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0张PPT)
戊 戌 变 法
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第7课
复习旧知
1、洋务派的主张: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摆脱困境,维护________.
2、洋务派的代表:中央以____为代表;地方以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为代表。
3、洋务派的口号:前期以“____”为口号;后期以“____”为口号。
4、洋务派创办的工业企业:前期的军事工业有____________(李鸿章)、____________(曾国藩和李鸿章)、__________(左宗棠);后期的民用工业有
__________(李鸿章)、________和__________(张之洞)。
西方先进生产技术
强兵富国
清朝统治
奕?
曾国藩
李鸿章
左宗棠
张之洞
自强
求富
安庆内军械所
江南制造总局
福州船政局
轮船招商局
汉阳铁厂
湖北织布局
5、洋务派筹建的海军有____、____和____三支海军。
6、洋务派兴办的第一所新式学堂是__________;其宗旨是培养__________和________;新式学堂培养了一批近代____、____和____人才。
7、洋务运动的结果是______;其标志是:在甲午中日战争中,________全军覆没。
8、洋务运动的作用:⑴消极作用:洋务派的主观目的是____________,而不是把中国引向__________.它没有使中国________. ⑵积极作用:
①它引进了__________________,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________;②洋务运动为中国近代积累了________,培养了________;③在客观上为中国____________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中国的______开辟了道路。
南洋
北洋
福建
京师同文馆
外语翻译
外交人才
破产了
北洋舰队
维护封建统治
资本主义
富强起来
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
近代企业
生产经验
技术力量
民族资本主义
近代化
外交
军事
科技
教学目标:
1、什么是公车上书?它的地位和作用怎样?
——理解公车上书的意义
2、戊戌变法主要内容有哪些?
——知道“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认识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3、戊戌变法103天就失败了,原因是什么?
——就康有为、梁启超变法一事对比社会各界的反应,加深对变法运动失败原因的理解。
重点: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
难点:戊戌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
动手做一做:
制作历史大事年表,列举1895~1898年中国维新变法运动的重大事件
维新变法运动大事年表
1895年 公车上书,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1895年 康、梁组织强学会,维新派政治团体成立
1898年6月 光绪帝发布变法令,戊戌变法开始
1898年9月 慈禧太后发动政变,戊戌变法失败
想一想:
维新变法运动发生的原因有哪些?
甲午中日战争后,帝国主义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矛盾的加深;清朝统治出现危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马关条约》的内容有哪些?
给中国社会带来怎样的影响?
19世纪末,中华民族面临着怎样的严重危机?
吾国四千余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败割台偿二百兆以后始也。我皇上赫然发愤,排众议,冒疑难,以实行变法自强之策,实失胶州、旅顺、大连湾、威海卫以后始也。
——梁启超《戊戌政变记》
维新变法运动的主要经过:
序 幕
酝酿和开展
高 潮
公车上书
创办政治团体、报刊、学堂
戊戌变法
小组讨论并解决:
1 “维新变法”变的是什么?要在中国实行什么制度?
2 维新变法运动是如何开展的,这条道路能行得通吗,为什么?
3 公车上书;
(1)什么是“公车”?它是谁在什么时候发动的?在哪里发动的?
(2)这次上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这次上书起了什么作用?
4 公车上书失败后,维新派为了进一步推动变法运动的发展,开展了哪些活动?
