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 血腥的资本积累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5课 血腥的资本积累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1-10-13 18:22:09

文档简介

(共21张PPT)
第15课 :血腥的资本积累
汕头潮南龙岭中英文学校:叶道辉
新航路开辟后,首先走上殖民扩张和殖民掠夺道路的是葡萄牙和西班牙,接着是英国和法国。
一、罪恶的“三角贸易”
1、原因:
新航路开辟以后,西方列强开始进行殖民扩张和殖民掠夺。它们在美洲的种植园需要大量的劳动力,由于当地的印地安人遭到屠杀和奴役,人数锐减,无法提供足够的劳动力,欧洲一些人看到黑奴贸易有利可图,便从事罪恶的奴隶贸易。
殖民者屠杀——美洲劳动力短缺—产生奴隶贸易
巨额的利润——发展奴隶贸易
欧洲
非洲
美洲
枪支、杂物
(出程)
奴隶
(中程)
金银、烟草、蔗糖
(归程)
2、经过
罪恶的奴隶贸易
强调:最先进行奴隶贸易的是葡萄牙和西班牙人,但英国人后来居上,成为主要经营者。






血腥的资本原始积累
奴隶贸易的本质
奴隶贸易
劳动力
资金
本质
三角贸易的历史影响
①三百多年的“三角贸易”使非洲丧失了近亿精壮劳力,严重影响非洲经济社会的发展;(对非洲)
②欧洲奴隶贩子把从黑奴身上赚来的血腥钱投资工商业,促进了当地资本主义的发展;(对欧洲)
③为美洲的开发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促进了美洲的发展。(对美洲)
二、“日不落帝国”在印度
1、“日不落帝国”的建立(18世纪后半期)
西



“无敌舰队”之战
16世纪末
三次“英荷战争”
“七年战争”
17世纪上
17世纪上—18世纪中







英国舰队打败西班牙舰队的海战
17世纪以后,英国相继打败其他殖民国家西班牙、荷兰、法国,到18世纪中后期,建立了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国家。这样由于英国的殖民地范围太大了,太阳围着地球绕一圈,总是能照在它的殖民地上,就像照在它自己的土地上一样,所以就被称为“日不落帝国”。
“日不落帝国”的建立
18世纪后半期,英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殖民国家,在世
界各大洲建立了殖民地,号称“日不落帝国”。
1600年英国商人组成东印度公司(侵略机构)
1753—1775
1775—1858
沿海据点
内地扩张
掠夺财富
英国对印度的殖民扩张和掠夺
东印度公司
(British East India Company)
英国东印度公司成立于17世纪 ,由伦敦一群冒险家和商人组成,逐渐发展成为拥有军队、军舰,以及在印度具有宣战、媾和等特权的集政治、商业和军事为一体的强权组织。主要负责对印度等亚洲国家的殖民侵略。
17~19世纪中期英国对东方(主要是对印度和中国)进行商业垄断贸易和殖民扩张的组织。全称对东印度群岛贸易的英国商人联合公司。总部设在伦敦。
英国征服印度
英国
工业强国
印度
殖民地


掠夺




“富庶的城市在我的脚下,前大的国家在我的手中,在我一人面前打开了充满金条、银锭、珍珠、宝石的宝库,我一共取了20万英镑。诸位先生,直到现在,我还奇怪自己为什么那样客气。”
英国议会因克莱武“对国家作出巨大的贡献”对他予以表彰。
分析殖民掠夺的实质和反映的问题。
英国殖民掠夺的影响?
讨论:英国在印度及世界各地的殖民扩张和殖民掠夺结果如何?对英国资本主义发展的对被征服的地区来说,分别带来什么后果?
(资本主义原始积累,贪婪)
英国殖民掠夺的影响
1:英国通过对印度及其他地方的殖民侵略,掠夺了无数的财富,英国利用抢来的这些财富,发展国内经济,促进了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2:这些殖民地也为英国的工业生产提供了巨大的海外市场,进一步刺激了工业的发展,促使英国迅速成长为资本主义工业强国。
3:给被征服地区带来了贫穷和灾难,但与此同时,也给落后地区带来了先进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有利于落后地区的社会发展和进步。
罪恶的“三角贸易”
原因:美洲劳动力短缺
过程:欧洲——非洲——美洲——欧洲
结果:促进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日不落帝国”在印度
“日不落帝国”的建立
英国在印度的殖民扩张和殖民掠夺
殖民扩张和殖民掠夺的后果
血腥的资本积累
第15课 :血腥的资本积累   《教师用书》第15课:血腥的资本积累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明白,欧洲资本主义发展初期的资本原始积累,与罪恶的奴隶贸易和残酷的殖民掠夺密切相关,西方殖民者“三角贸易”和英国在印度的殖民掠夺,都是最有力的证明。
  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和思考西方殖民者进行奴隶“三角贸易”和对印度进行残酷殖民掠夺的原因,初步学会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方法分析历史现象和历史问题的因果关系,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引导和启发学生思考“奴隶贸易”和“殖民掠夺”给西方国家和亚非拉国家带来的不同后果,一方面认识到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血腥性;另一方面,也要认识到资本主义发展的进步性,初步学会辩证地看问题的基本方法。
