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ATP转化为ADP可表示如下,式中X代表 ( )
A.H2O B.[H] C.P D.Pi
答案:D
解析:ATP水解生成ADP和磷酸(Pi)并释放能量。[来源:21世纪教育网]
2.有氧呼吸的过程中,能生成大量ATP的时间是 ( )
A.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时21世纪教育网
B.丙酮酸彻底分解为CO2和氢时
C.丙酮酸分解成CO2和酒精时[来源:21世纪教育网]
D.葡萄糖分解的氢和丙酮酸分解的氢结合氧生成水时
答案:D[来源:21世纪教育网]
解析:本题易错选B。在有氧呼吸过程中,随着有机物逐步分解,贮存的能量也被逐步释放,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中,由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和丙酮酸彻底分解成CO2和氢时,都只生成了少量的ATP,而在第三阶段,前两步产生的氢被传递给氧,与之结合生成水的过程会产生大量ATP。
3.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相同点是 ( )
①都在线粒体中进行 ②都需要酶 ③都需要氧 ④都产生ATP ⑤都经过生成丙酮酸的反应[来源:21世纪教育网]
A.①②⑤ B.②④③
C.②③⑤ D.②④⑤
答案:D
解析:生物体在任何化学反应中都需要酶的催化;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都是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且都产生丙酮酸;有氧呼吸、无氧呼吸的实质相同,都是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形成ATP的过程。
4.ATP中的化学能储存于 ( )
A.腺苷内
B.磷酸基内
C.腺苷和磷酸基连接的键内
D.普通磷酸键和高能磷酸键内
答案:D
解析:本题易错选B。因为ATP结构式A—P~P~P中,“—”代表普通磷酸键,“~”代表高能磷酸键,化学能量储存在普通磷酸键和高能磷酸键中,但主要储存于高能磷酸键中
5.将等量且足量的苹果果肉分别放在O2浓度不同的密闭容器中,1小时后测定O2的吸收量和CO2的释放量,结果如下表:
O2浓度变化量 0 1% 2% 3% 5% 7% 10% 15% 20% 25%
O2的吸收量/mol 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21世纪教育网 0.8
CO2的释放量/mol 1 0.8 0.6 0.5 0.4 0.5 0.6 0.721世纪教育网 0.8 0.8
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苹果果肉细胞在O2浓度为0~3%和5%~25%时,分别进行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
B.贮藏苹果时,应选择O2浓度为5%的适宜环境条件
C.O2浓度越高,苹果果肉细胞有氧呼吸越旺盛,产生的ATP越多
D.苹果果肉细胞进行无氧呼吸时,产生乳酸和二氧化碳
答案:B
解析:O2浓度大于等于5%时,O2的吸收量与CO2的释放量相等,说明此时苹果果肉细胞只进行有氧呼吸;O2的浓度为0~3%时,果肉细胞中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并存;O2浓度为20%和25%时,苹果果肉细胞有氧呼吸强度相等;苹果果肉细胞进行无氧呼吸时,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
6.在活细胞中,下图循环过程永不停止地进行着,请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回答下面ATP与ADP循环中的有关问题:
(1)ATP作为生物体生命活动的________物质,其分子结构简式为________,在②过程中,是由于______________键的断裂而释放出能量。
(2)在绿色植物的根细胞内,与①相应的生理活动主要是在细胞内的________中进行的。
(3)A1和A2分别起什么作用?二者相同吗?
(4)①中能量E1的来源有哪些?
②中能量E2的去向有哪些?
答案:(1)直接能源 A—P~P~P 远离腺苷的高能磷酸
(2)线粒体
(3)A1起催化作用,催化ATP的水解,是水解酶,A2起催化作用,催化ATP的合成,是合成酶。二者不相同。
(4)植物细胞中E1中能量来自于色素吸收转化的光能和糖类等有机物分解释放的能量,E2的去向是用于生物体的各项生物活动。如根对矿质元素的吸收等。动物细胞中E1中的能量来自于糖类等有机物分解释放的能量,E2的去向是用于生物体的各项生命活动,如动物个体的活动等。
解析:ATP是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ATP在水解时远离腺苷的那个高能磷酸键断裂。ATP的水解和合成分别由水解酶和合成酶催化。植物根细胞产生ATP的部位主要是线粒体。在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和呼吸作用的过程中ADP转化为ATP,所需的能量分别来自色素吸收转化的光能和糖类等有机物分解释放的能量,ATP水解后,能量转化为其他各种形式的能量,用于生物的各项生命活动。主要有化学能、机械能、电能、渗透能等。
7.(2010·平顶山模拟)对于“ATPADP+Pi+能量”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上述过程中,存在着能量的释放与储存
B.该过程保证了生命活动的顺利进行
C.所有生物细胞内ADP转化为ATP所需的能量只来自呼吸作用
D.该反应无休止地在活细胞中进行
答案:C
解析:本题易错选B。考查ATP与ADP相互转化的知识,若反应向右进行,ATP水解,释放能量;若反应向左进行,ADP转化为ATP,所需能量,对于动物和人来说,主要来自呼吸作用,对于绿色植物来说,除来自呼吸作用之外,还来自光合作用。易误选B,生命活动必须需要能量。故正确答案为C。
