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用书》 第16课:殖民地人民的抗争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西班牙、葡萄牙在拉丁美洲的殖民统治,英国在印度的殖民统治,激起殖民地人民反抗殖民统治和殖民掠夺的斗争,19世纪爆发了拉丁美洲的民族独立运动和印度的民族大起义。
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拉丁美洲独立战争和印度民族大起义爆发的原因,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正确分析历史现象的因果关系的基本方法和能力;通过引导学生学习和概述玻利瓦尔和章西女王领导反抗殖民统治斗争的主要事迹,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辩证的观点,分析和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认识历史人物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杰出影响和作用,其爱国主义优秀品质,值得学习和推崇。
通过本课的学习和探究引导学生初步学会运用历史和现实联系的思维方法,来分析思考拉丁美洲和亚洲长期落后的原因,激发学生发奋图强的民族责任感。
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
一、重点和难点
本课以“殖民地人民的抗争”为主题,分别介绍了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时期玻利瓦尔领导的南美独立战争;工业革命在发达资主义国家基本完成时期,章西女王领导的印度民族大起义为代表的民族解放斗争。
本课教学重点:殖民地人民反抗殖民统治的原因,玻利瓦尔、章西女王。
教材分别讲述了南美独立战争和印度民族大起义的情况,关于殖民地人民为什么掀起反抗斗争需要学生结合以前所学知识从具体的历史事件中加以概括、归纳。
通过对历史人物的主要活动了解来把握拉丁美洲和亚洲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独立解放运动的基本线索。并引导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初步学会正确评价两位重要的历史人物。
本课教学难点:殖民地人民反抗殖民统治的原因。
二、教法建议
1.教师可复习上节课有关殖民扩张和掠夺的相关史实,引出“殖民地人民的抗争”这一节课。也可从课题入手点出学习的主题“抗争”,设计思考:“殖民地人民为什么抗争,抗争什么?”引导学生探究学习本课内容。
2.“南美的解放者”──玻利瓦尔一目。包括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的背景和原因;玻利瓦尔领导的南美独立战争的概况;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的结果三方面的内容。首先由教师指导学生对照地图册讲清“美洲”和“拉丁美洲”两个不同的地理概念,了解拉丁美洲的地理位置:包括墨西哥、中美洲、西印度群岛和南美洲;而美洲包括南北美洲大陆及其邻近岛屿。帮助学生树立空间概念。
3.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的背景和原因。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新航路开辟后,西班牙、葡萄牙对拉丁美洲殖民活动的概况,并指出18世纪后半期,英、法、荷也相继侵入拉丁美洲,但拉丁美洲的大部分地区仍是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地。然后提出问题“殖民者到拉丁美洲后给拉丁美洲人民带来了什么?”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引导学生从世界历史发展的背景和拉丁美洲自身的情况两方面分析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的原因和背景,并让学生认识到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教材中关于殖民掠夺的材料较多,但政治方面,西班牙和葡萄牙殖民者如何对殖民地进行殖民统治的内容较少,教师可作适当补充。
