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2021中考语文考点针对性训练:古诗文阅读训练(附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备战2021中考语文考点针对性训练:古诗文阅读训练(附答案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6.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11-01 14:53: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备战2021中考语文考点针对性训练:古诗文阅读训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选自《陶渊明集》)
【乙】
  刘酒,汴人,无名字。自呼曰“酒”,人称曰刘酒云。画人物,有清劲之致,酒后运笔,尤觉神来。人以为张平山①后一人,酒不屑也。凡作画,皆书一“酒”字款②,其似行书者次,似篆籀③者,其得意笔也。尝为上洛④郡王作画,王善之,曰:“张平山后一人!”酒意嗔,急索画曰:“尚未款。”乃卷入旁室,纵笔书百十大“酒”字于上下左右。王怒甚裂其幅驱之出酒固怡然。酒于醉睡之外,唯解画,他一无所知。酒与予交最久,无妻子,每谓予曰:“死以累君。”一日方持杯大饮,忽然脱去,开口而笑,杯犹在手。余感其宿昔之言,为买棺殓之。
(选自《虞初新志·刘酒传》,有删改)
【注释】①张平山:明画家,擅画人物。②款:钟鼎等器物上铸刻的文字,引申为书画上的题名。③篆籀(zhòu):即篆书。④上洛:古地名,即今商县。
1.下列关于【甲】【乙】两文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
A.五柳先生钟爱宅边的五棵柳树,故取“五柳”为号。
B.五柳先生身居陋室,衣食不足,但忙于著文,无暇顾及。
C.刘酒作画,用行书落款,是为了显示其书法的精湛。
D.刘酒爱“酒”,以“酒”为名,与“酒”生死相随。
2.用“/”给下面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王 怒 甚 裂 其 幅 驱 之 出 酒 固 怡 然。
3.两位传主,一位“衔觞赋诗”,一位“饮酒作画”,他们的人生追求有何相同之处?
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2)酒与予交最久,无妻子,每谓予曰:“死以累君。”
5.传记往往用非常之笔表现非常之人。【甲】文中“曾不”一词表现了五柳先生? ? ? ? ? ? ? ? ? ?的性格特点;【乙】文中的“不屑”一词刻画了刘酒? ? ? ? ? ? ? ? ? ??的性格特点。(各用一个四字短语填写)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北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乙】
  成侯邹忌为齐相,田忌为将,不相说。公孙闬谓邹忌曰:“公何不为王谋伐魏?胜,则是君之谋也,君可以有功;战不胜田忌不进战而不死曲挠而诛。”邹忌以为然,乃说王而使田忌伐魏。
  田忌三战三胜,邹忌以告公孙闬,公孙闬乃使人操十金而往卜于市,曰:“我田忌之人也,吾三战而三胜,声威天下,欲为大事,亦吉否?”卜者出,因令人捕为人卜者,亦验其辞于王前。田忌遂走。
(节选自《战国策·齐策》)
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2)我田忌之人也,吾三战而三胜,声威天下,欲为大事,亦吉否?
2.细读【乙】文,说说文中所蕴含的道理。
3.下列选项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甲】文邹忌由己推人,以小见大,委婉地告诉齐威王受到蒙蔽,要广泛听取别人的意见。
B.【乙】文中可知邹忌和田忌两人关系和睦,互帮互助,齐心合力助齐国走向强大。
C.【甲】【乙】两文均采用语言描写,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D.【甲】【乙】两文故事性强,人物性格形象鲜明,写人叙事两者有机地结合。??
4.结合【甲】【乙】两文内容说说邹忌和田忌各是怎样的人。
5.用“/”给下面句子断句。
战不胜田忌不进战而不死曲挠而诛。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
  少述足下:某①到京师已数月,求一官以出。既未得所欲,而一舟为火所燔②,为生之具略尽,所不燔者人而已。人之多不适意,岂独我乎?然足下之亲爱我良厚,其亦欲知我所以处此之安否也,故及此耳。何时当邂逅,以少释愁苦之心乎?某自度不能数十日亦当得一官以出但不知何处耳。诸不一一,千万自爱!
