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第3节运动的快慢 教案(2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第3节运动的快慢 教案(2课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76.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0-10-30 17:22:29

文档简介

第一章
机械运动
第3节
运动的快慢
课时1
速度
课题
速度
授课人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用速度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2.知道速度的基本单位,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过程与方法
体验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认识速度概念在实际中的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
1.有能用“运动快慢”的观点观察和分析身边事例的意识.乐于从多种渠道搜集、估测一些物体的速度.2.通过刘翔夺得金牌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
重难点
重点
速度的物理意义.
难点
速度概念的建立.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步骤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情境导入情境导入
【播放视频】我国“和谐号”高铁疾驶时呼啸而过的短片及中学生运动会上运动员奔跑时的短片,结束后屏幕定格为两短片中的截图各一幅(如图1-3.1-1所示).
图1-3.1-1师:列车的运动和中学生的运动相比,有什么明显不同?生:运动的快慢不同.师:运动的物体,有的运动得快,有的运动得慢,在物理学中,如何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呢?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运动的快慢》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就可以解决以上问题了.
活动一:探究新知活动一:探究新知
学点:速度【播放视频】播放刘翔2004年雅典奥运会110
m跨栏比赛视频,视频结束后屏幕再现比赛中某时刻的图片和刘翔触线时的图片(如图1-3.1-2所示).
图1-3.1-2【自学引导】阅读教材P19“速度”部分,思考讨论下面问题:问题1:刘翔和其他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现场观众是如何比较谁跑得更快的?答:现场观众是看谁跑在最前面,跑的路程多,谁就跑得快的.即相同的时间内,谁跑的路程多,谁就跑得快.问题2:终点裁判员是如何判断谁跑得快?答:终点裁判员是通过比较他们跑完全程所用的时间长短来比较快慢的.即相同的路程,谁用的时间短,谁就跑得快.问题3:请概括一下生活中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两种方式.答:一是相同时间内比较物体通过的路程,路程大的运动得快;二是物体通过相同的路程比较它们所用的时间,时间短的运动得快.问题4:上面的讨论说明要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必须考虑哪两个因素?答:路程和时间.问题5:若路程和时间均不相同,又该如何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呢?答:比较物体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或者通过单位路程所需要的时间.问题6:物理学中用哪个物理量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这个物理量是如何定义的?答:物理学中用速度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路程与时间之比叫作速度.速度在数值上等于物体在单位时间通过的路程,这个数值越大,表示物体运动得越快.问题7:速度的公式是什么?速度的基本单位是什么?怎么读?交通运输中速度的常用单位是什么?这两个速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是什么?答:速度公式是v=st;速度的基本单位是m/s,读做米每秒;交通运输中速度的常用单位是km/h;这两个速度单位的换算关系是1
m/s=3.6
km/h.【加油站】速度单位的换算关系是怎样得来的?1
m/s=
=
×=3.6
km/h
通过比赛实例引导学生归纳出比较运动快慢的方法.层层深入,不断递进,使速度概念的引入水到渠成.合成单位的换算比较复杂,学生不易理解,这里先做示范,让学生了解.
活动二:运用举例活动二:运用举例
类型:速度例.在2016年里约奥运会男子200
m自由泳决赛中,中国选手孙杨以1
min
44
s
65的成绩获得了冠军.那么观众、裁判判断孙杨在比赛中、到达终点时运动快慢的方法分别为(
D).A.观众:相同时间比较路程;裁判:相同时间比较路程B.观众:相同路程比较时间;裁判:相同时间比较路程C.观众:相同路程比较时间;裁判:相同路程比较时间D.观众:相同时间比较路程;裁判:相同路程比较时间【解析】观众是通过相同时间内,谁通过的路程长,谁运动得就快的方法比较孙杨运动快慢的;而裁判是通过相同路程谁用的时间少谁就运动得快的方法比较孙杨运动快慢的.故选D.
通过例题来加深学生对的所学知识理解.
检测反馈
让学生完成《高效课时通》“当堂小练”P4,完成后同桌之间互相批改.
课堂小结
1.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相同时间比较路程;相同路程比较时间.2.物理学中把路程与时间之比叫作速度,速度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
布置作业
【正式作业】教材P22“动手动脑学物理”,第1题【家庭作业】《高效课时通》P8-P9
板书设计
第3节
运动的快慢课时1
速度1.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相同时间比路程;相同路程比时间.2.速度定义:在物理学中,把路程与时间之比叫作速度.物理意义: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公式:v=常用单位:m/s或km/h
1
m/s=3.6
km/h
PAGE
1第3节
运动的快慢
课时2
匀速直线运动
课题
匀速直线运动
授课人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2.了解平均速度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
体验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认识速度概念在实际中的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
1.有能用“运动快慢”的观点观察和分析身边事例的意识.乐于从多种渠道搜集、估测一些物体的速度.2.通过刘翔夺得金牌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
重难点
重点
用速度公式v=及其变形式进行简单计算.。
难点
计算题解题格式的规范.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步骤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情境导入情境导入
【播放视频】两辆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时,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如图1-3.2-1所示).
