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名著导读 《西游记》习题课件(共33张幻灯片)

文档属性

名称 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名著导读 《西游记》习题课件(共33张幻灯片)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1.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10-31 20:43: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名著导读
第六单元
?
《西游记》
作者简介
……………
1
2
3
4
5
6
7
作品简介
……………
主题思想
……………
经典故事
……………
人物形象
……………
艺术特色
……………
名著精练
……………
作者简介
吴承恩(1500—1582),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汉族,淮安府山阳县(今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人,祖籍安徽省桐城县高甸(今枞阳县雨坛乡高甸),以祖先聚居枞阳高甸,故称高甸吴氏。因随祖父迁徙至淮安府。中国明代杰出的小说家,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的作者。其故里江苏淮安东南马甸乡二堡村有修葺一新的墓园,淮安市有其纪念馆。吴承恩一生创作丰富,但是由于家贫,又没有子女,作品多散失。据记载有志怪小说集《禹鼎记》已失传。吴承恩的外甥孙丘度搜集其残存之稿,仅“存十一于千百”,包括诗一卷、散文三卷。后人将其诗文编成《射阳先生存稿》。在西游记广为流传的版本故事基础上增补完善了西游记。
作品简介
《西游记》全书一百回,从大的结构上看,可分成三个部分。第一回至第八回是第一部分,主要写了孙悟空出世、拜师、大闹天宫,这是全书最精彩的章节,热闹非凡,孙悟空上天入地好一顿折腾,将他的反抗性格表现得淋漓尽致。第八回至第十二回是第二部分,主要写了唐僧的出身及取经的缘由。第十三回至最后一回是第三部分,主要写唐僧西天取经,路上先后收了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三个徒弟,并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取到了真经,修成了正果。
主题思想
《西游记》的主题丰富:(1)塑造了孙悟空这一蔑视皇权、神通广大、敢于反抗的造反形象,热情歌颂了反抗传统、反抗权威、蔑视等级制度的反封建的叛逆思想与反抗精神,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反抗专制压迫、战胜黑暗和征服自然的强烈愿望。(2)深刻揭露、批判了封建社会的黑暗腐朽和统治阶级的昏庸残暴。(3)借神魔关系,反映封建社会里统治阶级上下勾结,并且怂恿帮凶爪牙肆意压迫剥削人民的社会状况。
经典故事
(1)孙悟空大闹天宫  
(3)三打白骨精 
(5)车迟国斗法
(7)真假美猴王
(9)三调芭蕉扇
(11)天竺国招亲
(2)四圣试禅心  
(4)双战黄袍怪
(6)女儿国遇难
(8)智取红孩儿
(10)火烧盘丝洞
(12)灵山取真经
人物形象
唐僧:为人诚实善良,一心向佛,慈祥,胆小怕事,鉴别能力差。
孙悟空:为人坚持正义、嫉恶如仇,勇敢好斗、勇往直前,机智灵活,执著略带倔强,但有些自恋自大。
沙僧:忠厚诚恳,任劳任怨却毫无主见,正直无私,一心一意保唐僧西行,谨守佛门戒律。
八戒:为人好吃懒做,性情憨直,常怀退缩之心,且贪图小便宜、好色,但他又是温和善良的,而且富有人情味。
艺术特色
1.作品表现了丰富的艺术想象力,运用夸张与讽刺手法,充满浪漫主义色彩。2.运用生动的细节描写,善于在矛盾冲突中塑造人物形象。3.作者常常把神性、人性与动物性巧妙结合来塑造人物形象,人物故事具有神话、童话的浓厚色彩,在艺术处理上又很注意人物的个性化。4.人物语言个性化,幽默诙谐,充满喜剧色彩。
名著精练
(一)
唐僧闻说,倒也信了。怎禁那八戒旁边唆嘴道:“师父,他的手重棍凶,把人打死,只怕你念那话儿,故意变化这个模样,掩你的眼目哩!”唐僧果然耳软,又信了他,随复念起。行者禁不得疼痛,跪于路旁,只叫:“莫念,莫念!有话快说了罢!”唐僧道:“猴头!还有甚说话!出家人行善,你在这荒郊野外,一连打死三人,还是无人检举,没有对头。倘到城市之中,人烟凑集之所,你拿了那哭丧棒,一时不知好歹,乱打
名著精练
起人来,撞出大祸,教我怎的脱身?你回去罢!”行者道:“师父错怪了我也。这厮分明是个妖魔,他实有心害你。我倒打死他,替你除了害,你却不认得,反信了那呆子谗言冷语,屡次逐我。常言道,事不过三。我若不去,真是个下流无耻之徒。我去我去!去便去了,只是你手下无人。”唐僧发怒道:“这泼猴越发无礼!看起来,只你是人,那悟能、悟净就不是人?”
