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用奇谋孔明借箭 1(长春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用奇谋孔明借箭 1(长春版)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4.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长春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0-03-15 13:13: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9——1 用奇谋孔明借箭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孔明的“神机妙算”,并通过语言文字去体会人物的
特点。
2.通过对本文的学习,激发学生对祖国古典文学的热爱之情。
3.学会本课4个生字,认识8个生字。
4.朗读课文,感受文章的语言特点。
教学重点
1.了解草船借箭这件事的前因后果和发展过程。
2.从草船借箭这件具体事情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教学难点
把握文章的故事情节,体会故事中人物的不同性格。在读书交流活动中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
教学准备
1.指导学生充分预习,扫清字词障碍,为理解课文打好基础。
2.教师可事先引导学生读一读《三国演义》,还可以看一看电视剧《三国演义》中有关的片断,了解小说的主要内容、中心人物及主要的情节。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播放乐曲,创设情境;谈《三国》,聚焦诸葛亮。
1.今天我们的课前一支歌,请大家欣赏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的主题歌,会唱的都跟着大声唱一唱。(点击课件,播放歌曲,师生欣赏并跟唱。)
2.请学生自由谈读《三国演义》的心得。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三国演义》中一段非常精彩的故事情节,(指板书)请大家齐读课题。
二、读通课文,给“智慧”排个序
1.有人说《三国演义》是一部谋略之书,《用奇谋孔明借箭》这个故事是谋略里的谋略;也有人说《三国演义》是一部智慧之书,那么《用奇谋孔明借箭》就是智慧里面的智慧。对于这样一个充满了谋略、充满了智慧的故事,我相信同学们一定非常感兴趣。请同学们打开书本,听老师范读课文,自己在下面小声跟老师读。
2.因为课文节选自古典小说《三国演义》原著,是文言的,不好读,不好懂,请同学们自由地、大声地朗读这篇课文,碰到读不通的句子多读几遍读通,遇到读不懂的借助注下注释弄懂,也可以请教同学、老师。
3.课文读通了、读懂了,谁能说说课文中出现了哪几个人物?(诸葛亮、 周瑜、曹操、鲁肃)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从谋略和智慧的角度,给故事中的这四个人物排排队。
4.交流体会。估计会出现这样几种情况:
诸葛亮 周瑜 曹操 鲁肃
1 2 3 4
1 3 2 4
1 2 4 3
1 3 4 2
1 4 3 2
1 4 2 3
5.小结:不管怎么说,诸葛亮的谋略和智慧都排在了第一位。在同学们的心目中,诸葛亮足智多谋、神机妙算,是真正的智慧的化身。
三、点击诸葛亮的“智慧”
1.教师:有人说,诸葛亮是谋略的大师,因为他运筹于帷幄之间,决胜于千里之外;有人说,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因为他足智多谋、胸有成竹、料事如神、神机妙算。
2.学生自由读课文,请学生说说课文什么地方写诸葛亮的谋略和智慧写得最精彩。
3.组织交流,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引导学生练读有关段落。
四、三个“臭皮匠”的“智慧”
1.教师:读了课文以后,一直有一个问题困扰着我。诸葛亮在“任三日之限”前,他到底想到了什么?想好了什么?
2.学生自渎课文,然后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
3.组织全班交流:
想到了草船借箭;
想到了三天之后长江之上必有大雾;
想到了向鲁肃借船;
想到了向曹操借箭;
……
4.小结:难怪周瑜听了鲁肃的回答后,“大惊,慨然叹曰:‘孔明神机妙算,吾不如也!’”(板书:孔明神机妙算,吾不如也!)引导学生诵读此句。欲知孔明怎样“神机妙算”,且听下节课分解。
第二课时
一、通读课文,把握研究主题。
  在学生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全部到位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找出课文中哪个词语最有研究价值。经研究后一般会认定为“神机妙算”。
二、精读课文,领悟研究策略。
教师引入:“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把你认为最能表现诸葛亮神机妙算的句子划出来,再用心体会,诸葛亮到底神在哪里、妙在何处。”
(一)与诸葛亮对话“知天”的智慧
研读:“亮于三日前已算定今日有大雾,因此敢任三日之限。”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
学生结合“为将而不通天文,不识地利,不知奇门,不晓阴阳,不看阵图,不明兵势,是庸才也”体会诸葛亮“知天”的智慧。
(二)与诸葛亮对话“知人”的智慧
1.引导学生将以下两句话联系起来,感悟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孔明笑曰:“吾料曹操于重雾中必不敢出。吾等只顾酌酒取乐,待雾散便回。”
操传令曰:“重雾迷江,彼军忽至,必有埋伏,切不可轻动。可拨水军弓弩手乱箭射之。”
预计学生体会到:诸葛亮深知曹操生性多疑,不敢在重雾迷江之时贸然出兵,而曹操果然只让弓弩手射箭,真是“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2.引导学生感悟诸葛亮的“笑”。
教师:《用奇谋孔明借箭》这篇课文中,写孔明“曰”的地方有4处,但只有这个地方写到了“孔明笑曰”,你们说,诸葛亮他在笑谁?
