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上语文期中期末复习专题7.1.10《范爱农》考点归纳+历年中考题答案版+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七上语文期中期末复习专题7.1.10《范爱农》考点归纳+历年中考题答案版+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10-31 17:33:13

文档简介

(共11张PPT)
2020年秋部编版七上语文期中期末复习专题
7.1.10《范爱农》考点归纳+历年中考题
《朝花夕拾》导读之《范爱农》(语段阅读中考题导读要领)
导读要领
1.内容提要
2.主题
追叙作者在日留学时和回国后与范爱农接触的几个生活片段,描述了范爱农在革命前不满黑暗社会、追求革命,辛亥革命后又备受打击迫害的遭遇,表现了对旧民主革命的失望和对这位正直倔强的爱国者的同情和悼念
语段阅读中考题
1、找出本文所写的四件事,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见上表)
2、“到冬初,我们的景况更拮据,然而还喝酒,讲笑话。忽然是武昌起义,接着是绍兴光复。第二天爱农就上城来,带着农夫常用的毡帽,那笑容是从来没有见过的。”请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划线句子。
肖像描写
“带着农夫常用的毡帽”刻画出作为革命者的范爱农并不被人理解,反遭轻蔑、排斥、迫害,以至生活窘困。
“那笑容是从来没有见过的”则表现了当辛亥革命来到时,革命者范爱农还是满怀欣喜,对革命报有希望。
3、文章结尾写到了范爱农女儿的景况,但未交待明白,你是如何理解的。
对友人深深地怀念,对社会冷漠的感慨。
5.“那一天你专门反对我”句中“那一天”发生了什么事,请简述事情的经过。(4分)
.范爱农的老师被害,同乡会的学生主张发电报到北京痛斥满清政府,写文章悼念。但是范爱农反对。我们认为他冷酷,懦弱。
6.从相识到永诀,作者对范爱农的感情发生了哪些变化?请联系文中所叙事件加以概括。(5分)
①东京初识,在同乡会争执,生出憎恶之感,
②故乡重逢,饮酒谈心,逐渐相熟相知,友情漸深。
③身居异乡,惊闻范爱农溺水身亡,深深哀悼、怀念。
(答对一点得2分,答对两点得4分,答对三点得5分)
7.联系全文,简要分析范爱农这个人物形象。(6分)
7.范爱农是一个倔强而执拗、觉醒但贫弱、孤独且痛苦的追求革命爱国知识分子。
①倔强而执拗。白多黑少的眼球,看人总像在藐视,与“我”争执咄咄逼人,冷峻倔强的外表下是愤慨的心情和几乎不近人情的执拗。
②觉醒而贫弱。酒都不喝,急着要去看光复后的绍兴,对革命抱有热情,对时局有清醒的认识却无法改变现实,处境艰难,境况困穷。
③孤独且痛苦。为当时黑暗的社会所不容,到处受到轻蔑、排斥和迫害,几乎无地可容,不被别人理解,生活无望,内心孤独苦痛。
8.结合全文内容范爱农的性格命运,全文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4分)
8.范爱农是一个孤傲、正直、倔强、孤独且痛苦的追求革命的爱国者。文章表现了作者对旧民主革命的失望和对范爱农的同情和悼念。
9、《范爱农》写了鲁迅和范爱农相识到永诀中的四件事,其中表达了他对范爱农的感情,很明显,感情是变化的。请用简单的词语概括。
憎恶—相知—怀念
10、说说下列描写的表达作用
眼睛(肖像描写)“眼球白多黑少,看人总像在渺视”“他瞪着他多白的眼”
用鲁迅的话说:看人总像在渺视。先说“白眼看鸡虫”,是指范爱农不随波逐流,藐视那些争权夺利而非为人民着想之辈。正如晋代“竹林七贤”之一的阮籍善作“青白眼”,每遇“礼俗之人”即“以白眼对之”。而当鲁迅猜测两人误会的缘由,问到那引起误会的弓鞋时,范爱农那多白的眼,将他坦白、直率的品性表露无疑。
喝酒(细节描写)“他又告诉我们他现在爱喝酒,于是我们便喝酒”