(选自《临川先生文集》,有删改)
(乙)
  孙少述,一字正之,与王荆公交最厚,故荆公《别少述》诗云:“应须一曲千回首,西去论心有几人?”其相与如此。及荆公当国,数年不复相闻,人谓二公之交遂睽③。然少述初不以为意也。及荆公再罢相归,过高沙,少述适在焉。亟往造之,少述出见,惟相劳苦④,两公皆自忘其穷达⑤。遂留荆公,置酒共饭,剧⑥谈经学,抵暮乃散。荆公曰:“退即解舟⑦,无由再见。”少述曰:“如此,更不去奉谢⑧矣。”然惘惘各有惜别之色。人然后知两公之未易测也。”
(选自《老学庵笔记》,有删改)
  【注释】①某:我,谦称。这里是王安石自称。乙文王荆公即王安石。②燔:焚烧。③睽:背离,不合。④惟相劳苦:只是相互安慰。⑤穷达:政治上的失意与显达。⑥剧:流畅,痛快。⑦解舟:退居江湖。⑧奉谢:奉,敬辞。奉谢,表示谢意。
1.下列对甲文中王安石处境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远离家乡
B.谋官不顺
C.财物受损
D.身体不适
2.断句:某自度不能数十日亦当得一官以出但不知何处耳。
3.参考词典解释,谈谈“亟”在文中的表达效果。
亟往造之,少述出见,惟相劳苦,两公皆自忘其穷达。
4.用现代汉语书写下面句子的意思。
遂留荆公,置酒共饭,剧谈经学,抵暮乃散。
5.王安石和孙少述的故事,在交友方面给了你哪些启示?请结合两文简要分析。
备战2021中考语文考点针对性训练:古诗文阅读训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选自《陶渊明集》)
【乙】
  刘酒,汴人,无名字。自呼曰“酒”,人称曰刘酒云。画人物,有清劲之致,酒后运笔,尤觉神来。人以为张平山①后一人,酒不屑也。凡作画,皆书一“酒”字款②,其似行书者次,似篆籀③者,其得意笔也。尝为上洛④郡王作画,王善之,曰:“张平山后一人!”酒意嗔,急索画曰:“尚未款。”乃卷入旁室,纵笔书百十大“酒”字于上下左右。王怒甚裂其幅驱之出酒固怡然。酒于醉睡之外,唯解画,他一无所知。酒与予交最久,无妻子,每谓予曰:“死以累君。”一日方持杯大饮,忽然脱去,开口而笑,杯犹在手。余感其宿昔之言,为买棺殓之。
(选自《虞初新志·刘酒传》,有删改)
【注释】①张平山:明画家,擅画人物。②款:钟鼎等器物上铸刻的文字,引申为书画上的题名。③篆籀(zhòu):即篆书。④上洛:古地名,即今商县。
1.下列关于【甲】【乙】两文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
A.五柳先生钟爱宅边的五棵柳树,故取“五柳”为号。
B.五柳先生身居陋室,衣食不足,但忙于著文,无暇顾及。
C.刘酒作画,用行书落款,是为了显示其书法的精湛。
D.刘酒爱“酒”,以“酒”为名,与“酒”生死相随。
2.用“/”给下面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王 怒 甚 裂 其 幅 驱 之 出 酒 固 怡 然。
3.两位传主,一位“衔觞赋诗”,一位“饮酒作画”,他们的人生追求有何相同之处?
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2)酒与予交最久,无妻子,每谓予曰:“死以累君。”
5.传记往往用非常之笔表现非常之人。【甲】文中“曾不”一词表现了五柳先生? ? ? ? ? ? ? ? ? ?的性格特点;【乙】文中的“不屑”一词刻画了刘酒? ? ? ? ? ? ? ? ? ??的性格特点。(各用一个四字短语填写)
参考答案
1.下列关于【甲】【乙】两文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D )
A.五柳先生钟爱宅边的五棵柳树,故取“五柳”为号。
B.五柳先生身居陋室,衣食不足,但忙于著文,无暇顾及。
C.刘酒作画,用行书落款,是为了显示其书法的精湛。
D.刘酒爱“酒”,以“酒”为名,与“酒”生死相随。
2.用“/”给下面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王 怒 甚 裂 其 幅 驱 之 出 酒 固 怡 然。
王怒甚/裂其幅/驱之出/酒固怡然。
3.两位传主,一位“衔觞赋诗”,一位“饮酒作画”,他们的人生追求有何相同之处?
他们都以艺术创作自娱;淡泊名利,不攀附权贵;追求无拘无束的自由生活。
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五柳先生)去喝酒就喝个尽兴,希望一定喝醉。
(2)酒与予交最久,无妻子,每谓予曰:“死以累君。”
刘酒和我交往(时间)最长,(他)没有妻子儿女,经常对我说:“死后劳你料理后事。”
5.传记往往用非常之笔表现非常之人。
【甲】文中“曾不”一词表现了五柳先生率真随性的性格特点;
【乙】文中的“不屑”一词刻画了刘酒狂傲不羁(或:淡泊名利,恃才放旷)的性格特点。(各用一个四字短语填写)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北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乙】
  成侯邹忌为齐相,田忌为将,不相说。公孙闬谓邹忌曰:“公何不为王谋伐魏?胜,则是君之谋也,君可以有功;战不胜田忌不进战而不死曲挠而诛。”邹忌以为然,乃说王而使田忌伐魏。
  田忌三战三胜,邹忌以告公孙闬,公孙闬乃使人操十金而往卜于市,曰:“我田忌之人也,吾三战而三胜,声威天下,欲为大事,亦吉否?”卜者出,因令人捕为人卜者,亦验其辞于王前。田忌遂走。
(节选自《战国策·齐策》)
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2)我田忌之人也,吾三战而三胜,声威天下,欲为大事,亦吉否?
