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第5节显微镜和望远镜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第5节显微镜和望远镜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5.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0-10-30 23:10: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
第5节
显微镜和望远镜
课题
显微镜和望远镜
授课人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的结构和原理.
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2.通过阅读相关资料,培养学生从多途径进行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
1.让学生了解望远镜和显微镜的发展历程,体验科学的伟大力量,产生与发达国家进行科技竞争的愿望.2.通过对我国航天事业的了解,增强学生的爱国意识.
重难点
重点
了解显微镜、望远镜的基本结构和原理.
难点
利用凸透镜成像规律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原理.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光具座、焦距不同的凸透镜、作为眼镜镜片的凸透镜和凹透镜等.(没有课件的话需要有眼球模型)
教学步骤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情境导入
显微镜和望远镜的成像原理是怎样的呢?同学们想不想自己制作一台显微镜或望远镜呢?今天我们就一起简单地了解一下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基础知识.
活动一:探究新知活动一:探究新知活动一:探究新知活动一:探究新知
学点1:显微镜【读一读议一议】读课本《显微镜》部分,并对照显微镜的结构图(图5-5-1所示)讨论下面问题:图5-5-1问题1:什么叫目镜?什么叫物镜?显微镜的目镜和物镜分别是什么透镜?答:靠近眼睛的透镜叫目镜,靠近被观察物体的透镜叫物镜.显微镜的目镜和物镜都是凸透镜.问题2:显微镜的物镜和目镜各起什么作用?显微镜最终成的是什么性质的像?答:显微镜的物镜相当于一个投影仪,目镜相当于一个放大镜.被观察的物体经物镜成放大、倒立的实像,被目镜再次放大.经两次放大后,我们就可以看清肉眼看不见的小物体了.所以物体经过显微镜最终成的像相对于原物体而言,是倒立、放大的虚像.【练一练】利用显微镜观察细胞的结构(根据时间和器材情况确定是否进行).【总结】显微镜的成像原理:被观察的物体先经物镜成放大的实像(相当于投影仪的作用),再经目镜成放大的虚像(相当于放大镜的作用).学点2:望远镜【读一读议一议】阅读课本《望远镜》部分,并对照望远镜的结构图(图5-5-2所示)讨论下面问题:问题1:课本中这种望远镜的目镜和物镜分别是什么透镜?图5-5-2答:靠近眼睛的透镜叫目镜,靠近被观察物体的透镜叫物镜.课本中这种望远镜的目镜和物镜都是凸透镜.问题2:课本中这种望远镜的物镜和目镜分别起什么作用,通过望远镜最终看到的像具有什么性质?答:望远镜的物镜相当于一个照相机,目镜相当于一个放大镜.因为物距很大,所以被观察的物体经物镜成一个靠近焦点的缩小很多的实像,虽经目镜放大,最终还是变成了倒立、缩小的虚像.问题3:既然望远镜最终成的是缩小的像,为什么我们却感觉像变大了?答:缩小的像是相对于原来物体而言的,而不是相对于我们肉眼看到的物体而言的.望远镜所成的像虽然变小,但是人眼离像的距离相对于原来物体大大减小,像的视角变大了,就显得像大了.这与我们看同一物体在远处看显得小而在近处看显得大是同一个道理.【总结】望远镜的成像原理:物镜的作用是使远处的物体在焦点附近成实像(相当于照相机),再经目镜成放大的虚像(相当于放大镜的作用),用来把这个像放大.学点3:探索宇宙【自学辅导】问题1:第一个把望远镜用于天文探索的是谁?他在天体研究方面的主要贡献是什么?答:第一位把望远镜指向天空的是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1609年,伽利略用自制的望远镜观察天体,以确凿的证据支持了哥白尼的“日心说”.他还第一个观察到了木星的卫星、太阳黑子和月球上的环形山.问题2:万有引力定律是谁首先发现的,人们用它预测了哪个行星的存在?答:1846年,科学家根据牛顿发现的万有引力定律,猜想天王星外还存在一颗未知行星,并计算出了这颗行星的运动轨道.不久,人们用望远镜在预测位置发现了这颗行星,它被命名为“海王星”.【加油站】中国航天标志性事件:1970年,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升空.2003年,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升空,杨利伟成为我国太空第一人.2007年,嫦娥一号成功奔月.2011年,天宫一号成功发射.2019年1月,嫦娥四号在月球背面成功着陆.
自主学习,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培养学生自己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视角问题是个难点,为避免学生不懂,教师要尽量讲得通俗易懂.增加课本没有的我国宇宙探索的相关内容,促使学生了解我国航天事业发展,激发爱国热情.
活动二:运用举例活动二:运用举例
类型一:显微镜例1.在玻璃板下放置一个用眼睛看不清楚的小物体,把一滴水滴在小物体正上方的玻璃板上,如果还看不清小物体,再拿一个凸透镜位于水滴正上方,调节透镜与水滴间的距离,就能看清玻璃板下的小物体.此时看到的是小物体的倒立(填“正立”或“倒立”)、放大的(填“放大”或“缩小”)虚像(填“实”或“虚”),这个组合与显微镜(填“望远镜”或“显微镜”)的原理相同.【解析】因为小水滴中间比边缘厚,所以小水滴就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小物体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到二倍焦距之间,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拿一个凸透镜位于水滴的上方,小水滴相当于显微镜的物镜,物体成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凸透镜相当于显微镜的目镜,再次把实像放大,最终成的是倒立、放大的虚像,它们的共同作用相当于显微镜.类型二:望远镜例2.天文学家借助望远镜(填“显微镜”或“望远镜”)观察遥远的天体,该镜的目镜的作用和放大镜相同.【解析】观察遥远的天体需要利用望远镜,望远镜的目镜和放大镜作用相同,成的是正立、放大的虚像.类型三:探索宇宙例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A.太阳是宇宙的中心B.牛顿是第一个利用望远镜观察天体的人C.地球是太阳系中的行星之一D.中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卫星是神舟一号【解析】太阳随银河系一起运动,太阳不是宇宙的中心,A错误;伽利略是第一个利用望远镜观察天体的人,B错误;太阳系有八大行星,地球是靠近太阳的第三颗行星,C正确;中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卫星是东方红一号,D错误.故选C.
通过例题巩固所学,加深印象.
检测反馈
让学生完成《高效课时通》“当堂小练”P27,完成后同桌之间互相批改.
课堂小结
1.显微镜的成像原理:被观察的物体先经物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相当于投影仪的作用),再经目镜成倒立、放大的虚像(相当于放大镜的作用).2.望远镜的成像原理:物镜的作用是使远处的物体在焦点附近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相当于照相机),再经目镜成倒立、放大的虚像(相当于放大镜的作用).
布置作业
【正式作业】教材P106“动手动脑学物理”,第1题【家庭作业】《高效课时通》P75-P76
板书设计
第5节
显微镜与望远镜1.显微镜与望远镜2.探索宇宙伽利略首先利用望远镜观察天体.科学家们根据牛顿发现的万有引力定律预测了海王星的存在.宇宙中有很多星系,银河系只是其中之一,太阳是银河系的一颗普通恒星,地球是太阳系的八大行星之一.
PAGE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