4.玻利瓦尔领导的南美独立战争。教师首先简单介绍玻利瓦尔这位重要的历史人物,然后利用教材《南美独立战争形势》图讲授南美独立战争的概况,引导学生分析南美独立运动的突出特点:时间长、范围广、南北国家联合作战等。并注意突出玻利瓦尔的军事才干和在南美独立战争中的重要贡献,以此引导学生认识到杰出历史人物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5.拉美独立运动的影响。教材中没有明确的表述,教师可引导学生作简单分析:①赶走西班牙、葡萄牙殖民主义者,赢得独立战争的胜利;②出现了一系列新兴独立国家,基本形成了今天拉丁美洲国家的格局;③鼓舞了殖民地人民。然后完成“动脑筋”,通过练习再次突出玻利瓦尔的功绩。
6.印度民族英雄──章西女王一目。包括三方面的内容:英国对印度的经济剥削和政治统治;章西女王的英勇斗争;印度民族大起义的结果和影响。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回顾第15课英国对印度侵略和掠夺的情况,然后明确指出印度民族大起义发生的历史时期──工业革命后,这时英国经济实力强,从一方面说明了民族解放运动的艰巨性;英国对印度经济掠夺的方式由直接掠夺为主,转为掠夺原料、倾销商品,为学生理解英国对印度的经济剥削作铺垫。
7.关于英国对印度的经济剥削和政治统治,教师可让学生阅读教材相关材料和自由阅读卡部分自行归纳其表现,进而分析印度民族大起义的原因。
8.章西女王的英勇斗争。教师可让学生阅读小字部分,并结合《印度民族大起义形势》图,讲解民族大起义的概况:有三个起义中心,但没形成统一领导。为学生学习理解印度民族大起义的后果作铺垫。并突出章西女王为首的起义军英勇抗击英国殖民者的精神。
9.印度民族大起义的结果和影响,教师结合教材引导学生分析理解即可。
10.最后教师可和学生列表归纳殖民地人民抗争情况,对本课内容进行总结,培养学生利用图表概括总结历史问题的能力。并且利用表格引导学生比较,发现问题:①残酷的殖民统治和掠夺是激起殖民地人民抗争的根本原因;②同是反抗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为什么拉丁美洲取得了胜利而印度民族大起义却失败了,激发学生课后探究思考。
事件
时间
著名人物
背景
影响(结果)
拉美独立运动
18世纪末19世纪初
玻利瓦尔
1.残酷的殖民统治和经济掠夺2.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的影响
解放了西班牙在南美洲的殖民地,葡属巴西宣布独立
印度民族大起义
1857~1859年
章西女王
残酷的政治压迫和经济剥削失败,但打击了英国殖民者,表现了印度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反抗殖民侵略的决心
三、学法指导
(1)指导学生利用《南美独立战争形势》示意图,
(2)分析南美独立战争概况,
(3)培养学生读图和借助历史地图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4)让学生知道人类的历史活动是人的活动,
(5)掌握从学习了解历史人物基本知识入手分析和认识历史问题的学习方法,
(6)指导学生观察本课中的有关插图,
(7)阅读相关历史材料,
(8)培养学生注意观察和多方面获取历史信息,
(9)分析问题的方法和能力。
四、问题探索
动脑筋
拉丁美洲摆脱西班牙殖民统治以后,成立了许多国家,其中有一个国家为纪念玻利瓦尔的功绩,以他的名字来命名国名,请你说说这是哪个国家?
答案提示:玻利维亚。
练一练
C
活动与探究
(1)你能想起和章西女王同时期中国发生了什么类似的大事吗?结果怎么样?
提示:太平天国运动,失败了。
(2)可能的话,班级组织看电影《章西女王》。然后班上同学举行一次座谈,谈谈观后感。
提示:略
(云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 蔡敏慧)
参考资料
美洲的印第安人