  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
  一、重点和难点
  本课主题是资本主义发展初期“血腥的资本积累”。
  本课重点:“三角贸易”和英国对印度的殖民掠夺。
  西方资本主义发展的初期,通过罪恶的奴隶“三角贸易”和殖民掠夺,为资本主义的发展积累了巨额资本,奴隶“三角贸易”和殖民掠夺,成为资本主义初期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途径。
  本课难点:奴隶“三角贸易”、英国对印度殖民掠夺所带来的后果和影响。
  通过罪恶的奴隶贸易,西方殖民者赚取了巨额的利润;大量的财富流入欧洲,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充足的资金,英国在印度的殖民掠夺,为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巨额的资本。同时,西方罪恶的奴隶贸易和英国在印度的殖民掠夺给非洲大陆和印度带来了无穷的灾难,以此突出本课主题“血腥的资本积累”。
  二、教法建议
  1.指导学生充满感情地朗读课前提示,让学生直观形象地了解欧洲殖民者在大西洋上运送黑人奴隶的血腥史实,并以此引入本课学习。
  2.罪恶的“三角贸易”一目,是本课的第一个重点。教材从三个方面叙述说明本目。一是罪恶的奴隶贸易的背景,二是罪恶的奴隶“三角贸易”的简单经过,三是罪恶的奴隶贸易给西方殖民者带来的影响。学习本目时,可连环设问 ,层层递进,最后引导学生揭示奴隶贸易的本质,就是血腥的资本积累。
  3.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课内容,然后提问:“新航路开辟以后,西欧哪些国家开始走上对外殖民扩张的道路?”学生回答后再问:“欧洲殖民者在美洲的主要殖民掠夺方式有哪些?”“这些殖民掠夺方式给美洲带来了什么样后果和影响?”学生回答后,老师强调:由于大批当地印第安人遭到屠杀,导致美洲殖民者的种植园劳动力紧缺,然后引出奴隶“三角贸易”这个主题。
  4.引导学生阅读课文第二段文字及《“三角贸易”示意图》,然后提问:“西欧的奴隶贩子们是如何进行‘三角贸易’的,请结合地图加以说明”。学生回答后,老师强调,一趟“三角贸易”,西方奴隶贩子可以获利数倍,因此,西方殖民者争先恐后,奴隶贸易几百年不衰,资本主义发展最快的英国更是后来居上。
  5.引导学生阅读课文第四段文字,然后提请同学思考:
  “几百年的奴隶贸易对非洲,对欧洲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同学回答后,老师进一步强调,奴隶贸易为欧洲积累了巨额资本,推动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快速发展,但却给非洲大陆带来了长期的贫困,以此突破本课难点。
  6.“日不落帝国”在印度一目,是本课的又一个重点。教材从三个方面对此加以阐述。一是“日不落帝国”的建立,二是英国对印度的殖民扩张和殖民掠夺,三是英国对印度的殖民掠夺的影响。学习本目时,可采取夹叙夹议,讲述和讨论相结合的方法,层层推进,最后揭示本课主题。
  7.关于“日不落帝国”的建立,教师可悬挂世界地图,边指地图边补充些材料,讲述17世纪以后,英国相继打败其他殖民国家西班牙、荷兰、法国,到18世纪中后期,建立了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国家,号称“日不落帝国”这一简单过程。
  8.关于“英国在印度的殖民扩张和殖民掠夺”,可指导学生阅读课文第五段文字,对照地图《英国对印度等地的侵略》及相关小字部分内容,然后提问:“英国从什么时候开始对印度进行殖民活动?”学生回答后继续提问:“负责在印度进行殖民活动的机构叫什么?”学生回答后再提问:“英国对印度的殖民活动有什么特点?”教师可启发并提示学生结合地图回答,然后教师画龙点睛为:“沿海据点→内地扩张→抢掠财富”。并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小字,再现英国殖民者的贪婪。
  9.关于“英国对印度的殖民掠夺的影响”,教师可指导学生阅读课文最后一段文字,并启发学生讨论得出答案,教师进一步强调,英国在印度掠夺了巨额财富,促进了国内工业的发展,突出课题“血腥的资本积累”,同时英国逐步把印度变为其殖民地和巨大的商品市场,使印度人民长期陷于贫困,突破本课的难点。
  10.小结本课内容:通过罪恶奴隶“三角贸易”和殖民掠夺,西方殖民者完成了血腥的资本积累,加速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三、学法指导
  1.指导启发学生学会学习,学会阅读并充分提取有效信息,归纳、总结要点,掌握学习历史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2.指导学生充分利用课文提供的文字,图片等相关资料,获取有用信息,并初步学会透过一些历史现象,揭示历史发展本质的能力。
  3.指导学生学会掌握课文的整体知识结构,叙事的逻辑顺序,如何突出课文主题的编写思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四、问题与探究
  动脑筋
  想一想,“三角贸易”对资本主义发展有什么作用?
