2.实验室制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加热至气体不再产生,试管内固体剩余物有 。改用高锰酸钾制氧气,加热到没有气体产生时,试管内固体剩余物有 。这两个反应的固体剩余物中都有 ,但它在两个反应中的作用不一样,在氯酸钾分解中它是 ,在高锰酸钾分解中它是 。
3.下列物质中含有氧气的是( )
(A)二氧化锰 (B)氯酸钾 (C)空气 (D)氧化镁
4.检验氧气的方法是 ( )
(A)用火柴去点 (B)用带火星木条接近气体(C)用鼻子去嗅气味 (D)用天平称量
5.下列有关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叙述中,正确的 是 ( )
(A)高锰酸钾受热后,也不放出氧气
(B)要使高锰酸钾受热分解放出氧气,必须加入二氧化锰
(C)二氧化锰是这个反应的生成物 (D)二氧化锰是一切化学反应的催化剂
6.加热氯酸钾制取氧气时,忘记加入二氧化锰,其结果是( )
A.不能产生氧气 B.生成氧气的速度慢 C.产生氧气的总量减少 D。没有氯化钾生成
能力提升:
7.设法将二氧化碳转化成氧气,不仅具有科学意义,而且有重要的实用价值。据科学文献报道,有一种物质M,在一定条件下能促进二氧化碳分解产生氧气,而自身的质量不变,又可重复使用。你认为M在此反应中是 (  )
  A.反应物   B.供氧剂   C.催化剂  D.生成物
8.潜水艇里需要配备氧气的发生装置,以保证长时间潜航。下列反应都能产生氧气,其中最适宜在潜水艇里供给氧气的反应是(  ) 
  A.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B.水氢气+氧气
  C.过氧化钠+二氧化碳碳酸钠+氧气   D.过氧化氢水+氧气
9、研究表明,许多金属氧化物对氯酸钾的分解有催化作用。分别用下列金属氧化物作催化剂,氯酸钾开始发生分解反应和反应剧烈时的温度如下表所示:
氧化铁 氧化铝 氧化铜 氧化镁
开始反应 470 515 305 490
剧烈反应 490 540 350 545
  实验室用氯酸钾来制取氧气,如果不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最好选用(  )。
  A.氧化铁   B.氧化铝    C.氧化铜    D.氧化镁
四、教与学反思: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2 氧气
执笔: 储银波 审核:_____________
文件名:_课题2 氧气(1)_ 编号:_2011008_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氧气的主要物理性质。
2.掌握氧气的检验方法,知道碳、硫、铁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能够写出这些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二、重点: 木炭、蜡烛、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探究。
三、教法与建议
实验仪器准备、实验观察法、小组交流讨论得出结论。
四、学法与要求
学生要仔细观察老师演示实验现象,小组交流讨论得出结论。
五、教与学活动设计
一、实施诊断性评价,导入新课
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大约是:氮气______,氧气______,稀有气体______,二氧化碳______,其他气体和杂质______。
现有:(1)水(2)食盐(3)河水(4)冰(5)空气(6)二氧化碳,其中
属于纯净物的是_________________ ,属于混合物的是________________。(用序号填空)
3、在用红磷测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的实验中,水位上升大约______,由此证明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______,请写出红磷燃烧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
【活动一】
自学指导1:看课本P34页第一自然段至第第四自然段(1分钟),思考:
1.氧气的物理性质:在通常状况下,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______。在标准状况下,密度比空气______,______溶于水。河水、海水中的鱼虾等能生存,可以证明自然界的水中溶有氧气。
  在降温,加压的条件下,氧气可以变为______液体,甚至淡蓝色雪花状固体。工业生产的氧气通常以液态形式贮存在蓝色钢瓶中
2.如何检验一瓶气体是氧气
【活动二】
自学指导2:看课本P34页第五自然段至P35页第四自然段的内容和图片(2分钟),仔细观察老师演示实验现象,比较在空气中燃烧和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有什么不同?
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在一定条件下,可与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同时放出热量。氧气具有______,在反应中提供氧,是一种常见的氧化剂。
氧气的化学性质和实验现象如下表:
反应物 条
件 反应现象 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空气 氧气 反应后
木炭和
氧气
持续红热 剧烈燃烧,发出______,放出热量 生成使澄清石灰水______的气体
硫磺和
氧气 发出微弱的______色火焰 明亮的______火焰 生成有______气味的气体
红磷 发黄白光 发出耀眼
的白光 产生大量
的______
铁和
氧气 灼烧至红热,离火后迅速变凉 ______ 生成黑色固体
二、课堂小结:师生盘点本节课的收获
三、课时反馈
形成性评价
1、下列关于氧气物理性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液态氧是一种淡蓝色液体 B.氧气难溶于水
C.氧气在通常状况下是一种无色气体 D.氧气的密度略小于空气
2、氧气是空气的成分之一,有关氧气的说法错误的 是( )
A用带火星的木条可以检验氧气。
B物质在空气中燃烧不如在氧气中燃烧更旺是由于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相对较少的缘故.
