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八年级化学重点知识强化训练——专题一:走进化学世界
【专题一:物质的变化】
【例1】生活中的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强化训练】
1.下列过程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海水晒盐 B.酒精挥发 C.钢铁生锈 D.品红扩散
2.下来实验室中的交流,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锥形瓶:“同学们不爱惜我,我被摔碎了”
B.铁架台:“好难受啊!我在潮湿的空气中生锈了”
C.酒精灯:“帽子哪里去了?我的燃料越来越少了”
D.浓硫酸:“我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质量怎么增加了”
【专题二:物质的性质】
【例2】据报道,兰州发生自来水苯超标事故。下列有关苯的说法中,属于描述苯的化学性质的是( )
A.可以燃烧 B.无色液体
C.有特殊芳香气味 D.难溶于水
【强化训练】
1.下列物质的性质与用途,不相匹配的是( )
A.氧气可以支持燃烧—?工业上可用作燃料
B.氮气的化学性质定稳—?工业上可用作焊接保护气
C.白醋含有醋酸,显酸性—??家庭中可用作除水垢
D.硫酸钡既不溶于水,也不与酸反应—医疗上可用于“钡餐”造影
2.下列课外实验与物质的化学性质无关的是( )
A.用石墨做导电实验
B.用灼烧法区别棉纤维与羊毛纤维
C.用白糖、小苏打、柠檬酸等自制汽水
D.用紫甘蓝的酒精浸取液检验苹果汁与石灰水的酸碱性
【专题三: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例3】根据如图所示仪器回答问题。
(1)写出A、D仪器的名称:A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
(2)写出E、G两种仪器的作用:E的用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G的用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图中仪器的编号回答下列问题。
①用于夹持试管的仪器是________;②既可用作反应容器又能直接受热的仪器是________。
(4)使用量筒读数时,量筒必须________,视线要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保持水平。H中量筒内液体的体积是________mL。
(5)小明同学欲用容积为30 mL的C盛装液体加热,他最多可盛液体________mL,用试管夹从它的底部往上套入,夹在____________________处,然后用酒精灯火焰的________焰加热。他加热了一会儿,发现试管炸裂了。请你帮他分析一下,造成试管炸裂的可能原因有哪些?(至少写出两条)。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强化训练】
1.下列基本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2.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在化学学习和研究中具有重要作用。现有a.试管、b.漏斗、c.酒精灯、d.集气瓶、e.药匙、f.胶头滴管、g.量筒等仪器,请为下列实验操作各选一种。
⑴用于作热源的仪器是 (用序号填空)。
⑵吸取或滴加少量液体使用 (用序号填空)。
⑶可以直接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的玻璃仪器是 (用序号填空)。
⑷读数时,俯视量筒的刻度线(其他操作无误),则所取液体的体积 (填“偏大”“偏小”“无影响”)。
【专题四:化学与实验探究】
【例4】某化学兴趣小组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探究”设计了如图①所示的数字化实验。
(1)该小组把测试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测湿度)的探头放入食品保鲜袋中,开始采集数据,然后向袋内呼气。采集的数据经处理如图②所示,表示氧气的是________(填“X”“Y”或“Z”)。Y的体积分数在60 s之后逐渐减小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中,200 s时没有被采集数据的其他所有气体的总体积分数(气体的体积分数是指某气体占所有气体体积的百分比)为________。
(3)由实验采集的数据,你认为呼出气体与人体吸入的空气比较,组成上发生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
【强化训练】
1.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绿色化学是指与绿色植物有关的化学
B.人类可利用化学方法合成许多物质
C.化学实验是科学研究的手段
D.化学在材料、能源、环境和生命科学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2.几名同学对蜡烛燃烧火焰的焰心进行了以下探究,请你完成其中的一些问题。
(1)点燃蜡烛,将一根小木条迅速平放入火焰中,约1 s后抽出,现象如图中A所示。这证明外焰________。
(2)向焰心中斜向插入一支短玻璃管,发现玻璃管中无明显现象(如图B所示),在玻璃管的上端管口点燃,上端管口产生火焰,这说明焰心物质具有的化学性质是____________。
(3)猜想和验证:
猜想 操作 现象 结论
假设①:焰心气体含二氧化碳 在未点燃的短玻璃管上端管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假设①不成立
假设②:焰心气体含石蜡蒸气 取一根较长的细玻璃管,用湿冷毛巾包住其中部,将玻璃管下端插入焰心,上端试用火柴点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假设②成立
取下长玻璃管,拿开湿冷毛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达标测练】
1.下列符合化学实验安全要求的是( )
A.易燃易爆药品放在火源附近 B.随意丢弃实验室剩余的药品
C.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 D.实验中要特别注意保护眼睛