“一到冬初,我们的情况更拮据了,然而还喝酒,讲笑话”“他很困难,但还喝酒”“他醉着,却偏要到船舷上去小解。”
当自己的理想和现实发生冲撞而无法实现,社会秩序依然如故时,他所接受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显得苍白无力。他那原先拥有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热情也逐渐降温消褪。于是乎,范爱农变得爱喝酒了,“酒醉后,常谈些愚不可及的疯话”。其实,“疯话”不疯,而是纵论天下时势的言论,爱喝酒的习惯是在受封建势力排挤、压迫后的借酒浇愁,尽管“抽刀断水水更流,借酒浇愁愁复愁”,而且日后的不幸溺水身亡,据说也因为是喝了点酒的原因,但对当时政治上、经济上饱受打击的范爱农而言,也许酒是他排遣郁闷心情的唯一方法。鲁迅理解范爱农为何从“小酒人”变得常饮常醉,是对朋友的相知、同情与悲悯。
11.报馆案风波与同乡会争执对照写有何作用?从这两节的描写中,我们可以看到范爱农是一个怎样的人。
写“同乡会争执”是为了突出范爱农的清醒,表现一个革命者的“世故”和看不到前途的绝望,反衬留学生的口头革命的无意义——包括当时的鲁迅在内,揭示当时革命队伍的真实现状。而鲁迅对范爱农的理解,正是在“报馆案风波”一事中体现出来。今日的少年就是昨日的鲁迅,今日的鲁迅也正是昨日的范爱农。
报馆案风波这件事叙述详细,照应了同乡会争执,既是彻底地解除了鲁迅对范爱农的误会——以为爱农不爱国、并且反对爱国者“中国要革命,第一个把爱农革去。”,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一个有进步思想,有鲜明立场,同时也是清醒的革命者——范爱农。
外冷,内热,耿直,率真,思想进步的觉醒的知识分子。
12.纵观全文,勾勒范爱农的命运走势,并用简洁的词语表达出来。
孤独——困窘、无奈——失望、凄凉——困穷、凄苦——死去
13.范爱农的悲剧命运是由什么造成的,文中有没有明确的答案,你是怎么理解的?
比较辛亥革命前后的社会环境。文中写范爱农又回到了革命前的状态,岂止是范爱农,而是中国社会,辛亥革命并没有带来中国彻底的变革,而是“换汤不换药”。愚昧腐朽的社会是不会给觉醒的知识分子以立锥之地。所以说范爱农的悲剧是社会造成的。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朝花夕拾》导读之《范爱农》(考点归纳+历年中考题)
考点归纳
1.内容提要
时间
地点
事件
清末
东京同乡会
争执
辛亥革命前一年
绍兴
酒楼叙旧
辛亥革命爆发
绍兴
报馆案风波
辛亥革命失败
绍兴
范爱农之死
2.主题
追叙作者在日留学时和回国后与范爱农接触的几个生活片段,描述了范爱农在革命前不满黑暗社会、追求革命,辛亥革命后又备受打击迫害的遭遇,表现了对旧民主革命的失望和对这位正直倔强的爱国者的同情和悼念
语段阅读中考题
1、找出本文所写的四件事,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见上表)
2、“到冬初,我们的景况更拮据,然而还喝酒,讲笑话。忽然是武昌起义,接着是绍兴光复。第二天爱农就上城来,带着农夫常用的毡帽,那笑容是从来没有见过的。”请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划线句子。
肖像描写
“带着农夫常用的毡帽”刻画出作为革命者的范爱农并不被人理解,反遭轻蔑、排斥、迫害,以至生活窘困。
“那笑容是从来没有见过的”则表现了当辛亥革命来到时,革命者范爱农还是满怀欣喜,对革命报有希望。
3、文章结尾写到了范爱农女儿的景况,但未交待明白,你是如何理解的。
对友人深深地怀念,对社会冷漠的感慨。
4.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故乡重逢,作者和范爱农相认后都笑起来,他们在相互嘲笑曾经的剑拔弩张,也为因深深误会而多年杳无信息感到悲哀.
