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氏春秋》
《吕氏春秋》简介
《吕氏春秋》又称《吕览》是在秦国丞相吕不韦主持下,集合门客们编撰的一部杂家著作。成书于秦始皇统一中国前夕。此书以儒家学说为主干,以道家理论为基础,以名、法、墨、农、兵、阴阳家思想学说为素材,熔诸子百家学说为一炉,闪烁着博大精深的智慧之光。全书分为“十二纪”“八览”“六论”三个部分,共160篇。
吕不韦简介
战国末年秦相。卫国濮阳(今河南濮阳西南)人。原为家累千金的阳翟大贾。吕不韦在赵都邯郸见入质于赵的秦公子子楚(即异人),认为“奇货可居”,遂予重金资助,并游说秦太子安国君宠姬华阳夫人,立子楚为嫡嗣。后子楚与吕不韦逃归秦国。安国君继立为孝文王,子楚遂为太子。次年,子楚即位(即庄襄王),任吕不韦为丞相,封为文信侯,食河南洛阳10万户。庄襄王卒,年幼的太子政立为王,尊
吕不韦为相国,号称“仲父”。门下有食客3000人,家僮万人。命食客编著《吕氏春秋》,有八览、六论、十二纪共20余万言,汇合了先秦各派学说,“兼儒墨,合名法”,故史称“杂家”。执政时曾攻取周、赵、卫的土地,立三川、太原、东郡,对秦王政兼并六国的事业有重大贡献。后因叛乱事受牵连,被免除相国职务,出居河南封地。不久,秦王政复命其举家迁蜀,吕不韦恐诛,乃饮鸩而死。
自读课文,读准节奏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结合注释,小组翻译课文
要求:弄清重点词的意思。
翻译参考
宋国有一户姓丁的人家,家里没有井,要到外面去打水浇田,经常要有一人在外面(专门做这件事)。等到他家挖了一口井后,他告诉别人说:“我家挖井得到了一个人。”有人听说了这件事并传播开来说:“丁家挖井挖到了一个人。”国都里的人都在讲述这件事,使宋国的国君知道了这件事。宋国国君派人向丁家询问情况,丁家人答道,“(家里打了井,不必再派人到外面打水)得到了一个人的劳力,并非在井中得到了一个人。”寻到的消息如此,还不如不知道。
问题探究
1、丁家穿井后,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要表达的是什么意思?
2、传说的人把这句话听成了什么意思?
意思是我家打井得了一个劳动力。
听成了姓丁的人家打井挖出了一个人。
3、宋君为什么要派人向丁家询问这件事呢?由此看出宋君是一个怎样的人?
【1】因为宋君不太相信那个姓丁的人能够穿井得一人这件事。
【2】宋君是一个验证考察,不盲目轻信传言,严谨认真的君主。
4、“穿井得人”这个故事原来是一场误会,造成这个误会的原因是什么?
5、这个故事的内容可以用哪个成语来概述呢?
以讹传讹
原因是传播者没有调查事实,道听途说。
6、从这则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2】 说话要防止产生歧义。
【1】对于传闻,我们要以审慎的态度进行分析、甄别,不要轻易相信传闻,也不要传播未经证实的传闻。
巩固练习
1、结合文意,解释下列句中红色的词。
【1】及其家穿井。
【2】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
【3】有闻而传之者。
【4】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及:等到
令:命令 、派遣。
闻:听说。
道:谈论。
2、翻译:得一人之使 。
译:得到一个人的劳力。
3、选出“之”字用法不同的一项( )
A.国人道之。 B . 闻之于宋君。
C .问之于丁氏。D .得一人之使。
D
4、对本文的寓意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
A.不要轻信流言蜚语。
B .一家之言,经再三转述,往往会丧失原义。
C .对于别人的话,要注意实地调查,掌握第一手材料。
D .要勇于揭穿别人的谎言。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