  答案提示:“三角贸易”为西方国家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资金,推动了西方资本主义经济的快速发展。
  练一练
  C
  活动与探究
  有人说欧洲殖民者对殖民地侵略是一种罪恶,也有人说这种侵略客观上有利于历史的发展。收集相关资料,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认识。
  提示:有条件的,可让学生收集相关材料,自己作出评判。没有条件的,可由教师收集一些相关材料提供给学生,然后启发学生作出评判。
  (云南师大附中 杨远贵)
  参考资料
  葡萄牙的殖民侵略活动
  从15世纪早期起,葡萄牙人一面沿非洲西海岸不断向南探航,一面在沿岸建立据点,建筑堡垒。达·伽马远航后,葡萄牙每年派武装船队到东方来掠夺。16世纪初,葡萄牙已侵入非洲东海岸的许多地方。由于国小力弱,葡萄牙不可能征服地广人多的亚洲国家,就在许多地方建立据点,开辟商站。1507~1511年间,葡萄牙一度据有红海口的索科拉特岛,1514年占据波斯湾入口处的霍尔木兹,1509年,在印度西北海岸的第乌岛附近击溃了阿拉伯舰队,巩固了在印度洋上的地位,1510年,强占西海岸的果阿,把当地居民屠杀一空,并把果阿作为在印度洋上进行侵略的主要根据地。以后,葡萄牙人继续向东推进,1511年占领马来半岛南部的马六甲,1512年起在摩鹿加群岛上建立据点。占领马六甲之后约5年,葡萄牙人来到中国的珠江口。根据当时中国人的记载,葡萄牙人强行进入珠江,放炮示威,并且在沿海“剽劫行旅”,“掠卖良民”,“杀人抢船,势甚猖獗”。他们因此激起了中国人民和明政府的反对,被打得狼狈退去。他们转到福建的漳州和浙江的宁波等地进行种种罪恶勾当,还勾结日本海盗骚扰中国海岸,遭到中国军民的痛击,在宁波一仗就被打死800人。不久,葡萄牙人又到广东,1553年骗取了在澳门的居住权,1557年竟私自筑城设官,对澳门实行殖民统治。但是明政府仍然坚持对澳门行使领土主权。在南美,1500年葡萄牙航海家卡布拉尔因在非洲西海岸遇风暴,漂泊到今天的巴西,当即宣布南美洲东部归葡萄牙所有。1530年,葡萄牙派殖民头子德·苏沙带领约400人到巴西拓殖,1532年建永久性的殖民据点,以后短期内占领了巴西的广大土地。葡萄牙在殖民地大肆搜刮。从15世纪末到1600年的大约100年间,葡萄牙殖民者从非洲运出黄金27.6万千克,占领马六甲时,抢走约100万金币的财富。他们廉价从印度贩运香料、大米、糖、丝织品、棉织品、宝石、珍珠;从印度尼西亚贩运香料、大米、珍贵木材;从霍尔木兹岛贩运珍珠;从中国和日本贩运茶叶和瓷器。商品运到欧洲,高价出售,例如胡椒,在里斯本的售价要比在印度的售价高10多倍。15世纪40年代,葡萄牙人就从非洲运黑人到欧洲当奴隶。
  西班牙的殖民侵略活动
  西班牙侵略势力随着哥伦布的足迹进入美洲,哥伦布所到之处,都以西班牙王室的名义宣布加以占领。西班牙控制了西印度群岛以后,以这里为基地,向美洲大陆扩张。1519年,殖民头子科尔蒂斯带着大约600名士兵和一些枪炮弹药侵入今天的墨西哥,1532年,另一名殖民头子皮萨罗带着大约200名士兵和两门大炮侵入今天的秘鲁。16世纪中期,殖民者继续在今天的智利、哥伦比亚、阿根廷、巴拉圭等地建立起一个个据点,实行殖民统治。从16世纪早期起,西班牙殖民者还多次来到北美洲南部,多次试图向这里拓殖,1565年起在佛罗里达建立一些据点。在亚洲,他们也从这年开始在菲律宾建立据点,逐步占领群岛。到16世纪末除南部的巴拉旺岛、棉兰老岛和苏禄群岛等地以外,都被殖民者征服。西班牙殖民者在殖民地大肆掠夺。西班牙殖民者在拉丁美洲强迫印第安人开采金矿、银矿。西班牙每年派出两支船队去运金银。1521~1544年,平均每年运回黄金2 900千克,白银3万多千克;1545~1560年,平均每年运回黄金5 500千克,白银24.6万千克。16世纪末,世界贵重金属开采量中有83%归西班牙所有。殖民者还贩运可可、糖、烟草、棉花、宝石、珍珠等特产。在西印度群岛,他们残杀印第安人。殖民者初到海地时,那里大约有6万人口,到1548年就只剩下500人,这时古巴和牙买加的原有居民几乎已经灭绝。西班牙殖民者从16世纪初就从非洲掠运黑人送往美洲,补充那里的劳动人手,每个黑人可以卖数百枚金币。西班牙在美洲的殖民统治
  到16世纪中期,自墨西哥向南的美洲广大内陆地区,除巴西被葡萄牙占领外,都基本上变成了西班牙的殖民地。这个时期,西班牙国内虽已产生资本主义关系,但封建制度未根本解体,封建势力仍然居于支配地位;在西班牙的殖民扩张活动中,充当主要角色的是封建贵族和天主教教士,作为整个殖民活动最高指挥者和组织者的仍是封建王权。所以,不仅西班牙对美洲的殖民征服依靠军事力量,而且西班牙对殖民地的统治也充满封建色彩,这是西班牙早期殖民活动的基本特征。
  西班牙对美洲殖民地的统治,在政治上是其国内封建君主专制的延伸。西班牙的美洲殖民地分为几个总督辖区,其总督都是由西班牙国王直接任命的,在殖民地代行国王的权力,总揽行政、财政、司法和军事等方面大权。为了管理这个庞大的殖民帝国,西班牙还在马德里设有西印度事务委员会,专门负责制订殖民地政策。西班牙人还将其国内的封建土地制度和人身依附关系移植到殖民地去。西班牙国王宣称殖民地的全部土地都是王室的财产,所有印第安人都是国王的臣民。1503年又将大量土地交给殖民地的西班牙贵族、官吏和教士管理,使他们的地位与欧洲中世纪的封建领主相似。即使是一般殖民者也可在美洲获得2 500英亩以上的土地和一些印第安人。这样做的结果是美洲殖民地很快布满大庄园、大牧场和大种植园,而许多印第安人则沦为农奴和奴隶。这就是后来拉丁美洲大地产制的由来。在经济上,西班牙人在美洲竭力扩大甘蔗、棉花、烟叶等经济作物的生产,以便将它们输往欧洲。同时,为了保证西班牙本土制造的葡萄酒、橄榄油等能在殖民地高价出售,又限制和禁止美洲种植葡萄、橄榄等。后来美洲殖民地因此逐渐形成单一产品制。此外,西班牙还对殖民地的贸易进行垄断,规定殖民地的一切进出口货物须由西班牙船只装运。