B.文中画线句集中描述了光复后紹兴当局换汤不换药的现状,巧妙地将范爱农的悲剧命运和革命前后的病态社会联系起来。
C.“把酒论天下,先生小酒人,
大圜犹酩酊,微醉合沉沦”,诗句体现了作者对范爱农心忧国事不为民众理解、终至消亡的悲剧命运的悲悯之情。
D.本文写人记事朴实平易,刻画人物多用白描手法,人物个性尽现其中,行文感情跌宕起伏,于平实的叙述笔调中蕴含着真挚深厚的感情。
4.A(其一,他们的相互嘲笑和悲哀主要由此刻境遇生出。曾经胸怀壮志、愤世嫉俗的青年现在只能藏身于故乡,生活落寞困顿,现实距离理想越來越远,因此深感悲哀,这悲哀里也有对现实的失望、无奈。所以也只能相互嘲笑;其二,多年杳无音信并不是因深深误会而导致。)
5.“那一天你专门反对我”句中“那一天”发生了什么事,请简述事情的经过。(4分)
.范爱农的老师被害,同乡会的学生主张发电报到北京痛斥满清政府,写文章悼念。但是范爱农反对。我们认为他冷酷,懦弱。
6.从相识到永诀,作者对范爱农的感情发生了哪些变化?请联系文中所叙事件加以概括。(5分)
①东京初识,在同乡会争执,生出憎恶之感,
②故乡重逢,饮酒谈心,逐渐相熟相知,友情漸深。
③身居异乡,惊闻范爱农溺水身亡,深深哀悼、怀念。
(答对一点得2分,答对两点得4分,答对三点得5分)
7.联系全文,简要分析范爱农这个人物形象。(6分)
7.范爱农是一个倔强而执拗、觉醒但贫弱、孤独且痛苦的追求革命爱国知识分子。
①倔强而执拗。白多黑少的眼球,看人总像在藐视,与“我”争执咄咄逼人,冷峻倔强的外表下是愤慨的心情和几乎不近人情的执拗。
②觉醒而贫弱。酒都不喝,急着要去看光复后的绍兴,对革命抱有热情,对时局有清醒的认识却无法改变现实,处境艰难,境况困穷。
③孤独且痛苦。为当时黑暗的社会所不容,到处受到轻蔑、排斥和迫害,几乎无地可容,不被别人理解,生活无望,内心孤独苦痛。
8.结合全文内容范爱农的性格命运,全文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4分)
8.范爱农是一个孤傲、正直、倔强、孤独且痛苦的追求革命的爱国者。文章表现了作者对旧民主革命的失望和对范爱农的同情和悼念。
9、《范爱农》写了鲁迅和范爱农相识到永诀中的四件事,其中表达了他对范爱农的感情,很明显,感情是变化的。请用简单的词语概括。
憎恶—相知—怀念
10、说说下列描写的表达作用
眼睛(肖像描写)“眼球白多黑少,看人总像在渺视”“他瞪着他多白的眼”
用鲁迅的话说:看人总像在渺视。先说“白眼看鸡虫”,是指范爱农不随波逐流,藐视那些争权夺利而非为人民着想之辈。正如晋代“竹林七贤”之一的阮籍善作“青白眼”,每遇“礼俗之人”即“以白眼对之”。而当鲁迅猜测两人误会的缘由,问到那引起误会的弓鞋时,范爱农那多白的眼,将他坦白、直率的品性表露无疑。
喝酒(细节描写)“他又告诉我们他现在爱喝酒,于是我们便喝酒”
“一到冬初,我们的情况更拮据了,然而还喝酒,讲笑话”“他很困难,但还喝酒”“他醉着,却偏要到船舷上去小解。”
当自己的理想和现实发生冲撞而无法实现,社会秩序依然如故时,他所接受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显得苍白无力。他那原先拥有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热情也逐渐降温消褪。于是乎,范爱农变得爱喝酒了,“酒醉后,常谈些愚不可及的疯话”。其实,“疯话”不疯,而是纵论天下时势的言论,爱喝酒的习惯是在受封建势力排挤、压迫后的借酒浇愁,尽管“抽刀断水水更流,借酒浇愁愁复愁”,而且日后的不幸溺水身亡,据说也因为是喝了点酒的原因,但对当时政治上、经济上饱受打击的范爱农而言,也许酒是他排遣郁闷心情的唯一方法。鲁迅理解范爱农为何从“小酒人”变得常饮常醉,是对朋友的相知、同情与悲悯。
11.报馆案风波与同乡会争执对照写有何作用?从这两节的描写中,我们可以看到范爱农是一个怎样的人。
写“同乡会争执”是为了突出范爱农的清醒,表现一个革命者的“世故”和看不到前途的绝望,反衬留学生的口头革命的无意义——包括当时的鲁迅在内,揭示当时革命队伍的真实现状。而鲁迅对范爱农的理解,正是在“报馆案风波”一事中体现出来。今日的少年就是昨日的鲁迅,今日的鲁迅也正是昨日的范爱农。
报馆案风波这件事叙述详细,照应了同乡会争执,既是彻底地解除了鲁迅对范爱农的误会——以为爱农不爱国、并且反对爱国者“中国要革命,第一个把爱农革去。”,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一个有进步思想,有鲜明立场,同时也是清醒的革命者——范爱农。
外冷,内热,耿直,率真,思想进步的觉醒的知识分子。
12.纵观全文,勾勒范爱农的命运走势,并用简洁的词语表达出来。
孤独——困窘、无奈——失望、凄凉——困穷、凄苦——死去
13.范爱农的悲剧命运是由什么造成的,文中有没有明确的答案,你是怎么理解的?