2.细读【乙】文,说说文中所蕴含的道理。
3.下列选项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甲】文邹忌由己推人,以小见大,委婉地告诉齐威王受到蒙蔽,要广泛听取别人的意见。
B.【乙】文中可知邹忌和田忌两人关系和睦,互帮互助,齐心合力助齐国走向强大。
C.【甲】【乙】两文均采用语言描写,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D.【甲】【乙】两文故事性强,人物性格形象鲜明,写人叙事两者有机地结合。??
4.结合【甲】【乙】两文内容说说邹忌和田忌各是怎样的人。
5.用“/”给下面句子断句。
战不胜田忌不进战而不死曲挠而诛。
参考答案
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能够在公共场所批评议论我的过失,并能传到我的耳朵里的,受下等奖赏。
(2)我田忌之人也,吾三战而三胜,声威天下,欲为大事,亦吉否?
我是田忌将军的臣属,如今将军三战三胜,名震天下,现在欲图大事,(麻烦你占卜一下,)看看吉凶如何?
2.细读【乙】文,说说文中所蕴含的道理。
谎言传播一旦成为真实,危害极大。(言之成理即可)
3.下列选项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B )
A.【甲】文邹忌由己推人,以小见大,委婉地告诉齐威王受到蒙蔽,要广泛听取别人的意见。
B.【乙】文中可知邹忌和田忌两人关系和睦,互帮互助,齐心合力助齐国走向强大。
C.【甲】【乙】两文均采用语言描写,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D.【甲】【乙】两文故事性强,人物性格形象鲜明,写人叙事两者有机地结合。??
邹忌和田忌两人关系并不融洽。
4.结合【甲】【乙】两文内容说说邹忌和田忌各是怎样的人。
【甲】文中的邹忌对于身边人的意见不偏听偏信,有主见,由己及人敢于向齐威王提出建议;【乙】文中的邹忌不能容下田忌,肚量小,又不择手段做坏事。田忌善于作战,三战三胜,名震天下;机智聪明,听到谣言对自己不利时,马上出走避祸。(言之成理即可)
【参考译文】
  成侯邹忌是齐国的相国,田忌是齐国的大将,两人感情不和睦。公孙闬献计给邹忌说:"阁下为何不策动大王,令田忌率兵伐魏?打了胜仗,那是您策划得好,大可居功;一旦战败,田忌就不会再威胁您了;如果田忌侥幸在战场上没有死,回国也必定枉死在军法之下。"邹忌认为他说得有理,于是劝说齐威王派田忌讨伐魏国。
  谁料田忌三战皆胜,邹忌赶紧找公孙闬商量对策,公孙闬就派人带着二百两黄金招摇过市,找人占卜,自我介绍道:"我是田忌将军的臣属,如今将军三战三胜,名震天下,现在欲图大事,麻烦你占卜一下,看看吉凶如何?"卜卦的人刚走,公孙闬就派人逮捕卖卜的人,在齐王面前验证这番话。田忌就逃跑了。
5,用“/”给下面句子断句。
战不胜田忌不进战而不死曲挠而诛。
战不胜/田忌不进/战而不死/曲挠而诛。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
  少述足下:某①到京师已数月,求一官以出。既未得所欲,而一舟为火所燔②,为生之具略尽,所不燔者人而已。人之多不适意,岂独我乎?然足下之亲爱我良厚,其亦欲知我所以处此之安否也,故及此耳。何时当邂逅,以少释愁苦之心乎?某自度不能数十日亦当得一官以出但不知何处耳。诸不一一,千万自爱!
