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美版高中美术必修第6课《漂亮是美术鉴赏的标准吗——艺术美与形式美》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美版高中美术必修第6课《漂亮是美术鉴赏的标准吗——艺术美与形式美》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7.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美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20-10-31 18:55: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漂亮是美术鉴赏的标准吗——艺术美和形式美
?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什么是艺术美以及掌握形式美的语言元素、语言手段、语言规则等相关知识。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一些美术作品的赏析,让学生学会运用形式美的相关知识和自己的经验,描述、分析自己身边的美与艺术的美。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体验与感受美术作品的艺术美与形式美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审美欲望,促进学生审美观的发展。
教学重点:对艺术美与形式美的相关知识的掌握。
教学难点:运用艺术美与形式美的相关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描述与分析。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欣赏、判断
让学生欣赏“自然美、社会美”的图片及“艺术美”的作品,并判断其类别。
[提问](1)、请指出哪几件作品是体现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并举例出生活中我们所熟悉的美。
社会美:
社会美可分为两种形态,一是直接形态,如物质环境、物质产品、人的服饰仪表、行为举止、话语谈吐等,这类社会美是形之于外的,可以直接感知的,我们的审美活动大都体现在这一范围之内。
社会美的另一种形态是间接形态,如政治制度、经济状况、时代精神、社会治安、社会风尚等等,这类社会美并不体现在某一具体现象上,而是体现在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因此,我们需要透过复杂的现象,经过分析思考,才能掌握其中的本质。总之,这类社会美我们无法直接欣赏,只能间接地进行体味,这无疑增加了欣赏活动的难度。
[提问]
漂亮、好看是美术鉴赏的标准吗?
[讲述]
如果我们要掌握美术鉴赏的标准,那么我们必须要了解什么是艺术美和形式美。
二、展开新课
第一环节、
知识点一、艺术美
艺术美定义和美术形象定义
提问:自然美或者社会美可以代替艺术美吗?为什么?
(首先,社会美与自然美本身的形式与内容,无论是在历时性方面还是在共时性方面都难以做到完全一致。社会美的内容是普遍的、自由的,但它的表现形式常被特定的情势所限定,常常是不自由的、偶然的,缺乏普遍性的。例如“勇敢”品质作为一种审美对象,在不同情况下,就会有不同的表现形式。自然美的形式是规律性和自由性的统一,但是与之契合的内容,常是多义的、游移的,甚至是与形式相冲突的。因而自然美也难以表达普遍自由的内容。
其次,自然美与社会美总是存在于现实的一定时间和空间之中,没有空间流动的自由性和时间流传的永久性,即它们常处于活动状态,缺乏稳固性和普遍性。社会美的直接现实性消逝后,如无富有艺术性的传播媒介的帮助,美感影响也就消失了。而自然美则依赖于自然状态,时序的更替和环境的变化必然影响到自然美存在的永恒性和自由性。
再次,现实美还常带有芜杂性。美的成分与不美的成分或可有可无的成分共处一体,各成分之间内在的联系不够协调,因而作为整体,和谐程度不够。毕竟现实美是缺乏充分加工的自然形态的美,即便经过加工改造,也常常带有强烈的功利目的,因而,也就不能充分地体现出实践主体的自由自觉的创造性。日本美学家竹内敏雄就曾指出:“自然美(社会美也类似)和艺术美在下面这一点上有着本质的区别:即归根到底自然不像艺术那样有意识地把美的创造作为目的。”
①自然美与社会美的缺陷,使它们不能充分满足人们更高级更全面的审美需求,也不能充分表现人们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情感,因而需要艺术美。)
艺术美是艺术家自由自觉创造出来的,艺术家将社会美和自然美纳入心灵,用情感去冶炼它,用想象去完善它,将自己的审美理想、审美趣味、审美激情熔铸进去,化为作品的血肉和灵魂,从而使现实美升华,成为心物一体的美的对象。
黑格尔曾指出:“艺术理想的本质就在于这样使外在的事物还原到具有心灵性的事物,因而使外在的现象符合心灵,成为心灵的表现。”
②这种对现实美的升华,主要是通过典型化和理想化来实现的。艺术家对现实材料进行加工,把现实美中不美的部分“清洗”掉,把分散的美集中起来,创造出典型形象,使之更符合美的规律,更纯粹、更精致。同时,艺术家建构的艺术形象具有十分紧密、协调的内在联系,是用一种完整的面貌向世界说话,表现出一种理想美的色彩,因而是普遍自由的形式与普遍自由的内容相结合的一种新的美的形态。“艺术美高于自然。”①黑格尔的论断是正确的。
讨论、交流
(2)、罗丹的《欧米艾尔》,我们能不能用“漂亮”、“好看”来形容这种作品的艺术美呢?从社会、自然、艺术的角度来比较《欧米艾尔》是“美”是“丑”,罗丹是如何使我们感到“艺术美”的?