比较辛亥革命前后的社会环境。文中写范爱农又回到了革命前的状态,岂止是范爱农,而是中国社会,辛亥革命并没有带来中国彻底的变革,而是“换汤不换药”。愚昧腐朽的社会是不会给觉醒的知识分子以立锥之地。所以说范爱农的悲剧是社会造成的。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朝花夕拾》导读之《范爱农》(考点归纳+历年中考题)
考点归纳
1.内容提要
时间
地点
事件
清末
东京同乡会
争执
辛亥革命前一年
绍兴
酒楼叙旧
辛亥革命爆发
绍兴
报馆案风波
辛亥革命失败
绍兴
范爱农之死
2.主题
追叙作者在日留学时和回国后与范爱农接触的几个生活片段,描述了范爱农在革命前不满黑暗社会、追求革命,辛亥革命后又备受打击迫害的遭遇,表现了对旧民主革命的失望和对这位正直倔强的爱国者的同情和悼念
语段阅读中考题
1、找出本文所写的四件事,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见上表)
2、“到冬初,我们的景况更拮据,然而还喝酒,讲笑话。忽然是武昌起义,接着是绍兴光复。第二天爱农就上城来,带着农夫常用的毡帽,那笑容是从来没有见过的。”请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划线句子。
肖像描写
“带着农夫常用的毡帽”刻画出作为革命者的范爱农并不被人理解,反遭轻蔑、排斥、迫害,以至生活窘困。
“那笑容是从来没有见过的”则表现了当辛亥革命来到时,革命者范爱农还是满怀欣喜,对革命报有希望。
3、文章结尾写到了范爱农女儿的景况,但未交待明白,你是如何理解的。
对友人深深地怀念,对社会冷漠的感慨。
4.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故乡重逢,作者和范爱农相认后都笑起来,他们在相互嘲笑曾经的剑拔弩张,也为因深深误会而多年杳无信息感到悲哀.
B.文中画线句集中描述了光复后紹兴当局换汤不换药的现状,巧妙地将范爱农的悲剧命运和革命前后的病态社会联系起来。
C.“把酒论天下,先生小酒人,
大圜犹酩酊,微醉合沉沦”,诗句体现了作者对范爱农心忧国事不为民众理解、终至消亡的悲剧命运的悲悯之情。
D.本文写人记事朴实平易,刻画人物多用白描手法,人物个性尽现其中,行文感情跌宕起伏,于平实的叙述笔调中蕴含着真挚深厚的感情。
4.A(其一,他们的相互嘲笑和悲哀主要由此刻境遇生出。曾经胸怀壮志、愤世嫉俗的青年现在只能藏身于故乡,生活落寞困顿,现实距离理想越來越远,因此深感悲哀,这悲哀里也有对现实的失望、无奈。所以也只能相互嘲笑;其二,多年杳无音信并不是因深深误会而导致。)
5.“那一天你专门反对我”句中“那一天”发生了什么事,请简述事情的经过。(4分)
.范爱农的老师被害,同乡会的学生主张发电报到北京痛斥满清政府,写文章悼念。但是范爱农反对。我们认为他冷酷,懦弱。
6.从相识到永诀,作者对范爱农的感情发生了哪些变化?请联系文中所叙事件加以概括。(5分)
①东京初识,在同乡会争执,生出憎恶之感,
②故乡重逢,饮酒谈心,逐渐相熟相知,友情漸深。
③身居异乡,惊闻范爱农溺水身亡,深深哀悼、怀念。
(答对一点得2分,答对两点得4分,答对三点得5分)
7.联系全文,简要分析范爱农这个人物形象。(6分)
7.范爱农是一个倔强而执拗、觉醒但贫弱、孤独且痛苦的追求革命爱国知识分子。
①倔强而执拗。白多黑少的眼球,看人总像在藐视,与“我”争执咄咄逼人,冷峻倔强的外表下是愤慨的心情和几乎不近人情的执拗。
②觉醒而贫弱。酒都不喝,急着要去看光复后的绍兴,对革命抱有热情,对时局有清醒的认识却无法改变现实,处境艰难,境况困穷。
