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目标】:
1、说出显微镜的结构和作用并尝试使用显微镜(重点)
2、尝试制作临时玻片标本(重点)
3、识别并了解并识别几种常用的探究器具,并说出其用途
【学法指导】:
带着预习检测的问题快速阅读课文后填充完整,时间15分钟。
【预习检测】
一、认识显微镜
对照教材图2-1显微镜的结构和作用及实物显微镜,依次在右图填出显微镜的各结构名称:
二、规范使用显微镜
使用显微镜的正确操作方法:
(1)、右手 ,左手 ,把显微镜放在实验台距边缘7cm处。
(2)、安装好 镜和 镜。
(3)、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
(约相距1厘米);
(4)、选 光圈对准通光孔,左眼看目镜内,右眼睁开,转动反光镜,直到看到白亮的圆形视野;
(5)观察:把玻片标本放在
上,用 夹住,标本正对
中心。
(6)调节,使镜筒缓缓下降,让
接近载玻片。(双眼注视物镜)
(7)左眼看目镜内,同时反方向转动 ,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清 为止。
(8)最后再细微调节 ,使看到的物像更清晰。
三、其他常用探究器具
对照教材P21页,在图2—3上填出各常用探究器具的名称(用指示线标出)
四、玻片标本:
1、玻片标本的制作需要 和 两种玻片。
2、在探究过程中,常常需要制作用于临时观察的玻片标本,这些标本被称为 。
五、临时标本的制作步骤:
1、用洁净的 把载玻片、盖玻片擦拭干净——擦;
2、用滴管在 中央滴一滴清水(自来水)——滴;
3、用 夹取叶片表皮、番茄的果皮——取;
4、把 浸入玻片中央的水滴中——浸;
5、用 展平 ——展;
6、用 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 ,然后将另一端轻轻放下,直至盖住整个生物材料——盖;
7、把一滴稀碘液滴在 ,用吸水纸从 吸引,使染液浸润标本全部——染;
8、将制作好的临时玻片标本放到 上进行观察—— 观
9、实验完毕后,整理实验台——收。
【课堂检测】:
课本P22 自我评价(1)——(2)
【随堂反馈】:
1、初中阶段使用的显微镜一般是:
2、在显微镜下看到的是“上”,实际上是“ ”(上下相反、左右相反)
3、目镜上标有“5X”的字样,物镜上标有“40X”字样,观察到的物像比实际物体放大了( )
A、5倍 B、40倍 C、45倍 D、200倍
4、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则视野里光线越 。
5、若显微镜的视野太暗,则要选用反光镜的 和遮光器中较 的光圈。
6、判断污点的位置:转动目镜,污点动则在目镜上;移动玻片标本,污点动则在玻片标本上;若转动目镜和移动玻片标本,污点都不动,则污点有可能在 上。
7、显微镜的视野中,如果物像位于右下方时,只有向 方移动玻片标本,才能使物像移到视野中间。
8、用显微镜进行观察的材料必须是 ( )
A、新鲜的 B、完整的
C、薄而透明的 D、干燥的
9、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则视野内的细胞数目越 少 ,光线越 暗 ,(如显微镜和放大倍数为100倍,能看到8个细胞,那么放大倍数为400倍时,就只能看到 个细胞了)。
10、已知四台显微镜的目镜和物镜的倍数如下,在观察洋葱表皮细胞时,视野中细胞数目最多的显微镜可能是:( )
A、5X,10X B、10X,40X
C、15X,10X D、20X、35X
11、在制作洋葱表皮临时装片时,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A、用清水把载玻片、盖玻片冲洗干净
B、用滴管在载玻片的中央滴几滴清水
C、将撕取的内表皮浸入载玻片中央的水滴,并展平
D、用手轻轻拿着盖玻片,轻轻盖在载玻片中央的生物材料上
12、根据“显微镜的使用”的实验,回答问题:
(1)安放显微镜时,应将显微镜放在实验台距边缘 厘米左右处,安装好
和 。
(2)对光时,应转动转换器,使 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3)观察时,从目镜看到的物镜是 像。若目镜的放大倍数是5倍,物像的放大倍数是10倍,则该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 倍。
13、小明观察口腔上皮细胞时,觉得视野太
亮,计划进行下列操作,其中不适宜的操作
为 ( )
A、把平面镜换凹面镜 B换用高倍镜观察
C换用较小的光圈观察
D、把凹面镜换为平面镜
总第 7~8 课时
第2章 探索生命
第一节 探索生命的器具
编制人:蒋志芳 审核人: 编制时间: 2011年 9 月15日
班次 姓名 第 学习小组
江华界牌中学生物教学案(七年级上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