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细胞膜常常被脂质溶剂和蛋白酶处理后溶解,由此可以推断,细胞膜的化学成分可能含有 ( )
①磷脂 ②蛋白质 ③多糖 ④核酸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答案:A
解析:由相似相溶原理和酶的专一性可知,细胞膜的化学成分有磷脂和蛋白质。
2.(2010·安徽安庆模拟)生物膜的“蛋白质—脂质—蛋白质”静态结构模型不能解释下列哪种现象 ( )
A.细胞膜是细胞的边界21世纪教育网
B.溶于脂质的物质能够优先通过细胞膜
C.变形虫做变形运动
D.细胞膜中磷脂分子呈双层排列在膜中
答案:C
解析:变形虫做变形运动其细胞膜必须是运动的,静态结构模型无法解释。
3.下列哪些生理活动不会导致细胞内ADP含量增加( )
A.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
B.甲状腺细胞吸收碘
C.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甘油
D.K+和Na+进出红细胞
答案:C
解析: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甲状腺细胞吸收碘及K+和Na+进出红细胞都是主动运输的方式。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甘油是自由扩散的方式,既不消耗能量也不需要载体协助。
4.甲、乙两种物质分别依赖自由扩散(简单扩散)和协助扩散进入细胞,如果以人工合成的无蛋白磷脂双分子膜代替细胞膜,并维持其他条件不变。则 ( )21世纪教育网
A.甲运输被促进 B.乙运输被促进
C.甲运输被抑制 D.乙运输被抑制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物质跨膜运输中被动运输的两种方式。甲物质的运输依赖自由扩散,不需要载体的协助,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以无蛋白的磷脂双分子膜代替细胞膜,运输情况不受影响,其运输不会被促进也不会被抑制。乙物质进入细胞的方式是协助扩散,需要载体的协助,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以无蛋白的磷脂双分子膜代替细胞膜,会因缺少载体而使运输过程被抑制。
5.如下图中Ⅰ~Ⅲ说明了物质和离子通过细胞膜的转运,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所有图中均有主动运输[来源:21世纪教育网][来源:21世纪教育网]
B.所有图中均有被动运输
C.图Ⅰ、Ⅱ和Ⅲ可表示自由扩散
D.图Ⅲ中细胞内ADP的含量会增加
答案:D
解析:图Ⅰ表示自由扩散,图Ⅱ表示借助载体蛋白通过离子通道的扩散,即协助扩散;图Ⅲ表示物质由低浓度向高浓度运输,应为主动运输。
6.(2010·潍坊模拟)脂质体是根据磷脂分子可在水中形成稳定的磷脂双层膜的原理而制备的人工膜。单层脂分子铺展在水面上时,亲水端与疏水端排列是不同的,搅拌后形成双层脂分子的球形脂质体。
(1)将脂质体置于清水中,一段时间后发现,脂质体的形态、体积没有变化,这一事实说明脂质体在结构上具有一定的________。
(2)脂质体的形成是由于磷脂分子结构同时具有________的特点,脂质体中裹入DNA就可以作为基因工程的一种工具——运载体,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由脂质体的形成原因及特点分析细胞膜的基本支架是________,同时也可推测水分子的跨膜运输不是真正的自由扩散,它最可能与膜上的________成分有关。美国科学家彼得·阿格雷试图从人血红细胞、肾小管壁细胞膜上寻找这种蛋白质——CHIP28,他以这两种细胞为实验材料的最可能依据是 。21世纪教育网
答案:(1)稳定性21世纪教育网
(2)亲水和疏水 脂质体的结构类似细胞膜,易与受体细胞发生融合,从而导入目的基因
(3)磷脂双分子层 蛋白质 成熟的红细胞除细胞膜外无其他的膜结构,便于获得纯净的细胞膜;而肾小管壁细胞对水分子的重吸收能力强
解析:在水中脂质体形成的原理是磷脂分子具有疏水端和亲水端,在水中时磷脂分子朝向水面的一定为亲水端,这样很可能就形成双层稳定的脂质体。脂质体应用广泛,例如:脂质体裹入目的基因导入细胞内(由于它与膜结构类似,易融合)作为基因工程的运载体;裹入抗癌药物和配备制导系统,即单克隆抗体(由细胞工程产生),就可以专一性地杀灭肿瘤细胞。由脂质体的结构可推测出细胞膜应以磷脂双分子层为基本支架,其疏水端相连在中间,也可推测水分子不是真正的自由扩散而与膜上的蛋白质有关,选择吸水能力强、膜成分单一的材料进行验证最理想。
7.某物质从低浓度向高浓度跨膜运输,该过程 ( )
A.没有载体参与 B.为自由扩散
C.为协助扩散 D.为主动运输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物质跨膜运输的相关知识。现将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列表如下:
21世纪教育网 自由扩散 协助扩散 主动运输
运输方向 高浓度—低浓度 高浓度—低浓度 低浓度—高浓度
是否需要载体 否 是 是
8.下列物质能通过人工合成的脂双层膜(不含蛋白质)的是( )
A.H+ B.核苷酸
C.K+ D.乙醇
答案:D
