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
第4节
眼睛和眼镜
课题
眼睛和眼镜
授课人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眼睛的构造和成像的原理.2.了解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及其矫正方法.
过程与方法
1.尝试应用已知的透镜对光线的作用和凸透镜成像规律等科学知识来解决与眼睛和眼镜相关的问题,获得初步的分析能力.2.通过对近视眼、远视眼的成因以及矫正方法的比较,体验和感悟比较是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常常采取的一种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
1.初步养成学物理、用物理的习惯,增强学生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的意识.2.养成良好的爱眼、护眼习惯.
重难点
重点
近视和远视的形成与矫正.
难点
眼睛的自我调节,矫正视力的探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光具座、焦距不同的凸透镜、作为眼镜镜片的凸透镜和凹透镜等.(没有课件的话需要有眼球模型)
教学步骤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情境导入情境导入
【课件展示】单独展示黄山日出、黄果树瀑布、庐山雾景、探月卫星的发射和运动员在国际比赛中获得金牌等图片.然后展示一张多图图片,故意使视力有问题的同学看不清.同学们,我们是通过眼睛看清这些美丽、激动人心的图片的,那么眼睛是如何看到周围的物体的呢?有些同学看不清最后这幅多图图片,可能是因为他们近视了,那么近视眼是怎样形成的,又该如何矫正呢?今天我们一起走进《眼睛和眼镜》.
展示祖国的美好河山、近年来科技的飞速发展和运动员为国争光等图片,是物理课堂渗透爱国主义教育的体现.
活动一:探究新知活动一:探究新知活动一:探究新知活动一:探究新知
学点1:眼睛1.眼睛的结构【课件(挂图)展示】看课件,了解眼睛的主要结构.图5-4-12.眼睛的调节【读一读议一议】问题1:对照眼睛的结构图思考:人眼的成像和照相机、投影仪与放大镜中的哪个类似?图中哪部分相当于凸透镜?哪部分相当于光屏?人眼成像的特点是什么?答:人眼的成像与照相机类似.图5-4-1中的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和照相机一样,人眼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问题2:人眼既能看清近处的物体,也能看清远处的物体,眼睛是如何进行自我调节的?答:当物体离眼睛比较远时,如果眼球的形状不变,物距增大像距会减小,像会成在视网膜前,所以这时需要放松睫状体,使晶状体变薄以减弱对光线的会聚能力,像就会成于视网膜上.当物体离眼睛比较近时,如果眼球的形状不变,物距减小像距会增大,像会成在视网膜后,所以这时需要睫状体收缩,使晶状体变厚,对光线的会聚能力变强,像就会成于视网膜上.【动画演示】动画显示眼睛的调节,让学生重点观察物体的远近和晶状体的变化情况.3.近点、远点和明视距离【读一读说一说】问题1:什么是近点?什么是远点?正常眼睛的近点和远点分别在哪里?答:依靠眼睛调节能看清的最近和最远的两个极限点分别叫近点和远点.正常眼睛的近点在离眼睛大约10
cm处,远点在无限远.问题2:什么叫明视距离?正常眼睛的明视距离是多大?我们平时看书眼睛与书本的距离应该是多少?答:正常眼睛观察近处物体最清晰而又不疲劳的距离,叫明视距离.正常眼睛的明视距离大约是25
cm.我们读书时眼睛与书本的距离应该保持在25
cm左右.学点2:近视眼及其矫正1.近视的形成【教师讲解】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长(先天原因)或晶状体太厚(长时间的近距离看书使眼睛始终处于紧张状态等),对光线的会聚能力变强,像成在了视网膜的前面.2.近视眼的矫正【想一想
填一填】近视眼对光的会聚能力比较强,看远处物体时像成在视网膜的前面.要使远处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上,我们应该减弱它对光的会聚作用,所以要用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的凹透镜进行矫正,这样就可以使像远离晶状体成在视网膜上.3.近视的预防教师先简介形成近视眼的一些不良习惯和预防近视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例如不躺着看书,不走路看书,不在光线太强或太暗的地方看书,学习、看电视等1
h左右要适当休息或远望,读书、写字姿势要正确,坚持认真做眼保健操等),然后让学生结合实际谈谈预防近视应该怎么办.学点3:远视眼及其矫正1.远视眼的形成和矫正【读一读填一填】阅读相关课文,根据提示完成填空:(1)远视的形成:晶状体太薄或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短,折光能力太弱,使像成在视网膜的后面.(2)远视眼矫正的猜想:远视眼对光的会聚能力比较
弱
,看近处物体时像成在视网膜的后
面.要使近处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上,我们应该增强
它对光的会聚作用,所以要用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的凸透镜进行矫正,这样就可以使像靠近晶状体成在视网膜上.2.近视眼与远视眼的比较(可以只给出表头,让学生填表,最后点拨完善)
如果学生不能理解人眼为何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可以告诉学生我们之所以感到像是正立的,是因为图像信息经过了视神经和大脑的处理加工.眼睛的调节是本节的难点,要注意引导学生通过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进行分析.动画演示使过程更直观,更便于学生理解.培养学生自己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以致用,培养学生良好的用眼习惯.
活动二:运用举例活动二:运用举例
类型一:近视眼及其矫正例1.如图5-4-2是某人眼睛看物体时的成像示意图,则他的视力情况及矫正需要选用的透镜分别是(D).图5-4-2A.远视眼
凸透镜
B.远视眼凹透镜C.近视眼
凸透镜
D.近视眼凹透镜【解析】图中像成在了视网膜的前方,所以他是近视眼,而近视眼是因为晶状体折光能力太强使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造成的,应配戴发散透镜(凹透镜)加以矫正.故选D.类型二:远视眼及其矫正例2.如图5-4-3是杨大爷眼睛看物体时的成像情况,则他的眼睛类型及矫正需要选用的透镜分别是(D).图5-4-3A.近视眼
凸透镜
B.远视眼
凹透镜C.近视眼
凹透镜
D.远视眼
凸透镜【解析】图中像成在视网膜后,所以是远视眼.远视眼是因为晶状体对光线的偏折能力太弱造成的,所以应该用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的凸透镜进行矫正.故选D.
通过例题巩固所学,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
检测反馈
让学生完成《高效课时通》“当堂小练”P26,完成后同桌之间互相批改.
课堂小结
1.眼睛相当于照相机,景物在视网膜上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2.近视眼是因为晶状体的折光能力太强,使远处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前,应该用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的凹透镜进行矫正.3.远视眼是因为晶状体的折光能力太弱,使近处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后,应该用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的凸透镜进行矫正.
布置作业
【正式作业】教材P102“动手动脑学物理”,第1、2、4题【家庭作业】《高效课时通》P73-P74
板书设计
第4节
眼睛和眼镜1.眼睛:相当于照相机,成倒立、缩小的实像.通过调节晶状体的厚度使远近物体的像都能成在视网膜上.2.近视眼及其矫正:近视眼是由于晶状体的折光能力太强,远处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前,用凹透镜进行矫正.3.远视眼及其矫正:远视眼是由于晶状体的折光能力太弱,近处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后,用凸透镜进行矫正.
PAGE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