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试题-第八单元自检题(含部分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试题-第八单元自检题(含部分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2.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10-30 09:55: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自检题
班级: 姓名: 等级:____
结合语境,根据拼音写出下面词语。
战国时期,蜀郡太守李冰父子主持修建了一项大型水利工程—都江堰工程,guàn gài( )了大片良田,缓解成都平原的干hàn( )。
封建社会官绅拼命压榨人民,有些人甚至穷得都没钱qǔ( )xí fú ( ),苦苦挣扎在死亡线上。
王戎是西晋名士,为人清高,从不主动去拜见zhū hóu ( )。
官绅听到西门豹的命令后,吓得miàn rú tǔ sè ( )跪下来磕头qiú ráo( )。
以下词语容易写错,试一试你能否根据拼音正确书写。
mào ( )盛 mù( ) 色 bō( ) 打 kù( )子
出sài ( ) jì( )然 富 ráo ( ) 严 ( )lì
先把词语填写完整,再选词填空。
( )清目秀 相貌( ) ( ) 亭亭( )( ) 威风( )( ) ( )大( )圆 ( )发( )颜 慈( )善( ) 明( )( )齿 文质( )( )
容光( )发 ( )发童颜 老态龙( )
青年人言谈举止( )的,一看就知道很有教养。
老爷爷脸上总是挂着笑,( )的,令人感到很亲切。
湖面上初绽的荷花犹如下凡的仙子,( ),美得令人怦然心动。
四、语句训练
1.选择合适的关联词语填空。
( )发展到肠胃里,服几剂汤药( )还能治好。
A.如果…… 就…… B. 即使……也…… C 只要……就…… D.不论……都……
2. 根据示例仿写句子。
同学们早早地来到学校,八点不到便排着整齐的队伍兴高采烈地来到操场,参加盼望已久的秋季运用会。
同学们早早地来到操场参加秋季运用会。
10月1日国庆节,早上8点不到,我便迫不及待地打开电视,端坐在沙发上,准备看庆祝建国70周年国庆阅兵仪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纪昌在名师飞卫的指导下,,终于成为了射箭能手。( 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扁鹊医治不好病入膏肓的蔡桓侯,只好跑到秦国去了。(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___________,诸儿__________,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_____________,此必苦李。”取之,__________________。
2.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我们认识了许多优秀的人,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告诉我们如何为人处世。在《王戎不取道旁李》中,我知道王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西门豹》中,西门豹能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读《纪昌学射》,我明白了学习时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扁鹊治病》告诉我们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口语交际
匡衡????? ?三顾茅庐?
刘备???? ? ?刺秦王
荆轲?????? 治水?
大禹????? ?凿壁偷光
1.把人物和历史故事连一连。?
2.选择其中一个历史故事,简单说说故事情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你就上面的故事谈谈你的看法或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理解
(一)不为五斗米折腰
陶渊明,东晋杰出诗人、散文家,曾祖父是东晋名将陶侃,虽然做过大官,但不是士族大地主,到了陶渊明一代,家境已经很贫寒了,因为看不惯当时政治腐败,在家乡隐居。
陶渊明从小喜欢读书,不想求官,家里穷得常常揭不开锅,但他还是照样读书做诗,自得其乐。他的家门前有五株柳树,他给自己起个别号,叫五柳先生。
  后来,陶渊明越来越穷了,靠自己耕种田地,也养不活一家老少。亲戚朋友劝他出去谋一官半职,他没有办法只好答应了。当地官府听说陶渊明是个名将后代,又有文才,就推荐他在刘裕手下做了个参军。但是过不了多少日子,他就看出当时的官员将军互相倾轧,心里很厌烦,又要求出去做个地方官。上司就把他派到彭泽(在今江西省)当县令。
  当时做个县令,官俸是不高的。陶渊明一不会搜刮,二不懂贪污,日子过得并不富裕,但是比起他在柴桑家里过的穷日子,当然要好一些。再说,他觉得留在一个小县城里,没有什么官场应酬,也还比较自在。
  有一天,郡里派了一名督邮到彭泽视察。县里的小吏听到这个消息,连忙向陶渊明报告。陶渊明正在他的内室里捻着胡子吟诗,一听到来了督邮,十分扫兴,只好勉强放下诗卷,准备跟小吏一起去见督邮。小吏一看他身上穿的还是便服,吃惊地说:“督邮来了,您该换上官服,束上带子去拜见才好,怎么能穿着便服去呢!”
  陶渊明向来看不惯那些依官仗势、作威作福的督邮,一听小吏说还要穿起官服行拜见礼,更受不了这种屈辱。他叹了口气说:“我可不愿为了这五斗米官俸,去向那号小人打躬作揖(文言是“不为五斗米折腰”)!”
