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八年级物理 5.1质量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 5.1质量 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0.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0-10-30 22:51: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质量》教学设计
课题:八年级第五章第一节《质量》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从物质的形态、形状、空间位置的变化中提取“物体所含物质多少不变性”这一本质的东西
2.通过比较质量的大小,领悟质量单位的意义,并知道国际单位制中质量单位“kg”的由来。
3.熟悉常用的质量单位,并能对这些常用的单位形成具体的观念,培养学生对常见物体质量的估测能力.
4.认识一些量质量的工具,熟悉托盘天平的主要结构.
二.过程与方法:
1.在建立质量概念的过程中,体验从大量的现象中提取本质的科学方法
2.培养阅读资料收集证据、分析信息的能力和习惯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物质的质量这一基本属性,树立唯物辩证的思想
2.通过宇宙中物体质量尺度数量级阶梯的展示,拓展视野开阔思路
教学重点 1.认识质量是物体的基本属性
2.掌握质量的单位及换算关系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抽象的方法建立质量概念 
2.培养学生能对常见物体的质量进行估测的能力
教学用具 (师)铁钉、铁锤、托盘天平(生)橡皮泥、托盘天平和砝码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反馈
导入新课 创设情景
通过生活中上街买东西辨别物体的质量是否存在问题和本节课我们说讲的质量是否有区别来引入新课。东西的质量好坏着重强调的是“质”,即材质的好坏。本节课讲的质量强调的是“量”,两者意义不同。
看图,思考
自主探究 什么是质量?为什么说质量是物体的基本属性?
质量的国际单位是什么?其他单位还有哪些?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如何?
3.实验室测量质量的常用的工具是什么?生产生活中还有哪些测量质量的工具? 结合目标,学生阅读课本,做读书标记,发现疑难,小组讨论,小组代表汇总疑难。
合作探究展示提高
知识点一:质量是物体的基本属性
1、质量的定义。
投影:请在下面的横线上填上“物质”“质量”“物体”三个概念中的一个。
铁锤、铁钉是_________,它们都是由铁制成的,铁是_______,铁锤和铁钉含有铁的多少不一样,______表明它们含有铁的多少.
你还能列举类似的例子吗?
交流归纳:物体中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符号:m
提出问题:物理学中的质量与“质量万里行”的质量相同吗?谁能说一说。
小结:物体由物质组成。物体中含有物质的多少叫质量。上述提到的质量是不同的概念,前者是指物质的多少,着重在“量”,后者是指物体的好坏,着重在“质”。因而它们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2、质量是物体的基本属性
(1)讲述:一块铁,把它做成“铁球”,或者做成铁块,或者做成一个一个铁钉,它的质量______,把它放到炼钢炉里化成铁水,质量也_______把它从南北极拿到赤道,甚至拿到月球上,质量也_______.
(2)学生自主学习:看课本5-1、5-2、5-3图总结出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
(3)活动:让学生利用手中的橡皮泥做成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并讨论它的质量是否变化。
归纳总结:质量是物体本身的基本属性,它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和空间位置的变化而改变,是由物体本身决定的,质量是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物理量
知识点二:质量的单位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回答自主探究中的第2个问题.
引导交流:估测自己或一些常见物体的质量大小,与同学交流,看谁估测的准.观察插图5-5了解常见的物体的质量的大小。
小结:质量单位从大到小排列顺序为:吨(t)、千克(kg)、克(g)、毫克(mg),它们顺次是千进位,人们在生活中习惯讲的人的体重,某物体的重等,实际上都物理学中的质量。
知识点三:测量质量的工具:
1、分发托盘天平
2、结合课插图7-7,指导学生观察托盘天平的结构,说出各部分的名称。
活动:让学生利用桌子上的托盘天平,尽快而全面的说出它的主要组成部分。
组内讨论后,并由一名同学回答。
学生举例回答
小组讨论,代表发表意见
学生明确了物理学中的“质量”与生产生活中通常讲的“质量”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小组讨论
代表发表意见
看插图,读课本,并讨论交流看法
小组活动
学生阅读课本
交流讨论
回答问题
举例
估测并交流
观察并认识托盘天平的结构
组内进行比赛活动
拓展延伸 投影:1、学校实验室中常用托盘天平测物体的质量,下列哪一个不是生产生活中用来测物体质量的工具。
A、杆秤B、台秤C、弹簧测力计D、电子秤
答案C;注意联系生活实际,体现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
2、用同样的杯子分别装满水、酒精、豆浆比较它们的质量,并将比较的结果从大到小排序,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引导学生学会比较的办法。要同学们自己测量后排序。结论: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其质量不同,为以后学习“密度”打下基础。 讨论并交流
感受 感知
反思完善 依据板书提炼主要知识,回扣目标。
解答疑难 总结方法,谈收获,提出新问题
达标测评 指导学生过关训练,对反馈问题进行补偿(题目看课件) 学生独立做题,互纠、互评,师抽批
作业布置 课后作业1、2、3、4.

3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