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宁波荣安实验中学2021届高三年级10月适应性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江省宁波荣安实验中学2021届高三年级10月适应性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民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10-30 09:48: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宁波荣安实验中学
高三年级10月适应性考试 历史学科 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其术以虚无为本,以因循为用。无成势,无常形,故能究万物之情;不为物先,不为物后,故能为万物主。”这是司马谈在《论六家要旨》中对先秦时期某思想学派的评论。司马谈所评论的学派是
A.儒家学派 B.道家学派 C.墨家学派 D.法家学派
2. 史学家吕思勉论及古代政制时说,古代“交通不便,一山一水之隔,其人即不相往来”,故此,强大之国往往“封邦建国”。在此,他论述的是
A.民主制 B.宗法制 C.郡县制 D.分封制
3. 古代中国一水利工程设计精巧,它的精华部分曾被设计为邮票(见下图)。其中,形如犁铧的砌石坝——铧嘴“把海洋河水劈分为二,一由南渠而合于漓,一由北渠而归于湘”。由此可知,这一水利工程为
A.井渠 B.灵渠 C.郑国渠 D.都江堰
4. 中国古代一位帝王自我评价道:“济育苍生,其益多;平定寰宇,其功大。”下列史实中,直接支持这一评价的有
①轻徭薄赋,慎用刑罚 ②设安西都护府
③回赠东罗马使者物品 ④册封章嘉活佛
A. ①② B.①④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5.右图是中国古代某一著名书法名家的作品。该书法作品的字体
A.通行于汉魏时代
B.笔画圆匀且富于图案美
C.把中国书法的写意性发挥到极致
D.体现了作者最高的书法艺术成就
6.历史学家钱穆认为“中国历史上‘考试’与‘选举’两项制度,其用意是在政府和社会间打通一条路,好让社会在某种条件某种方式下来掌握政治,预闻政治和运用政治,这才是中国政治制度最根本问题之所在。”以下说法符合题意的有
①“考试”与“选举”分别为选官和监察 ②“打通一条路”有利于推动社会阶层流动
③“考试”制度有利于重学风气形成 ④两项制度都具封闭性特征,民意无从体现
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7.黄宗羲说:“扶危定倾之心,吾身一日可以未死。吾力一丝有所未尽。“炎武也说:“君子之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徒以诗文而已,所谓雕虫纂刻,亦何益哉!”这说明他们都
A.提倡公平法治 B.强调社会责任 C.批判君主专制 D.反对程朱理学
8.两江总督张之洞正式札委张赛经理通海一带商务,要求他召集商贾,在通州兴办纱厂。张謇踌躇多日,认定“中国须振兴实业,其责任须在士大夫”,慨然应允。此时张謇创办实业的有利条件是
A.帝国主义放松对中国的侵略 B.抵制日货、提倡国货运动兴起
C.商品销售和劳动力市场扩大 D.民主共和成为主流思想
9.英国《泰晤士报》曾如此评论某件中国时事:“天子已退位,清朝统治不复存在,世界上最古老的君主国已经正式成为一个共和国。历史上很少见到如此惊人的革命,或许可以说,从来没有过一次规模相等的、在各个阶段中流血这样少的革命……”。该期报纸应出版于
A. 1911年10月 B. 1911年11月 C. 1912年1月 D. 1912年2月
10.“可以把‘五四’新文化运动看作……南宋、南明时代的读书人面对异族入侵、国破家亡之际激起的一场场新的思想革命,而西方新思潮的东渐只是为这一场思想文化运动提供了强有力的武器。”论者
A.认为新文化运动以救亡图存为目的
B.指出知识分子正式登上近代历史舞台
C.消弭了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间的差异
D.夸大了西方对中国思想解放运动的作用
11.在抗日战争中,中国军民众志成城,扬长避短,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胜利。下图所示是抗战时期的一次重要战役,其中“甲”处是
A.平型关 B.台儿庄 C.太原 D.枣宜
12. 中共在某次会议上提出“共产党员及其所领导的民众和武装力量,应该最积极地站在斗争的最前线,应该使自己成为全国抗战的核心,应该用极大力量发展抗日的群众运动。只要真能组织千百万群众进入民族统一战线,抗日战争的胜利是无疑义的”,此次会议位于右图中的
A.① B.② C.③ D.④
13.下表为《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中关于中国现代对外贸易(局部)情况的汇总。下列项中属于推动这一时期对外贸易发展的因素的是
中国1978—1986年对外贸易统计表(单位:10亿元人民币)
出口 进口
1978 16.77 18.74
1982 41.43 35.77
1986 108.20 149.86