2.下列实验基本操作或事故处理,正确的是( )
A.点燃酒精灯时,可以用燃着的酒精灯引燃另一个酒精灯
B.取用试剂瓶内液体时,应将瓶塞倒放在实验台上
C.胶头滴管滴加液体时,应将胶头滴管伸进容器内滴加
D.有腐蚀性的药品直接放在天平托盘上称重
3.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
A.用水制冰 B.用粮食酿酒 C.用干冰降雨 D.用木材制桌椅
4.小江同学在验证呼出的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时,发现向澄清石灰水中吹气时无明显现象。下列措施中,他不宜采取的是( )
A.另取澄清石灰水重新实验
B.查找相关资料,分析原因
C.不予理会,结束实验
D.向老师请教,分析原因
5.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6.实验中,需要加热约5 mL水至沸腾,要用到下列仪器中的( )
A.①④⑥ B.②③④
C.②③④⑤ D.①④⑤⑥
7.下面是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
A.用托盘天平准确称取9.56 g固体
B.称量固体药品时,左盘放砝码,右盘放药品
C.用10 mL量筒量取5 mL液体时仰视读数
D.用10 mL量筒量取9.6 mL水
8.下列有关蜡烛的性质或实验现象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常温下,蜡烛呈液态,不溶于水
B.常温下,蜡烛呈固态,易溶于水,密度比水小
C.蜡烛燃烧后生成的气体可以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D.用火柴点燃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蜡烛不能重新燃烧
9.从“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中选择正确的答案填入下面的空白处。
(1)在通常状况下,氯气呈黄绿色,具有刺激性气味:____________。
(2)氯气在1.01×105 Pa时,冷却到-34.6 ℃变成液态,继续冷却到-101 ℃变成固态:____________。
(3)红热的铜丝在氯气中能燃烧:____________。
(4)把氯气通入水中,部分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____________。
10.请根据提供的仪器,回答下列问题:
⑴用于收集或储存少量气体的仪器是 (填字母序号)
⑵加热时需垫上石棉网的仪器是 (填字母序号)
⑶用加热的方法使氯化钠从其饱和溶液中结晶析出时,应将氯化钠溶液放在 (填仪器名称)中加热。
⑷做“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时夹持木炭需要用到的仪器是 (填仪器名称)。
11.为了比较人体呼出的气体和吸入的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某化学活动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
(1)首先,由______(填“A”或“B”)导管吸气约20 s,观察到澄清石灰水________________,说明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________(填“低”或“高”)。
(2)然后,由______(填“A”或“B”)导管呼气约20 s,观察到澄清石灰水____________,说明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________(填“低”或“高”)。
(3)比较以上两次实验结果,该小组同学得出人体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比吸入的空气中的________(填“低”或“高”)。
2020八年级化学重点知识强化训练——专题一:走进化学世界参考答案
【专题一:物质的变化】
【例1】生活中的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答案】D【解析】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碳和水,生成氧气和有机物的过程,属于化学变化;铁生锈的过程中有其他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属于化学变化;电灯通电发光过程中没有其他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强化训练】
1.下列过程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海水晒盐 B.酒精挥发 C.钢铁生锈 D.品红扩散
【答案】C
2.下来实验室中的交流,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锥形瓶:“同学们不爱惜我,我被摔碎了”
B.铁架台:“好难受啊!我在潮湿的空气中生锈了”
C.酒精灯:“帽子哪里去了?我的燃料越来越少了”
D.浓硫酸:“我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质量怎么增加了”
【答案】B
【专题二:物质的性质】
【例2】据报道,兰州发生自来水苯超标事故。下列有关苯的说法中,属于描述苯的化学性质的是( )
A.可以燃烧 B.无色液体
C.有特殊芳香气味 D.难溶于水
【答案】A【解析】可以燃烧是在苯燃烧时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
【强化训练】
1.下列物质的性质与用途,不相匹配的是( )
A.氧气可以支持燃烧—?工业上可用作燃料
B.氮气的化学性质定稳—?工业上可用作焊接保护气
C.白醋含有醋酸,显酸性—??家庭中可用作除水垢
D.硫酸钡既不溶于水,也不与酸反应—医疗上可用于“钡餐”造影
【答案】A
2.下列课外实验与物质的化学性质无关的是( )
A.用石墨做导电实验
B.用灼烧法区别棉纤维与羊毛纤维
C.用白糖、小苏打、柠檬酸等自制汽水
D.用紫甘蓝的酒精浸取液检验苹果汁与石灰水的酸碱性
【答案】A
【专题三: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例3】根据如图所示仪器回答问题。
(1)写出A、D仪器的名称:A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
