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课 寓言四则习题课件(共44张幻灯片)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2课 寓言四则习题课件(共44张幻灯片)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2.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10-31 20:48: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22课 寓言四则
第六单元
?
第22课 寓言四则
知识导航
……………
1
基础检测
……………
2
课内精读
……………
3
课外赏读
……………
4
5
新题专列
……………
知识导航
【字音字形】
赫(hè)  庇(bì)  杞人忧天(qǐ)
. . .
【词语解释】
①吾穿井得一人( 得到)      
②及其家( 待,等到)
③国人道之(讲述 )
④对曰(应答,回答)
.
.
.
.
知识导航
⑤崩坠(崩塌,坠落)
⑥身亡所寄(依附,依托)
⑦因往晓之(告知,开导)
⑧行止(行动,活动)
⑨天果积气(如果)
⑩只使(即使)
. .
.
.
. .
.
. .
【词语解释】
知识导航
【词语解释】
?四虚(四方)
?舍然(消除疑虑的样子)
?奈何(为什么)
?屈伸(身体四肢的活动)
?中伤(伤害受伤)
. .
. .
. .
. .
. .
知识导航
【一词多义】
若: ①若屈伸呼吸(你)
②不若无闻也(如)
.
.
【通假字】
其人舍然大喜(同“释”,解除、消除 )
.
知识导航
【结构梳理】
《赫耳墨斯与雕像者》
知识导航
【结构梳理】
知识导航
【主题与艺术】
1.《赫耳墨斯和雕塑者》通过自命不凡的天神赫耳墨斯在雕塑者的商店里碰壁的故事,以神喻人,讽刺和批评了那些爱慕虚荣、妄自尊大的人。
2.《蚊子和狮子》通过蚊子击败狮子,却成了蜘蛛的俘虏的故事,讽刺了那些取得成绩便得意忘形的人,由于忽视自己的短处,势必要被小人物打败。运用拟人的手法,赋予动物以人的感情和性格。
知识导航
3.《穿井得一人》的故事说明,凡事总要调查研究,才能弄清真相。切不可轻信流言,以讹传讹,造成视听混乱。本文语言幽默风趣,按事情发展顺序叙述。
4.《杞人忧天》通过写杞国有个人担忧天会塌下来,地会陷下去,自己的身体无处可藏,因而睡不着觉,吃不下饭。有个智者从天体构成对他进行了开导,终释疑惑。这个故事讽刺了那些为不必要的或缺乏根据的忧虑和担心的人。
基础检测
. . .
1.下列各项中“之”字的意义和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A.又有忧彼之所忧者 
B.因往晓之
C.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D.夫君子之行
.
.
.
.
B
基础检测
2.名著阅读。
乌龟请求老鹰教他飞翔,老鹰劝告他,说他的本性根本不适合飞翔。乌龟再三恳求,老鹰便把他抓住,带到空中,然后扔下。乌龟掉到石头上,摔得粉碎。
以上文段出自名著《______________》,揭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道理。
这部名著中还有很多有趣的故事,例如《___________________》。
伊索寓言
要顺应天性或人要有自知之明
农夫和蛇
基础检测
3.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 .
(2)奈何忧其坏 (      )    
(1)身亡所寄 (      )
.
(3)因往晓之 (      )
.
无,没有。
为何,为什么。
告知,开导。
基础检测
4.下列句子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止增笑耳 
B.身亡所寄
C.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D.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D
基础检测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属于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
A.屠惧,投以骨
B.丁氏穿井得一人
C.终日在地上行止
D.一狼洞其中
.
.
.
.
