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二单元第8课百家争鸣》导学案
【学教目标】
1.知道儒家、道家、墨家等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观点,学会使用唯物史观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理来理解百家争鸣这一现象。
2.学生通过概念阐释、阅
读课文、分析材料来认知各学派的主要观点,对比分析掌握各派学说;运用表格进行归纳,学习整合知识结构的方法。
3.学习诸子先贤在辩论批驳中大胆思考、自由讨论的学术氛围,培养学生大胆质疑和创新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各个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代表思想
难点:“百家争鸣”产生的原因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一、自主学习:初读教材、勾划要点、完成填空:
学派
时期
代表人物
代表作
思想主张
儒家
孔子
核心思想:
政治思想:教育思想:
《孟子》
《荀子》
老子
《庄子》
《墨子》
法家
地位
影响
探究一:根据幻灯片第3页材料概括百家争鸣的时代背景。
探究二:为什么说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文化的繁荣?
三、练习巩固
1.
.某校学生开展中国古代文明系列明信片设计活动,如图明信片设计稿的主题是(
)
A.科学技术发达
B.百家争鸣出现
C.地方书院兴起
D.儒家学派形成
2.
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对环境的巨大破坏,让人们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引起越来越多的人对环境污染治理和环境保护问题的高度重视。下列选项中与解决这一问题的主张相似的是(
)
A.“兼爱”“非攻”
B.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C.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D.斧斤以时入山林,林木不可胜用也
3.
二○一九年春节团拜会上,习总书记引用了古人的一句话,“夫孝,德之本也”。习总书记用的这个典故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
)
A.道家思想
B.法家思想
C.墨家思想
D.儒家思想
4.孔子是我国古代的大思想家。他曾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思想,其思想的核心是(
)
A.无为而治
B.仁
C.法治
D.兼爱
5.“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这体现了《道德经》中(
)
A.辩证法的思想
B.“兼爱”“非攻”的思想
C.“仁”的思想
D.以“法”治国的思想
6.
我国古代儒家主张“仁”“信”、墨家主张"兼爱”、法家主张以“法”治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有“和谐”“诚信”“友善”“法治”等内容。这表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A.照搬了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
B.是现代中国建设的经验总结
C.植根于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
D.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产物
7.
右图是唐代吴道子所画的《先师孔子行教图》,该画像(
)
A.是研究孔子讲学的直接证据
B.真实再现了孔子行教的场景
C.表达了后人对孔子的崇敬与缅怀
D.反映了唐代文化注重严谨慎行
8.
战国时期,百家争鸣有力地促进了当时思想文化和社会的发展。下列“诸子百家”及其思想对应正确的是(
)
A.孟子——民贵君轻
B.韩非子——“兼爱”“非攻”
C.墨子——无为而治
D.庄子——以“法”治国
9.
稷下学宫是战国时期具有代表性的学术平台,各家学派在此进行交流与论辩。稷下学宫体现的历史现象是(
)
A.诸侯争霸
B.兼并战争
C.百家争鸣
D.统一思想
10.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图一
图二
(1)读图,完成以下题目:
A.春秋形势图是
,战国形势图是
。
B.读地图,写出齐国的国都
,蓟是
的国都,在今
。
C.据地图,写出其中三次战役的名称
(2)阅读材料,完成表格。
材料序号
观点所属学派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材料四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春秋战国时期的阶段性特征。
参考答案:
1、
自主学习
学派
时期
代表人物
代表作
思想主张
儒家
春秋
孔子
《论语》
核心思想:“仁”“礼”
政治:崇尚周礼“以德治国”、“反对苛政
”;教育:创办私学,主张有教无类、总结教育规律。
战国
孟子
《孟子》
实行仁政、提出民贵君轻、反对非正义战争
战国
荀子
《荀子》
实行礼治,明确尊卑等级
道家
春秋
老子
《道德经》
顺应自然、对立转化、无为而治
战国
庄子
《庄子》
顺应自然和民心,追求精神自由,人格独立
墨家
战国
墨子
《墨子》
兼爱、非攻、尚贤、节俭
法家
战国
韩非
《韩非子》
强调法治,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
地位
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
影响
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
二、探究一:根本原因:生产力的飞速发展。其他原因:官学没落,私学兴起;思想控制放松;民族大融合。
探究二: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成为中国古代
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后世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三、练习巩固
1.B
2.
