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一节 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 
 ——硅 
硅元素(silicon)在地壳中的含量 
氧48.6% 
硅26.3% 
铝7.73% 
铁4.75% 
钙3.45% 
钠2.74% 
钾2.47% 
镁2.00% 
氢0.16% 
其他1.20% 
硅26.3% 
 硅的氧化物及硅酸盐构成了地壳中大部分的岩石、沙子和土壤、约占地壳总量的90%以上。 
 
从原子角度认识硅原子 
既不易失去电子,也不易得到电子,主要形成四价化合物. 
主要以氧化物和硅酸盐的形式存在 
一.二氧化硅(SiO2) 
天然的SiO2约占地壳质量的12% 
硅石 
结晶形 
无定形 
石英 
水晶 
玛瑙 
硅藻土 
水晶 
玛瑙 
结构: 
[SiO4]四面体 
 每1个Si原子周围结合4个O原子,Si在中心,O在四个顶角. 
 同时每1个O原子周围结合2个Si原子相结合。 
 二氧化硅中氧原子与硅原子个数比为2:1,通常用SiO2来表示二氧化硅的组成. 
SiO2用途 
结构与性质的关系:SiO2的网状结构 
物理性质:熔点高,硬度大的固体 
不溶于水,纯净的SiO2晶体无色透明 
化学性质:很稳定(化学性质很不活泼) 
SiO2的化学性质(很不活泼) 
2.特性 氢氟酸(HF)是唯一可以与之反应的酸 
 SiO2 + 4HF = SiF4↑+ 2H2O 
*用途:雕刻玻璃 
1.酸性氧化物 
与碱性氧化物反应生成盐 
 SiO2+ CaO == CaSiO3 
与强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SiO2 + 2NaOH = Na2SiO3 +H2O 
 硅酸钠 
  
高温 
想一想 
1. 为什么在实验室中盛放NaOH 溶液的试剂瓶用橡皮塞而不用玻璃塞? 
玻璃中的SiO2 与NaOH 反应生成有粘胶性的硅酸钠 
2.实验室为什么不用玻璃瓶盛装氢氟酸? 
HF能腐蚀玻璃,因此,盛装氢氟酸不能用玻璃试剂瓶而要用塑料瓶。 
3.某同学根据SiO2既可与碱反应,也能与氢氟酸反应,推断SiO2为两性氧化物.是否正确? 
酸性较弱,比碳酸的酸性还弱。硅酸凝胶经干燥脱水就形成干胶,称为“硅胶”。 
二、硅酸(H2SiO3) 
 干燥硅胶 
 湿硅胶 
 现象 
 结论 
 反应式 
 
P77 实验4-1观察现象并填写下表 
滴入酚酞溶液显红色,再滴入盐酸红色消失,并有透明胶状物质生成 
Na2SiO3溶液呈碱性,与酸反应生成了H2SiO3 
Na2SiO3 + 2HCl = H2SiO3(胶体) + 2NaCl 
可溶性硅酸盐(如Na2SiO3)与酸反应 
  
硅酸的制备 
思考:若将CO2通入Na2SiO3溶液中有何现象? 
H2CO3酸性比H2SiO3强(强酸制弱酸) 
二、硅酸盐 
1、定义:阅读课本第77页。 
 硅酸盐是由硅、氧、金属所组成的化合物的总称。 
大多不溶于水,化学性质很稳定。 
最常见的是Na2SiO3 
物性:白色固体,易溶于水, Na2SiO3水溶液 
俗称————— 
水玻璃 
用途:肥皂填料、木材防火剂及黏胶剂 
Na2SiO3的化学性质:实验4-2 
放入蒸馏水 
放入Na2SiO3饱和溶液 
现象 
结论 
用水玻璃浸过的木材或织物可防火 
水分蒸发 水分蒸发后不易燃烧 
后燃烧 
阅读P77 资料卡片 硅酸盐组成的表示 
t 
从古到今,人类创造性地生产出了几大类硅酸盐产品——陶瓷、玻璃、水泥等,它们是使用量最大的无机非金属 
1、普通玻璃:纯碱、石灰石、石英 
2、水泥:黏土、石灰石 
3、特殊功能的含硅物质: 
 (1)、碳化硅SiC(俗称金刚砂),具有金刚石结构,硬度很大,可用作砂纸、砂轮的磨料 
 (2)、含4%的硅钢,有很高的导磁性,主要用作变压器铁芯 
 (3)、人工合成的硅橡胶,目前最好的既耐高温又耐低温的橡胶,用于制造火箭、导弹、飞机的零件和绝缘材料等 
 (4)、人工制造的分子筛,用作吸附剂和催化剂等 
传统无机非金属材料: 
陶瓷、玻璃、水泥 
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 
新型陶瓷 
高温结构陶瓷、压电陶瓷 
透明陶瓷、超导陶瓷等 
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 
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的特征: 
(1)耐高温、强度高; 
(2)具有电学性质; 
(3)具有光学性质; 
(4)具有生物功能; 
三、硅单质 
结构类似金刚石,为硬而脆的灰黑色固体, 熔点高,硬度大。 
用途 
 晶体硅的导电性介于导体和半导体之间,是良好的半导体材料,硅是信息技术的关键材料 
硅太阳能电池 
利用硅的半导体性能,制成光电池 ,将光能转化为电能。 
练习: 
1、CO2通入下列各溶液中,不可能产生沉淀的是 ( ) 
A 石灰水 B 饱和碳酸钠溶液 
C 硅酸钠溶液 D 氯化钙溶液 
2、下列物质中主要成分不是SiO2 的是( ) 
A水晶 B玛瑙 C硅石 D硅胶 
3、下列物质中,能够与NaOH溶液反应的是(   ) 
A 碳酸钠 B硅酸钠 C二氧化硅 D氢氧化铝 
D 
D 
C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