(2)写出E、G两种仪器的作用:E的用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G的用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图中仪器的编号回答下列问题。
①用于夹持试管的仪器是________;②既可用作反应容器又能直接受热的仪器是________。
(4)使用量筒读数时,量筒必须________,视线要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保持水平。H中量筒内液体的体积是________mL。
(5)小明同学欲用容积为30 mL的C盛装液体加热,他最多可盛液体________mL,用试管夹从它的底部往上套入,夹在____________________处,然后用酒精灯火焰的________焰加热。他加热了一会儿,发现试管炸裂了。请你帮他分析一下,造成试管炸裂的可能原因有哪些?(至少写出两条)。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胶头滴管 药匙
(2)给物质加热,提供热源 收集或贮存少量气体
(3)①B ②C
(4)平放 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 44
(5)10 距管口 外 ①试管外壁有水
②未预热(或试管接触灯芯等,合理即可)
【解析】(1)A为胶头滴管,D为药匙。(2)E用于给物质加热,提供热源,G的用途是收集或贮存少量气体。(3)用于夹持试管的仪器是B(试管夹),既可用作反应容器又能直接受热的仪器是C(试管)。(4)使用量筒读数时,量筒必须平放,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H中量筒内液体的体积是 44 mL。(5)欲用容积为30 mL 的试管盛装液体加热,最多可盛液体10 mL,用试管夹从它的底部往上套入,夹在距管口处,然后用酒精灯火焰的外焰加热。试管炸裂的原因有:①试管外壁有水,②未预热,③试管接触灯芯等。
【强化训练】
1.下列基本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答案】A
2.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在化学学习和研究中具有重要作用。现有a.试管、b.漏斗、c.酒精灯、d.集气瓶、e.药匙、f.胶头滴管、g.量筒等仪器,请为下列实验操作各选一种。
⑴用于作热源的仪器是 (用序号填空)。
⑵吸取或滴加少量液体使用 (用序号填空)。
⑶可以直接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的玻璃仪器是 (用序号填空)。
⑷读数时,俯视量筒的刻度线(其他操作无误),则所取液体的体积 (填“偏大”“偏小”“无影响”)。
【答案】⑴c;⑵f;⑶a; ⑷偏小。
【专题四:化学与实验探究】
【例4】某化学兴趣小组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探究”设计了如图①所示的数字化实验。
(1)该小组把测试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测湿度)的探头放入食品保鲜袋中,开始采集数据,然后向袋内呼气。采集的数据经处理如图②所示,表示氧气的是________(填“X”“Y”或“Z”)。Y的体积分数在60 s之后逐渐减小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中,200 s时没有被采集数据的其他所有气体的总体积分数(气体的体积分数是指某气体占所有气体体积的百分比)为________。
(3)由实验采集的数据,你认为呼出气体与人体吸入的空气比较,组成上发生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X 水蒸气冷凝
(2)76.73%
(3)呼出气体中氧气的含量比人体吸入空气中低,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的含量比人体吸入空气中高
【解析】(1)由于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增多,氧气减少,表示氧气的是X,Y的体积分数在60 s后逐渐减小的原因是水蒸气冷凝。(2)由图示可知:200 s时未采集数据的所有气体的总体积分数为1-17.10%-3.67%-2.50%=76.73%。(3)人体的新陈代谢需要消耗氧气,同时产生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因此呼出气体中氧气的含量比人体吸入空气中低,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的含量比人体吸入空气中高。
【强化训练】
1.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绿色化学是指与绿色植物有关的化学
B.人类可利用化学方法合成许多物质
C.化学实验是科学研究的手段
D.化学在材料、能源、环境和生命科学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答案】A
2.几名同学对蜡烛燃烧火焰的焰心进行了以下探究,请你完成其中的一些问题。
(1)点燃蜡烛,将一根小木条迅速平放入火焰中,约1 s后抽出,现象如图中A所示。这证明外焰________。
(2)向焰心中斜向插入一支短玻璃管,发现玻璃管中无明显现象(如图B所示),在玻璃管的上端管口点燃,上端管口产生火焰,这说明焰心物质具有的化学性质是____________。
(3)猜想和验证:
猜想 操作 现象 结论
假设①:焰心气体含二氧化碳 在未点燃的短玻璃管上端管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假设①不成立
假设②:焰心气体含石蜡蒸气 取一根较长的细玻璃管,用湿冷毛巾包住其中部,将玻璃管下端插入焰心,上端试用火柴点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假设②成立
取下长玻璃管,拿开湿冷毛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温度高
(2)可燃性
(3)罩一个内壁沾有澄清石灰水的小烧杯 澄清石灰水没有变浑浊 上管口没有火焰 玻璃管内壁有固体附着