社会的角度——出卖肉体的妓女是“美”还是“丑”?
自然的角度——风烛残年、浑身皱纹等是“美”还是“丑”?
艺术的角度——构思上通过揭示社会的丑,
暗示对理想社会的向往是美是丑?技艺上的娴熟是“美”还是“丑”?
由内容形象的“丑”、独特的构思和精湛的技巧所创造的形象,使我们产生无限的联想和审美上的震撼。通过揭示社会的丑,
暗示对理想社会的向往,是社会丑和自然丑的提升。再次体会艺术美和艺术典型的定义。
[讲述]
《欧米艾尔》既不“漂亮”,也不“好看”,但给我们以心灵和审美上的震撼。作品传递给我们一种“残缺美”或是“凄美”。
衡量艺术作品的美丑的标准主要不是看作品所反映的对象的美丑性质,而是看艺术家怎样去表现对象。艺术家反映事物,由于自己主观条件的影响,可以使作品成为美的,也可以使作品成为丑的。在艺术中使用丑的概念常有不同的含义。例如:
1、艺术丑指艺术作品的内容虚假、腐朽、技巧低劣。
罗丹说:“在艺术中所谓丑的,就是那些虚假的、做作的东西,不重表现,但求浮华、纤柔的矫饰,无故的笑脸,装模作样,傲慢自负------一切没有灵魂,没有道理,只是为了炫耀的说谎的东西。”
2、艺术作品中反映丑的对象不等于艺术丑。
例:委拉斯开兹《教皇英诺森十世像》、达分奇《最后的晚餐》中的犹大。
3、某些艺术中的丑角不等于丑。
4、在园林艺术中山石以丑为美。
刘熙载在《艺概》中写到:“怪石以丑为美,丑到极处,便是美到极处。”实际上这里所说的丑,是指山石的错踪变化的美。
正是因为丑得让人惨不忍睹,才激发出人们对现实中丑恶的恨。艺术作品中的形象是丑的,但蕴涵着作者“构思美”和其对受欺凌妇女同情的“心灵美”的艺术作品本身是美的。艺术作品中反映丑的对象不等于艺术丑。
历史上,许多美学家都对这个问题做了有益的探讨。亚里士多德从审美认识的作用来阐释艺术丑。他说:“经验证明了这样一点:事物本身看上去尽管引起痛感,但维妙维肖的图像看上去却能引起我们的快感,例如尸体或最可鄙的动物形象……我们看见那些图像所以感到快感,就因为我们一面在看,一面在求知。”②雨果认为艺术应将美与丑结合起来,“正是从滑稽丑怪的典型和崇高优美的典型这两者的圆满结合中,才产生出近代的天才。”③罗丹更是强调丑在艺术中的意义,“在自然中一般人所谓‘丑’,在艺术中能变成非常的美。”④
生活丑能转化为艺术美,是被艺术创作的特性所决定的。艺术家认识到生活丑的本质及其背后所隐藏的社会意义,将丑真实地展示出来,就体现了合规律性的“真”;同时,进入到艺术殿堂中的丑渗透着艺术家否定性的评价,便从反面肯定了美,又体现了合目的性的“善”;并且,由于优美的艺术表现形式,生活丑在艺术上构成了具有审美价值的艺术形象。因此,当生活丑进入艺术意境,就会蕴含生活丑本身所无法包含的审美意义。这是一种以其艺术性的存在否定其自身现实存在的美,能够使人们的心灵震颤,产生强烈的美感,即所谓的化腐朽为神奇,于丑怪中见光华。例如罗丹的雕塑《老妓》,雨果的小说《巴黎圣母院》中的加西莫多等等,都是通过艺术的审美性,使“丑”的人物形象获得了不朽的艺术魅力。
艺术的角度—
和精湛的技巧所创造的形象,
构思美(揭示社会的丑,
(丑得如此的精美,矛盾
使我们产生无限的联想及心
暗示对理想社会的向往)
的对立统一)
灵和审美上的震撼。
(社会丑和自然丑)
(社会丑和自然丑的提升)
小知识
罗丹
  ?对罗丹来说,艺术的美存在于内在的真实表达,为此,他常常巧妙地背离人体解剖学。他的雕刻作品,无论是青铜雕还是大理石雕,一般采用两种风格:一种是刻意造就粗糙表面和粗旷表面造型的颇有个性的风格;另一种,其特征是抛光的表面和精细的外型。
作品欣赏
《加来义民》




思想者》
比较、分析
(1)仔细阅读第一部分,分析《艾普色姆的赛马》两个例子,体会艺术美定义和美术形象定义
在美术作品中,除了艺术美之外还有形式(即形体或形态表达出来的样子或者作品借助语言手段和语言规则呈现出来的整体艺术形象)传达出的美,即形式美。
<奔驰>
<赛马>
①在以上的这两幅图片中,有一幅是现实中奔跑的马的摄影,有一幅是绘画作品中奔跑的马,上面两幅作品中是摄影作品的是

②仔细观察,对比现实中奔跑的马与绘画作品中的马奔跑时四踢动作的不同是

③为达到艺术家的创作目的,绘画作品中出现的状态有时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可能存在的,那么以上的绘画作品中作者这样创作的意图是什么
?
