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2017秋)六年级科学上册2.3《人美认识地球运动的历史》(教案+任务单+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教科版(2017秋)六年级科学上册2.3《人美认识地球运动的历史》(教案+任务单+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0-10-30 19:16:02

文档简介

课程基本信息
课例编号
10
学科
科学
年级

学期
第一学期
课题
《人类认识地球运动的历史》
教科书
书名:《科学》
出版社:教育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0

7

教学人员
姓名
单位
授课教师
指导教师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日心说”和“地心说”都是人类认识地球运动以及宇宙的历史上具有代表性的学说。
2.地球会绕地轴自转,地球的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现象。
3.地球还会绕着太阳公转。
科学探究目标:
1.学会在阅读过程中使用文献摘要,并能通过阅读文献获取地球运动的相关信息。
2.通过一系列的研究,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形成自己最终的观点。
科学态度目标:
1.实事求是,勇于修正与完善自己的观点。
2.乐于参与调查、查阅、实验等科学活动。
3.有证据意识,知道所有科学观点都需要众多证据的支持。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1.知道科学技术是推动社会与经济的发展的动力。
2.知道科学技术的进步来之不易。
教学重点:
  地球会绕地轴自转,地球的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现象。
教学难点:
  能够基于地球运动的相关信息,修正假设,改进模拟实验,验证地球自转产生昼夜
交替。
教学过程
时间
教学环节
主要师生活动
一、复习导入,聚焦研究主题
1.复习:上节课,我们用模拟实验证明了“地球不动,太阳围着地球转”、
“太阳不动,地球围着太阳转”、
“地球自转”、
和“地球围着太阳转,同时地球自转”,都能使地球上出现昼夜交替现象。
2.过渡:要想知道哪种假设才是根本原因,我们需要收集更多的证据,确定地球和太阳的运动关系到底是怎样的。
3.讲述:这节课,我们就通过阅读人类认识地球运动的历史的相关资料,来寻找解释昼夜交替现象成因的关键信息。
二、阅读资料,认识地球与太阳的相对运动关系和地球的运动特点
1.认识“地心说”
2.认识“日心说”
3.比较“地心说”和“日心说”的相同与不同
提问:请同学们想一想,托勒密的“地心说”和哥白尼的“日心说”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呢?
4.比较托勒密和哥白尼的研究过程和方法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提问:我们再来比一比,托勒密和哥白尼的研究过程和方法,又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呢?
5.讲述:伽利略用自制的望远镜观察到木星的卫星以木星为中心旋转而不是围绕地球旋转,从而有力否定了地球是宇宙中心的说法。
 傅科将一个长长的单摆挂在巴黎先贤祠圆顶下方,利用摆的摆动方向不变的特点,通过观察地面的刻度盘与摆的摆动方向发生偏移的证据,证实了“地球在自转”。
 越来越多的天文学家用一系列证据支持了“日心说”的部分观点,但同时,也在不断地改进日心说的另一部分观点。
6.提问:那是不是说,托勒密的地心说就没有意义呢?
7.讲解:正是这一代又一代的天文学家在观察天文现象的基础上,提出天体运动的各种假说、并建立模型,然后不断地收集各种证据,检验这些模型是否正确,从而不断修正或重新建立新的模型,才使我们逐渐认识到——地球围绕太阳转,同时还在绕轴自转,24小时自转一周。
三、基于证据,修正模型
1.对比分析,确定假设
提问:就像天文学家会在研究基础上不断修正自己的模型那样,你能结合咱们刚刚知道的地球和太阳的实际运动关系和地球的运动特点,分析一下,咱们提出的这4种昼夜交替的假设,哪个更符合事实?为什么?
2.改进模型、完善模拟实验
(出示上节课学生的模拟实验)提问:你能结合天文学家们研究的成果和认识过的地球仪,改进地球模型和上节课的模拟实验,完善我们对昼夜交替现象的解释吗?
四、模拟实验,形成解释
1.讲述:下面,我们就用改进后的模型和方法进行实验吧。
2.提示观察重点。
3.展示3个地区的昼夜变化情况。
4.交流实验现象。
(1)提问:这三个地区的现象说明了什么呢?
(2)提问:你还有其他发现吗?
5.小结:地球自转产生昼夜交替,不同地区昼夜交替是不同时的。
五、总结与延伸
1.提问:今天,我们再次做了昼夜交替的模拟实验,与上节课的模拟实验相比,有什么不同呢?
2.总结梳理。
3.课后任务:课后,请同学们改进自己的地球模型,进行一次完整的实验,将观察结果记录在学习任务单中。课程基本信息
课例编号
10
学科
科学
年级

