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走进技术世界
一、选择题
1. 随着智能手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移动支付应用越来越广泛,人们的观念和生活方式发生了改变,下列关于移动支付技术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移动支付功能改变了人们的观念与生活方式
B. 移动支付的产生满足了人们快捷支付的生活需求
C. 移动支付的出现是社会生产力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
D. 移动支付在没有通讯信号的地方可以使用
2. 如图1-1所示为一款视觉障碍者出行时使用的智能拐杖。拐杖通过手柄上的触摸板感应使用者手势,并以声音或振动的方式反馈给使用者。手柄内置超声波传感器,探测到障碍物时会持续振动提示变道。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智能拐杖满足了视觉障碍者的出行需求
B. 智能拐杖的应用让视觉障碍者进入了无障碍行走时代
C. 内置的超声波传感器是障碍物探测技术发展的一次革新
D. 触摸板感应设计是一项创造性实践活动
3. 2020年疫情期间,浙江某地隔离点使用无轨机器人为隔离人员自动送餐。结合图1-2中的信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有效规避感染风险,体现了技术保护人的作用
B. 自动送餐,体现了技术解放人的作用
C. 电量不足时,自动回充,体现了技术发展人的作用
D. 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具有较好的社会效益
4. 目前,自动巡航、碰撞预警、车道保持等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汽车上,自动驾驶技术也在不断地发展完善中。关于自动驾驶技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自动驾驶技术的出现,影响着人类生活,并催生全新的商业模式和服务策略
B. 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会给社会带来经济影响
C. 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会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
D. 自动驾驶汽车的推广会导致大批从事交通运输行业的工作人员失业,应及时阻止这项技术的发展
5. 某钢铁厂运用新技术,对生产中产生的高温炉顶煤气进行循环利用,既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又节约了资源,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关于该案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人类依靠新技术可以更好地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
B. 人类利用技术不能忽视对环境的保护
C. 新技术的运用提高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D. 经济发展了才能保护环境
6. 某公司开发的光伏发电储能充电桩,是通过光伏发电技术将光能储存在储能电池中,随时为电动自行车充电,减少石油、煤炭等资源的消耗。下列关于该技术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该技术符合设计的可持续发展原则
B. 该技术促进了电动车充电行业的发展
C. 该技术拓展了新能源
D. 该技术可以让人类不再担忧能源
7. 我国高速铁路技术发展迅速,高铁运营里程居世界第一。下列关于高速铁路技术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高速铁路提高了人们出行的效率,拓展了人类的活动空间,体现了技术具有发展人的作用
B.高速铁路带动了沿线地区的经济,体现了技术具有促进社会生产发展的作用
C. 高速列车利用电力牵引,能耗低、污染少,体现了人类在技术发展的同时,也注重环境保护
D. 高速铁路涉及轨道、车辆、电网及控制等相关技术,体现了技术的综合性
8. 随着3D打印技术的发展,出现了液态金属电子电路打印机。该设备不仅能在平面上打印,还可以在各种曲面上打印。关于液态金属电子电路3D打印技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可以打印电子电路产品,体现了技术的目的性
B. 涉及材料学、电子学等多学科知识,体现了技术的综合性
C. 该技术解决了无法在各种曲面上顺利打印产品的难题,体现了技术的实践性
D. 该技术研发过程属于科学活动
9. 如图1-3所示为一款带有指纹识别和摄像功能的门锁,只要转动把手就会将开门者的图像信息传输到户主的手机中。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户主通过手机远程了解开门者的信息,体现了技术的目的性
B. 应用了机械、电子、通信等技术,体现了技术的综合性
C. 增加了摄像功能,改变了门锁的功能,体现了技术的实践性
D. 指纹识别原理的研究为提升指纹识别精度提供了更广的发
展空间
10. 如图1-4所示为一款医学影像智能阅片机器人,能快速地读取病人的医学影像,准确地诊断出疾病。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能快速准确地诊断疾病,体现了技术的综合性
B. 能够自主学习,体现了技术的创新性
C. 能替代医生阅片,减少了医生临床实践机会,体现了技术
的两面性
D. 为医学影像智能技术申请了专利,体现了技术的专利性
11. 无人驾驶汽车能根据路况信息优化行车路线,缩短行车时间,智能识别车辆和行人,自动控制车速,减少交通事故等。下列关于无人驾驶技术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具有定位、感知、智能决策与控制等方面的功能,体现了技术的目的性
B. 能够适应不同的道路路面,体现了技术的综合性
C. 应用了智能识别技术,体现了技术的创新性
D. 厂商选用智能识别技术需要支付一定的费用,体现了技术的专利性
二、非选择题
1. 克隆是人类在生物科学领域取得的一项重大技术突破,反映了细胞核分化技术、细胞培养和控制技术的进步。克隆技术,经历了三个发展时期:第一个时期是微生物克隆,即用一个细菌很快复制出成千上万个和它一模一样的细菌,从而变成一个细菌群;第二个时期是生物技术克隆,比如DNA克隆;第三个时期是动物克隆,即由一个细胞克隆出一个动物。查阅相关资料,梳理其发展历程及未来趋势,评价其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影响,以及如何理性看待克隆技术。
2. 港珠澳大桥的主体由桥梁、海底隧道和人工岛组成。大桥在人工岛上设有大型停车场,同时在其周围投放石头形成斜坡。根据技术的性质,回答以下问题:
(1)采用海底隧道方案,解决了什么问题,体现了技术的哪个性质?
