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美版高中美术鉴赏必修第5课-美术作品可以什么都不像吗——走进抽象艺术-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美版高中美术鉴赏必修第5课-美术作品可以什么都不像吗——走进抽象艺术-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美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20-10-31 19:01: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美术作品可以什么都不像吗?
——走进抽象艺术
教材版本:人美版
课型:新授·欣赏
课时:1课时
一、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认识抽象艺术的两种基本形态(冷抽象和热抽象)
2、过程与方法:了解美术走向抽象的简单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了解抽象艺术的语言和艺术上的美。
(2)抽象艺术表达了个人的内心世界和思想情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及难点突破
1、教学重点:(1)两种抽象艺术形态
(2)艺术中的抽象形式
(3)抽象艺术的语言及艺术美
2、教学难点:(1)如何理解、评价抽象艺术
(2)抽象艺术的两种类型
3、重点突破方法:(1)实例对比欣赏
(2)结合作品的创作过程来分析
(3)可以让学生听音乐即兴创作,体验抽象艺术
三、教学方法:比较法、讲授法、讨论法、创作实践法等。
四、学习方式:自主探究与小组合作相结合。
五、教学过程:
第一部分:课前预习·导学:
1、学生了解相关抽象艺术知识基础,了解蒙得里安、康定斯基等抽象艺术家的作品。加深对抽象艺术魅力的认识,体会抽象特有的艺术语言。
2、关注抽象艺术,收集相关资料,上网查找有关抽象艺术的故事和图片资料。
第二部分:课堂学习·研讨
(一)引入:
1、回顾具象艺术、意象艺术作品,引入抽象艺术作品,对比他们的不同之处。
2、抽象艺术作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是通过人们的“发现”产生出来的。
(二)整体感知:
两位抽象艺术家,两种抽象艺术:
冷抽象
蒙德里安
《开花的苹果树》;《百老汇的爵士乐》
热抽象
克兰《尼金斯基》;
康蒂斯基
《即兴之31》
(三)艺术为什么会走向抽象?其艺术美有哪些表现?
1、抽象艺术的形成

抽象---具象---意象---抽象)
2、抽象艺术的特点:分析性
3、抽象艺术的语言及其艺术美
(1)形式与色彩(2)构图与笔触(3)材料与肌理(4)空间与透视(5)光影与运动
4、分组讨论:
(1)形式与色彩-----用实例说明不同的形式、色彩所表现的感觉和情感。
(2)构图与笔触-----用实例说明不同的构图、笔触产生的视觉冲击。
(3)材料与肌理-----用实例说明不同的材料、肌理产生的视觉力量。
(4)空间与透视------用实例说明特殊的空间、透视产生的奇妙联想。
(5)光影与运动------用实例说明光影与运动之间的变化。
(四)合作探究:谁都能创作抽象艺术吗?
(1)欣赏探究上届同学的作品,近距离感受抽象艺术。
(2)、当你听到贝多芬《命运交响曲》的时候,你对那几声沉重的敲击声会有什么感觉?你能用抽象艺术的形式把你的感觉表现出来吗?
(3)小组合作或自己尝试创作一幅抽象画,亲身体验创作的乐趣。
(五)抽象艺术鉴赏方法:
1.描述:作品的形式特征和你的感受(看到的、感觉到、猜到、联想到的)。
从不同角度对作品进行仔细观察,了解作品的形式语言特征,较有深度地大胆表达与交流自己在联想与想象中获得的感受。
2.分析:美术语言及运用,发现其美感和风格。
运用专业的知识,解读作品中的各类美术元素、形式美法则的运用,通过比较分析,发现并进一步理解作品的形式风格和审美特征,领悟美术形式语言的美感。
3.诠释:挖掘艺术家本人和作品所处的时代背景,研究并解读作者特定的情感态度及其所反映的时代的文化观念。
深入思考作者的创作意图和作品间接传达出的观念与意义。
4.评价:对作品的审美价值和文化价值作出整体的判断。
以历史文化的尺度对作品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以个人审美的尺度,对作品作出主观的判断。
六、评价:
1、展示同学们的作品,说说表达了什么主题思想或个人情感。
2、小组探究成果展示,学生自评、其他小组评价、老师评价。
七、小结:
通过学习,同学们对抽象艺术有了初步的认识,并动手体验过抽象画的创作,回去后,继续深化作品的修改和整理,下节课展示,突出说明作品表达的思想情感。
PAGE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