美洲由北美洲和南美洲两个大陆及其附近许多岛屿组成。巴拿马运河一般作为南北美洲的分界线。在政治地理上,北美洲指美国、加拿大和格陵兰岛等国家和地区;北美洲的墨西哥、中美洲、西印度群岛和南美洲称为拉丁美洲,这个地区过去是拉丁语系的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地,所以有这一称呼。美洲的最早居民是印第安人以及爱斯基摩人(自称因伊努特人),他们是从亚洲迁入新大陆的蒙古利亚人种。其中印第安人早在大约距今4万~5万年前,就开始从亚洲东北部移入北美洲,然后逐渐向南迁徙。那时位于亚洲东北部和阿拉斯加之间的白令海峡有陆桥相连,成为人类和各种动物迁徙的通道。后来,在曾经覆盖整个加拿大的冰原融化之后,在落基山以东开辟了一条畅通的走廊,西伯利亚蒙古利亚人种的一些猎人就源源不断地通过这里来到美洲平原,大约在距今1万年前分布到南美洲各地。爱斯基摩人从亚洲移入美洲,在时间上要比第一批到达美洲的印第安人晚很多,主要居住在北美洲北部和北极地区,以狩猎和捕鱼为生。爱斯基摩人手小、脚小、B型血的人很多,而印第安人则几乎没有B型血的人。爱斯基摩人的语言属于古亚洲语系的爱斯基摩语,分为西部(阿拉斯加)、中部和东部三个语言集团,各集团之间的语言和方言相互之间很接近。而印第安人的语言有很多分支,共有1 700多种语言和方言。据估计,15世纪末,美洲的印第安人总数约为1 400万~4 000万。15世纪以前,美洲大陆与世界文明发达地区相隔绝,而且居住在美洲各地区的各个民族之间也缺乏联系,所以美洲社会历史发展远远落后于亚欧大陆。当时,印第安人和爱斯基摩人的各个部落,大都处于原始公社制的不同发展阶段:有的部落盛行母系氏族制度,有的正处于从母系氏族向父系氏族过渡的时期,有的则发展到了父系氏族阶段;一些比较发达的部落组成了部落同盟。而居住在墨西哥、中美洲和南美洲安第斯山区的印第安人形成了古代文明国家,他们创造了灿烂多彩的玛雅文化、阿斯特克文化和印加文化。印第安人在农业、建筑、天文学、数学和医学等许多方面为人类作出了宝贵的贡献。今天为人们熟知的玉米、花生、马铃薯、烟草等作物,最早都是由印第安人种植的。
玻利瓦尔
1783—1830,西属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的领导人。出生于委内瑞拉的加拉加斯城的一个土生白人贵族家庭,曾经在加拉加斯和马德里受过教育,受到了启蒙运动的影响,游历过法国等欧洲国家。1807年回加拉加斯后,进行反对西班牙殖民统治的斗争。1811年,委内瑞拉国民议会通过《独立宣言》,成立委内瑞拉共和国,他进入军队,获上校军衔,任一个要塞的司令。第二年,委内瑞拉共和国被西班牙军队镇压。他流亡到新格拉纳达,号召人民起来反对西班牙的殖民统治,解放委内瑞拉和南美洲。1813年,他率领300人打回委内瑞拉,解放加拉加斯,重建共和国,任最高执政官,被授予“解放者”称号。但是,1814年7月,共和国再次遭到西班牙军队的镇压。1815年,流亡牙买加,发表《牙买加来信》,号召人民继续战斗。1816年,在海地革命政府的支持下,率领军队在委内瑞拉登陆,对殖民军展开进攻,他宣布解放奴隶,许诺战后分给战士土地,得到了人民的拥护,队伍迅速壮大。1818年,他再次成立共和国,当选总统。第二年解放波哥大。同年12月,委内瑞拉同新格拉纳达联合成立大哥伦比亚共和国,出任总统。1822年,解放厄瓜多尔,厄瓜多尔也加入大哥伦比亚共和国。1822年7月,同圣马丁会晤。1823年,指挥军队进入秘鲁作战。第二年,在瓜亚基尔彻底击溃西班牙在美洲的殖民军队。1829~1830年,委内瑞拉和厄瓜多尔脱离大哥伦比亚共和国。第二年,他辞去总统职务。同年底在哥伦比亚逝世。
西班牙、葡萄牙统治下的拉丁美洲社会经济状况
西班牙、葡萄牙在拉丁美洲进行殖民统治的最主要目的是掠夺财富。黄金、白银等贵金属是殖民者首先要掠取的对象。在殖民统治的300年间,西班牙从拉丁美洲掠夺了约250万千克黄金和1亿千克白银。葡萄牙把巴西看成是其国库的主要财源。为攫取巴西的宝藏,它在矿区设置了直接听命于里斯本“海外事务院”的矿业管理处,并规定所有采金者均须将所得黄金的1/5上缴王室。1700~1801年,开采的黄金达1 000吨。西班牙和葡萄牙还从拉美殖民地热带和亚热带的经济作物中榨取财富,例如从蔗糖生产中取得的利润要比从金矿和金刚钻矿取得的利润大十倍。在300年间,英、法、荷等新起的资本主义强国,通过走私、劫掠和公开的战争,也参与了对拉丁美洲人民的掠夺,加深了拉美人民的灾难和痛苦。
殖民者还不断加强对拉丁美洲殖民地的殖民统治和殖民压迫。总的来说,主要包括三个方面:1.殖民者推行大土地占有制,贵族、商人、天主教会成为大片土地的主人,残酷剥削印第安人。2.强迫劳动制。西班牙殖民当局为掠夺贵金属,在秘鲁和墨西哥推行强迫印第安人劳动的“米他”制。它规定印第安人每年要送一定数量的成年男人去矿区服役。由于矿场的恶劣条件和殖民者的残酷虐待,使服役者的死亡率高达4/5。据估计,在整个殖民统治时期,被埋葬在矿井下的印第安人达800多万!因此,“米他”制常常被比做“绞碎印第安人的机器”。3.对黑人的奴役。殖民者血腥的讨伐和奴役,使印第安人人口锐减,造成劳动力的严重短缺。于是,殖民者又从非洲大量贩运黑奴。据著名黑人学者杜波伊斯估计,16~19世纪,被贩往美洲的黑奴共约1 500万人。在巴西独立前夕,有黑奴近190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1/2。黑奴的境遇比印第安人还惨。在残暴的种族恐怖和过度劳累的折磨下,黑奴的存活率仅为4.5%,到巴西后平均寿命不过七年。