A.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 B.中国积极参与新型区域合作
C.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D.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展开
14.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坚持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下列不属于此类多边外交的是
A.中国成为粮农组织成员国
B.举办亚太经合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C.中国成为国际原子能机构成员国
D.中国恢复在世界银行的合法代表权
15.2000 年2月25日江泽民同志在广东省考察工作时,从全面总结党的历史经验和如何适应新任务的要求出发,首次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行了比较全面的阐述。下列关于思想表述错误的是
A.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B.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开拓和奠基之作
C.是中国共产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D.加深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 的认识
16. 人类历史上曾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只是松散、非正式、完全无组织的联合,隶属文化批评家、宗教怀疑派、政治改革派等不同派别,但都以法语为共享语言,倡导“用_?????§_之光驱散黑暗,把人们引向光明”。这群人
①以宗教辅助文学与艺术 ②用“天赋人权”反对“_????????????_”
③要求人人自由平等 ④推动了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
A. ② B. ②③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17.有学者在谈到17世纪的一场革命时说:“从血统上说,王位的新主人是詹姆士的女儿和女婿,这样就保留了斯图亚特的族谱,但王位的内容却因此起了变化。”材料中“王位的内容起了变化”主要指
A.奠定了君主立宪制的法律基础 B.国王权力来源不再是神而是议会
C.确立了议会权力高于王权的原则 D.议会取得对行政权力的监督控制权
18.有一位领袖在谈到对外政策时说:“一个自由民族应当经常警觉,提防外国势力的阴谋诡计。……我们真正的政策,乃是避免同任何外国订立永久的同盟。……一国向它国所求无私的恩惠是愚蠢的;要记住,为了得到这种性质的恩惠,它必须付出它的一部分独立为代价。”其所阐述的是
①不感情用事地同别国结合或冲突 ②“十四点原则”对战后世界秩序的构想
③“重商主义”的基本纲领 ④孤立主义的外交政策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19.有作家写到“我的作品有它的地理,有它的谱系和它的家族,它的场所和它的特产,它的人物和它的事件,正如法国有它的盾徽,有它的贵族和平民,有它的手艺者和农民,有它的政治家和花花公子,有它的军队一样,总之,有它的整个社会。”符合上述主旨的作品是
A. 《巴黎圣母院》 B. 《西风颂》 C. 《唐璜》 D. 《人间喜剧》
20.史蒂芬孙亲自驾驶新设计的“旅行”号机车,在斯托克顿至达林顿之间的第一条商用铁路上试车成功,昭示着“铁路时代”的到来。以下“铁路时代”到来对世界市场的影响,理解不正确的是
A.大大拓宽了商品市场 B.促进国际间人口和资本的流动
C.使世界市场粗具规模 D.促进先进生产方式和技术的传播
21.1941年12月8日,美国外交部收到丘吉尔来信:“关于日本武装部队在事前没有以宣战的方式或者用类似的最后通牒发出警告的情况下,就准备从马来亚海岸登陆并且对新加坡和香港进行轰炸的消息,……联合王国国王陛下以政府的名义,向日本帝国政府发出了宣战通知。”此后,美英
A. 参与签署《联合国家宣言》 B. 开始对日贸易禁运
C.发表《大西洋宪章》 D. 紧急通过《租借法案》
22. 阅读下表。符合表格内容的国家是
时间段 经济发展特征 备注
1946—1955 战后恢复 大多数经济指标达到或超过战前最高水平
1956—1973 高速发展 国民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9%
1973—1990 中低速增长 1987年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A.苏联 B.英国 C.日本 D.联邦德国