(2)为什么要建设人工岛?
3. 如图1-6所示为一款工程机械外骨骼。外骨骼技术可以提供额外能量来供四肢运动,从而帮助人类携带更重的装备,以便在长时间的负重活动中保护人体不受伤害。该技术可被用做义肢,或被应用于军事或救援行动中。请从技术的价值角度对该技术进行评价。
第一章 走进技术世界
一、选择题
1. 随着智能手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移动支付应用越来越广泛,人们的观念和生活方式发生了改变,下列关于移动支付技术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移动支付功能改变了人们的观念与生活方式
B. 移动支付的产生满足了人们快捷支付的生活需求
C. 移动支付的出现是社会生产力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
D. 移动支付在没有通讯信号的地方可以使用
参考答案:D
考点:技术素养(技术意识),学科内容(技术的性质)。
解析:技术是指从人类需求出发,秉持一定的价值理念,实现具有一定使用价值的创造性实践活动。移动支付满足了人们快捷支付的需求,改变了人们的观念与生活方式,A、B选项的描述是正确的;技术是社会生产力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C选项的描述是正确的;没有通讯信号,不能使用移动支付,D选项的描述是不正确的。
2. 如图1-1所示为一款视觉障碍者出行时使用的智能拐杖。拐杖通过手柄上的触摸板感应使用者手势,并以声音或振动的方式反馈给使用者。手柄内置超声波传感器,探测到障碍物时会持续振动提示变道。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智能拐杖满足了视觉障碍者的出行需求
B. 智能拐杖的应用让视觉障碍者进入了无障碍行走时代
C. 内置的超声波传感器是障碍物探测技术发展的一次革新
D. 触摸板感应设计是一项创造性实践活动
参考答案:B
考点:技术素养(技术意识),学科内容(技术的性质)。
解析:技术是指从人类需求出发,秉持一定的价值理念,实现具有一定使用价值的创造性实践活动。智能拐杖满足了视觉障碍者的出行需求,A选项的描述是正确的;智能拐杖会提醒视觉障碍者在行走中变道,不能说是无障碍行走,B选项的描述是不正确的;技术因需求而产生,超声波传感器就是因探测物体需求而产生,C选项的描述是正确的;技术是实现具有一定使用价值的创造性实践活动,D选项的描述是正确的。
3. 2020年疫情期间,浙江某地隔离点使用无轨机器人为隔离人员自动送餐。结合图1-2中的信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有效规避感染风险,体现了技术保护人的作用
B. 自动送餐,体现了技术解放人的作用
C. 电量不足时,自动回充,体现了技术发展人的作用
D. 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具有较好的社会效益
参考答案:C
考点:技术素养(技术意识),学科内容(技术对人的价值、技术与人的关系、技术与社会的关系)。
解析:电量不足自动回充、自动送餐都是对人的解放。技术发展人的作用体现在,人类在探究技术、使用技术、发展技术过程中对人主观世界的改变。判断技术对人的价值是解放人还是发展人,需要体验在技术活动中,该技术的具体作用。例如,解放人是指技术使人的手脚等参与具体劳作的器官功能的提升,或是直接从劳作活动中解放出来。发展人是指通过技术活动,人类自身的主观能力得以提升。例如,认知范围、创新精神等。
4. 目前,自动巡航、碰撞预警、车道保持等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汽车上,自动驾驶技术也在不断地发展完善中。关于自动驾驶技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自动驾驶技术的出现,影响着人类生活,并催生全新的商业模式和服务策略
B. 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会给社会带来经济影响
C. 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会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
D. 自动驾驶汽车的推广会导致大批从事交通运输行业的工作人员失业,应及时阻止这项技术的发展
参考答案:D
考点:技术素养(技术意识),学科内容(技术的价值、技术与社会的关系)。