经过一二百年的殖民统治,占拉丁美洲绝大部分的西班牙的拉美殖民地,形成了一个比较独特的社会阶层构成。处于塔顶的是西班牙白人官吏,是社会的最上层。他们效忠西班牙王室,对殖民地人民进行残酷的剥削和压迫。其次是土生白人。他们和劳动人民不同,但又受到西班牙白人官吏的歧视。他们对自己的政治地位不满。混血人种集团构成了殖民地小资产阶级的基本核心,是反对殖民统治的一支骨干力量。印第安人和黑人处于社会最底层,最受歧视和压迫,成为日后革命军队的主力。
西属拉丁美洲殖民地的主要人口构成是:印第安人,确切数字很难判断,大体上认为有大约七百万人;混血种人,约五百万人;土生白人,约三百万人;黑人奴隶,约七八十万人;欧洲出生的殖民者,约三十万人。
在西属殖民地的各社会阶层中,土生白人的情况比较特殊。土生白人称为克列奥人,人数约三百万,绝大部分是西班牙人的后裔。他们名义上(法律上)同30万从西班牙来的贵族移民(称为“半岛人”)“完全平等”,实际上备受宗主国贵族移民排斥,被视为“劣等种族”,只能在行政、军队和教会中担任中下级职务。在殖民时代的300年中,共任命170名总督和602名省长,只有4名总督和14名省长是土生白人;706名主教和大主教中,土生白人只有105名。由于土生白人世代居住在殖民地,因而也积聚了较大的社会经济实力。他们中的上层分子掌握着殖民地大部分土地和一部分矿场,是当地地主集团的核心。有一些人从事律师、医生和教师职业,成为殖民地第一批知识分子。他们认为自己是财富的生产者,把西班牙贵族移民看作寄生虫。
圣马丁
1778—1850,拉丁美洲独立运动领导人。出生于西属拉丁美洲殖民地拉普拉塔的亚佩尤。曾经在马德里学习,加入过西班牙军队,在西班牙抗击法国拿破仑军队的战争中建立战功,获得少校军衔。1810年,拉普拉塔发生独立战争。1812年,他回国参加革命。1813年,出任北方军司令。1814年担任库约省省长,训练了一支五千人的“安第斯军”。他宣布解放黑奴,并与印第安人结盟,得到了广泛支持。1817年,他率领军队翻越安第斯山,进军智利。1818年2月,智利独立。1820年8月,他率领军队从海上进攻秘鲁。1821年7月,秘鲁独立,圣马丁出任秘鲁“护国公”。1822年7月,同玻利瓦尔在瓜亚基尔会晤,因意见不一,回到秘鲁。9月辞去秘鲁护国公职务。1824年去法国隐居,直到逝世。
1857—1859年印度民族起义
19世纪上半期,印度已经完全沦为英国的殖民地,当时,一方面,由于英国的残酷剥削和疯狂掠夺,印度社会民不聊生,广大农民和手工业者的生活尤其贫困,他们对英国的殖民统治非常不满;另一方面,英国殖民当局改变了拉拢封建王公的政策,开始兼并印度封建王公的领地,封建王公的切身利益受到了侵害,他们也开始反对英国在印度的殖民统治;同时,英国在对印度侵略扩张的过程中,曾经雇用了大量当地人在殖民军队中效力,这些人称为土兵,土兵确实为英国在印度殖民统治的确立立下了汗马功劳,但是,随着英国在印度殖民统治的巩固,英国人觉得土兵已经不像原来那么重要了,便取消了20万土兵的特权,引起了土兵的极大愤慨。19世纪50年代,印度各地就已经出现了许多以印度教和伊斯兰教为旗帜的反英组织,英国殖民当局虽然采取了镇压措施,但并没有消除印度人民的反抗。1857年,据说,英国人发给土兵的子弹涂上牛油和猪油,土兵们觉得这是对他们的极大侮辱。因为牛是印度教的圣物,而伊斯兰教徒忌食猪肉,而这些土兵不是印度教徒就是伊斯兰教徒。于是,这一年的2月到4月间,印度各地不断有土兵哗变。5月10日,德里以北的密拉特的土兵起义,当地的农民和手工业者也加入起义的行列。次日,起义军就占领了德里,拥立莫卧儿帝国的皇帝巴哈杜尔·沙二世为印度皇帝。起义军占领德里的消息传开后,印度各地纷纷响应,起义遍及各地。其中,这一年6月,印度中部章西地区的女王拉克希米·巴依领导的起义最为引人注目。在轰轰烈烈的民族起义浪潮中,印度北部和中部地区尤其突出,形成了德里、坎普尔和勒克瑙三个中心。英国殖民当局慌忙调集军队镇压起义军,甚至把派往中国途中的军队也赶紧调往印度镇压起义,同时,改变削弱封建王公的政策,以此来分化起义力量。9月中旬,经过6天的血战,起义中心德里陷落,起义军余部转战他处,而巴哈杜尔·沙二世在英国殖民者的威逼利诱面前却屈膝投降了。1858年,英国殖民军队和起义军在勒克瑙一带展开了激烈的战斗,2月19日到3月19日,起义军同英国殖民军在勒克瑙激战了一个月后,不得不撤出勒克瑙。3月22日到4月3日,勇敢的章西女王为了保卫自己的家园,同英国军队进行了殊死的搏斗。失利后,章西女王率部同英国军队展开游击战,这一年6月,章西女王在瓜廖尔牺牲。此后的一年多时间里,起义军在印度各地同英国殖民军队展开了不屈不挠的游击战,直到1859年底,游击战才最后停止。