23.有人说,某个组织是“为了赶走苏联,拉进美国,压制德国”而成立。此国际组织的总部位于如图中的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24. 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六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2018年11月17日到18日在巴布亚新几内亚举行,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并发表题为《把握时代机遇共谋亚太繁荣》的重要讲话。关于这一组织的历史和现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组织在20世纪90年代成立于澳大利亚堪培拉
B.创始国为东南亚国家联盟6国和美、日、加、澳、新、中等12国
C.2001年在上海召开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提出亚太经合组织大家庭精神
D.2014年在北京召开第二十二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25. 2020年故宫迎来了600周年生日,故宫馆长强调“小小的文物拥有大内涵,文物蕴含着丰富的历史、艺术、科学等价值,要不断挖掘文物的价值和背后故事,激活其人文精神、道德规范,与今天生活和社会相联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文物真正活起来。”从中我们认识到
A.文物蕴含的人文精神和道德规范值得借鉴
B.应该按照现在的价值观解读文物信息
C.文物蕴含的故事都具有客观的真实性
D.激活文物价值必须让文物走出博物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题,其中第26题10分,27题10分,28题15分,29题15分,共50分)。
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1911年,《巩金瓯》成为清朝及中国历史上第一首法定正式国歌,其中写道“巩金瓯,承天帱(护佑),民物欣凫藻(欣喜欢悦),喜同袍,清时幸遭。真熙皞(怡然自得),帝国苍穹保,天高高,海滔滔。”
——摘自刘锦藻撰《清朝续文献通考》
材料二 1912年元旦,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中华民国国歌》:“亚东开化中华早,揖美追欧,旧邦新造。飘扬五色旗,民国荣光,锦绣河山普照。吾同胞鼓舞,文明世界,和平永保。”
——据《临时政府公报》整理
(1)依据材料一,指出20世纪初清政府的政治祈求,并结合所学简要分析这个时期诉求不能实现的国际因素。(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思想角度指出“旧邦新造”“新”在何处。(6分)
(1)清政府祈求盛世,希望清王朝统治长久巩固的理想。(2分)
列强侵略不断深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危机不断加深。(2分)
政治:辛亥革命推翻清政府,建立中华民国,资产阶级地位提高;
经济:民族资本主义快速发展(进入短暂的春天);
思想:传播民主共和思想观念。(6分)
2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1840年,《商人杂志和商业评论》上的一篇文章热情赞颂道,“我们水上和陆地上都有移动宫殿”,文章反映了当时的流行概念,即“装饰了柱子的舱室,地上铺着外国织机织的昂贵织物,还装饰了镜子、画作以及昂贵的挂毯”。……“通过时间消灭空间”的背后,促进了资本在19世纪不受阻碍的发展。
——摘自【德】希弗尔布施《铁道之旅:19世纪空间与时间的工业化》
材料二 1901年世界上的市际交通工具都是靠蒸汽发动,并在20世纪40年代末之前一直发挥着主要但逐渐减少的作用。……然而早在20世纪20年代,公路交通打破了城市内与乡间短途运输的界限,进入了19世纪铁路扩张时所退出的领域。这场回击的第一个推动力是经济上可行的机械推进方法。依靠这些为燃料驱动的交通工具在19世纪90年代被证明技术上是可行的,在商业上也是可以利用的。电力牵引最先构成对蒸汽牵引统治地位的威胁。
——摘自【美】理査德W布利特《20世纪全球史》
(1)指出材料一中的“水上和陆地的移动宫殿”分别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此类发明创造对世界市场形成所起的作用。(5分)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些燃料”及交通工具是什么?并简析“蒸汽发动”的铁路交通逐渐减少的原因。(5分)
(1)“水上和陆地的移动宫殿”分别是:汽船、蒸汽机车。(2分)
作用:交通工具的革命给世界市场的形成提供了技术条件;
人际关系、国际交往日趋密切; 扩大了工业文明对世界的影响;
促进了先进生产技术和生产方式的传播; 促进了国际间的人口和资本流动;
联结世界经济的纽带逐渐形成。 (任3点,得3分)
(2)燃料及交通工具:电力、汽油(石油),汽车(3分)
原因: 公路交通的快速发展; 电力牵引逐渐取代蒸汽牵引。(2分)
28. “和而不同”显示出孔子思想的深刻哲理和高度智慧,有其永不褪色的时代价值。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材料一 平遥古城布局图