D
《伊索寓言》是世界文学史上流传最广的寓言故事集之一,是人类智慧的瑰宝。某中学七(3)班举行“走进名著《伊索寓言》”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以下任务。
新题专列
1.将寓言故事与它相对应的寓意用线连起来。
新题专列
①《狐狸和山羊》          
②《乌龟与老鹰》
③《农夫和蛇》
④《狼和小羊》
⑤《蚂蚁与蝉》
A.说明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规律性,不可违背规律。
B.警示人们做好事也要看对象,以免上当受骗。
C.讽刺了好逸恶劳的人。
D.告诫人们对恶人千万不能心慈手软。
E.揭露倚强凌弱的丑恶社会现象。
2.请写出两个出自《伊索寓言》流传下来的谚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新题专列
狼来了、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酸。
3.认真阅读下面这则寓言故事后概括其寓意。
新题专列
蚂蚁与屎壳郎
夏天,别的动物都悠闲地生活,只有蚂蚁在田里跑来跑去,搜集小麦和大麦,给自己贮存冬季吃的食物。屎壳郎惊奇地问他为何这般勤劳。蚂蚁当时什么也没说。冬天来了,大雨冲掉了牛粪,饥饿的屎壳郎,走到蚂蚁那里乞食,蚂蚁对他说:“喂,伙计,如果当时在我劳动时,你不是批评我,而是也去做工,现在就不会忍饥挨饿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寓意:尽管风云变化万千,未雨绸缪的人都能避免灾难。
课内精读
穿井得一人
一、字词理解、句子翻译
1.解释文中加点的字词。
浇灌、灌溉。
从井里取水。
等到,待。
.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      )汲(      ),常一人居外。及(      )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 丁氏穿井得一
. .
课内精读
人。”国人(         )道(    )之,闻(      
)之于宋君。宋君令(     )人问之于(     )丁氏,丁氏对(      )曰:“得一人之使(      ),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     ),不若(    )无闻也。
. .
.
.
. .
.
.
. .
. .
像这样。
讲述。
指居住在国都中的人。
听说,知道,这里是“使知道”的意思。
派,命令。
介词,向。
回答,应答。
使用,指劳动力。
不如。
课内精读
2.文言词语选择题。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国人道之 / 道听途说 
B.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 其一犬坐于前
C.闻之于宋君 / 不若无闻也
D.有闻而传之者 / 而顷刻两毙
. .
. .
. .
. .
. .
B
课内精读
3.重点句子翻译。
居住在国都中的人都把“穿井得一人”这个消息相互传说着,使宋国的国君知道了这件事。
(1)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内精读
(2)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丁家的人回答说:“得到一个人的劳力,并不是从井中挖出一个人来呀。”
(3)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寻到的消息如此,还不如什么都没听到的好。
课内精读
二、内容理解
1.内容理解填空题。
(1)《穿井得一人》的故事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危害。(用一个成语概括)
以讹传讹 
课内精读
(2)宋君所听说的事和丁氏所言之事有什么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宋君听说丁氏家打水井打出一个人,而丁氏的意思是说因为打出水井后省出一个劳动力。 
课内精读
(3)在人人都是自媒体的时代,你觉得怎样消除“穿井得一人”的现象再次发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待传闻,应采取审慎的态度,调查研究,不轻信盲从,不以讹传讹。不传播未经自己考证的话。具备一定的科学知识,练就一双慧眼。 
课内精读
2.下列对本文内容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宋君派人向丁家询问丁氏穿井得一人这件事,是因为宋君不太相信有这样的事情。
B.对于别人的话,要注意实地调查,掌握第一手材料。
C.文中的丁氏对挖井后节省了一个人的劳力,表述得很清楚了,只不过是闻而传之者加以夸大罢了。
D.在现实生活中对待传闻要有调查研究的审慎态度和去伪存真的求实精神。
. . .
C
课内精读
杞人忧天
一、字词理解、句子翻译
1.解释文中加点的字词。
杞国有人忧(    )天地崩坠(     ),身亡(     )所寄(    ),废寝食者。
.
. .
. .
崩塌,坠落。
忧:担心。
依靠,依附。
无,没有。
课内精读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     )往(     )晓(      )之,曰:“天,积(    )气耳,亡处亡气。若(   )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     ),奈何(     )忧崩坠乎?”
.
. .
. .
. .
. .