8.制作啤酒的工艺流程实际上是应用酵母菌的细胞呼吸,将小麦和酵母菌放入发酵罐,之后进行怎样处理方能制造出大量的啤酒 ( )
A.马上密闭,保持30~40 ℃的温度
B.一直通风,不密闭,保持30~40 ℃
C.先通风后密闭,保持60 ℃以上
D.先通风后密闭,保持30~40 ℃
答案:D
解析:将酵母菌放入发酵罐以后,先通风,此时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代谢旺盛,酵母菌进行出芽生殖而大量繁殖,待酵母菌数量相当多时再密闭,利用酵母菌发酵原理,用小麦发酵产生酒精。30~40 ℃温度范围内,酵母菌酶的活性最高。
9.下列关于细胞内合成ATP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21世纪教育网
A.酵母菌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细胞质基质中都能形成ATP
B.线粒体中有机物分解释放的能量都用于合成ATP
C.在有光条件下,叶绿体中才能合成ATP
D.ATP是细胞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
答案:B
解析: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也能合成ATP;线粒体中有机物分解释放的能量部分合成ATP,部分以热能形式释放出去;光反应合成ATP的过程必须在有光条件下才能进行。
10.(2010·聊城模拟)关于真核细胞呼吸正确的说法是 ( )
A.无氧呼吸是不需氧的呼吸,因而其底物分解不属于氧化反应
B.水果贮藏在完全无氧的环境中,可将损失减小到最低程度
C.无氧呼吸的酶存在于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D.有氧呼吸的酶存在于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内膜、线粒体基质
答案:D
解析:无氧呼吸是在缺氧环境中有机物氧化分解的过程,无氧呼吸第一阶段的脱氢过程就是有机物被氧化的过程。水果的贮存需要的环境是低温、低氧和低湿环境,低温、低氧是为了抑制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减少有机物的消耗。若贮藏在完全无氧的环境中,无氧呼吸将会加强,产生大量酒精,既大量消耗了有机物,又增加了水果中酒精的含量,降低了水果的品质和质量。无氧呼吸的酶存在于细胞质基质中,有氧呼吸的酶存在于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内膜和基质中。
11.(2010·福州模拟)下图为一项实验装置,用以测定种子萌发时密闭容器中气体容积的变化。每隔一段时间,即调节臂X与臂Y管内的液面至同一水平,并通过刻度尺量出气体容积。容积变化与时间之间关系如下图所示。
(1)每次测量气体容积前要调整液面至同一水平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
(2)在6 h内气体容积变化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3)在种子始终保持活力的情况下,曲线在10 h以后仍保持稳定,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有人认为该实验不严密,请你对该实验进行改进,改进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进后的实验结果若X、Y臂内液面不在同一水平面上,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如果采用带叶的幼苗来代替萌发的种子做上述实验,要对试管进行的处理是________,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
答案:(1)X、Y管内的液面保持一致,确保测定的数值精确性
(2)种子有氧呼吸消耗O2,产生CO2被KOH吸收
(3)此时种子进行无氧呼吸,产生CO2被KOH吸收[来源:21世纪教育网]
(4)增加对照实验,把萌发的种子改为等量的已死亡的种子,其余处理方法不变 由于温度等引起气体膨胀
(5)遮光 使该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
解析:由题意可知,该实验装置用以测定种子萌发时密闭容器中气体容积的变化。由于种子进行呼吸作用产生的CO2会被KOH吸收,在不考虑外界环境变化的情况下,密闭容器中气体容积的变化完全是由于氧气的消耗而引起的。随着实验的进行,氧气被消耗完毕,此时种子进行无氧呼吸,密闭容器中气体容积不再发生变化。为避免由于温度等外界环境因素引起气体膨胀而影响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应增加对照实验,即把萌发的种子改为等量的已死亡的种子,其余处理方法不变。
12.(2010·全国理综)下列关于呼吸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无氧呼吸的终产物是丙酮酸
B.有氧呼吸产生的[H]在线粒体基质中与氧结合生成水
C.无氧呼吸不需要O2的参与,该过程最终有[H]的积累
D.质量相同时,脂肪比糖原有氧氧化释放的能量多
答案:D
解析:无氧呼吸的终产物是酒精和二氧化碳或者是乳酸,而丙酮酸是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第一阶段的共同产物;有氧呼吸产生的[H]在线粒体内膜上与氧结合生成水;无氧呼吸不需要O2的参与,该过程中产生的[H]最终进到酒精或乳酸中,没有积累;质量相同时,脂肪比糖原有氧呼吸释放的能量多,产生的水多,消耗的O2也多,这与脂肪中H与O的比值较高有关。
13.(2010·上海生物)下图是酵母菌发酵实验示意图,其中X、Y、Z分别代表 ( )
A.石蜡油、CO2、蓝色
B.石蜡油、O2、黄色
C.菜油、O2、蓝色
D.菜油、CO2、黄色
答案:D
解析:酵母菌发酵实验过程中,可在发酵液表面滴加油滴形成油膜来造成无氧环境;CO2通入BTB试剂(溴麝香草酚蓝溶液)后,水溶液的颜色由蓝变绿再变黄,故选项D符合题意。
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