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生物 上册 第五单元 第一章 动物的主要类群 单元测试(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 上册 第五单元 第一章 动物的主要类群 单元测试(word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1.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0-10-31 10:00: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五单元
第一章
动物的主要类群
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下列扁形动物中,能自由生活的是(  )
A.华枝睾吸虫
B.血吸虫
C.绦虫
D.涡虫
2.海蜇和珊瑚虫排出消化后食物残渣的结构是(  )
A.肛门
B.口
C.胞肛
D.体壁
3.下列动物不是营寄生生活的是(  )
A.蛔虫
B.绦虫
C.血吸虫
D.涡虫
4.仲夏雨后,常看到地面上蠕动着的蚯蚓,这是雨后蚯蚓爬出地面进行(  )
A.呼吸作用??B.寻找食物??C.伸展活动??D.晒太阳
5.为适应陆地相对干燥的环境,昆虫体表具有防止体内水分散失的结构是(  )
A.外骨骼
B.翅
C.气管
D.足
6.动物界中包含动物种类最多的类群是(  )
A.软体动物
B.哺乳动物
C.节肢动物
D.鱼类
7.将青鱼、草鱼、鲢鱼、鳙鱼和鲫鱼混合放养在一个池塘里,其依据是五种鱼(  )
A.生长快慢、对水温的要求一致
B.觅食和生殖方式不同
C.栖息水层和食性不同
D.个体大小和代谢方式不同
8.小华的妈妈到菜市场去买鱼,在许多已死的鱼中,她迅速判断出鱼是否新鲜的依据是(  )
A.体表湿润??B.鳃丝颜色鲜红?C.鳞片完整??D.体表无伤
9.蜥蜴呼吸的特点是(  )
A.完全用肺呼吸
B.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
C.用体表呼吸
D.用鳃呼吸
10.下列关于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共同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都属陆生脊椎动物????????B.都属变温动物
C.所产的卵都有卵壳????????D.发育过程都经过变态发育
11.有人说“鸟的全身都为飞行而设计”。鸟的下列结构中与这句话含义不符的是(  )
A.前肢变成翼
B.足有四趾
C.体内有气囊
D.胸肌发达
12.下列动物中能用气囊辅助呼吸的是(  )
A.青蛙????B.蚯蚓????C.家鸽????D.鲫鱼
13.下列属于鸟和哺乳动物共同特征的是(  )
A.有气囊辅助呼吸
B.体温恒定
C.有翼可以飞行
D.体表被毛
14.我国是生物种类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下列属于我国特有珍惜哺乳动物的一组是(  )
A.大熊猫、长臂猿??B.大熊猫、金丝猴
C.白鳍豚、大鲵??D.扬子鳄、长臂猿
15.下列不属于大熊猫主要特征的是(  )
A.用肺呼吸
B.胎生、哺乳
C.牙齿分化
D.体温不恒定
二.填空题(共55分)
16.下图为水螅的纵切面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有捕食作用的是[ ]    。?
(2)刺细胞是由[ ]        细胞分化形成的,其内大多藏着    和    。?
(3)在营养条件好,水温适宜时,体壁向外突起,形成[ ]    ,其逐渐长大后与母体脱离,独立生活。?
(4)消化腔是由[ ]        围成的空腔,吃进去的食物在腔内被[ ]        细胞消化,消化后的食物残渣从[ ]    排出。?
17.在玻璃缸内装三层两种不同颜色且有一定湿度的土壤,每装一层均稍加按压,土壤的总体积约占容器的2/3。选几条生长健壮的蚯蚓放入玻璃缸内,在玻璃缸口处盖一块盖板,并留出一定缝隙。然后,将上述装置放在温暖阴暗处,每天放入一定数量的腐烂叶片。
请你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玻璃缸内要保持一定湿度的原因是什么?
(2)盖盖板时留出一定缝隙的目的是什么?
(3)一周后,观察到的现象是什么?(提示:只考虑土壤的变化)
(4)该实验说明生物既能    环境,又能    环境。?
学习了蝗虫的呼吸后,同学们对蝗虫的呼吸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出现了意见分歧,有些同学认为其气体出入的门户--气门在头部,有些同学则认为在胸腹部.最终决定通过探究实验来解决这一难题,请你帮助他们共同完成探究.
实验材料用具:试管、蝗虫、清水.
(1)提出问题:
______
(2)作出假设:
______
(3)实验步骤:
①取两支试管,编号为甲、乙,并放入
______
的清水.
②把两只大小相同的活蝗虫放入甲、乙试管中,甲中蝗虫的
______
浸入水中,
露出
______
部;乙中蝗虫的
______
?浸入水中,露出头部.
③一段时间后,观察两只蝗虫的存活情况.
(4)结果预测:
______
(5)实验结论:
______

19.阅读材料并回答有关问题。
小蝗虫到池塘边玩耍,遇见鲫鱼正在无聊地吐泡泡。鲫鱼说:“‘旱鸭子’,你敢把头没在水中一小时吗?”
小蝗虫满不在乎地说:“敢!但你敢到岸上待一小时吗?”
鲫鱼想了想说:“敢!”心里却想:“等轮到我时,你早已憋死啦!”
青蛙跑来作证。于是小蝗虫将头深深浸入水中,一小时后,小蝗虫安然无恙地抬起头,鲫鱼顿时傻了眼。
青蛙催促道:“鲫鱼先生,请吧。”鲫鱼不得已,跳到岸上,不一会儿便死了。
(1)鲫鱼失败的原因:它不知道蝗虫呼吸时,气体出入的门户    (填“在”或“不在”)头部。?