D
3.D
4.B
5.A
6.C
7.
C
8.A
9.C
10.
(1)A.春秋形势图:图一;战国形势图:图二
B.齐国的国都:临淄。蓟是:燕国国都;在今:北京。
C.三次战役:城濮之战;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
(2)
材料序号
观点所属学派
材料一
儒家
材料二
道家
材料三
墨家
材料四
法家
(3)阶段特征:兼并战争(社会动荡);制度变革;思想学术繁荣。
近代科学的创始人
现代科学之父
有力证明了新天文学说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33张PPT)
新知导入
从孔子那里我读到一颗爱心;在孟子那里我读到一股正气;从墨子那里我读到一腔热血;在韩非那里我读到一双冷眼。
——易中天
新知讲解
时代背景——乱世还是盛世?
战国.青铜牛尊
春秋战国.铁口犁
战国初期形势图
礼贤下士
毛遂自荐
信陵君,仁而下士,士无贤不肖,皆谦而礼交之,不敢以其富骄士,士以此方数千里,争往归之,致食客三千人。当是时,诸侯以公子贤,多客,不敢加兵谋魏十余年。
──司马迁《史记·魏公子列传》
仲尼曰:天子失官,学在四夷。
──左丘明《左传·昭公十七年》
春秋初期形势图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材料四:
材料五:
结合上述材料,概括百家争鸣的时代背景。
新知讲解
时代背景——乱世还是盛世?
春秋战国之乱世
春秋战国(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
公元前770年
周平王东迁洛阳
公元前221年
秦灭齐
战国初期形势图
春秋初期形势图
新知讲解
时代背景——乱世还是盛世?
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礼乐征伐自大夫出
战国初期形势图
乱世——无序
新知讲解
时代背景——乱世还是盛世?
儒家
道家
墨家
法家
兵家
阴阳家
……
……
文化的盛世
新知讲解
随遇而安的道家
老
子
思
想
③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人们与世无争,天下就能太平。
①万物运行有其自然的法则,人们应顺应自然。
②世间的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天地无人推而自行,日月无人燃而自明,
星辰无人列而自序,禽兽无人造而自生,
此乃自然为之也,何劳人为乎?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恒也。
面对当时的社会大变革,老子的这种思想会不会受到当时统治者的重视?
新知讲解
天
下
第
一
不读《道德经》一书,不知
中国文化,不知人生真谛。
——鲁迅
老子被世人称为哲学之父、智慧之父
我受中国孔子、孟
子影响很大,受老子的
影响巨大。
——托尔斯泰
随遇而安的道家
新知讲解
庄
子
《庄子》书影
庄子名周,字子休,战国时期的宋国人。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著名思想家、哲学家。
约公元前369年-公元前286年
发展了老子思想,强调治国要顺应自然和民心。认为人生应追求精神自由,要保持独立的人格。
代表人物
思想主张
庄子
随遇而安的道家
新知讲解
积极入世的儒家
出生
明志
教学
从政
周游
修订
逝世
前551
前479
(73岁)
15岁
37—50岁
51岁
55—68岁
68岁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儒家学派创始人,我国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被后世尊称为“圣人”。
悲苦的少年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一生失意的政治家
治学严谨的教育家
新知讲解
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仁”,他提出“仁者爱人”,即要有爱心和同情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将“仁”作为得理人与人关系的最高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
有一天,孔子家的马棚失火了。孔子从朝廷下班回家,他看见马棚烧没了,就问家人:“马棚失火伤着人了吗?”他却不问马怎么样了。
马棚失火
仁
的
思
想
克己复礼为仁。意思就是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实际上,就是提倡人们要以克制和礼让的态度来调和社会矛盾。
积极入世的儒家
新知讲解
积极入世的儒家
主张以德治国,要求统治者爱惜民力,体察民意。他反对苛政,认为统治者只有实行德政,使人民心悦诚服,社会才能稳定。
孔子路过泰山一侧,有个妇人在坟墓前哭。孔子派遣子路去问讯。子路问道:“你哭得那么伤心,好像有很伤心的事。”那个妇人说:“没错,之前我的公公被老虎吃了,我的丈夫以前被老虎吃了,现在我的儿子也被老虎吃了。”孔子问:“那为什么不离开这里呢?”妇人回答说:“这里没有苛刻的暴政。”孔子说:“学生们记住,苛刻的暴政比老虎还要凶猛可怕!”