插图《章西女王》
拉克希米·巴依(1835—1858)是中印度北部章西土邦的女王,亦称章西女王。她是1857~1859年印度民族大起义的领导者之一。拉克希米·巴依生于贝拿勒斯。儿童时就学会了骑马、射箭。1842年,年仅8岁的她嫁给了章西土王,成为章西王后。1853年她的丈夫去世,没有留下儿子,她以章西女王的身份,开始执政。英国殖民当局以章西王绝了男嗣为借口,兼并了章西的领土,还抢走了章西王留下的大部分财产。章西女王义愤填膺,当着英国殖民官吏的面说:“我决不放弃我的章西!”1857年5月印度民族大起义开始后,章西女王也于6月初在章西发动起义。起义胜利后,拉克希米·巴依再度登上章西的王位。1858年3月,英国殖民当局在集中兵力攻下德里、勒克瑙后,向章西进攻。章西女王担任了起义军的总指挥,在城内东奔西走,组织反击。4月,章西城被攻陷,女王经人劝说,连夜突围,到外地坚持斗争。在瓜廖尔根据地,女王自愿担任了东门的防守任务。在战斗中,女王被英国骑兵包围,她毫无惧色,独自一人还击包围她的敌人。一个英国骑兵从后面向女王的头上砍了一刀,女王的头部受了伤,但她仍骑在马上挥舞佩刀。前面的敌人又向她的胸部砍了一刀,女王头部胸部鲜血直流,还是用尽最后一点力气把前面那个敌人砍翻在地。章西女王牺牲时年仅23岁。图为章西女王身着戎装的英武形象。
插图《起义者英勇抗击英国侵略军》
印度1857年起义爆发后不久,起义军就攻占了古都德里。英国殖民者随即调大军围攻德里。德里城内4万名起义者奋起抵抗,他们采用迂回、奇袭战术,出其不意地杀伤敌人。特别是6月23日那一天,起义者高呼复仇口号,冲出德里城,同英军展开激战,杀得英军晕头转向。当时,一个英军军官在日记中这样写道:“大约是夜间12点钟,起义者向我们展开了一场极其凶狠的攻击……我曾一度想到我们要完蛋了。”但是,由于起义者没有乘胜追击、扩大战果,又没有组织附近的农民加以配合,给英军造成了反攻的可乘之机。9月14日,英军开始反扑。不久,英军攻入德里城内,起义军与英军展开了激烈的巷战,随着援军陆续不断地涌来,英军逐渐占据了优势,经过6天的巷战,起义军在击毙五千余名英军以后,被迫撤离德里。本图反映了德里保卫战中最惊心动魄的一幕──起义的印度土兵同英国殖民者在争夺德里城门时展开的肉搏战。在城门的吊桥上和吊桥附近,双方军队或用枪刺、或用剑劈,针锋相对、拼死奋战。敌对双方交织在一起。
地图《南美独立战争形势》
本幅地图主要反映了在南美独立战争进程中,玻利瓦尔和圣马丁的进军路线。
1.玻利瓦尔的进军。1819年初,玻利瓦尔从委内瑞拉重要城市安哥斯杜拉(今玻利瓦尔城)出发,横越安第斯山,进入哥伦比亚。8月,在波哥大的门户波耶加歼敌3 000人,总督和殖民官员闻风而逃,爱国军进入波哥大,解放了哥伦比亚。1821年,爱国军在玻利瓦尔指挥下,集中力量,对委内瑞拉的西班牙殖民军发动进攻,年底,解放委内瑞拉全境。1822年解放基多,进而解放厄瓜多尔全境。玻利瓦尔决定回师南下,解放秘鲁。2.圣马丁的进军。早在进入智利前,圣马丁就制定了进攻西班牙殖民巢穴──秘鲁,实现南美洲解放的战略方针。1817年初,他率军从阿根廷西部出发,越过安第斯山,经过激战,进入智利首府圣地亚哥城。后又击败了西班牙在智利的残余军队,解放了智利。1820年,圣马丁又率舰队北上,从海路向秘鲁进军。次年7月,解放利马,秘鲁宣布独立。玻利瓦尔领导的北路大军进军:委内瑞拉──哥伦比亚──厄瓜多尔──秘鲁;圣马丁领导的南路大军进军:阿根廷──智利──秘鲁。两路大军一个由北向南,一个由南向北,实现了对解放秘鲁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南北夹攻钳形战势。
本课参考书目
艾周昌、程纯著《早期殖民主义侵略史》,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外国历史小丛书:王春良著《“解放者”西蒙·玻利瓦尔》,商务印书馆1985年版。
[美]莱斯利·贝瑟尔主编《剑桥拉丁美洲史》,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4年版。第16课:殖民地人民的抗争
一、教学目标
1、知识要点:西班牙、葡萄牙在拉丁美洲的殖民统治,英国在印度的殖民统治,激起了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殖民统治和殖民掠夺的斗争,19世纪爆发了拉丁美洲的民族独立运动和印度的民族大起义。
