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广场——植树问题
【教学内容】上海市九年义务教育课本小学数学新教材三年级第一学期P80~81
【教学目标】:
1、从对实际问题的观察和具体操作中,探索并初步体会间隔数与间隔物体的个数的关系,初步建立植树问题的数学模型,并根据这个模型将生活中类似的问题进行分类和应用。
2、通过“画—找—推”的学习过程,从中发现规律,抽取数学模型,从而体验“以小见大”、“一一对应”等解题策略和数学思想方法。
3、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会数学的价值,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间隔数与间隔物体的个数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会应用植树问题的模型灵活解决一些相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学习任务单。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环保教育,揭示课题
——播放环保宣传片,揭示植树造林的重要性,继而引出课题。(板书:数学广场中——植树问题)。
二、探究新知
(一)感知次数与段数间的关系,体悟解决问题的数学思想
情景一:小巧和小亚要剪些彩带,来美化这些需要栽种的树木。
1、画图
问:一根彩带剪一次,会变成几段呢?那如果剪2次呢?3次呢?(板书)
2、找规律
问:你发现了什么?谁多谁少,它们相差几?“次数”和“段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3、推算
问:如果剪了50次,可以分成几段?如果分成了75段,一共剪了几次呢?
小结:像这样通过小的数据,找寻规律,进行较大数的推算叫“以小见大”的数学思想。
(二)探究不同植树方式下棵数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建立数学模型
情景二:小胖和小丁丁进行植树活动。
问:在全长20米的小路一边种树,每隔5米种一棵,可以种几棵?
——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单1。
1、两端都种(实物投影学生学习任务单)
——学生汇报交流,结合学生所列算式及所画示意图,理解算式的含义,感知棵数与间隔数的差异。
小结:从路的一端开始种一直种到了路的另一端,我们把这种植树方式称为“两端都种”。
(板书:两端都种)
2、只种一端(实物投影学生学习任务单)
——学生汇报交流,结合学生所列算式及所画示意图,进一步感知棵数与间隔数的差异,渗透“一一对应”。(板书:只种一端)
3、两端不种
预设一:由学生完成的学习任务单引出
预设二:由“剪彩带”的方式引出
——学生讨论交流,结合学生所列算式及所画示意图,进一步巩固棵数与间隔数的差异。(板书:两端不种)
4、比较三种植树方式,探究棵树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
问: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找到了三种不同的植树方式,那现在请你来看一看,这三种植树方式有没有共同之处呢?那又有什么不同之处吗?(板书:棵数=间隔数+1、棵树=间隔数、棵树=间隔数-1)
5、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问:在全条200米的小路一边种树,每隔5米种一棵(两端都种),可以种几棵?
——完成学习任务单,交流分享。
三、练习巩固
1、联系实际,会区分不同的植树情况
情景一:剪彩带
情景二:学生排队
情景三:衣服纽扣
情景四:饮水器
问:我们把什么当做树?棵数是几?间隔数是几?棵数与间隔数的关系是什么?属于哪一种植树方式呢?
2、学生举例,拓展延伸
师:你还能不能找到生活中的其他植树问题呢?除了我们的眼睛能看到植树问题,其实我们还能听到植树问题呢?不信你听!(播放钟声)
四、总结
师: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
数学广场
——植树问题
以小见大
两端都种 棵数=间隔数+1
次数 段数 画
1 2 只种一端 棵数=间隔数
2 3 找
3 4 两端不种 棵数=间隔数-1
50 51 推
74 75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