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承天寺夜游

文档属性

名称 记承天寺夜游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4.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1-10-13 18:27: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记承天寺夜游》教案
房县实验中学 曹刚
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形成语感。
2、掌握常用文言词语,理解课文大意。
3、品味文中的优美语言,理解作品意境,体会文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4、学习本文抓住特征描写景物及写景抒情的方法。
教学重点:
反复诵读,形成语感。
2、品味文中的优美语言,理解作品意境,体会文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学习本文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及写景抒情的方法。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用具:月夜图片、多媒体
预习要求:
解决生字词注音;
2、看注释、查工具书试翻译课文;
3、查资料了解苏轼的生平及《记承天寺夜游》的写作背景。
4、搜集有关描写月亮的诗词。
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投影月夜图作为背景,播放由苏轼的《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改骗而成的歌曲《但愿人长久》。(由图片及音乐营造一种浓浓的学习氛围,从而引入课题。)音乐很美,词也很美,下面让我们跟随着这优美的旋律,踏着这融融的月色,一起来赏析苏轼的另一写月名篇《记承天寺夜游》,学完后请大家告诉老师,两篇同是写月的文章,在写作上各有什么特色,有什么相同及不同之处。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月夜图 幻灯片1
二、整体感知。
明确学习目标(投影幻灯片2,学生齐读目标,教师再作强调。)
简介苏轼的生平及写作背景。(主要由学生根据搜集的资料介绍,重点是了解本文的写作背景;然后由老师点评、补充。)
——投影幻灯片3(苏轼的生平及写作背景。)
3、请个别学生作示范性朗读,然后让学生互相点评。
4、听录音范读课文,要求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注意:
a、朗读的节奏
b、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5、组织学生以4人小组为单位,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合作翻译全文。
6、以小组汇报的形式,把在讨论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无法理解的字、词、句提出来,在堂上共同解决。(方式:质疑——解疑)
7、以练习的方式,检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及掌握程度。(投影幻灯片4)
a、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并说说该句的意思。
⑴月色入户 窗户
⑵欣然起行 高兴地
⑶念无与为乐者 思考、想到
⑷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于是、就
⑸相与步于中庭 共同、一起
⑹庭下如积水空明 清澈、透明
⑺水中藻、荇交横 交错纵横
⑻盖竹柏影也 原来
⑼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只是 罢了
b、试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是否一样
意将遂入以攻其后也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遂至承天寺 盖竹柏影也
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三、研读及赏析。
文章运用了哪几种表达方式,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谈一谈?(幻灯片5)
明确:①“元丰六年……相与步于中庭——叙述
②“……盖竹柏影也” ——描写
③“……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议论
叙述部分分别交代了哪些要素?(幻灯片6)
明确:时间: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
地点:承天寺中庭
人物:“我”和张怀民
事情的起因:月色优美
文章是如何描绘月色的?试把文章中写月的句子找出来读一读,并说说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你觉得作者笔下的月色具有什么特点,给你怎样的感受?请简要谈谈。(提问点评后投影幻灯片7并插入板书,然后有感情地朗读该部分。)
月光如水 皎洁 空灵
探究:在作者写景的基础上我们来续写一句,大家看哪句合适?为什么?(学生分组讨论后提问。)——幻灯片8
(a、丛中蛙鸣不断。b、村中狗吠鸡鸣。c、几处纳凉人笑语阵阵。)
明确:这3句,任何一句续在后面都不合适,破坏了文中宁静幽闲、清丽淡雅的气氛。
6、文章的最后一句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当时的写作背景具体谈谈自己的想法。(提问明确后投影幻灯片9并插入板书,然后有感情地朗读该句。)
明确:赏月的欣喜
贬谪的落寞
自我排遣的达观
7、你认为文中的“闲人”包含了哪两层意思?(幻灯片10)
明确1、指具有闲情雅致的人2、包含了作者郁郁不得志的悲凉心境。
四、小结。(幻灯片11)
作者在这篇文章中以诗一样的笔触描绘了月色之美,
创造了一个清冷皎洁的意境,同时也流露出遭贬生涯中
自我排遣的特殊心情。它好像一首清冷的月光曲,每一
个音符都闪耀着银色的寒光,都倾诉着作者皎洁而悲凉
的情怀;同时也表达了作者面对逆境达观处世、潇洒人
生的难能可贵。
五、拓展延伸。
1、比较《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与《记承天寺夜游》这两篇文章,试从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表现的手法以及语言特色方面,简要谈谈自己的看法。
(不作过高要求,只要涉及到,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并言之成理即可。)
2、谈谈你所收集到的有关写月的诗词名句。
六、布置作业。
1、背诵《记承天寺夜游》。
2、人人的家乡都有美景。你知道你的家乡在月夜里是什么样子吗?请以“月夜里的家乡”为题写一篇短小的游记。要求大胆想象和联想,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进行描绘。
附:板书设计
绘景: 月色——积水空明
竹柏——藻荇交横
抒情: 赏月的欣喜
贬谪的落寞 潇洒、达观
自我排遣的达观
教学后记:
好的地方:
总的来说,整节课的教学效果相当不错。具体表现在如下五个方面:
1、在上新课前,播放音乐及用大屏幕投影优美的月色图,营造一种浓浓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迅速融入到对课文的学习中去。
2、在教学的过程中,老师把时间交还给学生,让学生针对问题自己去阅读,去分析,去思考,去找答案,老师仅只是充当桥梁的角色,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3、以小组讨论的形式解决对课文内容的学习、理解,可以让学生在相互讨论的过程中,形成竞争意识,相互促进;同时课堂气氛比较热烈。
4、老师在设计讨论问题时,颇花了些心思。如:在作者写景的基础上我们来续写一句,大家看哪句合适?为什么? (a、丛中蛙鸣不断。b、村中狗吠鸡鸣。c、几处纳凉人笑语阵阵。)富于创新,有助于培养学生们的创新思维。
5、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让同学们能够更加形象地理解文中的景物描写,更真切地感受到文中的意境,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不足之处:
由于本节课安排的内容比较紧凑,老师在课堂上稍微显得有点急,如能把练习部分的内容减免一些,把时间挪用到讨论和抓学生朗读方面,也许效果将会更佳。



皎洁、空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