解析:人工合成的脂双层膜中无蛋白质,只有以自由扩散方式通过膜的物质才能通过,A、B、C均以主动运输的方式通过膜。
9.细胞膜的结构特点和功能特点分别是 ( )
①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②具有保护细胞内部的作用
③具有磷脂双分子层 ④具有选择透过性
A.③① B.①④ C.①② D.③④21世纪教育网
答案:B
解析: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功能特性是具有选择透过性。
10.(2010·广州模拟)如图表示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其中a和b为物质的两种运输方式。下列对细胞膜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若图示为肝细胞膜,则尿素的运输方向是Ⅱ→Ⅰ
B.细胞间的识别、免疫、细胞的癌变与①有密切的关系
C.适当提高温度将加快②和③的流动速度
D.b过程不需要ATP,a过程不能体现膜的选择透过性这一生理特性
答案:D
解析:图中①是糖蛋白,②是蛋白质,③是磷脂分子,Ⅰ为膜外(外侧有糖蛋白),Ⅱ为膜内。a方式是由低浓度向高浓度、需载体协助的主动运输,b方式是由高浓度向低浓度、不需载体协助的自由扩散。肝细胞内合成尿素,通过肝细胞膜以自由扩散的方式运输到细胞外,故A项正确;细胞间的识别、免疫和细胞的癌变与膜上的糖蛋白有关,故B项正确;适当提高温度,分子运动速度加快,故C项正确;b自由扩散不需要能量是正确的,但a主动运输需膜上载体蛋白的协助,能体现膜的选择透过性,故D项错误。[来源:21世纪教育网]
11.请根据细胞膜的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组成水通道和离子通道的物质是在核糖体上合成的,可见水通道和离子通道实际上是由细胞膜上的________形成的,细胞膜上的这些物质在磷脂双分子层上的排列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物质进入细胞都通过细胞膜,在用呼吸抑制剂处理细胞后,脂肪酸、Na+进入细胞的速度会明显减慢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大分子和颗粒状物质,如蛋白质分子通过细胞膜的方式是________,该过程是否消耗ATP:________。
(4)物质通过细胞膜与膜的流动性有密切关系,为了探究温度对膜的流动性的影响,有人做了下述实验:分别用红色和绿色荧光剂标记人和鼠细胞膜上的蛋白质,然后让两个细胞在37 ℃条件下融合并培养,40分钟后,融合的细胞膜上红色和绿色的荧光均匀相间分布。
①有人认为该实验不够严密,其原因是缺少________实验。
②本实验可以通过在相同时间、不同温度下培养后,观察红色和绿色荧光物质在细胞膜上的分布情况来判断实验结果,还可以通过比较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判断实验结果。
③该实验可能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蛋白质 镶嵌、嵌入或横跨
(2)Na+
(3)胞吞或胞吐 是
(4)①对照 ②红色和绿色荧光在细胞膜上均匀分布所需时间的长短 ③在一定范围内,随着温度升高,细胞膜的流动性加快。
解析:组成水通道和离子通道的物质是在核糖体上合成的,由此可推断它们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脂肪酸是脂溶性物质,以自由扩散方式进出;Na+以主动运输方式吸收;大分子以胞吐和胞吞方式运输,需消耗能量。实验缺乏对照,应增设不同温度处理,通过观察红色和绿色的荧光在细胞膜上均匀分布所需时间长短来比较。21世纪教育网
12.(2010·上海生物)下图表示一种物质的跨膜运输方式,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该膜中载体也能运输蔗糖 B.碘以该方式进入海带细胞
C.该方式不会出现饱和现象 D.该方式发生在被运输物质从高浓度到低浓度时
答案:D
解析:由图示可知:葡萄糖从胞外到胞内需要载体蛋白协助但不消耗ATP,故其跨膜运输方式为协助扩散;该运输方式是由高浓度到低浓度,会出现饱和现象;因载体具有专一性,运输葡萄糖的载体不能运输蔗糖;碘是以主动运输的方式进入胞内的。
13.(2010·山东理综)下图中曲线a、b表示物质跨(穿)膜运输的两种方式,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
A.脂溶性小分子物质不能通过方式a运输
B.与方式a有关的载体蛋白覆盖于细胞膜表面
C.方式b的最大转运速率与载体蛋白数量有关
D.抑制细胞呼吸对方式a和b的转运速率均有影响
答案:C
解析:据图分析,曲线a表示被转运分子的转运速率与浓度呈正比,符合自由扩散的特点。曲线b表示在被转运分子的浓度较低时,随着浓度提高,转运速率增加,浓度较高时出现饱和现象,符合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的特点(受载体数量限制)。A项中,脂溶性小分子的跨膜运输方式是自由扩散;B项中,自由扩散与细胞膜表面的载体蛋白无关;D项中抑制细胞呼吸,停止能量供给,影响主动运输,但对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无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