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7张PPT)
任务三 探究实现合理人机关系的方式
一 设计中的人机关系
场
景
特殊人群
解决方案
餐厅洗手池
?
?
地铁站楼梯
?
?
医院挂号排队
?
?
场
景
需要考虑的动态尺寸
淋浴房
?
超市货架与通道
?
学生公寓双层床
?
产
品
需要考虑的心理需求
儿童抱枕
?
老年人躺椅
?
学生用笔袋
?
信息交互方式
适合应用的产品
数
字
?
指示灯
?
图
标
?
在实现合理人机关系的设计中,我们应处理好普通人群与特殊人群,静态的人与动态的人,人的生理需求与心理需求,信息的交互等方面的关系。
如何实现合理的人机关系
设计任务:利用人机关系的相关知识设计儿童便携水壶,使用对象以小学生为主。
要求:绘制草图并用文字注释。
个
R
o
2
案例分折
■
87.9(cm
第四区间
(必须尽量伸手)
153
第二区间
141.2
(须将手举于肩的上方)|1244
第一区间
94.3
(站姿时,手可任意取拿)
58.6
第三区间
(前屈或下蹲取拿)
第五区间
(必须下蹲取拿)
l18
150
最大作业域
一通常作业域1
通常作业域2
347
求迅
国融名
新圃西街
〈西
XINPU
XIJIE
南p
野(味o(必修
技术与设计1)
任务三
探究实现合理人机关系的方式
一、教学内容
本节教学从实例出发,分析了在实现合理的人机关系中,应该处理好普通人群与特殊人群,静态的人与动态的人,生理与心理需求,信息交互等方面的关系。这部分内容是展开设计时必须考虑的基本因素之一。学生在这一节的学习中会进行相关的案例分析,并开展实践活动,学生在深入探究这些方面的同时,学会把这些知识应用在自己的设计中。
二、学科核心素养要求
1.
技术意识:结合案例分析与实践活动,探究实现合理人机关系的途径与方法,逐步建立与之关联的技术意识,进一步形成以人为本的技术思想与经验。
2.
创新设计:结合案例分析与实践活动提升创新设计能力。
3.
图样表达:会使用草图进行交流和表达。
三、教学重点、难点
1.
重点:实现合理人机关系的方式。
2.
难点:人机关系基础知识的应用。
四、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五、教学过程
1.
复习引入
提问:人机关系要实现的目标有哪些?
学生回答。(高效、安全、健康、舒适)
提问:如何实现合理的人机关系?
2.
新课
(1)普通人群与特殊人群
案例分析:出示盲道图。
提问:此设计的问题是什么?
学生回答。(设计只考虑了路面的美观性,没有考虑盲人这个特殊群体的实际需求)
总结:大多数产品是为普通人群设计的,但是在产品设计过程中,还应考虑特殊人群的需求。如,盲人、残障人士,老人和儿童等。
练习:讨论以下场景并完成表格。
场
景
特殊人群
解决方案
餐厅洗手池
地铁站楼梯
医院挂号排队
案例展示:高低洗手池、自动上楼梯椅、自动排队椅。
(2)静态的人与动态的人
出示橱柜使用对比图。提出问题:橱柜设计时,需要注意的问题是什么?
学生回答。(方便取物,伸手与下蹲不费力)
案例展示:人体活动区间示意图。
总结:人类在使用产品时,整个人是处于静态和动态两种状态的不断交替中。因此,设计产品不但要符合人体的静态尺寸,还要符合人体的动态尺寸。静态尺寸是指人体处于静止状态下所测得的尺寸(构造尺寸),动态尺寸是指受测者处于执行各种动作或进行各种体能动作中,各个部位的尺寸值,以及动作幅度所占空间的尺寸(功能尺寸)等。
练习:讨论以下场景并完成表格中的内容。
场
景
需要考虑的动态尺寸
淋浴房
超市货架与通道
学生公寓双层床
(3)人的生理需求与心理需求
案例分析:出示图书馆自习场景图。
提问:为什么大家选择座位时,首选同向座位?如何解决面对面就坐时,所产生的问题?
学生回答。(面对面会有对视,心理不舒适。可以在中间加间隔挡板)
总结:设计中的人机关系,不仅要满足人的生理需求,而且要满足人的心理需求。产品的造型、色彩、材质等都会对人的心理产生影响。
练习:讨论以下产品设计需要考虑的心理需求,并完成表格中内容。
产
品
需要考虑的心理需求
儿童抱枕
老年人躺椅
学生用笔袋
(4)信息的交互
案例分析:展示错误信息路标。
提问:这个路标存在什么问题?
学生回答。(方向指示不清)
总结:人与产品的互动过程,就是人与产品之间传递信息的过程,即人与机之间运用信息语言进行交流的过程。随着科技发展,人工智能、虚拟现实技术等技术,被应用到生活中来,人与产品之间的信息交互方式,也越来越多样化了。不同的信息有着不同的特征,应根据设计目的为人机交互选择最佳的信息传递类型。
练习:讨论以下信息交互的方式中,适合应用的产品有哪些。
信息交互方式
适合应用的产品
数
字
指示灯
图
标
小结:在实现合理人机关系的设计中,我们应处理好普通人群与特殊人群,静态的人与动态的人,人的生理需求与心理需求,信息的交互等方面的关系。
3.
实践活动
布置设计任务:利用人机关系的相关知识,设计一个儿童便携水壶,具体使用人群以小学生为主。
要求:绘制草图,并用文字注释。
4.
展示、交流与评价
让各小组展示其方案,并展开自评与他评。
六、教学总结
本节教学采用了大量生活中的案例,让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充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有很多需要学生讨论的问题,但学生生活经验不足,很多问题可能考虑不到位,需要教师提供更多的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