③孤独且痛苦。为当时黑暗的社会所不容,到处受到轻蔑、排斥和迫害,几乎无地可容,不被别人理解,生活无望,内心孤独苦痛。
8.结合全文内容范爱农的性格命运,全文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4分)
8.范爱农是一个孤傲、正直、倔强、孤独且痛苦的追求革命的爱国者。文章表现了作者对旧民主革命的失望和对范爱农的同情和悼念。
9、《范爱农》写了鲁迅和范爱农相识到永诀中的四件事,其中表达了他对范爱农的感情,很明显,感情是变化的。请用简单的词语概括。
憎恶—相知—怀念
10、说说下列描写的表达作用
眼睛(肖像描写)“眼球白多黑少,看人总像在渺视”“他瞪着他多白的眼”
用鲁迅的话说:看人总像在渺视。先说“白眼看鸡虫”,是指范爱农不随波逐流,藐视那些争权夺利而非为人民着想之辈。正如晋代“竹林七贤”之一的阮籍善作“青白眼”,每遇“礼俗之人”即“以白眼对之”。而当鲁迅猜测两人误会的缘由,问到那引起误会的弓鞋时,范爱农那多白的眼,将他坦白、直率的品性表露无疑。
喝酒(细节描写)“他又告诉我们他现在爱喝酒,于是我们便喝酒”
“一到冬初,我们的情况更拮据了,然而还喝酒,讲笑话”“他很困难,但还喝酒”“他醉着,却偏要到船舷上去小解。”
当自己的理想和现实发生冲撞而无法实现,社会秩序依然如故时,他所接受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显得苍白无力。他那原先拥有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热情也逐渐降温消褪。于是乎,范爱农变得爱喝酒了,“酒醉后,常谈些愚不可及的疯话”。其实,“疯话”不疯,而是纵论天下时势的言论,爱喝酒的习惯是在受封建势力排挤、压迫后的借酒浇愁,尽管“抽刀断水水更流,借酒浇愁愁复愁”,而且日后的不幸溺水身亡,据说也因为是喝了点酒的原因,但对当时政治上、经济上饱受打击的范爱农而言,也许酒是他排遣郁闷心情的唯一方法。鲁迅理解范爱农为何从“小酒人”变得常饮常醉,是对朋友的相知、同情与悲悯。
11.报馆案风波与同乡会争执对照写有何作用?从这两节的描写中,我们可以看到范爱农是一个怎样的人。
写“同乡会争执”是为了突出范爱农的清醒,表现一个革命者的“世故”和看不到前途的绝望,反衬留学生的口头革命的无意义——包括当时的鲁迅在内,揭示当时革命队伍的真实现状。而鲁迅对范爱农的理解,正是在“报馆案风波”一事中体现出来。今日的少年就是昨日的鲁迅,今日的鲁迅也正是昨日的范爱农。
报馆案风波这件事叙述详细,照应了同乡会争执,既是彻底地解除了鲁迅对范爱农的误会——以为爱农不爱国、并且反对爱国者“中国要革命,第一个把爱农革去。”,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一个有进步思想,有鲜明立场,同时也是清醒的革命者——范爱农。
外冷,内热,耿直,率真,思想进步的觉醒的知识分子。
12.纵观全文,勾勒范爱农的命运走势,并用简洁的词语表达出来。
孤独——困窘、无奈——失望、凄凉——困穷、凄苦——死去
13.范爱农的悲剧命运是由什么造成的,文中有没有明确的答案,你是怎么理解的?
比较辛亥革命前后的社会环境。文中写范爱农又回到了革命前的状态,岂止是范爱农,而是中国社会,辛亥革命并没有带来中国彻底的变革,而是“换汤不换药”。愚昧腐朽的社会是不会给觉醒的知识分子以立锥之地。所以说范爱农的悲剧是社会造成的。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