第7课 维新变法运动
一、公车上书
时间:1895年春
背景:《马关条约》签订大大加深了民族危机
发起人:康有为、梁启超
内容:反对议和,请求变法
影响: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康有为,广东南海人
梁启超,广东新会人
戊戌变法主要代表人物
伏乞皇上下诏鼓天下之气,迁都定天下之本,练兵强天下之势,变法成天下之治而已。…… 窃认为今之为治,当以开创之势治天下,不当以守成之势治天下 ……《易》曰“穷则变,变则通。” ……窃为皇上筹自强之策,计万世之安,非变通旧法,无以为治。 ……夫先王之治天下,与民共之……君民同体,情谊交孚,中国一家,休戚与 共 ……于以恢复琉球,扫荡日本,大雪国耻,耀我威稜。
——《公车上书》
……
公车上书失败
(政治活动)
创办《万国公报》
(宣传)
组织强学会
(成立政治团体)
将《万国公报》改名为《中外纪闻》
维新派的政治团体形成
二、维新派政治团体形成
强学会遗址
三、短暂的“百日维新”(又称戊戌变法)
(1898·6-9)
1、开始标志: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
2、主要内容
3、戊戌政变-变法失败
光绪帝(1871—1908),1875年至1908年在位。他即位时年仅四岁由慈禧太后“垂帘听政”。1887年亲政,但仍由慈禧太后“训政”。1889年,太后“撤帘归政”。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 ,宣布变法。
光绪帝像
1898年夏,光绪帝召集军机处的大臣,表示变法决心,认为国是不定,则
号令不行,遂于6月11日颁布“明定国是”诏。“百日维新”从此开始。
“明定国是”诏
“明定国是”诏(节选)
数年以来,中外臣工进求时务,多主变法自强。迩者诏书数下 皆经再三审定,筹之至熟,甫议施行。惟是风气尚未大开,论说莫衷一是,或托于老成忧国,以为旧章必应墨守,新法必当摈除,众喙晓晓,空言无补,试问今日时局如此,国势如此,若仍以不练之兵,有限这饷,士无实学,工无良师,强弱相形,贫富悬绝,岂真能制梃以挞坚甲利兵乎?
朕惟国是不定,则号令不行,极其流弊,必至门户纷争,互相水火,徒蹈宋明积习,于时政毫无裨益。即以中国大经大法而论,五帝三王,不相沿袭,譬之冬袭夏葛,势不两存,用特明白宣示,嗣后中外大小诸臣,自王公以及士庶,各宣努力向上,发愤为雄,以圣贤义理之学,植其根本,又须博采西学之切于时务者,实力讲求,以救空疏迂谬之弊。专心致志,精益求精,毋徒袭其皮毛,毋竞腾其口说,总期化无用为有用,以成通经济变之才。…… 将此通谕知之。
……
类别 颁布的新法 改革的旧制
政治
方面 改革政府机构, 任用维新人士
裁撤冗官,精简机构
经济
方面 奖励实业,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取消旗人寄生特权
文化
教育
方面 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设立译书局,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创办报刊,开放言论
改革科举制度,废除八股取士
军事
方面 训练和装备新式海、陆军。 裁减旧式军队
百日维新诏令的主要内容
一场资产阶性质的改良运动
性质:
慈禧太后(1835--1908),1898年9月21日发动戊戌政变,囚禁光绪,掌握清政府全权,戊戌变法失败。
三条上谕
一、革除翁同訸的一切职务, 驱逐回籍。
二、授任薪职的二品大臣须到 皇太后面前谢恩。
三、任命荣禄署理直隶总督, 统率北洋三军。
袁世凯(1859年—1916年)1892年,朝鲜内乱,入朝平乱,办事机敏、干练,受李鸿章保举为驻朝总理大臣。1895年受命赴天津督练“新式陆军”,仿造欧洲军制训练军队,扶植自己的势力,形成了日后北洋军阀的基础。1898年参与镇压维新派。1911年逼迫清帝退位。1912年窃取中华民国总统一职。1915年12月宣布恢复帝制,建立中华帝国。1916年死于北京。
载湉(1871--1908)1875年即位,年号光绪。1889年亲政。
中南海瀛台,戊戌政变后,光绪帝被囚禁在这里。
我自横刀向天笑,
去留肝胆两昆仑。
——谭嗣同绝命诗
如何理解谭嗣同临刑前说的话:“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这里的“贼”指的是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卖国偷生的顽固派。因为维新派变法没有发动群众,脱离了人民群众的支持,所以遭到顽固派镇压的时候,无力反抗,才发出了“无力回天”的感叹。但是谭嗣同认为自己为变法而死值得,能够引起广大人民的斗争意识,也希望能激励后人继续斗争。这个遗言表达了谭嗣同甘愿为变法牺牲的爱国主义精神。
动脑筋
康广仁
林旭
杨深秀
戊戌六君子
刘光第
杨锐
谭嗣同
戊戌六君子
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
1、是一次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符合当时中国历史的发展趋势。
2、是一次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激发了人民的爱国思想和民族意识。