图1-3.2-1师:甲图汽车在各断时间内的速度有什么特点?生:运动的速度相同.师:乙图中汽车在各段时间内的速度有什么特点?生:运动的速度不同.师:运动的物体,在各段时间内,有的运动的速度相同,有的运动的速度不同,在物理学中,机械运动是如何分类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直线运动.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就可以解决以上问题了.
活动一:探究新知活动一:探究新知
学点1:匀速直线运动【自学指导】阅读课文P20~21的内容,回答以下问题:问题1.机械运动是如何分类的?答:机械运动可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直线运动又可分为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问题2.物体怎样的运动叫作匀速直线运动?答:物体沿着直线且速度不变的运动,叫作匀速直线运动.问题3.物体怎样的运动叫作变速直线运动?答:物体沿着直线且速度变化的运动,叫作变速直线运动.问题4.怎样粗略地描述物体的变速运动?答:用平均速度粗略地描述物体做变速运动的快慢.问题5.小明根据公式得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其速度与路程成正比、与时间成反比,你同意他的观点吗?为什么?答:他的观点不正确.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速度始终保持不变,因此速度与路程、时间无关.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路程与时间成正比.学点2:平均速度的计算【加油站】解物理计算题时应注意的问题:解题前,要先认真读题,搞清题目的物理过程,理清解题的思路;解题时,先要明确已知条件和所求(开始学习时要求写出已知和所求,熟悉后可以不写,但是必须搞清),再解答;解答时,要先写公式(如果不是基本公式,要先写清基本公式,再写导出公式),再代入数值(数字和单位),最后计算.解题中,要有必要的文字说明,最后给出答案.【练一练】如图1-3.2-2所示,轿车从某地往汉中方向匀速行驶.当到达A地时,车内的钟表显示的时间为10时15分;到达B地时,钟表显示的时间为10时45分.则:(1)轿车从A地到B地的速度为多少千米每小时?(2)若轿车以该速度继续匀速行驶,从B地到达汉中还需要多长时间?
图1-3.2-2【解析】(1)轿车从A地到B地的速度v1=
=
=100
km/h;(2)轿车以该速度继续匀速行驶,v2=v1=100
km/h,从B地到达汉中还需时间t2==
=0.6
h.【答案】(1)100
km/h
(2)0.6
h(学生板演后,先让其他学生点评修正,教师最后再完善,并强调要注意的问题;如果板演学生问题少,可以把其他学生存在问题的答案投影展示,避免学生犯类似错误)
教师可以指出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研究问题要从最简单的问题研究起,从简单到复杂.不少同学计算题解题格式不规范,尽早使学生明白规范的解题格式,帮助学生养成好习惯.教师板演例题解题过程,是给学生做示范,体现引导作用.学生板演,学生修正,最后教师完善,完美体现教师指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的结合,师生合作,共克难点.
活动二:运用举例活动二:运用举例活动二:运用举例
类型一:运动的分类例1.图1-3.2-3记录了甲、乙两车同时在同一平直公路上行驶时,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以下分析正确的是(D).
图1-3.2-3A.甲、乙两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B.在每段相同的时间内.甲车的平均速度都比乙车的大C.在20~30
s的时间内,甲车的平均速度比乙车的大D.在0~40
s的时间内,甲、乙两车的平均速度大小相等【解析】甲车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都相等,做匀速直线运动,乙车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相同,做变速直线运动,A错误;在30~40
s的时间内,甲车行驶的路程比乙车小,平均速度也小,B错误;在20~30
s的时间内,两车通过的路程相等,所以两车的平均速度相等,C错误;在0~40
s的时间内,甲、乙两车行驶的路程都是1
200
m,所以这段路程它们的平均速度大小相等,D正确.类型二:速度计算例2.甲、乙两车同时同地向东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s-t图像如图1-3.2-4所示,甲车的速度为0.2
m/s,5
s时两车相距0.5
m,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向西运动.
图1-3.2-4【解析】因为两个图像都是过原点的倾斜直线,所以两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甲车的速度v1==
=0.2
m/s,乙车的速度v2=
==0.1
m/s,5
s时,两车通过的路程分别是s1′=v1t1′=0.2
m/s×5
s=1
m、s2′=v2t2′=0.1
m/s×5
s=0.5
m,所以两车相距1
m-0.5
m=0.5
m.因为乙车速度比甲车小,所以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向西运动.
图像解读是中考热点,虽然这里给学生讲太多会导致课程偏难,但是应该涉及.
检测反馈
让学生完成《高效课时通》“当堂小练”P4,完成后同桌之间互相批改.
课堂小结
1.速度的计算公式是v=,速度的基本单位是m/s,交通运输中速度的常用单位是km/h,两者关系是1
m/s=3.6
km/h.2.机械运动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直线运动分为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沿着直线、速度大小不变的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我们常用平均速度描述匀速运动的快慢.
布置作业
【正式作业】教材P22“动手动脑学物理”,第3、4题【家庭作业】《高效课时通》P8-P9
板书设计
第3节
运动的快慢课时2
匀速直线运动运动分类(1)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平均速度).(2)曲线运动.
PAGE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