  法国的殖民侵略活动
  法国的殖民侵略活动也开始于16世纪前后。1535~1536年,法国人雅克·卡提耶航行到北美的圣劳伦斯河,溯河而上,到达现在的蒙特利尔一带,但是,法国人当时并没有建立殖民据点。直到1608年,法国人萨姆尔·德·张伯伦在魁北克建立了法国在北美的第一个永久性居留地;当时魁北克城堡建于悬崖之上,俯视圣劳伦斯河,形势险要,成为法国在加拿大的第一块殖民地“新法兰西”的政治中心。不久,法国又建立了另一个殖民据点蒙特利尔。在此期间,许多军人和传教士也接踵而至。1682年,罗伯特·德·拉萨尔沿密西西比河而下,到达河口,他声称密西西比河流域的广大土地归法国所有,并把这一广大地区称为路易斯安那。但是,尽管法国在北美的殖民地区域广大,人口却很稀少,据统计,1660年,在加拿大的法国人不超过2 500人。更多的法国人愿意到加勒比海地区拓殖,在海地、瓜德罗普和马提尼克等地,有许多法国人在那里建立种植园,役使黑人奴隶劳动。在非洲,法国人先是在西非的塞内加尔河口建立了殖民据点,又在东非侵占了马达加斯加。在亚洲,1664年,法国东印度公司成立,以侵略印度为首要目标。1674年在印度南部建立了殖民据点本地治里,此后又在孟加拉建立了昌德纳戈尔,并在印度积极扩张,企图夺取更多的领土。18世纪,法国的殖民活动与英国发生了冲突,经过多年的较量,法国的殖民势力被英国打败,很多已经占据的殖民地也被英国夺去。
  荷兰的殖民活动
  17世纪荷兰已经成为当时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一度掌握着世界海上霸权。荷兰人拥有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商船队,商船数量多达1.5万艘,在国际贸易中起了重要作用,荷兰人几乎把欧洲南方各国和北方各国之间的贸易都集中到了自己的手里。那时候,波罗的海沿岸地区的粮食,由他们运往地中海;德意志的酒类、法国的手工业品、西班牙的水果及殖民地的产品也由他们运往北欧销售。但是,荷兰资产阶级并不以高额的利润为满足,还力图从海外活动中占领更多的领土,于是,荷兰人参加了抢占殖民地的行列。早在独立以前,荷兰人就已开始进行殖民活动,16世纪末,由于西班牙国王兼任葡萄牙国王后,关闭了里士本港,禁止荷兰人前往,荷兰人为了得到来自东方的产品,决定同印度和由葡萄牙控制的东印度群岛直接交往,于是他们开始积极探索前往东方的航路。他们首先拦劫从葡萄牙运货到北欧的船只,而后捕捉从亚洲运送财物到葡萄牙的船只。1602年,荷兰的几家贸易公司合并,组成荷属东印度公司,并从荷兰政府那里取得了荷兰本土同非洲和东印度群岛之间的贸易垄断权。1619年,荷兰殖民者在爪哇建立了第一个殖民据点巴达维亚(即今天的雅加达),而后陆续侵占了苏门答腊、香料群岛(即今天的马鲁古群岛)、马六甲和锡兰(即今天的斯里兰卡),还一度侵入我国领土台湾,并在日本的长崎取得了贸易据点。1652年,荷兰人又在南非的好望角建立了殖民地,作为对亚洲侵略的中继站。在西半球,1609年,荷兰建立了新尼德兰殖民地,在曼哈顿岛建立了新阿姆斯特丹。17世纪早期,荷兰成立西印度公司负责经营美洲的殖民事业,同时对西班牙国王及其臣民的船只和财物进行抢劫。当时西班牙经常要把它在美洲殖民地掠夺的大量财富运往本土,1628年,一艘载有17.7万磅白银和大量珠宝、皮货以及其他稀有珍品的西班牙运银船前往西班牙时,在加勒比海遭到一名名为彼得·海因的荷兰人的袭击,海因截获了这艘船,在荷兰曾引起一阵轰动。但是,荷兰的殖民活动主要还是在东印度,特别是对印度尼西亚长达近三个世纪的控制,荷兰殖民者先是通过垄断当地特产胡椒、香料,后来进行棉花、丝绸、茶叶和咖啡等产品的贸易,大发横财。
  黑奴贸易
  15世纪,葡萄牙人在非洲西海岸探索的过程中,就开始猎捕和贩卖黑人,不过规模不大,只不过是葡萄牙海盗在掠取黄金、香料时兼营的副业。据估计,15世纪后半期,每年大约有5 000非洲黑人被贩卖到欧洲和非洲沿海一些岛屿为奴。葡萄牙人是贩卖黑奴的先锋。新航路开辟之后,葡萄牙人又向美洲运送黑奴。16世纪早期,西班牙国王准许商人把黑奴运往西属美洲殖民地。此后,捕捉和贩运黑奴到美洲的规模越来越大,其主要原因有两点:1.欧洲殖民者在侵占美洲的过程中,大批屠杀印第安人,以致美洲大陆和西印度群岛一些地区人口锐减,劳动力不足。殖民者日益感到要掠夺美洲丰富的矿产,开发肥沃的土地,必须输入大量的劳动力。2.殖民者在美洲发展大种植园经济。他们之所以愿意役使黑人奴隶,因为他们亲身体验到,黑人能吃苦耐劳,又驯服又能干活,而且价钱很便宜。种植园主买进的黑奴愈多,就愈有钱多买。买进来的黑奴所花的钱只需一年半的时间就能赚回来。加勒比地区的甘蔗种植园,美洲大陆的烟草种植园和后来兴旺的棉花种植园,都是由黑奴的血汗浇灌出来的。从16世纪晚期起,荷、英、法同葡萄牙展开了贩卖黑奴的激烈斗争,成为大的贩奴国家。17世纪中期,荷兰占有优势。18世纪中期,英国成了世界上最大的人贩子。