(2)岸上空气中氧含量比水中溶氧量要高得多,鲫鱼为什么还会被憋死呢?
20.分析下列资料,回答问题。
北极燕鸥是飞得最远的鸟。它是中等体形的鸟,习惯于过白昼生活,所以被人们称为“白昼鸟”。当南极黑夜降临的时候,它便飞往遥远的北极,由于南北极的白昼和黑夜正好相反,这时北极正好是白昼。每年6月在北极地区“生儿育女”,到了8月就率领“儿女”向南方迁徙,飞行路线纵贯地球,于12月到达南极附近,一直逗留到翌年3月初,然后再次北行。北极燕鸥每年往返于两极之间,飞行距离达4万多千米。
请结合下列图形分析北极燕鸥适于飞行生活的四个特点。
(1)特点一: 。?
(2)特点二:? 。?
(3)特点三:? 。?
(4)特点四:? 。?
(5)假如你是鸟保护区的工作人员,你将采取哪些措施,保证候鸟不挨冻、不挨饿、不遭捕杀?
21.一位渔民在长江口打鱼时捞到一头“大死鱼”。它身体呈鱼形,体长3米,背呈浅蓝色,头部有一吻,上下颌有牙齿30颗,眼不发达,头顶有一呼吸孔.解剖体内有一脊柱,有肺、心脏、胃、肝、肠等器官,与人相似,还怀有已死亡的幼体.围观村民们议论纷纷,对这“动物”的类别进行探究.
①提出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建立假设:Ⅰ村民甲认为此“动物”是鱼类;Ⅱ村民乙认为此“动物”是哺乳类;
③获取证据:
村民甲的证据: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村民乙的证据: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结论:根据上述动物的特征和你学过的知识,你认为________(选填“村民甲”或“村民乙”)的假设是正确的。
22.请结合下图中的有关动物回答问题。
(1)    (填序号)是危害农作物的害虫。?
(2)②适用于水中生活的呼吸器官是    。④与⑤都用肺呼吸,④的身体内有独特的    与肺相通,可以辅助呼吸。?
(3)    (填序号)属于两栖动物,主要以农业害虫为食,被称为“农田卫士”。   (填序号)以舞蹈的方式传递蜜源信息,可帮助植物传粉。?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D
2.
B
3.
D
4.
A
5.
A
6.
C
7.C
8.
B
9.
A
10.
B
11.B
12.
C
13.
B
14.
B
15.D
二.非选择题
16.(1)① 触手
(2)③ 外胚层 刺丝 毒液
(3)⑥ 芽体
(4)④ 内胚层 ④ 内胚层 ② 口
17.解析:本实验主要探究的是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生物既能适应环境,又能影响环境。用蚯蚓做实验时,要保证蚯蚓能正常生活,如必须提供阴湿的环境、充足的空气、足够的食物。
答案:(1)保证蚯蚓生活在潮湿的环境中,进而能正常地进行呼吸。
(2)保证玻璃缸内空气流通。
(3)土壤的分层现象已不明显,且变得较疏松。
(4)适应 影响
18.解:(1)提出问题:蝗虫的呼吸器官在哪里?
(2)作出假设:蝗虫的呼吸器官在胸腹部.
(3)实验步骤:
①取两支试管,编号为甲、乙,并放入等量的清水.
②把两只
大小相同活蝗虫甲、乙试管中,甲中蝗虫的
头部浸人水中,露出
胸腹部;乙中的蝗虫的
胸腹部浸人水中,露出
头部.
③一段时间后,观察两只蝗虫的存活情况.
(4)结果预测:甲中的蝗虫仍然活着,乙中的蝗虫死亡.
(5)实验结论:蝗虫的呼吸器官在胸腹部.
故答案为:(1)蝗虫的呼吸器官在哪里?
(2)蝗虫的呼吸器官在胸腹部.
(3)①等量.?
②头部;胸腹;胸腹;
(4)甲中的蝗虫仍然活着,乙中的蝗虫死亡.
(5)蝗虫的呼吸器官在胸腹部;
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探究成功的前提是能够提出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并作出符合科学事实的假设;探究成功的关键是制定出恰当的科学探究计划.探究计划包括方法和步骤,以及所需要的材料用具等.
19.(1)不在
(2)鲫鱼用鳃呼吸,鳃是适于水中呼吸的器官。
20.(1)身体呈流线型
(2)体表覆羽,前肢变成翼,有适于飞行的羽毛
(3)胸肌发达,能够牵动两翼进行飞行
(4)胸骨发达,适于胸肌附着。骨骼轻、薄、坚固,有些骨内部中空
(5)定时、定点人工投食(如玉米、稻谷等);建立临时避寒所;加强人工巡查,防止捕猎,对冻伤的候鸟及时救治。
21.【分析】
本题考查鱼类和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和科学探究活动的步骤,明确鱼类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用鳍游泳,哺乳动物具有用肺呼吸、胎生哺乳等特征,分析作答。
【解答】
①根据实际情况提出问题:这“动物”到底属于哪类动物?
②建立假设:Ⅰ村民甲认为此“动物”是鱼类;Ⅱ村民乙认为此“动物”是哺乳类。
③获取证据:村民甲的证据:Ⅰ身体呈鱼形,Ⅱ生活在水中。
村民乙的证据:Ⅰ有肺、心脏、胃、肝、肠等器官,与人相似,Ⅱ怀有已死亡的幼体说明该动物的生殖方式为胎生。
④结论:该动物具有用肺呼吸、胎生的特征,所以判断为哺乳动物,认为村民乙的假设是正确的。
22.(1)①
(2)鳃 气囊
(3)③ 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