<奔驰>摄影作品是真实的场面和形象——分散、零乱、主题不突出。
<赛马>油画作品是经过改造后的艺术形象——形象典型、主题突出、鲜明。
小结
艺术形象源于现实形象,而高于现实形象。艺术形象其实就是“典型形象”或“艺术典型”。艺术美是艺术家对现实生活的美的再现和美的表现。艺术美是通过形式美表现出来的。
结合图片感受美术作品带给我们的不同美感
书法的点线抽象及章法之美
古代青铜器的狞厉之美
单纯质朴的彩陶之美
建筑之美
莫迪里阿尼笔下的哀伤之美
古希腊雕塑的高贵圣洁之美
知识点二:什么是形式美
在原始社会的时候,人们经常把动物的牙齿串起来挂在脖子上,同学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在开始他是作为一种勇敢的象征,或乞求神赐于力量。久而久之,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形式逐步脱离了原来的使用价值。人们看到他们时会自然而然的产生一种亲切感,这时候,他已经成为一种装饰品,成为一种时尚,一种形式上的美感。这就是形式美。因此,形式美是人类独特发现和创造之一。到了古西腊时期,人们开始对形式美的研究和探讨,并归纳总结了许多关于形式美的法则。比如,均衡、比例、对比、节奏、对称、和谐、多样统一等,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一下美术作品的形式美。
(形式美的基本含义)
什么是形式美?广义地说,它是客观
事物外观形式的美,狭义地说,它是大量
具体美的形式提炼、概括出来那种抽象形
式所具有的美。它是相对独立的外部形式
诸因素的美,即点线面、色彩、空间、构
图、质材等形式因素的组合构成的美术作
品的形式之美。
[提问]
美术作品的形式美有哪几个方面的内容?
(1)语言元素:点、线、面、色(构成形态变化)
形式美—
(2)语言手段:明暗、空间、透视、构图、肌理(构成审美意象)
(3)语言规则:变化与统一、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比例与尺度、节奏与
韵律(构成审美关系)
  美术的语言元素和手段还必须按照一定的规则来运用才能创造出具有美感的形式。形式美是以上三个方面相互融合的综合体。
作品剖析
(1)《雄视》(中国画,局部,潘天涛)
语言元素的构成
语言手段的运用
语言规则的体现
艺术美
(点、线、面等)
[构图、肌理(墨韵)等]
[在险峻中求平衡
(掉毛、松乱的善斗雄鹰;
(矛盾的对立统一),
雄健的傲骨)
点、线、面的比对与和谐]
下面,我们就列举并结合一些实例做简单的解释。
1、变化和统一:
2、对比与和谐:
3、比例与尺度:雕塑《维纳斯》《说唱俑》
4、对称与均衡:《故宫》
节奏与韵律:
第二环节
吴冠中作品欣赏
1
朱墨春山
2
绍兴人家
3
水暖
4
莎士比亚故里
5
京郊
6
高粮
才情展露
认真观察吴冠中下列以荷塘小景为题材的画作,写一篇鉴赏文字,50字左右.
要求提示:
给它取名
写出其绘画种类(国画\油画)
分析其语言类型(具象\意象\抽象)
分析其用了哪些美术的基本语言元素,分别表现了什么内容
画面传达了什么气氛,给你什么感受。
课堂小结
形式美的法则不是固定不变的,法则本身是在不断的发展和变化的。在西方美术史上,哥特式艺术大师对教堂建筑形式规则的理解和运用,和古西腊完全不同。巴洛克美术为了强调动态和激情,也背离了古西腊和文艺复兴时期古典艺术的形式规范。尤其是在现代艺术中,为了达到创新而打破传统形式法则的创作,更是层出不穷。所以,我们对形式法则的理解,应该是作品产生的主观条件,更好的欣赏美术作品。
第三环节
能力拓展
观察生活,发现自己身边的美,说说它们符合哪些形式美的法则
图片资料
东川红土地
哈尼梯田
诱人的果实
邻家女孩
你家客厅
四、教学总结
教师总结:根据学生学习情况而定。
作业
深入分析一件你特别喜欢的美术作品的形式及形式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