2、能力要求:引导学生分析和思考拉丁美洲独立战争和印度民族大起义爆发的原因,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正确运用历史现象的因果关系的基本方法和能力,通过引导学生学习和概述玻利瓦尔和章西女王领导反抗殖民统治斗争的主要事迹,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辩证的观点,分析和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认识历史人物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杰出影响和作用,其爱国主义优秀品质、值得学习和推崇。
3、情感培养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和探究,引导学生初步学会运用历史和现实联系的思维方法,来分析思考拉丁美洲和亚洲长期落后的原因,激发学生奋发图强的民族责任感。
二、本课重点和难点
重点:殖民地人民反抗殖民统治的原因,玻利瓦尔、章西女王。
难点:殖民地人民反抗殖民统治的原因。
三、教法
提问启发教学、互动探究、读书问答法等。
四:课型
新授课
五、教具
多媒体辅助教学。
六、讲授新课
1.导入新课
复习上节课内容后问:新航路开辟后哪些国家开始走上了殖民扩张的道路?原因是什么?学生回答后引导他们看英国舰队打败西班牙舰队画面,体会英国随着完成工业革命后实力增加而走上了殖民扩张的道路,印度成为它首选的对象,导入新课。
2.讲授新课
首先讲明本课两大地区为印度与拉丁美洲。两大主题为压迫与反抗(出示课件图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讲授印度民族起义的主要原因:
引导学生阅读课本中的相关内容后思考:印度民族起义出现的原因?充分利用教材中反映英国在印度进行殖民统治和经济剥削情况的材料,使学生了解印度民族起义前的社会背景:英国工业革命和资产阶级革命的完成使英国发展迅速,而此时的印度却相对落后,与当时的英国形成反差,因此印度成为英国侵略的目标。充分认识印度民族起义爆发的必然性,结合英国对印度等地侵略的地图及起义原因图示,讲解起义的经过。引导学生分析战争的特点,得出结论:在印度民族大起义中,有三个起义中心,密拉特、德里、章西,他们各成体系,没形成统一领导,使得他们前后不能呼应。不利于战争的开展。
分析战争的结果得出:印度民族大起义并没有取得胜利。但是这场战争还是表现出了殖民地人民不畏强暴,反抗侵略的决心和勇气,而且,沉重的打击了英国殖民者的侵略气焰。
通过引导学生谈学习章西女王的事迹获得的感受,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敢于为国献身的爱国主义精神。获得“落后就要挨打,发展才是硬道理”这一在中国历史中就已验证的真理。
讲授拉美的独立革命,这也是本课的主要内容。首先通过两幅地图讲明拉丁美洲与美洲的区别,使学生从地理概念上认识拉丁美洲,讲到此教师可引导学生看书本中的主要内容,同时小组讨论:
(1)殖民者到拉丁美洲给拉丁美洲人民带来了什么?
(2)拉丁美洲独立战争爆发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回答后先讲清当时拉丁美洲的情况:18世纪后半期,英、法、荷也相继侵入拉丁美洲,但拉丁美洲的大部分地区仍是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地。然后讲明运动的原因:○1经济方面,西班牙、葡萄牙在拉丁美洲大肆掠夺财富,可是这些行为对于殖民地的经济来说,却是致命的打击。
○2政治方面,处于最上层的是西班牙白人官吏,其次是土生白人。混血人种集团构成了殖民地小资产阶级的基本核心,是反对殖民统治的一支骨干力量。印第安人和黑人处于社会最底层,最受歧视和压迫,成为日后革命军队的主力。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这种经济、政治的双重压迫,必然会激起人们的反抗。出示拉美人民受压迫的几幅图片让学生思考:假如你是当时图景中的一员,你最渴望和最想做的是什么?而引出独立运动爆发的必然性并深入理解“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的道理。
投影:玻利瓦尔图像及他作战的画面介绍南美独立战争的概况。
人物介绍:玻利瓦尔
课堂讨论:(1)南美独立战争有何特点?
(2)讨论一下你是如何看待玻利瓦尔这个历史人物的?