(选自《临川先生文集》,有删改)
(乙)
  孙少述,一字正之,与王荆公交最厚,故荆公《别少述》诗云:“应须一曲千回首,西去论心有几人?”其相与如此。及荆公当国,数年不复相闻,人谓二公之交遂睽③。然少述初不以为意也。及荆公再罢相归,过高沙,少述适在焉。亟往造之,少述出见,惟相劳苦④,两公皆自忘其穷达⑤。遂留荆公,置酒共饭,剧⑥谈经学,抵暮乃散。荆公曰:“退即解舟⑦,无由再见。”少述曰:“如此,更不去奉谢⑧矣。”然惘惘各有惜别之色。人然后知两公之未易测也。”
(选自《老学庵笔记》,有删改)
  【注释】①某:我,谦称。这里是王安石自称。乙文王荆公即王安石。②燔:焚烧。③睽:背离,不合。④惟相劳苦:只是相互安慰。⑤穷达:政治上的失意与显达。⑥剧:流畅,痛快。⑦解舟:退居江湖。⑧奉谢:奉,敬辞。奉谢,表示谢意。
1.下列对甲文中王安石处境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远离家乡
B.谋官不顺
C.财物受损
D.身体不适
2.断句:某自度不能数十日亦当得一官以出但不知何处耳。
3.参考词典解释,谈谈“亟”在文中的表达效果。
亟往造之,少述出见,惟相劳苦,两公皆自忘其穷达。
4.用现代汉语书写下面句子的意思。
遂留荆公,置酒共饭,剧谈经学,抵暮乃散。
5.王安石和孙少述的故事,在交友方面给了你哪些启示?请结合两文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1.下列对甲文中王安石处境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远离家乡
B.谋官不顺
C.财物受损
D.身体不适
此题考查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通过“到京师已数月”可以看出他远离家乡,“求一官以出。既未得所欲”,可见他谋官不顺;“一舟为火所燔②,为生之具略尽”可以看出他财产受损。故理解有误的是D。
2.某自度不能数十日/亦当得一官以出/但不知何处耳。
此题考查的是断句。解答此类试题时,结合意思进行断句。“某自度不能数十日亦当得一官以出但不知何处耳。”翻译为“我估计过不了多久,也应当能谋个官职,只是不知道去哪里罢了。”故此断句为:某自度不能数十日/亦当得一官以出/但不知何处耳。
3.参考词典解释,谈谈“亟”在文中的表达效果。
亟往造之,少述出见,惟相劳苦,两公皆自忘其穷达。
“亟”为急速、赶快的意思。写出了王安石想见到孙少述的急切心情,体现友情的深厚。
此题考查的是对文中词语的赏析。“亟往造之”意思是“极速赶往造访少述”,“亟”意思是“极速”写出了王安石急于想见到少述,可见两人感情深厚。据此作答。
4.用现代汉语书写下面句子的意思。
遂留荆公,置酒共饭,剧谈经学,抵暮乃散。
(孙少述)于是就留下王安石,摆设酒宴,一起吃饭,畅谈经学,到晚上才分开。
此题考查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在翻译句子是首先要注意重点的实词、虚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和词类活用的情况,先把按照原句子的顺序翻译,然后按照现代汉语的习惯进行语序调整。“遂留荆公,置酒共饭,剧谈经学,抵暮乃散。”句中“遂”意思是“于是”,“置”意思是“备办”,“剧”意思是“痛快”,“抵”意思是“到了”。该句语序正常,据此翻译。
5.王安石和孙少述的故事,在交友方面给了你哪些启示?请结合两文简要分析。
朋友要相互关心:王安石写信给孙少述告知近况,让他不必担心;真正的友情不会受时间、距离、地位的影响:王安石为官时与孙少述来往不多,罢官回乡后交往如故;朋友要相互信任:人们议论他们关系不和,孙少述从不放在心上。
此题考查的对文章内容的感悟。两文中都表现了两人的交情深厚,当王安石在逆境中还不忘给少述写信,希望他不要过分担心自己,告诉我们好朋友要互相关心。当王安石为官时,虽然来往不多,但两人的交情并没有断,告诉我们真正的友情不受客观因素的制约,朋友之间要相互信任。据此作答。
译文:
(甲)少述(孙侔,字少述)先生:我来到京城已经有几个月字,想要谋个一官半职。我没有得到自己想要的,船也被火烧了,自己生活所用的器物也都被烧了,唯一没有被烧的就是我这个人罢了。人大多有不如意的时候,难道只是我吗?但是先生您喜爱我的善良淳厚,大概也想知道我现在的处境是否安好,所以到了这里。什么时候能够相遇,以此来减轻我愁苦的心情呢?我估计,过不了多久,也应当能谋个官职,只是不知道去哪里罢了。其他的就不一一赘述,千万保重。
(乙)孙少述,一字正之,和王安石交情最为深厚,所以王安石《别少述》中 有一句诗写到:“应须一曲千回首,西去论心有几人?”他们的感情大概如此。等到王安石做了相国,几年不再相见,人们都认为两个人的交情就此背离了。但是少述并不这样认为。等到王安石再次被罢免宰相后回来,经过高沙。少述恰好闲居在这里。王安石于是急忙前去拜访,少述出来迎接他,只是相互安慰,两人都忘了自己政治上的失意和显达。少述于是挽留王安石,设酒宴款待他,两人痛快地谈论文学,直到天黑才散去。王安石说:“此次被罢官之后我就将退隐江湖,恐怕没有机会与你再见面了。”少述说:“这样的话,那我就更不去与你告别了。” 两人分别是,必然若失,都流露出依依 不舍的神色。此后,人们才知道两位先生的君子之交情(情谊)是很难揣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