材料二 在统一战线问题上,在党的组织问题上和在民众的组织问题上,则须继续反对“左”的关门主义倾向,以便实现和各抗日党派的合作,发展共产党和发展民众运动;但是在同时,无条件的合作,无条件的发展,这种右倾机会主义的倾向也要注意反对,否则也就会妨碍合作,妨碍发展,而变为投降主义的合作和无原则的发展了。
——摘自毛泽东1938年10月《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
材料三 有学者认为,孔子提出“和而不同”的方法论,既顾全大局,又承认局部和个体的差异,既强调群体的利益,又不忽视个人的利益,从这种意义上说孔子所提出的“和而不同”的方法论触及到了问题的本质和规律性,它对于我们认识和处理某些政治、经济、文化问题还有一定的历史借鉴作用。
——摘自张绪刚《孔子“和而不同”方法论的现代意蕴》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说明平遥古城对称式的布局样式及其反映的文化内涵。(5分)
(2)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指出该时期中共为反对统一战线中“右倾机会主义倾向”所坚持的原则以及执行的具体抗战策略。(4分)
(3)阅读材料三,结合所学,选择以下的任一角度论证“和而不同”方法论的历史借鉴作用:①试从政治角度,分析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原因和重大意义。②试从经济角度,说明党的十五大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有制结构的论断及其意义。(6分)
(1) 布局样式:
以贯通南北的大街为中轴线,左城隍庙,右县衙署;左文庙,右武庙;左道观,右寺院。
(3分, 笼统答按传统礼制安排,酌情给1分)
文化内涵:反映了传统礼制、“神人共治”、儒道佛“三教合一”的文化内涵。(2分 )
(2)原则“独立自主(1分)。
策略:制定了全面抗战路线;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
开展广泛的游击战争;制定持久战的战略总方针。(3分, 任答其中三点给3分)
选择①:原因:中国上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长期以来形成了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局面;
为保证祖国统一和各民族的团结,保证各民族的平等地位和共同发展。(3分 )
意义: 实现了少数民族当家做主的愿望;保证了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
促进了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3分)
选择②:论断: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国有经济起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非公有制经济是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4分, 第一点2分)
意义:是中国共产党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上的又一次思想解放和认识深化。(2分)
( 其他如“进一步推动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等表述,可酌情给1 - 2分)
29.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5 分)
材料一:斯多亚派虽然把财富、人间的显赫、痛苦、忧伤、快乐都看做是一种空虚的东西,但他们却埋头苦干,为人类谋幸福,履行社会的义务。他们相信有一种精神居住在他们心中。他们似乎把这种精神看做一个仁慈的神明,看护着人类。他们为社会而生;他们全都相信,他们命里注定要为社会劳动;他们的酬报就在他们的心里,所以更不至感到这种劳动是一种负担。他们单凭自己的哲学而感到快乐,好像只有别人的幸福能够增加自己的幸福。
——《论法的精神》
材料二:文艺复兴建筑是14—1世纪流行于欧洲的建筑风格,有时也包括巴洛克建筑和古典主义建筑。起源于意大利佛罗伦萨(右图:圣母玛利亚大教堂)。在理论上以文艺复兴思潮为基础;在造型上排斥象征神权至上的哥特式建筑风格,提倡复兴古罗马时期的建筑形式……
文艺复兴运动不仅是希腊、罗马古典文化影响的结果,它还吸收了外来文化,特别是阿拉伯、印度和中国文化中许多有用的东西,中国指南针、火药、印刷术等三大发明引起了欧洲航海、军事、文化等领域的革命,对文艺复兴起了重要推动作用。
——《西方文明史》
(1)根据材料一, 结合所学, 概括斯多亚学派的主要观点和在人类思想史上的地位。(5分)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指出圣母玛利亚大教堂的设计所体现的精神,并用一句话概括该建筑的地位。(4分)
(3)扼要概述中国的“三大发明引起了欧洲航海、军事、文化等领域的革命”。(6分)
29.(15分)
(1)观点:
①逻各斯是贯穿万物的永存不朽的理性;②“顺应自然的生活就是至善”;③人生而平等;
a注重内心生活,把人类的精神特征放在首位; b主张为人类谋幸福、履行社会义务;