名著精练
那大圣一闻得说他两个是人,止不住伤情凄惨,对唐僧道声:“苦啊!你那时节,出了长安,有刘伯钦送你上路。到两界山,救我出来,投拜你为师。我曾穿古洞,入深林,擒魔捉怪;收八戒,得沙僧,吃尽千辛万苦。今日昧着惺惺使糊涂,只教我回去,这才是鸟尽弓藏,兔死狗烹!罢,罢,罢!但只是多了那《紧箍儿咒》。”唐僧道:“我再不念了。”行者道:“这个难说。若到那毒魔苦难处不得脱身,八戒、沙僧救不得
名著精练
你,那时节,想起我来,忍不住又念诵起来,就是十万里路,我的头也是疼的;假如再来见你,不如不作此意。”唐僧见他言言语语,越添恼怒,滚鞍下马来,叫沙僧包袱内取出纸笔,即于涧下取水,石上磨墨,写了一纸贬书,递于行者道:“猴头!执此为照,再不要你做徒弟了!如再与你相见,我就堕了阿鼻地狱!”行者连忙接了贬书道:“师父,不消发誓,老孙去罢。”他将书
名著精练
摺了,留在袖中,却又软款唐僧道:“师父,我也是跟你一场,又蒙菩萨指教,今日半途而废,不曾成得功果,你请坐,受我一拜,我也去得放心。”唐僧转回身不睬,口里唧唧哝哝的道:“我是个好和尚,不受你歹人的礼!”大圣见他不睬,又使个身外法,把脑后毫毛拔了三根,吹口仙气,叫:“变!”即变了三个行者,连本身四个,四面围住师父下拜。那长老左右躲不脱,好道也受了一拜。
名著精练
大圣跳起来,把身一抖,收上毫毛,却又吩咐沙僧道:“贤弟,你是个好人,却只要留心防着八戒言语,途中更要仔细。倘一时有妖精拿住师父,你就说老孙是他大徒弟。西方毛怪,闻我的手段,不敢伤我师父。”唐僧道:“我是个好和尚,不提你这歹人的名字,你回去罢。”那大圣见长老三番两复,不肯转意回心,没奈何才去。
名著精练
1.请简要概括文段的主要情节。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文段中看,唐僧、孙悟空和猪八戒各有什么特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受白骨精蒙蔽的唐僧执意赶走了孙悟空。 
  唐僧:忠奸不辨,偏听偏信;孙悟空:忠心耿耿,心高气傲;猪八戒:爱搬弄是非。 
名著精练
3.请谈谈孙悟空被赶走的原因有哪些?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是白骨精欺骗的手段过于狡猾,二是唐僧缺少辨别忠奸的能力,三是猪八戒的挑拨离间,四是孙悟空没有很好地与师傅沟通以得到充分的信任。
名著精练
(二)
行者笑道:“嫂嫂勿得悭吝,是必借我使使。保得唐僧过山,就送还你。我是个志诚有余的君子,不是那借物不还的小人。” 罗刹又骂道:“泼猢狲!好没道理,没分晓!夺子之仇,尚未报得;借扇之意,岂得如心!你不要走!吃我老娘一剑。”
名著精练
1.这段文字出自《西游记》哪一个情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孙悟空三借芭蕉扇”。
2.孙悟空为什么称罗刹为“嫂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罗刹(即铁扇公主)的丈夫牛魔王曾经与孙悟空结拜过兄弟,所以称她为“嫂嫂”。
名著精练
3.罗刹说的“夺子之仇”是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她的儿子是圣婴大王红孩儿,曾与孙悟空几次交战,后来被观音菩萨降服,收为善财童子,所以称“夺子之仇”。
名著精练
(三)?
