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叔叔于勒》课后练习及拓展

文档属性

名称 《我的叔叔于勒》课后练习及拓展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40.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1-10-13 18:39: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2张PPT)
我的叔叔于勒
课后练习及拓展
我的叔叔于勒
菲利普夫妇对于勒态度产生了哪些变化,其原因是什么?
练习一
原来在家时——
听说发了财要还钱——
遇见穷于勒后——
坏蛋、流氓、无赖
分文不值
正直、有良心
好心、有办法
贼、讨饭的、流氓
对于勒态度的变化

1、 是那个女婿造成的。菲利普夫妇怕女婿知道了于勒的情况,于婚事不利。
2、 是于勒的为人造成的。如果于勒是一个品德很好的人,则菲利普夫妇不会如此。
3、 是于勒贫穷造成的。如果于勒此时很富有,菲利普夫妇一定和他相认。
4、 是菲利普夫妇经济不富裕造成的。如果他们很有钱,就会认下于勒。
5、 是菲利普夫妇的虚荣心造成的。如果他们不是那么好面子,则结局不会如此。
6、 是菲利普夫妇的思想意识造成的。在他们的头脑中只认识钱。
7、 是菲利普夫妇的“嫌贫爱富”造成的。当于勒穷时他们又赶又撵,而对他富时,则是盼。
8、 是那个社会制度造成的。在资本主义社会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是金钱关系。
直接原因:菲利普夫妇只认识金钱,嫌贫爱富。
根本原因:是那个金钱至上的社会制度。
势利、自私、冷酷、虚伪、爱慕虚荣、贪婪、惟利是图的小市民形象。
菲利普——虚荣、冲动、惊慌失措、没有主意
菲利普夫人——小气、精明、刻薄、泼辣、临乱不慌
多角度梳理情节
体会构思之妙
小说围绕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态度变化,展开曲折的情节。请根据提示从多角度梳理课文的情节结构。
(1)原因 结果(逻辑)
(2)期待 破灭(心理)
(3)开端 发展 高潮(情节发展)
(4)悬念 结局(技巧)
练习二
于勒挥霍家产,被送海外;
菲利普因弟挥霍,陷入贫困;
于勒海外发财,菲利普一家盼归解困;
于勒又成穷光蛋,菲利普夫妇弃之而去。
于勒发财,菲利普一家盼望于勒归来,希望靠他过上富裕的生活;
于勒成了穷光蛋,菲利普一家的希望破灭了。
因弟挥霍陷入困境。(开端)
盼望发财的于勒回来解困。(发展)
船上相遇于勒已一无所有,菲利普夫妇弃他而去。(高潮、结局)
菲利普一家急切盼望于勒归来,为什么? (于勒在海外发财了)
于勒回来了吗? (回来了,不料却已变成穷光蛋)
望眼欲穿,这一家人最终团聚了吗? (见到了,可菲利普夫妇避之如蛇蝎)
练习三讲解
保留开头和结尾,能使小说以故事叙述人的角度述说,故事套故事,增加可信度。可以使读者对人物心理有进一步的了解。
删去开头和结尾,能使小说情节线索清晰,不枝不蔓,主要人物关系表现得更清楚。
想象一下,菲利普夫妇在船上发现一位百万富翁很像于勒,那么,将会发生一幕怎样的相遇场景呢?
练习四
游船在翡翠般的大海上继续向哲尔赛岛前进。……
父亲急忙向我们跑来。“克拉丽丝!克拉丽丝!”他眼睛里放着光,脸涨得红红的,像熟透的苹果。“快去看啊,那个吃牡蛎的极有风度的先生怎么那么像于勒!在他身旁还有一位高贵的妇人呢!”显然是由于狂喜,父亲抑制不住激动大声说道。“是吗?太好了!上帝保佑!可把他盼回来了!”母亲一时不知用什么语言来表达她与丈夫的同样的心情。“快,快去……看看咱们的亲弟弟……”
赏析补充
我看了看他的手,那是一只满是皱痕的水手的手;我又看了看他的脸,那是一张贫困衰老的脸,满面愁容,疲惫不堪。我心里默念道: “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 我给了他半个法郎的小费,他赶紧谢我: “上帝保佑您,我的年轻先生!”
从字面看,“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意思没什么不同,从顺序看,最后一句加了一个“亲”字,反映了“我”的同情和困惑、苦闷:同情于勒叔叔的贫困,不满于父母的无情、六亲不认。这是一句饱含讽刺意味的心里话。
1“我”在文章中的作用
小说中的“我”作为叙事的主体贯穿全篇。其他人物的态度和行动,都是从“我”的眼里看到的;对其他人物的感受和评述,也都是从“我”的角度表示的。
在“我”身上,寄托着作家的褒贬、爱憎。 对若瑟夫的心理描写,体现了孩童的纯真、善良,与大人的势力、刻薄形成了对比。表明了作者的良好愿望。——希望“人间多一点亲情、多一点爱,少一点金钱下的冷酷。”
拓展练习
判定作品中的主人公,关键应看这个人物在作品中的作用,这个形象的塑造是否体现了作者的创作意图和作品所要表现的主题。 小说的故事虽紧紧围绕着于勒的命运展开,但作品不是靠他来揭示主题,于勒只是小说中的线索性的人物,起着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 作者着意刻画菲利普夫妇。于勒的身世变了三次,他们的态度也变了三次,通过对菲利普夫妇的表现,表现了作品的主题。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