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5张PPT)
民族工业发展示意图
产生
19C70S
前后
时间
民族工业发展水平
发昌机器厂
南海继昌隆缫丝厂
贻来牟机器磨坊
外商企业丰厚利润的刺激
洋务运动诱导
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一、产生(19C70S左右)
材料一:英国驻华公使欧格纳曾直言不讳地说:“机
器进口,恐非西国之福也。”一位英国人也曾说过,中
国多织一匹布,英国就会少销一匹,因而“机器不宜
进中国”。
材料二:洋商见我工商竞用新法,深中其忌,百计阻挠,勒价停市。
材料三:茶叶从汉口运至张家口要经过63个厘金分卡,
沿途捐税达13种之多,税率高达40%到50%。
材料四:办厂时受到旧势力反对,说男女同厂工作有伤
风化;工厂冒烟,有伤风水;操纵机器,必定伤人等等,攻击污蔑接踵而至,还曾一度发生捣毁机器事件。
一、产生(19C70S左右)
帝国主义
封建主义
帝国主义
封建主义
一、产生(19C70S左右)
民族工业发展示意图
1895
产生
初步发展
19C70S
前后
时间
民族工业发展水平
二、初步发展(甲战后)
三十年科举之幻梦,于此了结
二、初步发展(甲战后)
南通大生纱厂
二、初步发展
二、初步发展(甲战后)
二、初步发展
二、初步发展(甲战后)
①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设立商部,奖励工商
②社会上兴起实业救国热潮
③收回利权运动推动
初步发展原因(甲午中日战争后/19世纪末20世纪初)
二、初步发展
二、初步发展(甲战后)
帝国主义
封建主义
帝国主义
封建主义
二、初步发展(甲战后)
民族工业发展示意图
1895
1912
1919
产生
初步发展
短暂
春天
19C70S
前后
时间
民族工业发展水平
欧洲列强对华商品输出表
时
间
国
别
减少比例
1915年与1914年相比
欧洲列强
约1/5
1918年与一战前相比
英国
1/2
1918年与一战前相比
法国
1/3
1918年与一战前相比
德国
完全停止出口
表明:
“一战”期间,欧洲帝国主义减少对华商品输出
三、短暂春天(一战期间)
三、短暂春天(一战期间)
三、短暂春天(一战期间)
1914年——1922年的8年间,对荣氏兄弟来说是一个特殊时期。这期间他们所创建的面粉系统发展为12个厂,日产面粉8.6万余包,占当时全面面粉总量的29%,他们所创建的申新防止系统陆续增加了5个纺织厂。荣氏兄弟已经稳操“面粉大王”和“棉纱大王”的桂冠。
三、短暂春天(一战期间)
20世纪初,中国商店贴出的标语
三、短暂春天
三、短暂春天(一战期间)
辛亥革命为民族工业发展扫清了一些障碍
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国货抵制日货)
一战期间,欧洲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原因:
三、短暂春天
三、短暂春天(一战期间)
国民政府政策
纺织业
面粉业
③轻工业(面粉、纺织、卷烟)发展迅速
①发展时间
十分短暂
②集中于东部
沿海地区
④重工业和化学
工业有一定程度
的发展
三、短暂春天(一战期间)
民族工业发展示意图
1895
1912
1919
1927
产生
初步发展
短暂
春天
迅速
萧条
19C70S
前后
时间
民族工业发展水平
材料: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不久,中国“铁厂积货如山,无人过问,至于闭炉停机,纱厂结账,大多无利......其他工业亦皆消沉”。
1924年
张謇
大生纱厂
倒闭
四、迅速萧条(一战后)
民族工业发展示意图
1895
1912
1919
1927
1937
产生
初步发展
短暂
春天
迅速
萧条
显著
发展
19C70S
前后
时间
民族工业发展水平
一、中国民族工业的“黄金时期”