3、是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开创了新的时代风气、社会舆论在社会上起到思想启蒙的作用。
戊戌维新,虽时日极短,现效极少,而实二十世纪中国史开宗明义第一章也。
——梁启超
试猜想一下:导致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有哪些?(可以结合当时历史背景、双方力量的对比、变法的内容)
1、变法触犯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势力强大的封建 顽固派的利益,遭到了他们的极力反对与破坏
2、没有发动广大人民群众只依靠无权的光绪帝(根本原因)
3、采取的改良的道路不符合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
社会的国情
4、变法措施急于求成,袁世凯的告密
阅读材料:
在“百日维新”短短的103天内,光绪帝发布了各种谕旨约108条。
光绪帝谕令合并衙门,裁汰冗员,“将现在各局所中冗员一律裁撤净尽……一月办竣”。由于裁撤面较宽,在裁撤中又采取了一些强行封查的办法,使一些中下层人士猝然失业,难以度日。
光绪帝下令裁撤绿营,同时让旗人自谋生计。这些人多达100万,被突然中断生计后没能妥善安置,难以接受,以至他们对新政怨声载道。
9月5日,康有为连上两折,提出剪发辩,改穿西服,改元迁都,许多人认为这是改朝换代之举,难以接受。
维新变法运动:
时间:
性质:
背景:
过程:兴起:公车上书
高潮:百日维新
失败:戊戌政变
1898年
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
(1)19世纪末,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2)19世纪末,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
(3)民族资产阶级成为新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时光倒流:
假如历史可以重演,你认为经受了戊戌变法失败的康有为要第二次发动变法的话,他该怎么做
1、 “公车上书”的直接原因是:
A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B 西方先进思想的传入
C 清政府的腐朽统治
D 《马关条约》的签订
2、 维新派政治团体形成的标志是:
A 保国会的成立
B 强学会的成立
C 万木草堂的成立
D 时务学堂的成立
3、 揭开维新变法运动序幕的是:
A 公车上书
B 组织强学会
C 光绪帝发布变法法令
D 创办《万国公报》
4、 戊戌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A 袁世凯的出卖
B 光绪帝没有实权
C 顽固派势力强大
D 脱离群众和资产阶级的软弱性
5、光绪帝积极支持维新派并实施变法的主要原
因是 ( )
①变法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 ②光绪帝不甘
做亡国之君 ③变法可巩固以他为首的“帝
党”的势力 ④根据慈禧太后实行“新政”
的旨意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6、康有为创办的《万国公报》起的主要作用是
A.使强学会有了自己的机关刊物
B.在它的周围聚集了维新派人士
C.较广泛地宣传了维新变法的道理
D.使中国人开始了解到西方世界的状况
7、戊戌变法在近代中国历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突出表现在
A.使中国出现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成分
B.中国人开始学习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
C.进行了实现政治近代化的重要探索和尝试
D.使变法维新成为中国人追求的共同目标
8、揭开维新变法运动序幕的事件是
A.强学会的成立 B.《万国公报》创刊
C.“公车上书” D.保国会的成立
9、在“百日维新”中被捕牺牲的是
A.康有为 B.梁启超 C.谭嗣同 D.严复
10、下列不属于戊戌变法内容的是
A .改革政府机构,实行君主立宪制 B .发展农工商业 C . 今后科举考试废除八股文
D. 训练新式陆海军
阅读下来材料:
材料一:光绪皇帝委任梁启超办理大学堂和译书局事务,擢升(破格提升)谭嗣同、刘光第、杨锐、林旭等为军机章京,参与新政,负责起草变法的诏书。
材料二:光绪皇帝还命令各省总督巡抚将6月11日以来的新政诏书印刷给各州县,令教官详细讲解,并在督抚衙门悬挂。
材料三:9月初光绪帝又将阻挠新政的礼部尚书怀塔布、许应癸和四个侍郎全部革职,同时提升因积极参加维新事务而受礼部打击的王照,以示激励。
请回答:
(1)根据上述材料,将光绪帝为推行变法所采取的措施逐条列出。(不得摘抄原文)
(2)材料中,光绪帝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推行变法,但是这些措施都不能使变法顺利进行,试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