培养学生从多角度分析历史问身临其境,把问题放到当时历史环境中去思考。客观公正地认识战争评价历史人物。对于战争特点,学生回答后可总结为时间长、范围广、南北国家联合作战。
述战争的经过,明白玻利瓦尔为何被称为“南美的解放者”,投影“南美解放者杯博卡青年队夺冠”,历史与现实相联系,更加深入理解玻利瓦尔人格的伟大,使学生获得爱国主义的教育,明白一个人活着就应该有所作为,要做一个对社会和人民有用的人。投影“圣马丁”,简讲其领导独立运动的经过及被人们誉为“祖国之父”。讲述拉美运动后教师总结其结果:
①赶走西班牙、葡萄牙殖民主义者,赢得独立战争的胜利;
②出现了一系列新兴独立国家,基本形成了今天拉丁美洲国家的格局;
③鼓舞了殖民地人民。
3.小结:可先利用幻灯片小结图表,要求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并填表。
教师总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两大地区:即印度和拉丁美洲,同时我们也学到了两大主题:压迫和抗争。本课我们学习的主要内容是1.英国工业革命完成后,加剧对外扩张,选择了印度,而印度人民在章西女王的领导下奋起反抗,表现了殖民地人民勇于抗争不屈不挠的精神。2.西班牙和葡萄牙也加剧对拉丁美洲的侵略,拉美人民在几位民族英雄的领导下最后取得了独立。从章西女王,玻利瓦尔两个英雄人物身上我们学到了热爱祖国,不畏牺牲的爱国主义精神。同时也深深地懂得“落后就要挨打,发展才是硬道理”,使我们认识到只有团结一心才能攻克难关,作为我们新时代的青年,应该努力学习,用知识武装自己,将来建设我们伟大祖国。
4.延伸探究
学习本课后回忆一下我国当时的现状是怎样的,你获得了哪些信息?(中外对比)
回答时引导学生回忆初中一二年级时所学的主要内容,也可分组讨论,当时在我国发生了哪些事件,这些事件和本课我们所学的事件有什么异同?中外联系,得出结论,深化本课的主题,那就是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也就是本课的标题:殖民地人民的抗争
5.巩固练习(可选择一些本课的重要内容,或与本课相关的主要问题加以强化训练。
例题:
材料一:她是1857~1859年印度民族大起义的领导者之一。在战斗中,她独自一人还击包围她的敌人。女王用尽最后一点力气把前面那个敌人砍翻在地。女王牺牲时年仅23岁。
材料二:他1807年开始进行反对西班牙殖民统治的斗争。带领他的人民、军队取得了很多胜利。被称为“南美的解放者”。他在南美独立战争中做出了重要贡献。
根据材料回答:1.分别叙述的是谁?各有什么事迹?
2.你从他们的身上学到了什么?
6.板书设计
第16课 殖民地人民的抗争(共34张PPT)
殖民地人民的抗争
第16课
汕头潮南龙岭中英文学校:叶道辉
佛教的发源地
美丽的泰姬陵
中国太平天国运动
中国
印度
1857~1859年印度民族大起义
一、印度民族英雄──章西女王
印度民族大起义的原因
印度的民族打起义的过程
印度民族大起义的结果和影响
1600年英国商人组成东印度公司(侵略机构)
1753—1775
1775—1858
沿海据点
内地扩张
掠夺财富
英国对印度的殖民扩张和掠夺
掠夺原料、倾销商品
印度民族起义的原因
日不落帝国——英国
印度
压迫
英国已完成了工业革命,于是进一步加紧对印度的经济和政治的统治。
英国的压迫与剥削的措施,严重影响了印度地区的发展,更引起了人民的极大不满,反抗情绪不断高涨。
反抗
起义
根本原因:英国的殖民统治激化了印度社会的矛盾
1757年克莱武一 人就从国库中盗走了价值23万英镑的金银财宝。1757—1815年,英国从印度掠走的财富不下10亿英镑。
英国殖民当局要求印度农民多重棉花
,少种粮食。英国把印度的棉花加工成布匹再返销印度据统计:1818—1836年英国输入印度的棉纱增长5200倍。
1770年孟加拉一次饥荒,死亡人数占当地人口的三分之一。
英国殖民者作威作福
英国殖民者在印度的统治
英国殖民者
处死印度人
英国殖民者处死印度人
英国殖民者 作威作福
印度土兵——起义的先锋和骨干
土兵——英国在侵略印度的过程中,曾经雇佣了大量的当地人当兵,为殖民统治服务,这些人称为土兵。
1857年,英国当局发给士兵的子弹上涂有牛油和猪油,使用子弹时必须用嘴咬开,士兵们觉得是对他们的极大侮辱,因为牛是印度教的圣物,猪是伊斯兰教的圣物。于是,不断有土兵哗变,5月10日,德里附近的密拉特的土兵,揭开了印度民族大起义的序幕。
印度民族大起义的特点
在印度民族大起义中,有三个起义中心,密拉特、德里、章西,他们各成体系,没形成统一领导,使得他们前后不能呼应。不利于战争的开展。
章西女王——克拉什米·巴依
1858年3月,英军围攻章西城。女王已经做好应战准备。她训练了一支强兵,亲自巡视城堡,检查武器,实行坚壁清野,几次打退英军。但是他们缺少外援,最后英军突入城里。起义者一个个拼死搏斗,场面悲壮感人。章西女王和少数人突围,转战外地,最后单枪匹马勇战敌军,不幸中刀牺牲。这时她刚23岁。
印度民族大起义的结果和影响
印度民族大起义并未取得胜利。但是这场战争却表现出了殖民地人民不畏强暴,反抗侵略的决心和勇气,而且,沉重的打击了英国殖民者的侵略气焰。
二、“南美的解放者”
──玻利瓦尔