  最初,欧洲殖民者组织“捕奴队”,驾驶海盗船,从欧洲驶向非洲沿海,偷袭非洲黑人村庄,烧毁房屋,把精壮男子掳走。“黄金海岸”和“奴隶海岸”是他们活动的主要场所。他们直接用武力掳掠的罪恶勾当,引起了非洲人民激烈反抗。于是他们改变手法,由他们出枪,挑动一些非洲酋长从事猎奴战争。这样,猎奴战争不仅遍及非洲沿海,而且伸入内地,给非洲造成了更为严重的破坏。欧洲奴隶贩子用枪支弹药、甜酒、纺织品和其他小商品向酋长们收买黑人,卖作奴隶。在非洲沿海,欧洲殖民者设立要塞和商站。被掳的黑人成串地押往那里的奴隶市场,让奴隶贩子“选购”。买卖双方拍板成交以后,奴隶贩子就用烧红的烙铁,在奴隶的臂上和胸前打上带有公司纹章的烙印。然后奴隶被关到要塞和商站的地牢,等凑满一批就赶他们上船,运往美洲。运到美洲的黑奴,再运往黑奴市场进行销售,美洲的种植园主往往到黑奴市场购买黑奴。本课插图《黑奴运抵美洲》反映了黑奴运抵北美弗吉尼亚的情景。
  运送黑人奴隶的大西洋航线是一条死亡线。从西非到美洲,黑人奴隶要经受六到十周的生活磨难。首先,运奴船经常超载。从书上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记载,一条90吨的船竟载运了390名奴隶,或100吨的船载运了414名奴隶。船上每个奴隶分得的空间只有5.5英尺长、16英寸宽。黑奴一个挤着一个,就像书架上排列的书本一样。每两个黑奴并肩锁在一起,右腿对左腿,右手对左手。每个黑奴躺的地方比棺材还小,活动严格受到限制。其次,黑奴生活在拥挤的船舱里,空气污浊,流行病猖獗,加上饮食恶劣,淡水供应不足,导致体弱生病。奴隶染上传染病或是死去,统统被抛入大海,葬身鱼腹。本课插图《关押在船舱里的黑奴》生动地展现了这一画面。
  黑奴贸易促进了欧洲经济的发展,英国港口城市利物浦的发展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1709年,利物浦第一艘运奴船开往非洲。到18世纪末,利物浦显然已成为欧洲最大的贩奴港口。1709年,利物浦拥有的船只中,运奴船只占1%稍多;1771年增加到1/3。1795年,利物浦的贩奴贸易占英国贩奴贸易的5/8,占欧洲贩奴贸易总额的3/7。有人统计,从1783年到1793年,利物浦有878艘船只,共载运过303万多名奴隶,价值共达1 500多万英镑,每年的利润平均在30%以上。估计18世纪80年代,单单利物浦市,从贩奴贸易中每年可得纯利30万英镑。
  除了课本上讲到了黑奴贸易方式,显示了欧、非、美之间的“三角贸易”。事实上,当时还存在另一个“三角贸易”,那就是定居在北美新英格兰的英国殖民者参与的奴隶贸易。他们从加勒比海地区的牙买加运来糖浆制成甜酒,把甜酒运往非洲换回黑人奴隶;把黑人奴隶运到牙买加或北美南方口岸交换糖浆,再运回新英格兰制成甜酒。如此往复循环,使资本家和奴隶贩子获得暴利。美国独立以后,种植园奴隶制度继续发展,对奴隶的需求日增。美国奴隶贩子的生意发达,他们在贩奴贸易中成了“后起之秀”。
  英国东印度公司
  全称是“对东印度群岛贸易的英国商人联合公司”。1600年,英国伊丽莎白女王特许一群伦敦商人成立了一家名为“在东印度群岛贸易的伦敦商人的总裁和公司”,这家公司有垄断好望角以东各国的贸易权,其他英国商人不得在这一地区从事贸易活动。1609年,公司在印度西海岸的苏拉特建立了第一个商业事务所,后来,又在这里建立了商馆。通过拉拢当地印度王公等种种办法,公司的势力逐渐扩张。1687年,公司将商馆迁至孟买;1689年,公司董事会决定在印度增加税收、扩大贸易、保持武力和建立国家。从此,东印度公司不再是一个简单的贸易公司,而是一个拥有武装的政权机构。1698年,公司又在胡格利河口建立了加尔各答城。东印度公司的股东们财源滚滚,使其他一些商人很眼红。1698年,一家名为“对东印度群岛的英国公司”成立了。两家公司之间展开了激烈的竞争。1703年,两家公司合并,成立“对东印度群岛贸易的英国商人联合公司”。此后,东印度公司在印度进一步扩张势力,18世纪中期,公司在印度建立了150处商站和15家大的代理站,同法国人展开了激烈的竞争。七年战争之后,法国在印度的势力大减,英国成为在印度唯一的殖民大国。经过近百年的殖民侵略战争,到19世纪中期,东印度公司侵占了整个印度。公司除了在印度疯狂掠夺了大量财富以外,还在波斯湾、东南亚和东亚一带进行了罪恶的鸦片贸易,攫取不义之财。但是,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公司的垄断贸易遭到越来越多的反对。1773年,英国议会通过法案,剥夺了公司对印度的行政管理权。1813年,英国议会又通过了法案,取消了公司对印度和中国贸易的垄断权,但规定公司行政机关成为“受英王委托”管理印度的代理机构继续存在20年。1858年,英国议会又通过法案,规定:撤消印度公司,除股本外,公司的全部财产归英国国家所有,英国内阁设立印度事务大臣,印度总督改称副王,为英王驻印度直接代表。
  英国对印度的侵略
  1498年,达·伽马的船队到达印度的卡里库特,不久,葡萄牙人和荷兰人在印度沿海地区建立了一些殖民据点。1600年,英国东印度公司成立,在英国政府的支持下,英属东印度公司在印度的孟买和加尔各答等地建立了殖民据点。此后,英国通过一系列的战争,把法国势力赶出了印度;接着逐步蚕食、占领了印度的南部和中部,1849年又吞并了旁遮普,完成了对印度的全部占领,印度完全沦为英国殖民地。东印度公司对印度进行了疯狂的掠夺,仅侵吞孟加拉国库一项,就给东印度公司带来了3 700万镑的收入;除此之外,东印度公司还征收苛捐杂税,1760~1780年间,东印度公司用这些苛捐杂税向英国输进了价值1 200万英镑的商品。据统计,1757~1815年间,英国共从印度攫取了高达10亿英镑的财富。当时,一名英国议员曾经说过:“我深信,地球上任何时候的任何一个文明政府,也没有比1765~1784年的东印度政府更为腐败、更为背信弃义、更为凶恶了。”为了对中国等国进行经济侵略,东印度公司还在印度种植鸦片,向中国和东南亚一带走私贩卖,获取不义之财。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英国对印度的侵略方式逐渐发生改变。当时,印度的手工棉织品具有很大的竞争力,一度在英国和欧洲市场很畅销,刚刚起步的英国纺织业还难以一下击败它。英国利用政治统治地位,限制印度的手工棉织业。英国先是把印度棉织品挤出欧洲市场,接着强行把印度的棉花运到英国加工成纺织品,然后再把棉制品运到印度销售。1814~1835年,印度输入英国的棉布从125万匹跌到30多万匹;而同一时期,英国输入印度的棉织品由不足100万码增加到5 100万码以上。大批工人失业,正如印度总督本丁克承认:“悲惨的情况在商业史上是无与伦比的。棉织工人的白骨使印度平原都白成一片了。”
