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苗的诞生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是“生物生长的需要”单元的第一课,主要探究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课本中设计了一个活动,首先让学生猜想种子萌发需要哪些外部条件,并提供了一个实验方案:“研究种子萌发需要水”给学生提供参考,来动手实验证明自己的假设是否正确。根据这种方法,再研究种子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和空气。最后总结得出结论:种子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空气和水。得出结论后引导学生研究第二课的内容:让小苗继续生长,应该选择什么样的土壤呢?不同土壤对植物生长有什么影响呢?拓展活动:制作种子标本盒,有利于学生对多种种子的认识,拓宽了学生的视野。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参与种子萌发的全过程。种子萌发要经过一个较长的时间,使学生体会到种植庄稼的不易,以及进行科学探究的辛苦。
学情分析:
由于以前从未接触过科学,学生基本上对科学毫无认识,没有基础可言。
本课的重点难点是:能通过实验验证种子萌发需要的外部条件。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目标:
1、能制定“研究种子萌发需要的外部条件”的实验方案。
2、能根据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并分析总结出种子萌发需要的外部条件。
3、会制作种子标本盒。
科学知识目标:
1、能说出种子萌发需要的外部条件。
2、种苗在太空遨游以后的变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能坚持长期对种子发芽情况的观察。
2、能与其他同学交流自己的发现和看法。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目标:
1、能描述种子发芽的大致过程。
2、能介绍自己进行探究活动的方法。
【本课的重点难点是】:
能通过实验验证种子萌发需要的外部条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一粒种子就是一个幼小的植物体。只有条件合适时,种子才能萌发成幼苗。那么,种子在什么条件下才能萌发呢?
二、活动:研究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
1、动手做:做“让种子萌发得最好”的探究实验,提前一周把绿豆、黄豆、西瓜种子发给每个学生带回家(也可以自备种子),想法让其萌发得最好,并作好观察记录,一周后把萌发的种子和观察记录一起带到课堂交流。
设计意图:通过动手操作可以让学生亲身体会感受试验的过程和结果,激发学习兴趣。
2、讨论交流:
⑴比一比,谁的什么种子萌发得最好?
⑵介绍自己给种子提供了哪些条件?
⑶发现了什么问题?
⑷你认为哪些条件是种子萌发一定需要的?(适宜的温度、空气和水)
⑸怎样验证?(实验验证方案)
3、交流汇报
设计意图:通过讨论得出结果,让学生亲自参加到对知识的探索中去,用以提高学生的积极主动性。
4、教师对“对比实验设计方案”进行指导。
看课本3页的实验方案。
⑴强调对比实验的方法:
相同条件:
① 在两个瓶中分别放入同样的卫生纸或棉花。
② 在每个瓶中放入5-6粒菜豆的种子。
③ 将两个瓶子同时放在相同的室温中。
④ 保持光照的情况相同。
不同条件:
① 保持1号瓶内的种子干燥。
② 经常向2号瓶中洒一些水,使纸或棉花始终保持潮湿状态,但不要让种子浸没在水里。
对实验现象的解释:1号杯干燥种子没有发芽,2号杯潮湿种子发芽。
我们的结论:通过这个实验得出:种子萌发需要水。
还想研究的问题:种子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和空气。
5、学生课后做实验验证,并继续探究还想研究的问题。
设计意图:课下让学生对科学知识有更多的了解。
三、科学在线
让学生阅读“科学在线”并概括出重点内容。
四、拓展活动
收集各种植物的种子,观察比较种子的颜色、形状、大小等有哪些相同和不同?利用干燥、透明的小盒或小瓶,自己制定分类标准,制作种子标本盒,并进行展示。
五、板书设计
1、小苗的诞生
适当的水分
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 适当的气温
阳光
课后反思: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但是由于学生对相关知识了解甚少,所以有点无从下手的感觉,今后应该从知识的拓展、收集上下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