c认为为社会劳动是幸福和快乐的。 (任 3 点3分,①②③所学知识,abc来自材料)
地位:
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论证了天赋人权、人生而平等这一西方人文主义的核心思想。(2 分)
精神:大圆顶设计体现公民精神(人文主义精神),彰显人类的勤勉和力量; (2 分)
地位:大教堂的建造,标志着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的诞生(2 分)
阐述:指南针为哥伦布发现美洲的航行和麦哲伦的环球航行提供技术保证;(航海)
火药为欧洲资产阶级打败骑士阶层创造条件;(军事)
印刷术为欧洲走出黑暗的中世纪以及文艺复兴运动的出现准备条件。(文化)(6 分)

高三年级10月适应性考试 历史学科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题,每题2分,共50分)。
1-5:BDBAC 6-10:CBCDA 11-15:BADBB
16-20:BBBDC 21-25:ACCDA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题,其中第26题10分,27题10分,28题15分,29题15分,共50分)。
26.(10分)
(1)清政府祈求盛世,希望清王朝统治长久巩固的理想。(2分)
列强侵略不断深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危机不断加深。(2分)
政治:辛亥革命推翻清政府,建立中华民国,资产阶级地位提高;
经济:民族资本主义快速发展(进入短暂的春天);
思想:传播民主共和思想观念。(6分)
27.(10分)
(1)“水上和陆地的移动宫殿”分别是:汽船、蒸汽机车。(2分)
作用:交通工具的革命给世界市场的形成提供了技术条件;
人际关系、国际交往日趋密切; 扩大了工业文明对世界的影响;
促进了先进生产技术和生产方式的传播; 促进了国际间的人口和资本流动;
联结世界经济的纽带逐渐形成。 (任3点,得3分)
(2)燃料及交通工具:电力、汽油(石油),汽车(3分)
原因: 公路交通的快速发展; 电力牵引逐渐取代蒸汽牵引。(2分)
28.(15分)
(1) 布局样式:以贯通南北的大街为中轴线,左城隍庙,右县衙署;左文庙,右武庙;左道观,右寺院。(3分, 笼统答按传统礼制安排,酌情给1分)
文化内涵:反映了传统礼制、“神人共治”、儒道佛“三教合一”的文化内涵。(2分 )
(2)原则“独立自主(1分)。
策略:制定了全面抗战路线;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
开展广泛的游击战争;制定持久战的战略总方针。(3分, 任答其中三点给3分)
选择①:原因:中国上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长期以来形成了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局面;
为保证祖国统一和各民族的团结,保证各民族的平等地位和共同发展。(3分 )
意义: 实现了少数民族当家做主的愿望;保证了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
促进了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3分)
选择②:论断: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国有经济起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非公有制经济是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4分, 第一点2分)
意义:是中国共产党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上的又一次思想解放和认识深化。(2分)
( 其他如“进一步推动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等表述,可酌情给1 - 2分)
29.(1)观点:
①逻各斯是贯穿万物的永存不朽的理性;②“顺应自然的生活就是至善”;③人生而平等;
a注重内心生活,把人类的精神特征放在首位; b主张为人类谋幸福、履行社会义务;
c认为为社会劳动是幸福和快乐的。 (任 3 点3分,①②③所学知识,abc来自材料)
地位:
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论证了天赋人权、人生而平等这一西方人文主义的核心思想。(2 分)
精神:大圆顶设计体现公民精神(人文主义精神),彰显人类的勤勉和力量; (2 分)
地位:大教堂的建造,标志着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的诞生(2 分)
阐述:指南针为哥伦布发现美洲的航行和麦哲伦的环球航行提供技术保证;(航海)
火药为欧洲资产阶级打败骑士阶层创造条件;(军事)
印刷术为欧洲走出黑暗的中世纪以及文艺复兴运动的出现准备条件。(文化)(6 分)
13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