  马克思对英国在印度统治的论述
  从遥远的古代直到19世纪最初10年,无论印度过去在政治上变化多么大,它的社会状况却始终没有改变。曾经造就无数训练有素的纺工和织工的手织机和手纺车,是印度社会结构的枢纽。欧洲从远古的时候起就得到印度制作的绝妙的纺织品,同时运送它的贵金属去进行交换,这样就给当地的金匠提供了材料,而金匠是印度社会必不可少的成员,因为印度人极其爱好装饰品,甚至社会最下层中的那些几乎衣不遮体的人们通常都戴着一副金耳环,脖子上套着某种金饰品。手指和脚镯上戴环戒也很普遍。妇女和孩子常常戴着沉甸甸的金银手镯和脚镯,而金银的小神像在很多家庭都可以看到。不列颠入侵者打碎了印度的手织机,毁掉了它的手纺车。英国起先是把印度的棉织品挤出了欧洲市场,然后是向印度斯坦输入棉纱,最后就使英国棉织品泛滥于这个棉织品的故乡。从1818年到1836年,大不列颠向印度输出的棉纱增长比例是1∶5 200。……然而,曾以纺织品闻名于世的印度城市的这种衰败决不是不列颠统治的最坏的结果。不列颠的蒸汽机和科学在印度斯坦全境彻底摧毁了农业和制造业的结合。……
  ──《不列颠在印度的统治》
  对于印度这样一个和欧洲一样大的、幅员15 000万英亩的国家,英国工业的破坏作用是显而易见的,而且是令人吃惊的。但是,我们不应当忘记:这种作用只是整个现存的生产制度所产生的有机的结果。这个生产建立在资本的绝对统治上面。资本的集中是资本作为独立力量而存在所必需的。这种集中对于世界市场的破坏性影响,不过是在广大范围内显示目前正在每个文明城市起着作用的政治经济学本身的内在规律罢了。资产阶级历史时期负有为新世界创造物质基础的使命:一方面要造成以全人类互相依赖为基础的普遍交往,以及进行这种交往的工具,另一方面要发展人的生产力,把物质生产变成对自然力的科学统治。资产阶级的工业和商业正为新世界创造这些物质条件,正像地质变革创造了地球表层一样。只有在伟大的社会革命支配了资产阶级时代的成果,支配了世界市场和现代生产力,并且使这一切都服从于最先进的民族的共同监督的时候,人类的进步才会不再像可怕的异教神怪那样,只有用被杀害者的头颅做酒杯才能喝下甜美的酒浆。
  ──《不列颠在印度统治的未来结果》
  克莱武
  1725—1774,出生于英国希罗普郡的斯泰切庄园,父亲是一位议员。由于读书不用功,学业无成,克莱武在1743年就去了印度,在英国东印度公司当职员,不久投身军队。1751年,英国支持的印度王公被法国支持的印度王公围困,克莱武带人成功地解围,初露头角。1753年回到英国,两年后又返回印度,担任圣戴维堡的英军总督,中校衔。不久,他领人参加了东印度公司争夺孟加拉的战斗。1757年初,克莱武带领军队占领加尔各答,并取得了英军在加尔各答的驻防权。这一年6月,克莱武击败了莫卧尔帝国的孟加拉总督的军队,完全控制了加尔各答,东印度公司任命他为孟加拉总督,开始统治孟加拉。占领孟加拉期间,他大肆掠夺,抢夺了大量财富,受到了英国统治阶级的赞赏。1760年,他回到英国。1762年,他成为爱尔兰贵族,称为普拉西的克莱武男爵,后来还成为议员。1764年,由于英国在印度吃紧,东印度公司要他再度出山,任命他为孟加拉总督和驻印英军总司令。第二年,他到达加尔各答,对东印度公司和驻印英军进行整顿,遭到了极大抵制。1767年,他回到英国。1773年,英国议会宣布他“对国家作出巨大贡献”,给予了极高荣誉。1774年,他在伦敦自己的住所自杀。
  插图《英国舰队打败西班牙舰队的海战》
  1588年,西班牙派出庞大的“无敌舰队”,远征英国。两国之间进行了一场决定性的海战。这次战争的发生有它必然的原因:第一,16世纪的西班牙是一个强大的殖民帝国,掌握了欧洲同东方和美洲贸易的垄断权。16世纪后半期,英国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起来,英国要向外进行经济扩张,同时又推行殖民政策。这必然要同西班牙发生冲突,两国矛盾日益激烈。当初,英国的力量相对薄弱,因此采用海盗方式,拦抢西班牙运送财货的船只,骚扰西班牙的美洲殖民地,这都表明冲突是不可避免的。第二,西属尼德兰爆发革命,要求摆脱西班牙统治而独立的时候,英国帮助革命力量。同时,西班牙国王在英国组织政治颠覆活动,谋求刺杀英国女王伊丽莎白。这又加剧了冲突。西班牙国王的颠覆活动失败以后,决心用武力征服英国。1588年5月,“无敌舰队”在里斯本(从1580年起,葡萄牙一度并入西班牙)组成,扬帆出海,7月下旬从西班牙一个港口出发,驶向英吉利海峡。它计划到尼德兰南部去运载那里的西班牙军队,渡过海峡,直捣英国首都伦敦。“无敌舰队”包括130艘战船,载有2万多名水手和士兵。舰队庞大,但船体笨重,调动不灵,而且大炮射程短,加上舰队统帅缺乏经验。英国早已作好迎战准备,组成了拥有197艘战船的舰队。英国战船低小,轻便灵活,容易操纵,舷侧配有远射程的轻型大炮,火力猛烈。更为重要的是英国的水手和士兵大部分富有经验。负有指挥作战任务的高级军官如豪金斯、德雷克等多年从事海上活动,都能指挥自如,充分发挥英国舰队机动灵活的优势。7月下旬,“无敌舰队”驶入英吉利海峡。从7月31日到8月4日,它同英国舰队发生了三次战斗,经受英舰炮火的轰击,虽然仍能保持严密的队形,却始终处于被动挨打的地位。“无敌舰队”好不容易到达法国加来海面抛锚,等待装运尼德兰南部的西班牙军队,但军队迟迟未到。8月7日至8日半夜,英国舰队派出的六艘纵火舰驶进加来港,“无敌舰队”被迫松锚,从而无可挽回地乱了阵势。第二天,英国舰队发起攻势,重创已经陷于混乱的“无敌舰队”,把它打得七零八落。正在此时,西北风骤起,“无敌舰队”借风逃脱。最后它向北绕过苏格兰,到爱尔兰,经大西洋回西班牙。到达时,仅剩大约一半的船只了。“无敌舰队”的溃败,标志着西班牙海权的衰落。英国开始掌握海上霸权,为它夺取殖民地提供了条件。
