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测练习?
1、下列关于黄土高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表破碎,千沟万壑
B.黄土土质疏松,富含有机质
C.粮食作物以水稻、玉米为主
D.旱涝、台风等气象灾害频繁
2、“人家半凿山腰住,车马多从头上过”这句描写我国某一地区景观的诗句,所描写地区受到影响最明显的地质作用为(
)
A.风力侵蚀
B.流水侵蚀
C.地壳运动中的水平挤压作用
D.岩浆活动
3、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最根本原因是(
)
A.黄土质地疏松,降水集中且多暴雨
B.地表崎岖,千沟万壑
C.不合理开发造成地表黄土裸露,失去植被保护
D.人口增长,超过环境承载力
由于黄土高原地理环境的过渡性特征,这里的生态系统十分脆弱。据此完成4~5题。
4、有关黄土高原地理环境的过渡性不正确的是
A.从平原向山地高原过渡
B.从沿海向内陆过渡
C.从森林向荒漠过渡
D.从农业向牧业过渡
5、属于黄土高原环境脆弱表现的是
A.地下矿产多,地面开矿多
B.处于平原向山地过渡的地区
C.土壤遭到侵蚀后,难以恢复原来的肥力
D.水旱灾害频繁(共39张PPT)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
——以黄土高原为例
年级:高二年级必修3
出版社:山东教育出版社
第一节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
——以黄土高原为例
春
夏
秋
冬
学习目标
1.能够描述黄土高原的位置、范围、地貌特
点及水土流失的危害;
2.能够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
3.树立保护环境的主人翁责任感、紧迫感,
逐步形成正确的可持续发展观。
一、水土流失及其危害
1、黄土高原概况
2、水土流失的危害
1.黄土高原的概况
(1)位置:黄土高原位于我国
,地处
与
地区。
黄土高原
内陆腹地
黄河中上游
黄河
海河上游
海河
(2)范围:
以西、
以东、
以南、
以北的广大区域。
太行山
太
行
山
日月山
日月
山
长城
长城
秦岭
秦岭
黄土高原
青海省(青)
甘肃省(陇)
宁夏回族自治区(宁)
内蒙古自治区(内蒙古)
陕西省(陕)
山西省(晋)
河南省(豫)
(3)地貌特征:
。
沟谷发育,地表破碎
2.黄土高原最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
黄土高原是中国也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
1.水土是怎样流失的呢?
2.水带着土流向了何处?
3.这里的生态环境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黄河入海流
开封铁塔
地上悬河的形成过程
>7米
耕地
河流
环境
水土流失的危害
耕地
土层变薄
养分流失
质量下降
单产降低
河流
泥沙入河
河床抬升
威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环境
生态环境恶化
诱发和加剧了自然灾害的发生
水土流失的危害
1、关于黄土高原的地表形态表现为(
)。
A.峰林众多,地表崎岖
B.喀斯特地貌广布
C.黄土覆盖,平坦广阔
D.沟壑纵横
D
针对性练习
2、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危害主要表现为(
)。
A.耕地土层变薄,质量下降,农作物单产降低
B.使地表变得支离破碎
C.使土壤质地变得疏松
D.加剧了暴雨发生的次数
A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
自
然
原
因
人
为
原
因
二、水土流失的成因
1.自然原因
(1)地理位置的过渡:
华北平原
太行山脉
黄土高原
内蒙古高原
湿润区
干旱区
东南季风(夏季)
森林
草原
农业区
牧业区
黄土高原地处过渡地带,各种地理要素相互交错,
——生态环境比较脆弱。
(2)黄土土质疏松的特性:
黄土干燥时坚实,遇水容易分散,
——极易受流水侵蚀
3)降水的不均匀性:
地处季风气候区,降水集中于夏季,且多暴雨。
——对地表的冲刷侵蚀严重
(4)自然灾害的多发性:
滑坡、塌陷、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频发,使地表更加破碎
——加剧了水土流失。
2.人为原因
(1)不合理的土地利用:
轮荒、
露天开矿、
建窑洞、
修路、
——加剧水土流失
(2)破坏植被
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功能丧失----加剧水土流失
营造宫殿——“蜀山兀,阿房出”
农业垦荒——轮荒
伐木烧薪——“卖炭翁,伐薪烧炭
南山中”
战争
工矿建设——露天开矿、水利设施建设
人口
增长
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繁
人均耕地减少,燃料需求增加
开垦荒地,砍伐森林
农作物产量下降
扩大荒地开垦面积
加剧水土流失
的根本原因:
人口压力过大,超过了环境承载力
控制人口增长
提高人口素质
放羊娃的故事
记者:你为什么放羊
答:赚钱呗。
记者:赚钱干什么?
