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的实例》教案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分析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的实例》教案设计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22.9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1-10-12 23:35: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教案设计(七年级下 生物)
《分析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的实例》
永吉县第二中学  王闯
教案设计
课题 分析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的实例 学科 生物 课时 1
学校 永吉县第二中学 班级 初一4班 执教者 王闯
教学目标 1、利用报刊、书籍、互联网等媒体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举例说明人类对生物圈多方面的影响。2、认同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形成环境保护意识。3、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陆生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与本节课相关的人类与环境有关条款的法律知识。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师生活动 法制教育知识渗透点设计说明
课前布置情境导入分组讨论A组陈述B组陈述C组陈述D组陈述情景模拟讨论课堂总结课后作业 将学生分为四组,通过报刊,书籍,网络完成相关内容的查找,收集工作。具体分组及工作为:A组:1、我国森林法对滥砍滥伐的规定及处罚政策有哪些?2、森林在生态系统中有哪些作用?B组:1、沙尘暴的成因及危害?2、如何减轻沙尘暴的危害?C组:1、我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关于鸟类等野生动物保护的相关规定有哪些?D组:1、太湖简介?2、太湖蓝藻过多,变臭,鱼虾死亡的原因?师:展示一组风光秀美、景物宜人的风景资料,如九寨沟、广西桂林、西双版纳、三北防护林等等,让学生感受生物圈的美,和自己生活在其中的快乐与幸福。师: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都是这般美好吗?生:不是的,有的活动会破坏生态环境,对生物圈造成不利影响。师:现在,我们就一起来关注一下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尤其是对环境造成破坏的影响。观察课本P112四幅图,针对下面的4个问题,结合课前布置任务,请大家以先前分组为单位,进行讨论、交流。师:下面请A组同学说一下你们的资料收集结果,以及针对课文中讨论(1)的看法。生:(1)《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第二十一条规定,禁止毁林开垦行为。(2)森林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森林是空气的净化物;森林有自然防疫作用。 树木能分泌出杀伤力很强的杀菌素,杀死空气中的病菌和微生物;森林是天然制氧厂,是天然的消声器;森林对气候有调节作用;森林改变低空气流,有防止风沙和减轻洪灾、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作用;森林是多种动物的栖息地,也是多类植物的生长地,是地球生物繁衍最为活跃的区域。(3)森林遭到破坏后,当地的风沙会加大,空气质量会下降,氧气含量会减少,空气会变得越来越干燥。而且容易发生洪涝灾害,会造成水土流失,动物也无处藏身了。当地的景观也会变成荒山秃林了。师:回答得很好。这位同学所说的正是森林在环境保护中所起的作用。以上所述是森林发挥的生态效益,这是无法用金钱衡量的。师:接下来请B组同学说一下你们的资料收集结果,以及针对课文中讨论(2)的看法。生:(1)沙尘暴的成因及危害:沙尘暴是一种风与沙相互作用的灾害性天气现象,它的形成与地球温室效应、厄尔尼诺现象、森林锐减、植被破坏、物种灭绝、气候异常等因素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其中,人口膨胀导致的过度开发自然资源、过量砍伐森林、过度开垦土地是沙尘暴频发的主要原因。沙尘暴的危害有很多:人畜死亡、建筑物倒塌、农业减产,大气污染、水土流失等。(2)减轻沙尘暴,必须做到:加强环境的保护,恢复植被,加强防止风沙尘暴的生物防护体系。控制人口增长,减轻人为因素对土地的压力,保护好环境。沙尘暴的频繁发生,严重地影响了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沙尘暴来的时候,天是黄的,到处漂浮着沙粒,能见度很低,人都无法睁眼,也无法出门,飞机不能正常航行,其他很多方面都会受到影响。师:B组同学回答得很好。看来沙尘暴的产生与人类活动是有着直接关系的。师:接下来请C组同学说一下你们的资料收集结果,以及针对课文中讨论(3)的看法。生:(1)《中华人民共和国陆生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第六条规定,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开展保护野生动物的宣传教育,提高公民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第三条规定野生动物资源属于国家所有。第十六条规定,禁止猎捕、杀害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第十八条规定猎捕非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必须取得狩猎证,并且服从猎捕量限额管理。我国《刑法》第341条第2款规定,违反狩猎法规,在禁猎区、禁猎期或者使用禁用的工具、方法进行狩猎,破坏野生动物资源,情节严重的,可以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罚金。2000年国家林业局将麻雀、朱雀列入国家保护的野生动物。猎取数量达到了20只,就已经构成非法狩猎罪。(2)有的人用枪打鸟,也有的人用药毒鸟,还有人捣鸟蛋、抓小鸟、毁坏鸟窝。