  说着,他也不去见督邮,索性把身上的印绶解下来交给小吏,辞职不干了。
联系上下文猜一猜词语的意思:
 自得其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陶渊明以自家门前的五株柳树而自号“五柳先生”,联系后文他不愿逢迎依官仗势、作威作福的督邮而辞官回家,看出他向往的是一种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活。
3.陶渊明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情况还照样读书做诗,并从中得到了很多的乐趣,由此你读出了一个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陶渊明。
4.当督邮前来视察,陶渊明不愿因为“五斗米折腰”而辞官而去,你读出了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陶渊明。
5.请你简单概括短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欧阳修改革文风
欧阳修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庐陵(今江西永丰)人。他四岁的时候,父亲病死,母亲带着他到随州(今湖北随县)依靠他叔父生活。欧阳修的母亲一心想让儿子读书,可是家里穷,买不起纸笔。她看到屋前的池塘边长着荻草,就用荻草秆儿在泥地上划着字,教欧阳修认字。幼小的欧阳修在母亲的教育下,很早就爱上了书本。
欧阳修十岁时候,经常到附近藏书多的人家去借书读,有时候还把借来的书抄录下来。一次,他在一家姓李的人家借书,从那家的一只废纸篓里发现一本旧书,他翻了一下,知道是唐代文学家韩愈的文集,就向主人要了来,带回家里细细阅读。
宋朝初年的时候,社会上流行的文风讲求华丽,内容空洞。欧阳修读了韩愈的散文,觉得它文笔流畅,说理透彻,跟流行的文章完全不一样。他就认真琢磨,学习韩愈的文风。长大以后,他到东京参加进士考试,连考三场,都得到第一名。
欧阳修二十多岁的时候,他在文学上的声誉已经很大了。他官职不高,但是十分关心朝政,正直敢谏。当范仲淹得罪吕夷简、被贬谪到南方去的时候,许多大臣都同情范仲淹,只有谏官高若讷认为范仲淹应该被贬。欧阳修十分气愤,写信责备高若讷不知道人间有羞耻事。为了这件事,他被降职到外地,过了四年,才回到京城。
庆历年间,范仲淹推行新政,欧阳修为了支持范仲淹新政,又出来说话,使朝廷一些权贵大为恼火。他们捕风捉影,诬陷欧阳修一些罪名,朝廷又把欧阳修贬谪到滁州(今安徽滁县)。
滁州四面环山,风景优美。欧阳修到滁州后,除了处理政事之外,常常_________。当地有个和尚在滁州琅琊山上造了一座亭子供游人休息。欧阳修登山游览的时候,常在这座亭上喝酒。他自称“醉翁”,给亭子起个名字叫醉翁亭。他写的散文《醉翁亭记》,成为人们传诵的杰作。
欧阳修当了十多年地方官,宋仁宗想起他的文才,才把他调回京城,担任翰林学士。
欧阳修担任翰林学士以后,积极提倡改革文风。有一年,京城举行进士考试,朝廷派他担任主考官。他认为这正是他选拔人才、改革文风的好机会,在阅卷的时候,发现华而不实的文章,一概不录取。考试结束以后,有一批人落了选,对欧阳修十分不满。一天,欧阳修骑马出门,半路上被一群落选的人拦住,吵吵嚷嚷地辱骂他。后来,巡逻的兵士过来,才把这批人赶跑。
经过这场风波,欧阳修虽然受到了一些压力,但是考场的文风就发生了变化,大家都学着写内容充实和朴素的文章了。
1.根据课文内容,联系上下文在原文中将 处补充完整。
2.默读短文,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画荻教子——借书苦读( )——( )——( )
请你用几句话简单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在欧阳修之前,当时社会上存在着 的文风。
5.读了唐位著名的散文家韩愈的散文后,欧阳修受到很大的启发和影响,他仔细琢磨、认真学习,终于形成了 的文风,这为他后来改革文风奠定了基础。
八、习作表达。
题目:这件事,真令人___________
生活之中,总有令人回味、印象深刻的一幕,爸爸的背影、妈妈的唠叨、弟弟的调皮,参加某项活动的紧张、第一次尝试做某事的忐忑、登台领奖的兴奋……惊喜、害怕、激动、自豪,个中滋味令人难忘,请以?°这件事,真令人______”为题写一件事,要求把题目补充完整,写清楚事情的经过和当时的感受。
参考答案
-三 略
四、语句训练
2.国庆节早上,我早早地便准备看阅兵仪式。
3.纪昌成为了能手
五.2.善于观察思考,不盲从 ;反对迷信、尊重科学;
有扎实的基本功;防微杜渐,善于听取别人正确的意见,有错要及时改正 (大体这类意思即正确)
七 (一)
2..农村生活
3.家境贫寒 喜爱读书 甘于贫穷
4 不羡慕名利 追求自由生活 (此类意思对即可)
(二)
游山玩水 (外出游玩等此类意思)
学习韩愈的文风—直谏被贬——改革文风
4.讲求华丽,内容空洞
5.内容充实、文笔朴素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