  歌曲“一个师傅仨徒弟”,其实取经队伍中还有一位称唐僧为师父
的“徒弟”。请结合右
侧动画片截图与你的阅
读经历,完成下列两小
题。
名著精练
1.请概括出这位“徒弟”成为取经队伍成员的过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白龙马本是西海龙王三太子,因纵火烧毁玉帝赏赐的明珠而触犯天条,后因南海观世音菩萨出面才免于死罪,被贬到鹰愁涧等待唐僧,之后又误吃唐僧所骑的白马,被菩萨点化,变身为白龙马,皈依佛门,载乘唐僧上西天取经,最终修成正果。 
名著精练
2.请简要评价这位“徒弟”在取经过程中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白龙马在取经过程中的主要作用就是驮唐僧或者经卷,但是在危急关头他仍会挺身而出,显出英雄本色。白龙马是走在西行路上时间最长的一个,是取经事业的最忠实的行动者和见证人。 
名著精练
3.“神魔皆有人情,精魅亦通世故。”(鲁迅)《西游记》刻画的众多神魔精魅都具有人的情感。请举一例,具体说明这一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铁扇公主因为与孙悟空有仇,不但不愿借扇,还想加害悟空,可以看出她的重亲情,同时也显示出她胸襟狭隘。②石猴为众猴觅得水帘洞,被众猴拥戴为“千岁大王”,可以看出众猴的讲信义。
名著精练
(四)
那妇人闻言大怒道:“这泼和尚无礼!我若不看你东土远来,就该叱出。我倒是个真心实意,要把家缘招赘汝等,你倒反将言语伤我。你就是受了戒,发了愿,永不还俗,好道你手下人,我家也招得一个。你怎么这般执法?”
名著精练
那妇人见他们推辞不肯,急抽身转进屏风,扑的把腰门关上。师徒们撇在外面,茶饭全无,再没人出。那呆子道:“这如今茶水不得见面,灯火也无人管,虽熬了这一夜,但那匹马明日又要驮人,又要走路,再若饿上这一夜,只好剥皮罢了。你们坐着,等老猪去放放马来。”
名著精练
那呆子拉着马,有草处且不教吃草,嗒嗒嗤嗤的赶着马,转到后门首去,只见那妇人,带了三个女子,在后门外闲立着,看菊花儿耍子。他娘女们看见八戒来时,三个女儿闪将进去,那妇人伫立门首道:“小长老那里去?”这呆子丢了缰绳,上前唱个喏,道声:“娘!我来放马的。”那妇人道:“你师父忒弄精细,在我家招了女婿,却不强似做挂搭僧,往西跄路?”八戒笑道:
名著精练
“他们是奉了唐王的旨意,不敢有违君命,不肯干这件事。刚才都在前厅上栽我,我又有些奈上祝下的,只恐娘嫌我嘴长耳大。”那妇人道:“我也不嫌,只是家下无个家长,招一个倒也罢了,但恐小女儿有些儿嫌丑。”八戒道:“娘,你上复令爱,不要这等拣汉。想我那唐僧人才虽俊,其实不中用。我丑自丑,有几句口号儿。”妇人道:“你怎的说么?”八戒道:“我虽然人物丑,勤紧有些功。若言千顷地,不用使牛耕。
名著精练
只消一顿钯,布种及时生。没雨能求雨,无风会唤风。房舍若嫌矮,起上二三层。地下不扫扫一扫,阴沟不通通一通。家里短诸般事,踢天弄井我皆能。”那妇人道:“既然干得家事,你再去与你师父商量商量看,不尴尬,便招你罢。”八戒道:“不用商量!他又不是我的生身父母,干与不干,都在于我。”妇人道:“也罢,也罢,等我与小女说。”看他闪进去,扑的掩上后门。
(节选自《西游记》,有删节。)
名著精练
1.本文节选自《西游记》第三十三回,回目是“三藏不忘本,四圣试禅心”,即四位菩萨变成美女,要试一试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的决心,测试结果如何?猪八戒在本回的结局又如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测试结果是除了猪八戒动了凡心(想留下做她们家的女婿)其余三人均不为所动。猪八戒在本回最后受到四位菩萨的惩罚,被吊在树上受了一夜的罪。 
名著精练
2.猪八戒平时可以说是好喝懒做,这回为什么这么勤快,主动提出去放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他目的不是去放马,而是借故离开唐僧师徒,去找“那妇人”,自荐要做她家的女婿。 
名著精练
3.某校七(2)班同学在阅读《西游记》时,对猪八戒这个人物有两种不同的看法,为此语文老师组织了一场辩论。假如你是正方,针对反方辩词该怎么说?
 反方:我方认为,猪八戒好吃懒做,见识短浅,在取经的路上,意志不坚定,遇到困难就嚷嚷着要散伙。而且还经常搬弄是非、耍小聪明、说谎,又爱占小便宜,贪恋女色。他是一个贪生怕死、自私自利的人。
名著精练
正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正方:我方认为,猪八戒能吃苦耐劳,对师傅忠心耿耿。在与妖魔的斗争中,他总是挥舞钉耙,勇猛战斗,是孙悟空的得力助手。他知错能改,乐于助人,是一个忠勇善良、淳朴憨厚的人。(理由要符合人物特点,表意清楚即可。)
感谢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