如果鸟类日益减少,许多种害虫会增加,农作物和树木会被害虫吃掉,风景区会见不到鸟儿美丽的羽毛,听不到鸟儿委婉动听的歌声。还有,食物链会被破坏,生物圈也会受到影响。这些人完全为了金钱,个人私利或满足口福而去杀害鸟类。他们根本没有为大家想,没有为将来想,只为了贪图眼前利益,真是鼠目寸光。师:回答得太好了,大家为他们鼓掌。师:下面请D组同学说一下你们的资料收集结果,以及针对课文中讨论(4)的看法。生:(1)太湖是中国第二大淡水湖,在江苏省南部,浙江省北部。湖区号称有48岛、72峰,湖光山色,相映生辉,其有不带雕琢的自然美,有“太湖天下秀”之称。太湖流域气候温和,特产丰饶,自古以来就是闻名遐迩的鱼米之乡。水产丰富,盛产鱼虾,素有“太湖八百里,鱼虾捉不尽”的说法。1982年,太湖以江苏太湖风景名胜区的名义,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名单。(2)太湖现在不美了,看不到清澈的湖水和水中的鱼虾了。因为湖面被很多的蓝藻覆盖住了,湖水也变臭了,鱼虾都无法生存了。据一些资料上说,是因为人们向太湖里排放了大量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比如造纸厂的废水,还有农田里的化肥也流入太湖造成的。师:太湖出现的这种现象叫“水华”,是湖泊、池塘等淡水水体中某些蓝藻过度生长的水污染现象。主要是由于氮、磷等植物营养元素过多所致。蓝藻大量发生时,水面形成一层厚厚的绿色藻层,并释放出有毒物质,杀死水中的鱼虾等动物。蓝藻和水生动物死亡后,会被微生物分解,从而消耗大量的水中溶解氧,导致水体产生恶臭。假如你是当地的一位负责人,你将采取哪些措施还太湖以清澈秀美的原貌呢?生:各组讨论生1:如果我是当地的负责人,我首先要制定一个禁止向太湖排放污水的规定,然后再把湖里的藻类清除掉,还太湖清澈秀美的原貌。生2:我要是负责人,我就想办法把排到太湖里的水进行科学处理。比如,净化生活污水,工厂必须有净化废水的设备,达到标准后才能向太湖排水。生3:你们只管制定规章制度,他们要是不执行怎么办?如果是我,我就专门检查这些工厂按规定执行了没有?违反规定的要重罚,让他知道破坏环境是要付出代价的。师:同学们争论得很激烈,各有各的想法,但大家都是为了太湖能够真正美起来。《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十七条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对具有代表性的各种类型的自然生态系统区域,重要的水源涵养区域等自然遗迹,应当采取措施加以保护,严禁破坏。同时,第十八条规定在国务院、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划定的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不得建设污染环境的工业生产设施。有了这些法律法规,希望在将来的时间里,我们到太湖旅游时能看到清澈秀美的太湖水。师:以上,我们请了四组同学分别作了陈述,面对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的这些问题,我们是无能为力,还是可以有所作为呢?作为一名负责任的公民,应该对自己提出怎样的要求呢?生:我们应该有所作为,要敢于与破坏环境的行为作斗争。积极检举揭发,并耐心说服教育。大力宣传保护环境的知识,为改善环境献计献策。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肩负起保护生物圈的责任,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师:大家回答得很好!这节课我们关注了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所造成的影响,其中对环境所造成的干扰和破坏是触目惊心的,这些行为不仅破坏了动、植物的生活,也使人类的正常生活受到了影响。这样的后果是值得我们深思的,我们应该从思想上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积极行动起来,投身到保护生物圈的行列中去。师:请大家课后阅读课本113页的“生物入侵及其危害”,进行分析讨论:1.保护野生生物和警惕生物入侵相矛盾吗?2.野生生物对生态环境以及对人类的影响都是正面的吗?3.我们应该如何看待野生生物的价值? 学生课前分组查找相关资料了解《森林法实施条例》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陆生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通过学生陈述,使大家 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中规定严禁盗伐林木通过讨论森林的作用来强调保护森林的意义环境污染日益严重,时刻警示我们要进行环境保护讲述沙尘暴危害,为学生了角《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做铺垫通过对《中华人民共和国陆生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野生动物保护法》的学习,了解保护鸟类等野生动物是法律对公民的约束通过对《刑法》中关于非法狩猎的处罚标准的陈述,使学生明白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要性由学生介绍太湖的美,来反衬那些破坏太湖生态环境者的可恶罪行。太湖环境被破坏才有如此之惨状,为后文阐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打下伏笔由教师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关于环境保护的相关规定,使学生知道,环境保护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总结人类与环境的相互影响,呼吁积极保护环境
教学反思 1、本节教学设计主要突出了学生自主查找相关法律法规知识,通过各小组的陈述将其应用到课堂教学之中。潜移默化地进行了法制知识的渗透,进而实现学科教学与法制教育的有机结合。使学生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陆生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有关人类与环境的规定条款有所了解。2、由于课前已布置好查找范围,各组学生资料收集较全,课堂教学效果较好。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8 页 (共 8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