苛
政
猛
于
虎
新知讲解
积极入世的儒家
孔子之前,“学在官府”学校专为奴隶主贵族弟子而设,平民没有受教育的权利。孔子开创私学使平民也可以接受教育,从而突破了“学在官府”的限制。
创办私学,打破了贵族和王室垄断教育的局面,主张有教无类,招收不同出身的学生,促进了教育在民间的发展。
教育成就
教学中,注重道德教育和文化知识教育
,发现和总结出许多教育规律,提出了一系列教学原则和方法。
孔子是我国第一个主张“因材施教”的教育家。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新知讲解
孔子是最博学者之一。后世并尊称他为“至圣”
认为他曾修《诗》《书》,《礼》
《乐》,序《周易》(称《易经》),还根据鲁国历史材料编写了《春秋》,这对古代文化的保存和发展起了积极作用。
文化成就
精心整理古代重要的文献资料,对传承中国古代文化经典和学术思想作出巨大贡献。
孔子的思想由其弟子整理成《论语》一书。
整
理
典
籍
积极入世的儒家
新知讲解
积极入世的儒家
孔子学说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他提出的一些道德规范对中国社会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孔子伟大在哪里?
新知讲解
积极入世的儒家
荀子名况,号卿。战国时赵国人。战国末期儒家学派中的大师,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
主张实行礼治,明确尊卑等级,以维系社会秩序。
新知讲解
孟
子
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鲁国人。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儒家的主要代表之一。
主张实行仁政,要求统治者不要过分盘剥人民,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认为得民心者得天下,反对一切非正义的战争。
约公元前372年-公元前289年
代表人物
思想主张
孟子
积极入世的儒家
新知讲解
曲高和寡的墨家
孔子有教无类,据说墨子亦在孔门受过教,后来他却自创教义。
孔子所传多系儒士,虽非贵族,亦与贵族为近。
墨为工人,亦居国,【即城市中人。】较之农民【乡里人。】
易受学术空气之熏染;又工人集团而居,更易自成家派。
【墨家亦颇有似后世江湖秘密结社的样子。】——钱穆:《国史大纲》
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新知讲解
《墨子》总计53篇,大多为墨翟弟子及其后世门人对墨翟言行的记述。
主张
“兼爱”“非攻”要求人们互爱互利,反对各国互伐兼并、残害生命。选贤能的人治理国家,批判贵族的奢侈生活,提倡节俭。
墨子(公元前468-公元前376年)名翟,战国时鲁国人。墨家学派创始人。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
代表人物
墨家学派创始人墨子
思想主张
墨
子
《墨子》书影
曲高和寡的墨家
新知讲解
墨者——底层人民的组织(力量)
信奉墨子学说的人称为墨者,他们是一个有组织的集团,其最高领袖称为钜子。
“墨者之法,杀人者死,伤人者刑,”——《吕氏春秋》
善于防御战,当墨子止楚攻宋时,禽滑厘曾带了三百人,带了防御武器,守在宋国的城上。
他们都非常勇敢,据说墨者都可使“赴火蹈刃,死不旋踵”。——《淮南子》
曲高和寡的墨家
墨子的理想
对当时社会的思考:要求解决“三患”,达到“三务”。
人民(小农)“三患”:“饥者不得食、寒者不得衣、劳者不得息”
三务(王公大人的政治要求):“国家之富、人民之众、刑政之治”——杨宽:《战国史》
新知讲解
曲高和寡的墨家
墨家的命运:曲高和寡——渐渐淡出
墨家学说瓦解的外因
墨子谈兼爱,可惜生在一个弱肉强食的版图吞并时代,统治者只看中他的守城术。
墨子谈科学,可惜人们宁愿相信虚无缥缈的蓍草龟甲。
墨子崇尚技术发明,可惜在夸夸其谈的仕人眼里,这些不过是“匠人之作,奇技淫巧”。
新知讲解
孔子讲“仁爱”,墨子主张“兼爱”,二者有区别吗?