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的原因
玻利瓦尔领导的拉美独立运动的概况
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的结果与影响
南美解放者杯博卡青年队夺冠
南美解放者杯(Copa Libertadores de América)是一项由南美洲各支顶级球会之间竞争的最高荣誉的国际足球赛事,赛事等级相等于欧洲的欧洲冠军杯。
南美解放者杯是为纪念拉丁美洲独立运动领袖玻利瓦尔等人而创立的,比赛最初由南美10国参加,后来墨西哥球队也加入了进来。
独立前的拉丁美洲
西班牙
殖民地
葡萄牙
殖民地
大 西 洋
太 平 洋
巴 西
掠夺金银
开辟种植园
强迫印第安人和黑人劳动
殖民者对拉丁美洲的统治
(1)掠夺
恩格斯说: “黄金一词是驱使西班牙人横渡
大西洋到美洲去的咒语,黄金是白人刚踏上一
个新发现的海岸时所要的第一件东西。”
16-18世纪西班牙掠去了约250万公斤的黄金和1亿公斤的白银。葡萄牙从巴西运走至少有价值6亿美元的黄金和3亿美元的金刚石。
(2)屠杀
有人估计在西班牙人入侵后12年,墨西哥的
印第安人便被屠杀了好几百万。大规模的屠杀
很快使西印度群岛上的居民几乎绝迹,这种现
象接着在其他地区也出现了。
(3)强迫劳动
印第安人、黑人被迫在银矿里劳动
英国、美国还有法国相继完成了各自的资产阶级革命,尤其是美国的独立战争,给南美洲的人民带来了希望。看着自己的近邻,通过战争实现了自己的独立,他们备受鼓舞,他们认为自己也可以像美国那样,通过战争实现自己的独立。
国际背景
1、残酷的殖民压迫和野蛮经济掠夺导致
民族矛盾激化;
2、当地的土生白人对殖民统治下的掠夺深为不满;
3、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的影响。
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爆发的原因?
“南美解放者”——玻利瓦尔
19世纪初西班牙美洲独立运动领导人,军事家。1783年7 月24 日生于委内瑞拉土生白人贵族家庭。先后在加拉加斯和马德里读书 ,接受法国启蒙主义教育和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崇信卢梭的自由民权主张。为法国大革命所鼓舞,立志为推翻西班牙在美洲 的殖民统治和解放南美洲而 献身。 1807年回到加拉加斯后,进行反对西班牙殖民统治的斗争。后备授予“解放者”的称号。
“祖国之父”——圣马丁
圣马丁是南美解放运动的领导人之一,他一生大部分时间都致力于南美的解放斗争。1814年起圣马丁组织训练了一支骁勇善战的“安第斯军”,并指挥它于1818年解放了智利。1821年,圣马丁率部进入秘鲁,秘鲁宣告独立。不久,圣马丁将军队指挥权交给玻利瓦尔,悄然隐退,在欧洲度过了余生。
1878年,阿根廷、智利、秘鲁三国在共同纪念圣马丁诞生100周年时,共尊他为“祖国之父”。
玻利瓦尔
圣马丁
由北向南
由南向北
战争特点
时间长、范围广、南北国家联合作战
拉美独立国家
墨西哥
海地
巴拉圭
乌拉圭
玻利维亚
智利
秘鲁
中美省
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的结果与影响:
结果:拉丁美洲获得解放。
影响:
①彻底推翻了西班牙、葡萄牙残酷的殖民统治,赢得了民族独立;
②建立了一系列新兴独立国家,基本形成了今天拉丁美洲国家的格局;
③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
印度民族大起义
拉丁美洲独立运动
18世纪末--19世纪初
19世纪中期
失败
成功
同是民族解放运动,为什么拉美独立
运动取得胜利,而印度民族大起义却失败了?
拉美胜利的原因:
①拉美各国人民能联合起来,协同作战,南北夹击,共同打击殖民者。②广大人民觉醒,为民族独立英勇斗争。
印度起义失败的原因:
①印度单靠一国力量。
③有统一的指挥。 ④玻利瓦尔等领导人的卓越领导。
⑤西班牙和葡萄牙在殖民地争夺中力量日益衰落。
②起义过程中没有形成统一的领导,被英军各个击破。
③工业革命后,英国经济军事实力强大,实力远超西班牙和葡萄牙。
玻利瓦尔
圣马丁
章西女王
南美的解放者
拉美独立运动和印度民族大起义有什么相同点?
残酷的殖
民统治和
经济掠夺
根本
原因
印度民族大起义
拉丁美洲独立运动
相同点一:
根本原因和性质相同
性质:都是反抗殖民统治的民族解放运动
玻利瓦尔
圣马丁
章西女王
南美的解放者
相同点二:
都有英雄人物出现
印度民族大起义
拉丁美洲独立运动
相同点三:
英国
西班牙
葡萄牙
都沉重打击了殖民统治
玻利瓦尔和章西女王两位历史人物有什么共同点?
①虽生活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国家,但都在国家民族遭到殖民压迫时,挺身而出,领导反抗殖民统治的斗争。
②斗争中,表现出爱国主义精神,为正义献身,英勇作战,意志坚强,不屈不挠,都受到了人民的尊敬和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