(1)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全国统一;
(2)提出了一系列有利于国民经济发展的政策:
如:扶植民间轻工业、统一货币、关税自主等。
五、显著发展(南京国民政府前期)
一、中国民族工业的“黄金时期”
1920年
1936年
1920~1936年平均增长(%)
产值
比重(%)
产值
比重(%)
中国资本
6.61
44.8
26.09
63.2
9.0
外国资本
8.13
55.2
15.16
36.8
3.9
合计
14.74
100.00
41.25
100.0
中国工业资本中官僚与外国资本的产值(1920~1936年)
民族工业得到了更快的发展
中国工业资本中官僚与民族资本的产值(1920~1936年)
1920年
1936年
1920~1936年平均增长(%)
产值
比重(%)
产值
比重(%)
官僚资本
1.84
42.2
2.22
12.0
1.18
民族资本
2.51
57.8
16.32
88.0
12.41
合计
4.35
100.0
18.54
100.0
五、显著发展(南京国民政府前期)
五、显著发展(南京国民政府前期)
民族工业发展示意图
1895
1912
1919
1927
1937
产生
初步发展
短暂
春天
迅速
萧条
显著
发展
走
向
绝
境
19C70S
前后
时间
民族工业发展水平
1949
1.经济侵略:
掠夺和控制工矿业——军事管理、委托经营
2.掠夺方式:
方针:
目的:
“适地适产主义”
将沦陷区经济完全纳入日本经济体系中
控制与垄断
金融和内外贸易
各类物资——物资管制制度、低价收购
其他方面——掠夺大量劳动力
六、走向绝境(1.抗日战争时期)
9月19日,日军占据“东三省官银号”(中央银行)的大金库。门前有日军站岗,门上贴着“日本军占领,犯者死无赦”字样。
日本从沦陷区掠夺大量物资
日军将抓来的
中国劳工运走
“在整个日本侵华期间,按1937年的比值计算,日本侵略给中国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1000亿美元,间接经济损失5000亿美元。学者们认为,这种破坏使中国工业化进程至少推迟半个世纪。”
六、走向绝境(1.抗日战争时期)
就在荣氏企业全力扩张时,1937年日本法西斯大举进犯中国,荣氏企业在各地的工厂惨遭洗劫,有的在战火中化为了一片灰烬。八年抗战中,约有1/3的纱锭、一半以上的布机以及1/5的粉磨被毁坏,幸存下来的机器和设备也大多被敌人的“军管”劫夺,与此同时,国内环境也是急转直下,荣宗敬因抵制蒋介石强令派购的“二五库券”而遭到通缉。在国民党的威逼之下,荣被迫屈服,购下了摊派的“库券”。由于国内捐税严重,荣氏企业一度负债累累。
帝国主义
封建主义
官僚资本主义
民族资本主义
1.帝国主义
跌价竞争、特权等卑劣手段
2.封建主义
3.官僚资本
国内市场不统一、内战频繁
利用权力实行“经济统制政策”,资金入股等方式。
五、走向绝境(1.抗日战争时期)
含义:专制的国家力量扶植的垄断资本主义称为“官僚资本”。
代表:四大家族(蒋宋孔陈)
官僚资本:
孔祥熙
宋子文
陈果夫、陈立夫
蒋介石
100元法币在不同年份的购买力:
1937
1948
1938
1939
1943
1945
=
=
=
=
=
=
大米0.002416两
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下,中国人民生活艰难。民族工业陷入绝境。
八年抗战胜利后,奄奄一息的荣氏企业劫后余生,试图重振旗鼓。但继之而来的是全面内战,通货膨胀和美国产品的大量进入,使荣氏企业辉煌难再。1946年,荣德生遭到绑架,荣家为了救他,竟被国民党当局敲诈了60多万美元。荣氏企业的复兴之梦成为幻想。
六、走向绝境(2.解放战争时期)
民族工业发展示意图
1895
1912
1919
1927
1937
产生
初步发展
短暂
春天
迅速
萧条
显著
发展
走
向
萎缩
19C70S
前后
时间
民族工业发展水平
1956
1949
19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