墨子像
尊为“科圣”
孔子讲仁爱是有等级的爱。以血缘关系的亲情为出发点,先爱父母子女,之后再爱他人,是一种有秩序的关爱。意在维护奴隶主阶级的统治和社会秩序。
墨子的兼爱是不分亲疏远近、尊卑贵贱,是一视同仁的
博爱。这种爱没有任何附加条件,源于人性本善的大爱。
“非攻”墨子反对战争。他的兼爱理想太高贵,卑微时代根本没有准备好迎接他。
亚圣孟子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此之谓大丈夫。
——《孟子》
体现了坚守信念,矢志不渝的精神。
你认为孟子的这段话体现了什么思想?
曲高和寡的墨家
新知讲解
与时俱进的法家
韩
非
《韩非子》书影
战国时期韩国人,法家学说的创始人,战国时期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散文家。
约公元前280-公元前233
反对空谈仁义,强调以法治国,树立君主的权威,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
代表人物
思想主张
韩非子,法家集大成者
新知讲解
与时俱进的法家
当时统治者的选择:富国强兵
秦国商鞅变法
以法治国;变法革新
新知讲解
学派
人物
时代
主要思想
地位
/
/
道家
老子
春秋
顺应自然;认为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够互相转化;“无为而治”;
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庄子
战国
顺应自然和民心;追求精神自由
儒家
孔子
“仁”;主张德政,反对苛政;教育思想
春秋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大思想家、教育家
孟子
战国
“仁政”;“民贵君轻”;反对一切非正义战争
荀子
战国
“礼治”,明确尊卑等级
墨子
墨家
战国
“兼爱”、“非攻”;选贤任能(尚贤)、提倡节俭。
法家
韩非
战国
以法治国;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变法革新
兵家
孙武
孙膑
春秋
战国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灵活多变的战略战术
你认为哪一个学派的主张对战国时期的统治者来说最有用?
法家
以法治国;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变法革新
阅读教材P38-P42,完成右表。
远见卓识的诸子百家
新知讲解
远见卓识的诸子百家
春秋战国时期,各家学派的人表人物聚众讲学,研讨学术,著书立说。他们提出各种政治主张和治国方略,希望用自己的学说解决社会问题。各学派在思想上、政治上的观点不同,学派之间展开激烈的辩论,相互抨击;同时又相互影响,取长补短。这一思想文化的繁荣局面,历史上称之为百家争鸣。
百
家
夫天未欲平治天下也,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
——《孟子卷四·公孙丑下》
争
鸣
王公大人用吾言,国必治;匹夫徒步之用吾言,行必修。
——《墨子·鲁问》
新知讲解
远见卓识的诸子百家
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成为中国古代
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
定了基础,对后世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新知讲解
远见卓识的诸子百家
苏格拉底
柏拉图
亚里士多德
犹太教先知
释迦牟尼
诸子百家
夏朝
商朝
西周
东周
(春秋战国时期)
秦朝
公元前
公元前
公元前
公元前
公元前
2070年
1600年
1046年
770年
221年
政治上:诸侯争霸
经济上:封建经济
大变革
世界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评价孔子:“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2500年前,从孔子那里寻找智慧。”
公元前5世纪前后
板书设计
(1)孔子
(1)老子
(2)庄子
2.儒家
1.道家
百家争鸣
(2)孟子
3.墨家
4.法家
百家争鸣
当堂训练
B
A
1.
.战国时期,认为“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主张“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家是(
)
A.墨子
B.荀子
C.孟子
D.韩非子
2.以“仁”释“礼”,力图将社会外在规范转化为个人的内在自觉,从而铺垫了中华民族文化精神根基的是(
)
A.儒家思想
B.道家思想
C.墨家思想
D.法家思想
当堂训练
3.《论语》是孔子的语录,宋代宰相赵普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孔子思想的核心主张是(
)
A.
“仁”和“礼”
B.
“因材施教”C.
“为政以德”D.
“有教无类”
A
B
4.
某同学考试成绩不理想,老师安慰他说:“一次的失败不要紧,说不定,正是因为这次没考好,你才能及早发现问题,坏事也可能变成好事。”这是引用了哪家的思想来教育学生?
(
)
A.
儒家思想
B.
道家思想
C.
墨家思想
D.
法家思想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