解析:新的技术能够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改变社会生活方式,并产生经济意义。任何一项科技技术的发展,刚开始都会让相关行业的人受到直接冲击,但是新技术会带来财富总值的飙升和大量的新就业机会。所以,不应反对新技术的产生与发展。
5. 某钢铁厂运用新技术,对生产中产生的高温炉顶煤气进行循环利用,既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又节约了资源,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关于该案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人类依靠新技术可以更好地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
B. 人类利用技术不能忽视对环境的保护
C. 新技术的运用提高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D. 经济发展了才能保护环境
参考答案:D
考点:技术素养(技术意识),学科内容(技术的价值、技术与自然的关系)。
解析:人类要在保证自然环境不受破坏的前提下,开发和利用自然环境。同时,应把握合理的尺度,不能忽视技术或产品对自然环境所造成的负面影响。因此,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也必须保护好环境。
6. 某公司开发的光伏发电储能充电桩,是通过光伏发电技术将光能储存在储能电池中,随时为电动自行车充电,减少石油、煤炭等资源的消耗。下列关于该技术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该技术符合设计的可持续发展原则
B. 该技术促进了电动车充电行业的发展
C. 该技术拓展了新能源
D. 该技术可以让人类不再担忧能源
参考答案:D
考点:技术素养(技术意识),学科内容(技术的价值、技术与自然的关系、技术与社会的关系)。
解析:光伏发电技术的产生可以减少石油、煤炭等资源的消耗,不是不再消耗资源。因此,D选项不正确。
7. 我国高速铁路技术发展迅速,高铁运营里程居世界第一。下列关于高速铁路技术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高速铁路提高了人们出行的效率,拓展了人类的活动空间,体现了技术具有发展人的作用
B.高速铁路带动了沿线地区的经济,体现了技术具有促进社会生产发展的作用
C. 高速列车利用电力牵引,能耗低、污染少,体现了人类在技术发展的同时,也注重环境保护
D. 高速铁路涉及轨道、车辆、电网及控制等相关技术,体现了技术的综合性
参考答案:A
考点:技术素养(技术意识),学科内容(技术的价值,技术与人、社会、自然的关系,技术的综合性)。
解析:A选项体现了技术解放人的价值。本题综合考查了技术对人、社会、自然的价值及技术的性质。
8. 随着3D打印技术的发展,出现了液态金属电子电路打印机。该设备不仅能在平面上打印,还可以在各种曲面上打印。关于液态金属电子电路3D打印技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可以打印电子电路产品,体现了技术的目的性
B. 涉及材料学、电子学等多学科知识,体现了技术的综合性
C. 该技术解决了无法在各种曲面上顺利打印产品的难题,体现了技术的实践性
D. 该技术研发过程属于科学活动
参考答案:D
考点:技术素养(技术意识),学科内容(技术的性质)。
解析:利用3D打印技术,解决了打印各种3D产品的具体需求,体现了技术的目的性,A选项的描述是正确的;3D打印技术需要综合运用多个学科、多方面的知识,技术具有跨学科的性质,B选项的描述是正确的;通过3D打印技术实现在曲面上打印产品,体现了技术转化为产品的实践过程,C选项的描述是正确的;技术活动侧重开发、利用自然,力求有所发明,回答了“怎么办”,而科学活动侧重认识自然,力求有所发现,回答了“是什么”“为什么”,该打印技术的研发过程属于技术活动,D选项的描述是不正确的。
9. 如图1-3所示为一款带有指纹识别和摄像功能的门锁,只要转动把手就会将开门者的图像信息传输到户主的手机中。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户主通过手机远程了解开门者的信息,体现了技术的目的性
B. 应用了机械、电子、通信等技术,体现了技术的综合性
C. 增加了摄像功能,改变了门锁的功能,体现了技术的实践性
D. 指纹识别原理的研究为提升指纹识别精度提供了更广的发
展空间
参考答案:C
考点:技术素养(技术意识),学科内容(技术的性质)。