C鱼类能在水中生活,证明氧气易溶于水D木炭能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产生无色气体
3、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生成黑色固体物质的是 ( )
A.铁丝 B.木炭 C.白磷 D.硫粉
4、下列关于燃烧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蜡烛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 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
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产生白光 D.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
5、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正确的是 ( )
A.硫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放热,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B.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白雾,放出大量的热
C.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倒入瓶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放热,生成黑色物质
能力提升: 6.某密闭容器内盛有氧气和氮气的混合气体,采用燃烧法除去其中的氧气,且不能混入新的气体,最好采用的可燃物是 ( )
A.硫磺 B.红磷 C.铁丝 D.木炭
7.小东同学在做铁丝燃烧实验时,他并没有看到书上说的火星四射的现象,请你帮他分析一下可能是那些原因造 成的?
四、教与学反思: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3 制取氧气
执笔: 储银波 审核:_____________
文件名:课题3制取氧气(2)_ 编号:_2011011_
第二课时
一、实施诊断性评价,导入新课
【活动一】自学指导1:看课本39页至40页的内容(8分钟),思考:
1. 收集氧气可用_____________法,因为氧气_____________;还可用_____________法,因为氧气_____________。
2、验满方法:排水法:当有气泡从_____________冒出来,说明已满。
  向上排空气法:把带火星的木条_____________集气瓶口,如果木条复燃,说明已满,否则未满,继续收集。
3、检验方法:将带_____________木条伸入集气瓶内,如果木条_____________,说明该瓶内气体是氧气。
4、操作步骤:(以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为例)
  ①查:_____________;②装:把药品装入试管内,使之平铺在试管底部;
  ③定:把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④点:点燃酒精灯加热;
  ⑤收:收集气体(用向上排空气法或排水法);⑥离:把_____________撤离水槽;⑦熄:熄灭酒精灯。
  可简记为:茶庄定点收利息(每个字代表一个步骤:①查②装③定④点⑤收⑥离⑦熄)。
【活动二】实验操作注意事项。例题:指出下图中的四处错误
【活动三】自学指导2:请同学们认真观看下面一段视频(2分钟),思考:
工业上多采用_____________法制取氧气。具体做法是:在低温条件下加压,使空气转变为液态空气,然后_____________。由于液态氮的沸点比液态氧的沸点_____________,因此_____________首先从液态空气中蒸发出来,剩下的主要就是_____________。实验室制取氧气发生了_____________,工业制取氧气发生的是_____________。
二、课堂小结:师生盘点本节课的收获
三、课时反馈
形成性评价
1.实验室用氯酸钾制取氧气时,装药品的大试管口应 ( )
(A)朝下 (B)朝上 (C)略向下倾斜 (D)略向上倾斜
2.实验室采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需将导气管伸入盛满水的集气瓶,这个操作应在 ( )(A)加热固体药品前 (B)与加热固体药品同时
(C)开始有气泡放出时 (D)气泡连续并均匀放出时
3.下列变化中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 )(A)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
(B)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氧气(C)用高锰酸钾制氧气 (D)红磷燃烧
4.工业上制取大量氧气的方法是 ( )
(A)加热氯酸钾 (B)加热高锰酸钾 (C)分离液态空气 (D)加热二氧化锰
5.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用是 ( )(A)加快化学反应速率(B)使生成物质量增加(C)改变化学反应速率(D)减慢化学反应速率
6.实验室用加热氯酸钾或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其共同点是 ( )
(A)都要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 (B)都使用二氧化锰催化剂
(C)都发生了分解反应 (D)都生成了两种物质
7、实验室制取氧气时,必须满足的条件是(   )
  A.必须使用催化剂     B.必须用含氧元素的物质作反应物
  C.必须用排水法收集    D.必须用燃着的火柴检验是否收集满
能力提升:8.(福州市)根据所学知识并结合图11所示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⑴图中标有①、②的仪器名称:① ,② 。
⑵用装置B制取氧气的文字表达式为 。
⑶用纯净物制取氧气的文字表达式为 ,若选择A和C装置制取并收集氧气.则要对A装置进行的改进是 ,证明氧气已收集满的方法是 。
9、图2-5是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装置,指出图中的错误(至少说出三处)。
                
10.将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和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进行比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气体发生装置可能相同B.反应条件相同C.反应物状态相同 D.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相同
四、教与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