答:娶老婆
记者:娶老婆干什么?
答:生娃。
记者:生娃干什么?
答:放羊。
措施
针对性练习
3、“人家半凿山腰住,车马多从头上过”这句描写我国某一地区景观的诗句,所描写地区受到影响最明显的地质作用为(
)
A.风力侵蚀
B.流水侵蚀
C.地壳运动中的水平挤压作用
D.岩浆活动
4、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最根本原因是(
)
A.黄土质地疏松,降水集中且多暴雨
B.地表崎岖,千沟万壑
C.不合理开发造成地表黄土裸露,失去植被保护
D.人口增长,超过环境承载力
B
D
小结:
一、水土流失及其危害
1、概况--位置、范围、生态问题
2、危害--耕地、河流、环境
二、水土流失的成因
1、自然原因
2、人为原因
3、根本原因
我们的家乡---江北水城,一个依水而建的漂亮的城市。《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课本图示资料,明确黄土高原的范围,了解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危害。
(2)分析说明水土流失的自然和人为因素对黄土高原的重要影响。
(3)学会依据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分析实例,发现区域存在的环境问题与发展问题,了解其危害。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分析区域存在的环境问题与发展问题以及资源利用中不合理的问题。把造成环境问题的各方面因素联系起来,这样才能找到产生环境问题的症结,从而提出环境综合治理的有效对策。本节采用合作探究法为主,辅以读图法、直观教学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树立保护环境的主人翁责任感、紧迫感,逐步形成正确的可持续发展观。
【教学重点】水土流失的危害及水土流失的成因
【教学难点】水土流失的危害及水土流失的成因
【教学方法】
(1)自主探究法——通过分析、讨论、总结应用等过程,诱导学生观察、思考、推理、探究;?
(2)讲授法,教学中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材为主线,思维为中心;?
(3)利用计算机多媒体课件,化抽象为具体、直观、形象。?
【教学手段】讲授、小组讨论、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
师:通过多媒体给同同学们展示黄土高原的“春”“夏”“秋”“冬”的景观图片,让同学们对黄土高原有一个直观印象。
【板书
】第一节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
------以黄土高原为例
给同学们出示“学习目标”
1.能够描述黄土高原的位置、范围、地貌特点及水土流失的危害;
2.能够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
3.树立保护环境的主人翁责任感、紧迫感,逐步形成正确的可持续发展观。
【讲述】根据历史资料考证,这里曾是塬面广阔,沟壑稀少,植被丰茂的地区。但由于黄土地貌和气候等自然特点,以及长期的农耕历史中不合理的生产方式,使黄土高原生态环境脆弱,水土流失非常严重。本节课我们将以黄土高原为例,了解水土流失及其治理措施。?
【板书】一?水土流失及其危害
(引导学生读图)黄土高原的位置和范围
先由学生表述黄土高原的位置和范围。
(学生依图讲述,教师补充)?
1、黄土高原的概况
请大家读图分析黄土高原的位置、范围。
生:位置——黄土高原在我国内陆腹地,地处黄河中上游与海河上游地区;
范围——一般泛指太行山脉以西、日月山以东、长城以南、秦岭以北的广大区域;
师:面积——面积30多万平方干米;
师:黄土高原是我国,也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长期的流水侵蚀,使得这一地区地表支离破碎,据统计,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面积有27万平方千米,其中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有11万平方千米。
师:(连续提这样几个问题,并出示“地上河”形成过程示意图,供学生讨论):
1.水土是怎样流失的呢?