解析:该门锁具有指纹识别与摄像等功能,满足了人们的具体需求,体现了技术的目的性,A选项的描述是正确的;该门锁的设计需要综合运用多个学科、多方面的知识,技术具有跨学科的性质,B选项的描述是正确的;技术的现实价值在于回归实践并服务于实践。增加摄像功能,丰富了门锁的价值,C选项的描述是不正确的;指纹识别原理研究属于科学研究,它为技术发展拓展空间,D选项的描述是正确的。
10. 如图1-4所示为一款医学影像智能阅片机器人,能快速地读取病人的医学影像,准确地诊断出疾病。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能快速准确地诊断疾病,体现了技术的综合性
B. 能够自主学习,体现了技术的创新性
C. 能替代医生阅片,减少了医生临床实践机会,体现了技术
的两面性
D. 为医学影像智能技术申请了专利,体现了技术的专利性
参考答案:B
考点:技术素养(技术意识),学科内容(技术的性质)。
解析:医学影像智能阅片机器人能够快速准确地诊断疾病,满足了人们对产品的具体需求,体现了技术的目的性,A选项的描述是不正确的;该机器人能够自主学习,说明该产品在原有阅片技术方面有创新,B选项的描述是正确的;技术的两面性可以给人类带来福音的同时,如果使用不当,也可能给人类带来一定的危害,C选项的描述是不正确的;申请了专利不等于具有专利性,由专利行政部门依法审查和授权后,该技术才具有专利性,D选项的描述是不正确的。
11. 无人驾驶汽车能根据路况信息优化行车路线,缩短行车时间,智能识别车辆和行人,自动控制车速,减少交通事故等。下列关于无人驾驶技术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具有定位、感知、智能决策与控制等方面的功能,体现了技术的目的性
B. 能够适应不同的道路路面,体现了技术的综合性
C. 应用了智能识别技术,体现了技术的创新性
D. 厂商选用智能识别技术需要支付一定的费用,体现了技术的专利性
参考答案:B
考点:技术素养(技术意识),学科内容(技术的性质)。
解析:无人驾驶汽车具有定位、感知、智能决策与控制等功能,满足了人类的具体需求,体现了技术的目的性,A选项的描述是正确的;每项技术都需要综合运用多个学科、多方面的知识,技术具有跨学科的性质,B选项的描述是不正确的;智能识别技术的应用,说明该产品在原有技术方面有创新,C选项的描述是正确的;专利权是指发明人、设计人在一定时间内,对其发明创造成果享有独占、使用、处置的权利,D选项的描述是正确的。
二、非选择题
1. 克隆是人类在生物科学领域取得的一项重大技术突破,反映了细胞核分化技术、细胞培养和控制技术的进步。克隆技术,经历了三个发展时期:第一个时期是微生物克隆,即用一个细菌很快复制出成千上万个和它一模一样的细菌,从而变成一个细菌群;第二个时期是生物技术克隆,比如DNA克隆;第三个时期是动物克隆,即由一个细胞克隆出一个动物。查阅相关资料,梳理其发展历程及未来趋势,评价其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影响,以及如何理性看待克隆技术。
考点:技术素养(技术意识)。
提示:(1)克隆技术推动人类生物科学的发展。
(2)克隆技术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影响。
(3)克隆技术可能面临的一些道德伦理问题。
(4)如何理性看待克隆技术。
2. 港珠澳大桥的主体由桥梁、海底隧道和人工岛组成。大桥在人工岛上设有大型停车场,同时在其周围投放石头形成斜坡。根据技术的性质,回答以下问题:
(1)采用海底隧道方案,解决了什么问题,体现了技术的哪个性质?
(2)为什么要建设人工岛?
考点:技术素养(技术意识)。
提示:(1)海底隧道方案设计,不影响航道通航,体现了技术的目的性。
(2)人工岛的创新设计点:①在人工岛上设计大型停车场,以缓解澳门本岛的交通压力;②在人工岛周围投放石头,船只靠得太近就会搁浅,提高了大桥的安全性。
3. 如图1-6所示为一款工程机械外骨骼。外骨骼技术可以提供额外能量来供四肢运动,从而帮助人类携带更重的装备,以便在长时间的负重活动中保护人体不受伤害。该技术可被用做义肢,或被应用于军事或救援行动中。请从技术的价值角度对该技术进行评价。
考点:技术素养(技术意识)。
提示:(1)评价中应包含技术对人的价值:保护人、解放人和发展人。①可以保护人体不受伤害;②可以提供额外的能量来供四肢运动;③外骨骼技术的发展与完善会激发人类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评价中应包含技术对社会的价值:改变社会生活方式、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并能在军事领域中发挥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