(1)联系鲁肃的吃惊,指出他在笑鲁肃的忠厚老实、不知底细,这是宽厚的笑、幽默的笑;
(2)联系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指出他在笑曹操的生性多疑、轻易中计,这是讽刺的笑、轻蔑的笑;
(3)联系“吾等只顾酌酒取乐,待雾散便回”,指出他在笑周瑜的自不量力、阴谋落空,这是潇洒的笑、胜利的笑。
  (4)“老师觉得诸葛亮的话并没有说完。‘吾料曹操于重雾中必不敢出……’这是话中有话、话后有话呀!你能把诸葛亮没说出来的话写出来吗?”(学生练笔,写后组织全班交流。)
  预计学生会写:
  吾料曹操于重雾中必不敢出,必命弓弩手朝吾等射箭;
  吾料曹操于重雾中必不敢出,必命弓弩手朝吾等射箭,必定急矢如雨;
  吾料曹操于重雾中必不敢出,必命弓弩手朝吾等射箭,十万枝箭吾定从曹操手中借足。
教师:你们真是诸葛亮的知音啊!既然如此,那课文为什么不把这些话写出来呢?”(引导学生体会语言的含蓄,留有回味的余地。)
(三)与诸葛亮对话“知地”的智慧
1.回读课文,类化研究体验。
  刚才,我们通过抓住前后句子之间的联系,真正体会到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同学们,用联系的方法来研究问题,这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读书能力。请大家用这种方法,再次研究课文内容,看看你还能从哪些句子的联系中读懂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学生研读,教师巡视。读后组织交流。
2.引导学生找出:(1)孔名教把船吊回,头东尾西,逼近水寨受箭,一面擂鼓呐喊。(2)比及曹军寨内报知曹操时,这里船轻水急,已放回二十余里,追之不及。从这两句话的联系中你发现了什么?
预计学生会谈:
(1)诸葛亮不但事先预测好了气象,而且他也预测好了这个地理位置。
(2)船头只有先朝西,后朝东,才能顺风顺水地回来。可见诸葛亮考虑问题非常周。
(3)靠近曹军水寨时是空船,所以逆风逆水关系不大。借完箭回来的时候,船上装满了箭,所以顺风顺水,行驶得快,曹军肯定追不上。
3.教师:难怪周瑜慨然叹曰:“孔明神机妙算,吾不如也!”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
结合课文谈一谈,你觉得周瑜和诸葛亮比,都有哪些地方不如诸葛亮?
预计学生会谈:
(1)周瑜心胸太狭隘,诸葛亮心胸比较宽阔。
(2)周瑜其实也挺聪明,就是没把聪明用在正道上,老想害人。诸葛亮用在正道上,做大事。
(3)周瑜没有诸葛亮想得周到。
教师:是啊,周瑜的气度、周瑜的才智、周瑜的智慧都不如诸葛亮。难怪鲁肃亲自经历了草船借箭的整个过程,对诸葛亮佩服得五体投地,他说:“先生真神人也!”
4.用奇谋草船借箭后,周瑜和诸葛亮是否就相安无事了呢?(生简答)其实,我们学的《用奇谋孔明借箭》,只涉及了《三国演义》中极少一部分内容。作为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三国演义》内涵相当丰富,同学们课下应该多读一读。
板书设计:
用奇谋孔明借箭
神机妙算
通天文 晓地理 知人心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