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舞记》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观舞记》是七年级《语文》第四单元中的一篇课文。这个单元选的是文化艺术方面的文章,依次是《社戏》《安塞腰鼓》《竹影》《观舞记》《口技》。通过阅读,我们可以从中看到作家对艺术的体验和感悟,及由此生发的对人生的思考和认识,可以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陶冶情操。学习本单元,要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品味并积累优美的语句。舞这篇文章的文眼,而观则是文章的线索,教学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以这两个字作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去赏析课文的美。而作者又是紧紧扣住印度舞蹈飞动的“美”来具体描绘印度舞蹈的。教师在教学时应该紧扣住这一特点,引导学生去分析课文,品读课文。
教学目标
1.积累字词,以课本“读一读,写一写”中的为主。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文中描写卡拉玛姐妹优美舞姿的语句。
3.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深入品味,提高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
4、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深入体会文章语言的内涵。
5、鼓励学生初步形成自己的审美观、价值观。
(本文是当代散文中以生动优美的语言来写视觉形象的绝妙佳作,有感情地朗读是学生与文本最直接的情感交流,在朗读中学生就不仅能品味揣摩到文字的美,也可掌握一些生字词的音、形,故确立第一、二个教学目标。新课标要求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因此,教师要努力改进课堂教学的模式,要以发展学生主体的自主合作学习能力为宗旨,以文本为依据,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语言的内涵。故确立第三个教学目标。外国优秀的文化是人类进步、文明的精神财富。应鼓励学生接触、吸收、借鉴外国优秀文化,从中得到精神上的营养,开阔胸怀,故确立第四个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重点:欣赏优美生动的对舞蹈艺术的语言描写。
难点:通过反复吟咏作者观舞后的感受,初步培养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形成自己的审美观、价值观。
教学准备
1.预习课文,掌握“读一读,写一写”中的字词。
2.师生上网搜集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思路
新课标非常重视培养学生的审美素质、能力,而初一正是学生开始形成自己的审美观、价值观的时期,但他们的鉴赏能力还是很有限的,教师的引导还很必要。根据初一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能力,可创设特定的情境,以朗读作品中最富表现力的、能引起学生共鸣的语言为“切入口”,逐步引导学生体会本文的语言特色,感悟作品的思想内涵,从而获得自己的人生启迪。在教学过程中药特别注意学生的自主学习,充分跳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引导学生多读,品味文章的语言美。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以“舞”字导入新课。出示“舞”字的篆书,教师帮助学生理解,古舞字象人执牛尾而舞之形。舞是一个会意字,在出示一个舞字的艺术字让学生理解舞就是按一定的节奏转动身体做出各种姿势。舞蹈就是舞者用身体语言和观众作心智交流。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印度卡拉玛姐妹的心灵,欣赏美轮美奂的印度舞蹈。
检查预习读一读检查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学生通读课文理清文章的思路。
教师开门见山指出:作者首先谈到了自己对印度舞蹈的总体印象,那么作者对印度舞蹈的总体印象有哪些?学生朗读1——10段在文中找出相关的词句来回答
明确:变幻多姿 轻扬的眉宇和绚丽的服装 轻捷的舞步和细响的铃声 苗条灵动的身形 惊喜 飞动的“美”
指导学生速读11——18段。教师提出问题:作者先写对印度舞蹈的总体印象,那这一部分在写什么?
明确:向读者具体表现她所感受到的印度舞蹈的飞动的“美”
教师:下面我们一起来跟随冰心的眼睛去感受印度舞蹈飞动的“美”
品读课文
学生朗读11——18段 教师提出问题:作者从哪些方面表现卡拉玛姐妹舞蹈的飞动的“美”的。并把相关的句子找出来读一读。
2、明确:从身体 服饰 神态 心灵 四个方面
身体:最精彩的是“蛇舞”,颈的轻摇,肩的微颤……
服饰:用她髻上的花,腰间的褶裙……
神态:我们看她忽而双眉颦蹙,表现出无限的哀愁;忽而笑頰粲然,表现出无边的喜乐……
心灵:她忘怀了观众,也忘怀了自己。
学生在找出相关的语句之后,要引导学生去品味和分析。(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修辞、表现手法、用词等多方面去引导学生赏析)
分析到用神态来表现时教师可以提出问题:作者说我们的情感,却能随着她的动作了共鸣。那么我们产生了那些情感共鸣?这些共鸣是怎么产生的?(表演者的神态)
3、理解在“舞蹈的狂欢中她忘怀了观众,也忘怀了自己”
4、教师:卡拉玛姐妹用他们的四肢五官讲述着古代印度的优美故事,请学生朗读18段。教师提出问题:这一段卡拉玛姐妹在表演什么?表演草木禽兽的哪一方面?————形、太。书上那两个词表现出来了?————形容尽致、尽态极妍
5、赏析蛇舞的那一段,引导学生体会卡拉玛姐妹表演草目禽兽的尽态极妍的特点。
(五)、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表达技巧
学生归纳,找出文中的句子品味
明确:1、运用生动的比喻、排比、引用等修辞手法
2、正面描写结合侧面描写,多角度展示舞姿的优美。
3、运用了许多修辞性的词语,增加文章的韵味。
方法:引导学生多读课文,结合学生理解舞蹈的飞动的美,品读课文的时候教师引导学生掌握学生的写作方法及表达技巧。
(六)、课堂小结
教师:如果说贝多芬的音乐是灵魂之乐,那么卡拉玛姐妹的舞蹈就是心灵之舞。只有心灵之舞才是真正的舞蹈。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中国的心灵之舞杨丽萍的《雀之灵》结束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