【解析】(1)根据温度越高,木条碳化得越快进行解答。由图中的木条可知,与外焰接触处变黑,说明外焰温度高。(2)向焰心中斜向插入一支短玻璃管,发现玻璃管中无明显现象,在玻璃管的上端管口点燃,上端管口产生火焰,这说明焰心物质的状态为气态,且具有可燃性。(3)针对假设①: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所以在未点燃的短玻璃管上端管口罩一个内壁沾有澄清石灰水的小烧杯,如果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就说明焰心气体含二氧化碳;针对假设②:取一较长的细玻璃管,用湿冷毛巾包住其中部,将玻璃管下端插入焰心,上端试用火柴点燃,不能燃烧,而拿开湿冷毛巾后会发现在玻璃管内壁有固体附着,说明焰心处的气体含石蜡蒸气。
【注意】蜡烛燃烧时外焰温度最高,温度越高,木条碳化得越快;蜡烛燃烧时焰心处产生的物质(石蜡蒸气)和蜡烛熄灭后产生的白烟(石蜡固体小颗粒)都是石蜡,石蜡具有可燃性,能够燃烧。
【达标测练】
1.下列符合化学实验安全要求的是( )
A.易燃易爆药品放在火源附近 B.随意丢弃实验室剩余的药品
C.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 D.实验中要特别注意保护眼睛
【答案】D
2.下列实验基本操作或事故处理,正确的是( )
A.点燃酒精灯时,可以用燃着的酒精灯引燃另一个酒精灯
B.取用试剂瓶内液体时,应将瓶塞倒放在实验台上
C.胶头滴管滴加液体时,应将胶头滴管伸进容器内滴加
D.有腐蚀性的药品直接放在天平托盘上称重
【答案】B
3.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
A.用水制冰 B.用粮食酿酒 C.用干冰降雨 D.用木材制桌椅
【答案】B
4.小江同学在验证呼出的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时,发现向澄清石灰水中吹气时无明显现象。下列措施中,他不宜采取的是( )
A.另取澄清石灰水重新实验
B.查找相关资料,分析原因
C.不予理会,结束实验
D.向老师请教,分析原因
【答案】C【解析】实验中应该认真操作,仔细观察,积极思考,对实验中出现的异常现象,应该查找原因。
5.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答案】D【解析】取用药品时,瓶塞应倒放;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酒精灯失火要立即用湿抹布盖灭。
6.实验中,需要加热约5 mL水至沸腾,要用到下列仪器中的( )
A.①④⑥ B.②③④
C.②③④⑤ D.①④⑤⑥
【答案】B【解析】给液体加热时,首先要有加热仪器,一般选用酒精灯;5 mL液体,量较少,应选用试管(可以直接加热)作容器;加热时要用试管夹夹住试管中上部。所以用到的仪器是②③④。
7.下面是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
A.用托盘天平准确称取9.56 g固体
B.称量固体药品时,左盘放砝码,右盘放药品
C.用10 mL量筒量取5 mL液体时仰视读数
D.用10 mL量筒量取9.6 mL水
【答案】D
8.下列有关蜡烛的性质或实验现象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常温下,蜡烛呈液态,不溶于水
B.常温下,蜡烛呈固态,易溶于水,密度比水小
C.蜡烛燃烧后生成的气体可以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D.用火柴点燃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蜡烛不能重新燃烧
【答案】C
9.从“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中选择正确的答案填入下面的空白处。
(1)在通常状况下,氯气呈黄绿色,具有刺激性气味:____________。
(2)氯气在1.01×105 Pa时,冷却到-34.6 ℃变成液态,继续冷却到-101 ℃变成固态:____________。
(3)红热的铜丝在氯气中能燃烧:____________。
(4)把氯气通入水中,部分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____________。
【答案】(1)物理性质 (2)物理变化 (3)化学性质 (4)化学变化
10.请根据提供的仪器,回答下列问题:
⑴用于收集或储存少量气体的仪器是 (填字母序号)
⑵加热时需垫上石棉网的仪器是 (填字母序号)
⑶用加热的方法使氯化钠从其饱和溶液中结晶析出时,应将氯化钠溶液放在 (填仪器名称)中加热。
⑷做“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时夹持木炭需要用到的仪器是 (填仪器名称)。
【答案】⑴D;⑵F;⑶蒸发皿;⑷坩埚钳。
11.为了比较人体呼出的气体和吸入的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某化学活动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
(1)首先,由______(填“A”或“B”)导管吸气约20 s,观察到澄清石灰水________________,说明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________(填“低”或“高”)。
(2)然后,由______(填“A”或“B”)导管呼气约20 s,观察到澄清石灰水____________,说明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________(填“低”或“高”)。
(3)比较以上两次实验结果,该小组同学得出人体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比吸入的空气中的________(填“低”或“高”)。
【答案】(1)A 无明显变化 低
(2)B 变浑浊 高
(3)高
【解析】(1)要从导管中吸气,只能从A吸气,空气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低。(2)要向导管中吹气,可从B吹入,呼出的气体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高。(3)由(1)(2)的实验现象,可得出结论:人体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比吸入的空气中的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