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走一步,再走一步》课件(共2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4《走一步,再走一步》课件(共28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12.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10-31 20:38: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8张PPT)
走一步,再走一步
莫顿·亨特
莫顿·亨特,美国作家。早年曾在空军服役,做过空军飞行员。在二战时期,他曾驾机执行过对德国的侦察任务。
他的作品《走一步,再走一步》,原名《悬崖上的一课》被收入七年级课本.
莫顿·亨特是一位擅长写励志类文章的作家,他的《悬崖上的一课》被美国作家芭芭拉·琳达编撰的《假如我们原谅上帝》收录。此外《心灵鸡汤
充满阳光的成长历程》这本收录激励心志的成长故事的书中也收录了他的相关作品。
作者简介
训诫(

啜泣(

迂回(

纳罕(

嶙峋(

凝视(

小心翼翼(
)
瘦骨嶙峋(
)
心惊肉跳(
)
xùn
jiè

huí
lín
xún
chuò


h?n
xi?oxīnyìyì
shòug?línxún
xīnjīngròutiào
níng
shì
读一读
写一写
解词
小心翼翼:谨慎小心,丝毫不敢疏忽的样子
瘦骨嶙峋:形容人十分瘦
心惊肉跳:形容恐惧不安
1
抓住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
2
重点细节,尤其是脱险部分,尽量用课文原句
3
口齿清楚,态度大方,条理清晰,能正确表达感情
能力提高:
请用一句话概述本文的主要内容。
1、故事发生在美国哪个城市?
费城
2、故事发生距今多久?
57年前
3、故事发生在当时的什么时间?
7月里一个闷热的日子
4、故事发生的原因是什么?
因为天气闷热,想找一些新的花样来玩。
5、“我”为什么拿不定主意?
因为8年来“我”一直有病,母亲叫“我”不要冒险。
6、爬上悬崖的一共有几个孩子?有名字的两个孩子分别叫什么?
一共有6个小男孩。内德和杰利
7、那座悬崖有多高?岩石架有多高?
大约只有20米高;约为6.7米(因为小岩石架离崖顶还有三分之二的路程)
8、所有的孩子都爬到岩石架了吗?所有的孩子都爬到崖顶了吗?谁没到?
是的;不是;“我”
9、“我”在爬山中遇到了什么困难?
“我”爬到岩石架上,上不去,下不来,陷于绝望、恐惧;小伙伴们都离“我”而去。
10、谁叫来了“我”的父亲?
杰利
11、“我”是怎样脱险的?
在父亲的指导和鼓励下顺利爬下悬崖。
12、“我”现在多少岁?
65岁(当时是8岁,时隔57年,所以8+57=65)
1、文章一开头为什么要突出“闷热”?
正是因为天气闷热,所以才想到去悬崖上透透气,凉爽凉爽。
2、“八年来‘我’一直有病”在文章中起了什么作用?
伏笔。说明为什么5个孩子都能爬上崖顶,而“我”只能爬到三分之一高的岩石架,而且上不去,下不来,还吓得要死。
3、末段说“看到前途茫茫而灰心丧气”,又说“直到抵达我要到的地方”,既然要到的地方“很明确”,为什么又说“前途茫茫”呢?
这里的“前途茫茫”是指不知道怎样抵达我所要到的地方,困难重重,举步维艰。



4、“我”在悬崖上所学到的经验是什么?
学到是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人生经验。它告诉“我”无论遇到怎样的危险和困难,只要把它分解开来,分解为一小步一小步,困难就不大了。“你只要想着你是在走一小步”“走了这一步再走下一步”,一步一步走下去,天大的困难也可以闯过来。
研读与赏析
1.有感情地朗读(16)—(23)段,
回答后面的问题。
朗读方法:
A.读音准确,语速适中,停顿合理,语调抑扬。
B.把握好人物的心态和情态,语气恰当,感情真挚。
(1)找出“我”爬下悬崖的具体动作以及
刻画“我”的心理活动的语句,揣摩“我”
的心理变化。
(2)作者把爬下悬崖的过程描写得如此
细致生动,有什么目的?
(3)父亲对“我”的指点,哪一处让你感
触最深?对你有什么启示?
(4)结合文章最后一段,说说你对题目
“走一步,再走一步”的理解。
爬下悬崖
动作
心理

信心全无
伸、探、踩
有了信心
又照着做
信心大增
移动、爬下、啜泣
巨大的成就感
读最后一段,体会文章的主旨。
体验与反思
(1)父亲为什么不把“我”抱下悬崖,
而是让“我”自己下来?
(2)如何评价杰利及其他四个孩子?
(1)假如“我”的父亲没有来,你作为
“我”的同学,怎么办?
(2)假如你是“我”孤身一人在悬崖
上,将怎么办?
(3)读了这篇文章,请你联系自己
的生活实际,谈谈如何战胜生活中
的困难实现理想?
拓展延伸
似乎能办得到
顿时有了信心
信心大增
产生了一种巨大的成就感
     作业:
1.课后读一读写一写词语积累。
2.练笔:
请把你遇到的困难以及解决困难
的经验教训用100——300字写下来。
多角度地阅读,
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反思,进一步拓展思维空间,获得启示。
⑴讨论:你最喜欢文中的哪个人物?为什么?你最不喜欢文中的哪个人物?为什么?
从不同角度去认识文中的人物特点,对人物做出合理的评判,从中有所感悟,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⑵讨论:假如“我”的父亲急忙赶到悬崖下面,一面安慰“我”,一面急忙爬上石架,把“我”扶下来,这种做法和文中父亲的做法你更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孩子的路终究要靠自己去走,总靠别人扶,不是长久之计。父亲指导儿子独立走下来,恰恰是让儿子经过这种历练增加独立克服困难的勇气和经验。
在人生的道路上,不管面对怎样的艰难
险阻,只要将大困难分解成小困难,一个
个认真的去解决,终将战胜大的困难,取
得胜利.
说说你对题目“走一步,再走一步”的理解。
关键是化整为零。大困难是由小困难组成的,小困难是不难战胜的,一步一步战胜了小困难,最后就是战胜了巨大的困难。当然,重要的还在于走好每一步,一步一步坚持不懈地走下去。
在人生道路上,面对困难,“走一步,再走一步”这种人生经验,给人以战
胜一切艰难险阻的信心。
走一步,再走一步
莫顿·亨特
冒险
脱险
启示:感悟化整为零给人以战胜艰险的信心
着眼于那最初的一小步
走了这一步再走下一步
我曾屡次发现,每当我感受到前途茫茫而灰心丧气时,只要记起很久以前我在那座小山上所学到的经验,我便能应付一切。我提醒自己,不要想着远在下面的岩石,而要着眼于那最初的一小步,走了这一步,再走下一步,直到抵达我所要到的地方。这时,我便可以惊奇而自豪的回头看看,自己所走过的路程是多么漫长。
熟读成诵
不要把希望始终寄托在别人身上,记住:
只有自己才能拯救自己!
三个和尚
生活中难免遇到困难。你遇到过
什么困难?是怎样克服的?有什么经
验教训?写一个片段或一篇短文。
周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