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五四制2017秋)三年级科学上册4.13. 谁在水中溶解得多(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青岛版(五四制2017秋)三年级科学上册4.13. 谁在水中溶解得多(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青岛版(五四制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0-11-02 16:40: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3.
谁在水中溶解得多
教学目标:
知道有些物质能够溶解在一定量的水里;知道一定量的不同物质在一定量水中的溶在水中的溶解情况是不同的。
2.在教师的引导下,能通过实验探究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情况。
3.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溶解现象表现出探究兴趣;乐于运用多种物质探究它们分别在水中的溶解情况。
4.愿意了解溶解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重点: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水只能溶解一定量的食盐
难点:托盘天平的使用
活动材料:食盐、小苏打、50ml水两杯、玻璃棒。
教学过程:
一、导人新课:
1.老师演示实验:把一小勺食盐放入水中,食盐溶解了。
2.教师提出问题:如果继续加食盐,能一直溶解下去吗?在50毫升水中,食盐谁溶解得多?
3.教师总结:关于溶解的秘密还有很多,这节课我们继续研究。
二、活动过程:
(一)向一杯水中不断加食盐,食盐能一直溶解吗?
1.教师引导学生猜测食盐是否能一直溶解。
2.学生讨论实验步骤。
3.教师总结,提出方法指导:先将食盐分成若干小份,每次加1份,搅拌,等完全溶解后再加入下1份。
4.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我研究水是否一直溶解食盐的实验记录(用“√”标出来)
食盐
我的猜想
实验结果
能溶解
不能溶解
能溶解
不能溶解
第1份
第2份
第3份
我的发现
5.教师总结: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水只能溶解一定量的食盐。
(二)在50毫升水中,食盐和小苏打谁溶解得多?
1.称取等量、等份的食盐和小苏打。
(1)学生讨论实验方案。
(2)教师提出问题:怎样使这个对比实验更准确?
(3)师生共同总结注意事项:两杯水必须要一样多。每次分别加人两个水杯中的食盐和小苏打要同样多。要同时用搅拌棒进行搅拌。
要等加进去的第一份食盐或小苏打完全溶解后,才能加第二份。直到食盐和小苏打都不能再溶解了,再进行记录比较。
(4)教师引导学生正确使用天平,称出7包食盐和7包小苏打,每包3克。
2.试试在50毫升水中,食盐和小苏打谁溶解得多。
(1)学生猜测结果,并根据已有知识说出理由。
(2)学生设计实验,验证猜想。
(3)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4)学生小组汇报实验现象,师生共同总结得出结论。
我研究食盐和小苏打谁溶解得多的实验记录:
被水溶解的物质
加入第几份后,会出现部分物质不溶解的现象
食盐
小苏打
溶解能力(填“>”“<”或“=”):食盐
小苏打
(5)教师总结:食盐在水中的溶解能力要比小苏打强。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
三、拓展活动:
水加热后,能溶解更多的小苏打吗?继续进行试验,记录实验结果。
教师提出活动指向:水加热后,能溶解更多小苏打吗?
教师指导学生课下仔细观察实验现象,了解到:
水温升高,小苏打溶解得更多。
教师指导学生进一步思考溶解还会受到哪些因素影响?
板书设计:
谁在水中溶解得多
食盐>小苏打
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