  本课参考书目
  李永采主编《海洋开拓争霸简史》,海洋出版社1990年版。
  艾周昌、程纯著《早期殖民主义侵略史》,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印]R·C·马宗达等著《高级印度史》,商务印书馆1986年版。第15课 血腥的资本积累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①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掌握欧洲早期的殖民掠夺和殖民扩张;奴隶贸易,“三角贸易”;奴隶贸易的后果;“日不落帝国”;东印度公司,英国对印度的殖民侵略和殖民掠夺。
  ②学会分析和理解奴隶贸易的原因,学会总结归纳“日不落帝国”建立的过程;学会分析英国在印度的殖民侵略和殖民掠夺的过程及后果;使学生明白,欧洲资本主义发展初期的资本原始积累,与罪恶的奴隶贸易和残酷的殖民掠夺密切相关;逐步学会运用因果联系来分析理解历史现象,历史事件之间相互联系这一基本的历史思维能力。并逐步学会辨证地看待问题的思维能力。
  过程与方法:
  ①结合课文内容师生共同搜集文字、图片资料,制作学习课件,增强感性认识,达成对基础知识的理解与掌握。②展开广泛的课堂讨论,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使学生学会观察、联想、比较、分析、归纳、总结等思维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③引导和启发学生思考“奴隶贸易”和“殖民掠夺”给西方国家和亚非拉国家带来的不同后果,一方面认识到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血腥性;另一方面,也要认识到资本主义发展的进步性,初步学会辨证地看问题的基本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欧洲国家早期的殖民掠夺和奴隶贸易以及英国在印度的殖民掠夺的基本史实,使学生真正理解课题“资本原始积累”的血腥性质;达成爱憎分明的价值取向;另一方面,通过“奴隶贸易”和“殖民掠夺”所带来的消极后果和积极影响的分析讨论,使同学们形成辩正看问题的世界观。
  教学重点难点及处理方法
  重点:“三角贸易”和英国对印度的殖民掠夺。
  难点:“三角贸易”、英国对印度殖民掠夺所带来的后果和影响。
  处理方法:
  利用教学课件辅助教学,展示文字、图片、地图、影音资料增强直观认识和了解,通过学生讨论后得出结论,使学生正确认识到通过罪恶的奴隶贸易,西方殖民者赚取了巨额的利润;大量财富流入欧洲,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充足的资金,英国在印度的殖民掠夺,为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巨额资本。同时,西方罪恶的奴隶贸易和英国在印度的殖民掠夺给非洲大陆和印度带来了无穷的灾难,以此突破本课主题“血腥的资本积累”。
  教学准备
  由教师和学生共同搜集有关“三角贸易”和英国在印度的殖民掠夺的文字资料、图片、影音资料等,整理后制作成辅助教学课件。编排历史短剧《克莱武在印度》。
  教学资源
  《世界地图》;多媒体设备,http://www./网站。《早期殖民主义侵略史》 等。
  设计思路
  通过多媒体和历史剧展示客观的历史事实。以史实为基础引导学生从主观和客观方面来分析历史问题。指导学生学会辩正看问题的历史思维方法。通过前后课的联系,发散学生思维能力。把历史教学的三维目标落到实处。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新航路开辟主要经过,开辟新航路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运用多媒体演示新航路的开辟。达到巩固旧知识的目的。同时说明:新航路开辟以后,西方的工商业资本家、殖民者把它看作是发财致富的金光大道,并且疯狂地踏上了这条殖民掠夺,聚敛资本的血腥之路。)
  导入新课:
  多媒体播放殖民者贩运黑奴的情景。理解课文中的导读内容。引导学生思考西方殖民者为什么要贩卖黑奴。
  板书:第15课 血腥的资本积累
  学习新课:
  一、罪恶的“三角贸易”
  ①“三角贸易”的原因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提出问题:新航路开辟以后,参与殖民扩张和殖民掠夺的欧洲国家有哪些?这些殖民国家在美洲的殖民掠夺的主要方式是什么?造成了什么严重后果?归纳出奴隶贸易的原因。
  归纳总结:殖民国家有:葡萄牙、西班牙、英国、法国。
