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张PPT)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物质循环
基本概念
生物圈是地球上一切生物和它们生活环境的总称。
生物圈
生物圈中的物质循环
生物圈中的物质循环是指物质的循环利用.
空气的成分:
氮气:78%
氧气:21%
二氧化碳:0.03%
PPT模板:www.1ppt.com/moban/
PPT素材:www.1ppt.com/sucai/
PPT背景:www.1ppt.com/beijing/
PPT图表:www.1ppt.com/tubiao/
PPT下载:www.1ppt.com/xiazai/
PPT教程:
www.1ppt.com/powerpoint/
资料下载:www.1ppt.com/ziliao/
范文下载:www.1ppt.com/fanwen/
试卷下载:www.1ppt.com/shiti/
教案下载:www.1ppt.com/jiaoan/
PPT论坛:www.1ppt.cn
PPT课件:www.1ppt.com/kejian/
语文课件:www.1ppt.com/kejian/yuwen/
数学课件:www.1ppt.com/kejian/shuxue/
英语课件:www.1ppt.com/kejian/yingyu/
美术课件:www.1ppt.com/kejian/meishu/
科学课件:www.1ppt.com/kejian/kexue/
物理课件:www.1ppt.com/kejian/wuli/
化学课件:www.1ppt.com/kejian/huaxue/
生物课件:www.1ppt.com/kejian/shengwu/
地理课件:www.1ppt.com/kejian/dili/
历史课件:www.1ppt.com/kejian/lishi/
一、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氧循环
生物呼吸
可燃物燃烧
植物
光合作用
物质
缓慢氧化
O2
CO2
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
氧气
氧气
光合作用
燃烧
呼吸作用
大气圈气体含量:
氧气21%
二氧化碳0.03%
一个人一天平均吸入25千克的空气,消耗其中约1千克的氧。当空气中氧的含量下降到7%—8%时,人就会昏迷、窒息,甚至死亡。有人曾做过这样的计算:1公顷树林的叶片的总面积约为50000—70000平方米,每天能吸收150—500千克的二氧化碳,放出60—400千克的氧气。可见绿色植物在维持碳—氧平衡方面的作用是多么重要。
2
根据氧的循环原理,用什么方法可以使塑料大棚的农作物产量增加?
1
根据氧循环的原理,用什么方法来使屋内空气保持清新?
开窗通风,使用清新剂、白天放置绿色植物
人工补充二氧化碳,肥水管理,增强光照,夜间适当降温等。
想一想
生物圈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不断增高
如果不采取措施将会影响到人和其他动物的生存
氧气和二氧化碳不再平衡会怎么样?
温室效应、全球变暖
2、蒸腾作用的过程:
根
茎
叶
气孔
1、概念:
绿色植物根部吸收的水,主要以水蒸气的形式通过叶的气孔散失到空气中。
二、蒸腾作用
绿色植物根部吸收的水主要以水蒸气的形式通过叶的气孔散失到空中
,这就是蒸腾作用。
H2O
H2O
H2O
99%
的水通过叶的气散失到周围的空气中,只有1%的水参与了光合作用和其他的生命活动。
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
目的:
描述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
器材:
生长旺盛的盆栽植物,透明的塑料袋,线
用透明的塑料袋将植物罩起来,在用线将基部扎紧。
15分钟后,熟料袋的壁上会出现什么现象呢?
塑料袋的壁上出现了水珠
蒸腾作用对植物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
是植物吸收水分、无机盐和
向上运输的动力。
2.
能降低植物叶表面的温度,避免被阳光灼伤。
陆地水
水蒸气
海洋
水蒸气
降雨
降雨
蒸腾、蒸发
蒸发
水流向海洋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
水循环
①
①
②
②
③
⑤
1.写出各数码所示的水循环环节的名称①
②
③
_________
④
⑤
。
③
④
降雨
蒸发
蒸腾作用
渗入地下
流回海洋
绿色植物在生物圈的水循环中有什么作用?
讨论
植物从土壤中吸收的水,大部分通过蒸腾作用而返回空气中,植物散失到空气的水分远远超过其他生物。
植物能够截流水分,有利于水转向地面。
1.据科学测算,某热带雨林的降雨量是1950毫米/年,蒸腾量是1570毫米/年,请计算一下,蒸腾量占降雨量的百分之几?
80%左右
资料分析
2.俗话说的好:“大树底下好乘凉”
据调查,在骄阳似火的夏日,绿化地区的气温比非
绿化地区的气温低0.8
℃,森林中的气温比庭院中的
气温低1.3~3.2
℃。
森林破坏
蒙古草原由于连年干旱,地表水下降,超载放牧,导致草原严重沙化,地表植被严重破坏,绿色草地已很少见
干旱无雨,地表水严重下降,在内蒙古的一些地区人们已无法生存,不得不背井离乡,有很多地方成为无人村
因沙漠化被埋没的村庄
小孩子从小就要学会赶水车
绿色植物通过蒸腾作用参与生物圈水循环,还稳定了该地区的水循环。
山上多种树,
等于修水库,
水多它能吞,
水少它能吐。
现在人养林,
日后林养人;
无灾人养树,
有灾树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