2.水带着土流向了何处?
3.这里的生态环境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请大家思考,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危害。
(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
生:讨论略。
(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
2.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的危害
(1)使耕地土层变薄,土壤养分流失,耕地质量下降,导致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降低。
(2)使大量泥沙汇入黄河,黄河泥沙含量剧增。
(3)造成当地生态环境恶化,直接或间接地诱发和加剧自然灾害的发生。
(承转)这一切,都是水土流失惹的祸。水土流失是形成黄土高原千沟万壑自然景观的主要原因。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黄土高原如此严重的水土流失问题?这里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的因素。
二、
水土流失的成因
1.自然原因
(电脑显示)黄土高原地理位置图,要求学生观察后说明黄土高原的位置特征。
(学生表述)略
地理位置的过渡:黄土高原地处过渡地带,各种地理要素相互交错,生态环境比较脆弱。
(电脑显示)黄土高原景观图,要求学生观察后说明黄土的特征。
(学生表述略)
黄土土质疏松的特性:黄土干燥时坚实,遇水容易分散,极易受流水侵蚀。
(电脑显示)黄土高原景观图,要求学生观察后说明黄土高原的气候特征。
(学生表述)略
降水的不均匀性:地处季风气候区,降水集中于夏季,且多暴雨。对地表的冲刷侵蚀严重
(电脑显示)黄土高原景观图,要求学生观察后说明黄土高原的自然灾害。
(学生表述略)
自然灾害的多发性:滑坡、塌陷、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频发,使地表更加破碎,加剧了水土流失。
人为原因(板书)
引导学生讨论后,教师小结——黄土高原地区生产力水平低,耕作方式落后,土地所能供养的人口有限。随着人口的迅速增长,人均耕地不断减少,人地矛盾日益突出,对资源的压力日益增大。
(1)不合理的土地利用——
a.黄土高原自古以来就盛行轮荒耕作制度,农民不是靠精耕细作来增产粮食,而是采取轮荒制的粗放耕作方式,广种薄收。当已开垦的土地表土流失、肥力下降后,就将其抛荒,另寻稍好的荒草地开垦,结果使原来的林草植被遭到破坏,使水土流失加剧。
b.在生产建设过程中也存在不合理的土地利用。例如,露天开矿导致大面积开挖地表土,破坏地表植被,使矿区周围土壤抗侵蚀能力降低。人们无计划地建窑洞、修路、建设水利设施等也会加剧水土流失。
(2)破坏植被——
a.营造宫殿
b.伐木烧薪c.战争
战国以前,黄土高原的森林覆盖率在50%以上。由于农业垦荒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历史上营造宫殿、伐木烧薪、战争等,植被遭到严重的破坏。到1949年,黄土高原植被覆盖率下降到不足10%,1985年仅为6.5%。此后.党和政府为了治理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植被覆盖率有所上升。
(电脑显示)图3.3《人口增长和开垦荒地引起的恶性循环示意图》,
(学生分组讨论,并作回答)略。
师:(点拨参考):黄土高原地处半湿润、半干旱地区,因为生态环境脆弱,人口承载力低,但现在实际人口已严重超过联合国计算的本区人口承载力。过多的人口,使得人们被迫开垦种植坡度在30℃以上的陡坡地,开垦指数达到了极限,用于水土保持的土地根本无法得到保证。因此植被恢复必须控制人口数量,使人口数量与土地承载力相协调,否则即使人工栽树种草,也会徒劳无功,沦人恶性循环的境地。
本节小结:我国区域环境问题很多,前面我们介绍过,如:荒漠化、石漠化、盐碱化、和今天我们所学的水土流失等,每一种生态环境问题形成的原因很多,但主要的还是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两种,而这当中,人为原因又是现代生态环境问题形成的主要原因。这两方面的分析,在考试中是非常有必要的。
[板书设计]
第一节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
-----以黄土高原为例
一、水土流失及其危害
1、黄土高原的概况
2、水土流失的危害
二、水土流失的成因
1、自然原因
2、人为原因
A.不合理的土地利用
B.破坏植被
a.营造宫殿
b.伐木烧薪
c.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