  方式:强占印第安人的土地,建立种植园;屠杀和奴役当地的印第安人。
  后果:造成美洲劳动力短缺。是奴隶贸易的原因。更深层次,则是西方殖民者野蛮的屠杀政策导致的结果。奴隶贸易获利丰厚。
  ②“三角贸易”的过程
  结合课文导读、小字部分以及课文中的四幅图,了解“三角贸易”的经过和含义。
  运用多媒体演示“三角贸易”示意图。
  让学生清楚并理解:奴隶贸易中出程-中程-归程的路线。以及殖民者“捕奴-运奴-贩奴-获利”的过程。认识西方殖民者贩卖、屠杀黑人奴隶换取财富,实现资本原始积累的血腥性和残酷性。揭示奴隶贸易的本质是聚敛财富、积累资本,其手段残忍血腥。
  ③“三角贸易”的后果
  指导学生结合“三角贸易”的过程,展开广泛的讨论,让学生畅所欲言,并及时进行归纳和总结。同时解决课文中动脑筋:想一想“三角贸易”对资本主义发展有什么作用?的问题。以突破教学难点。
  板书:a、导致非洲长期处于部落冲突和战乱;使非洲丧失了近亿精壮劳力,严重影响非洲经济社会的发展。
  b、西方殖民者大发横财,为西方国家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资金,促进了西方资本主义经济的快速发展。
  二、“日不落帝国”在印度
  1、“日不落帝国”的建立
  多媒体展示《英国舰队打败西班牙舰队的海战》《世界地图》等图片。让学生结合课文第四自然段思考“日不落帝国”是怎样建立的?理解“日不落帝国”的含义。
  引导学生复习:①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意义是什么?②工业革命的影响?分析英国在殖民争夺中取得优势的原因。即:先进的社会制度和生产技术。
  依据课文说明: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取得成功以后,即走上殖民争夺的道路。它相继打败竞争对手西班牙、荷兰和法国。到18世纪后半期,英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殖民国家,在世界各大洲建立了殖民地,号称“日不落帝国”。(展示地图:说明英国殖民地的广大)
  2、英国在印度的殖民扩张和殖民掠夺
  多媒体播放《英国对印度等地的侵略》等图片。结合课文第五自然段思考英国对印度殖民活动开始的时间?殖民扩张的机构?殖民扩张和殖民侵略过程的特点是什么?等问题。
  归纳概括为:开始时间:17世纪──殖民机构:东印度公司──特点:建立殖民据点、发动侵略战争、扩大殖民地、抢劫财富(18世纪中期)──征服印度。把印度变成殖民地(19世纪中)。
  历史剧表演:
  《克莱武在印度》
  旁白:1757年,英国在印度的殖民头目克莱武,率领军队侵占了孟加拉。
  克莱武:将士们,我们已经占领了这里,这里的金银财宝全都归属你们了,你们喜欢什么就尽管拿走吧。
  旁白:事后,克莱武还说:
  克莱武:我出入于只为我敞开的金库……此刻,我对我自己那时的节制大为惊奇。
  议会代表:由于克莱武“对国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我们要对他进行表彰。
  旁白:据统计,1757-1815年间,英国从印度榨取的财富不下十亿英镑。
  结合刚才的历史剧和下面的材料谈谈你的感想。
  (多媒体展示)马克思说:“对东印度开始进行的征服和掠夺,非洲变成商业性地猎捕黑人的场所;这一切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时代的曙光。这些田园诗式的过程是原始积累的主要因素。”
  结合课文第六自然段思考、概括出英国殖民扩张和殖民掠夺的后果。
  ①暴露了英国在印度殖民扩张和殖民掠夺的贪婪、残酷和血腥,反映了殖民统治的罪恶。
  ②通过殖民扩张和殖民掠夺,英国夺取了广大的殖民地,建立了“日不落帝国”,聚敛了巨额的财富,这样,加快了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使英国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推动了英国工业革命的开展。
  ③广大的殖民地为英国工业生产提供了巨大的海外市场,进一步刺激了工业的发展,促使英国迅速成长为资本主义工业强国。
  ④给被征服地区带来了贫穷和灾难,但与此同时,也给落后地区带来了先进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有利于落后地区的社会发展进步。
  巩固练习:
  仔细观察右图回答问题:
  1、图中的贸易路线被称为什么?这条贸易路线的最先和最主要的经营者分别是哪国人?
  2、在中程和归程分别运送什么?
  3、这种贸易对非洲和欧洲分别产生了什么影响?
  课堂小结:
  以英国为代表的早期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通过殖民扩张,殖民掠夺,贩卖奴隶等血腥手段,掠夺了巨额财富,实现了资本主义发展过程的原始积累,加速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同时也加剧了被殖民地区的贫穷,扩大了东西方的差距,使得东方落后于西方。因此,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是建立在对广大殖民地剥削,奴役压榨的基础之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