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2 数据的表示 课件(共3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6.3.2 数据的表示 课件(共38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0-10-31 13:55: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8张PPT)
第2课时
频数直方图
6.3
数据的表示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
上课课件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频数直方图.
2.能根据数据特征绘制频数直方图.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数据进行整理,对数据进行描述,进一步发展统计意识.
【情感态度】
结合本课教学特点,教育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学习,认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
会制作频数直方图,掌握制作频数直方图的大致步骤.
【教学难点】
频数直方图与条形图的区别与联系.
条形统计图
条形统计图一般是由两条互相垂直的数轴和若干长方形组成,两条数轴分别表示两个不同的项目,长方形的高表示其中一个项目的数据.
在数据统计中每个对象出现的次数称为频数.
频数的概念
到校方式
步行
骑自行车
乘公共汽车
其他
人数
60
100
130
10
骑自行车的频数是100.
频数是一个数值,无单位.
理解频数应该注意两个问题:
(1)频数能反映每个对象出现的频繁程度;
(2)所有对象的频数之和等于数据总数.
下表是某校七(2)班的同学入学信息表:
(1)你能用恰当的统计图表示这个班同学入学时的英语成绩吗?从你的图中能看出大部分同学处于哪个等级吗?成绩的整体分布情况怎样?
条形统计图
表格
(2)语文成绩呢?
用下面的表格或统计图表示合适吗?

10
分的距离分段:
你能明白这种的做法吗?
我们把图(1)的横轴略作调整,得到图
(2).
(1)
(2)
像这样的统计图称为频数直方图.
频数直方图
频数直方图是一种特殊的条形统计图,它将统计对象的数据进行了分组.画在横轴上,纵轴表示各组数据的频数.
如果样本中数据较多,数据的差距也比较大时,频数直方图能更清晰、更直观地反映数据的整体状况.
新生儿体重
制作频数直方图
绘制频数直方图的一般步骤:
(1)计算所给数据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
(2)决定组距和组数:数据越多,分的组数也应越多,组距是指每个小组的两个端点之间的距离,一般每个小组的组距相等.
(3)列频数分布表:统计每组中数据出现的次数;
(4)绘制频数直方图:频数直方图多用于表示连续分组数据,直方图中的各个小长方形通常连续排列.
请将右边表格中的数学成绩按
10
分的距离分段,用频数直方图表示.
做一做
将表格中的数学成绩按10分的距离分段,统计每个分数段的学生数,绘制频数分布表.
数学成绩/分
60~70
70~80
80~90
90~100
人数(频数)
1
4
14
11
0
2
4
6
8
10
12
14
16
18
人数(频数)
数学成绩/分
60
70
80
90
100
数学成绩/分
60~70
70~80
80~90
90~100
人数(频数)
1
4
14
11
请将右边表格中的身高数据按3cm分段,用频数直方图表示.
随堂练习
身高/cm
153~156
156~159
159~162
162~165
165~168
168~171
171~174
人数(频数)
2
3
7
9
6
2
1
将表格中的身高按3cm的距离分段,统计每个身高区间的学生数,绘制频数分布表.
身高/cm
153~156
156~159
159~162
162~165
165~168
168~171
171~174
人数(频数)
2
3
7
9
6
2
1
0
2
4
6
8
10
人数(频数)
身高/cm
153
156
159
162
165
168
171
174
2
3
7
9
6
2
1
当遇到大量的数据或数据连续取值时,我们通常先将数据适当分组,然后可以制作频数直方图直观地反映整体的分布状况.

为了了解某地区新生儿体重状况,某医院随机调取了该地区
60
名新生儿的出生体重,结果(单位:g)如下:
将数据适当分组,并绘制相应的频数直方图,图中反映出该地区新生儿体重状况怎样?
解:(1)确定所给数据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上述数据中最小值是
1
900,最大值是
4
160;
(2)将数据适当分组:最大值和最小值相差
4
160
-
1
900
=
2
260,考虑以
250
为组距,2
260÷250
=
9.04,可以考虑分成
10
组;
(3)统计每组中数据出现的次数
(4)绘制频数直方图:
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地区新生儿体重在
3
250~3
500
g
的人数最多.


银行在某储蓄所抽样调查了
50
名顾客,他们的等待时间(进入银行到接受受理的时间间隔,单位:min)如下:
将数据适当分组,并绘制相应的频数直方图.
解:(1)确定最大值和最小值:数据中最大值是42,最小值是0.
(2)将数据适当分组:最大值和最小值相差42-0=42,以5为组距,42÷5=8.4,可以考虑分成9组.
(3)统计每组中数据出现的次数.
分组
0~5
5~10
10~15
15~20
20~25
25~30
30~35
35~40
40~45
人数/名
4
2
8
4
11
5
10
2
4
(4)绘制频数直方图.
0
2
4
6
8
10
人数(频数)
等待时间/min
5
10
15
20
25
30
35
40
4
45
12
2
8
4
11
5
10
2
4
绘制频数直方图的一般步骤:
(1)计算所给数据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
(2)决定组距和组数;
(3)列频数分布表:统计每组中数据出现的次数;
(4)绘制频数直方图.
课堂小结
做一做
(1)测量一下你
1
min
脉搏跳动的次数.
(2)汇总全班同学的数据,制作频数直方图,看看大多数同学
1
min
脉搏跳动的次数处于哪个范围.
1.从课后习题中选取;
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
课后作业
谢谢欣赏
谢谢大家!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