于是,就。
行动,活动。
去,往。
告知,开导。
聚积。
你。
为什么,为何。
课内精读
其人曰:“天果(    )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      )?”
.
.
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  )坠,亦(     )不能有所中伤(     )。”
. . .
. .
其人曰:“奈(    )地坏何(     )?”
. .
同“邪”,相当于“吗”。
果真。
即使,纵使。
也,也是。
伤害。
如果。
怎么办。
课内精读
晓之者曰:“地,积块(       )耳(    ), 充塞四虚(    ),亡处亡块。若躇步跐蹈(      ),终日在地上行止, 奈何忧其坏?”
. .
.
. .
. . . .
聚积的土块。
罢了。
四方。
都是踩、踏的意思。
其人舍然(      
)大喜(     ),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 .
. .
很高兴。 
消除疑虑的样子。舍,同“释”,解除,消除。
课内精读
2.文言词语选择题。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因往晓之 / 未若柳絮因风起
B.舍然大喜 / 太丘舍去
C.晓之者舍然大喜 / 恍然大悟
D.若躇步跐蹈 / 未若柳絮因风起
. .
. .
. .
. .
. .
C
课内精读
3.重点句子翻译题。
(1)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古代杞国有个人担心天会塌、地会陷,自己无处存身,便食不下咽,寝不安席。 
课内精读
(2)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开导他的人说:“太阳、月亮、星星,也是聚积的气体中能发光的东西,即使掉下来,也不会伤害什么。” 
开导他的人说:“太阳、月亮、星星,也是聚积的气体中能发光的东西,即使掉下来,也不会伤害什么。” (3)(经过这个人一解释)那个杞国人才放下心来,很高兴;开导他的人也放了心,很高兴。
课内精读
(3)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经过这个人一解释)那个杞国人才放下心来,很高兴;开导他的人也放了心,很高兴。
课内精读
二、内容理解
1.内容理解填空(简答)题。
(1)后人根据本文这个故事,引申成“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句成语。
(2)文末“其人”“大喜”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晓之者”“大喜”的原因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杞人忧天
自己的生命不会受到伤害 
因为他担心的那个人不再忧虑了 
课内精读
(3)杞人为什么忧天?这则寓言嘲讽了什么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怕天会塌下来。嘲讽对一些不必要的事或基本上不会发生的事担心的人。
课内精读
(4)你怎么理解“天崩地坠”的意思呢?你认为可能发生这种事情吗?结合生态环境问题,从中我们还受到什么启示?请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天崩地坠”可以想象为是地球遭受了巨大的自然灾害,如大地震、海啸、泥石流或不明原因的其他灾难,人类的生存环境受到了极大的破坏。这些事情的来临,在当时人们是无法阻挡,很难预知和防预的,当然让人感到恐怖。联系现实,人类的“文明”破坏了生态平衡,已开始遭到了大自然的报复,我们应该注意环境保护的问题了。否则,真不知哪天会“天崩地坠”的。(言之有理即可。) 
课内精读
2.下列对本文内容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杞人”担心天崩地陷最主要的原因是:不善于学习思考和探究。
B.从积极的方面看待杞人忧天,表现了他对宇宙奥秘的探索和人类命运的忧患意识。
C.文末“其人”“大喜”的原因是:杞人明白道理、解除了忧虑后的喜悦之情。
D.《杞人忧天》中主要运用了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刻画了杞人庸人自扰、忧虑重重的形象。
. . .
D
课外赏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3题。
狐假虎威
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①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注释】①长:做首领。
课外赏读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子无敢食我也(你。)
B.故遂与之行(最终。)
C.故遂与之行(走。)
D.天帝使我长百兽(派。)
. . .
.
.
.
.
B
课外赏读
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子 以 我 为 不 信 吾 为 子 先 行 子 随 我 后 观 百 兽 之 见 我 而 敢 不 走 乎
3.请写出这则寓言的寓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则寓言讽刺了那些假借别人的权威,招摇撞骗的人,也说明做事如果不加以分析,往往被假象迷惑。
/
/
/
感谢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