学期
第一学期
课题
《人类认识地球运动的历史》
教科书
书名:《科学》
出版社:教育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0

7

学生信息
姓名
学校
班级
学号
课后练习
  请同学们改进自己的地球模型,进行一次完整的实验,将观察结果记录在学习任务单中。课程基本信息
课例编号
10
学科
科学
年级

学期
第一学期
课题
人类认识地球运动的历史
教科书
书名:《科学》
出版社:教育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0

7

学生信息
姓名
学校
班级
学号
学习目标
1.知道“日心说”和“地心说”都是人类认识地球运动以及宇宙的历史上具有代表性的学说。
2.学会在阅读过程中使用文献摘要,并能通过阅读文献获取地球运动的相关信息——地球绕地轴自转,地球的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现象。地球还会绕着太阳公转。
3.能够基于证据,改进假设和模拟实验,并能过模拟实验形成自己最终的观点。
4.有证据意识,知道所有科学观点都需要众多证据的支持。
课前学习任务
阅读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材第26、27页。
托勒密的“地心说”和哥白尼的“日心说”,他们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课上学习任务
【学习任务一】
请你借助阅读文献资料获得的观点,分析一下,上节课提出的4种昼夜交替的假设,哪个更符合事实?为什么?
【学习任务二】
地球自转是否产生了昼夜交替?请用图、文形式记录实验现象。
推荐的学习资源
3人类认识地球运动的历史
了前人的
以下一些
(1
2
宙而言,
(3
动,并且
到的是这

就像
型都需要
度的提高
日、月和
波兰天文
1851年,法国物理学家
代学者的
莱昂·傅科在巴黎先贤
运动体系
祠悬挂一枚摆锤,证实
人信服的
了地球的自转。
台,设计
2聚焦
测。最终
日心
著《天体
模拟实验告诉我们,对昼夜现象的解释有多种可能。事实究竟是怎样的?

历史上人们对地球的运动有过哪些看法呢?
探索
木星
恒星天
1阅读下面的资料。
24小时
金星月球
太阳
人类对地球运动的探索经历了一个
●地球
心,地球
相当漫长的过程。~动手册
土星
周运动。
●托勒密的“地心说”
火星水星
系列的
古时候,人们直观地观察到日月星辰都
利略用自
围绕着地球旋转,地球似乎是静止不动的。古
星为中心
代天文学家托勒密(约生于公元100年)总结
地心说”示意图
地球是宇

了前人的观点。他在《天文学大成》中提出
以下一些观点
(1)地球是球形的。
(2)地球处于宇宙中心。地球相对于宇
宙而言,只是一个点,而且静止不动。
(3)日月星辰等所有天体随着地球运
动,并且每天做一次圆周运动,因此人们看
到的是这些天体都有规律地东升西落。
●哥白尼的“日心说”。
就像我们做模拟实验一样,任何理论模
古代天文学家托勒密
型都需要接受实践的检验。随着天文观测精
度的提高,人们发现“地心说”与观察到的
月和行星在天空的位置并不完全相符
0士星
木星
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1473-1543)受到古
理学家
代学者的启发,提出了以太阳为中心的天体
黎先贤
运动体系假说。他意识到,假说一定要有令
证实
人信服的证据,为此他搭建了一个小型天文
台,设计了观测仪器,进行了长达30年的观
测。最终他取得了可靠的观测数据,创立了
日心说”,并在临终前出版了他的不朽名
样的?
著《天体运行论》
日心说”的主要观点是
哥白尼的“日心说”示意图
(1)宇宙是球形的,地球是球形的。
(2)天体的运动是圆周运动。
星天
(3)地球是在运动的,绕轴自转,并且
24小时自转一周。
(4)太阳是不动的,而且处于宇宙的中
地球以及其他的行星都围绕着太阳做圆
周运动。
“日心说”发表后,人们又陆续发现了
系列的支持“日心说”的证据。比如,伽
利略用自制的望远镜观察到木星的卫星以木
星为中心旋转而不是围绕地球旋转,否定了
地球是宇宙中心的说法。
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