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狼牙山五壮士》优质课 课件(48张)

文档属性

名称 6.《狼牙山五壮士》优质课 课件(48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11-01 20:02: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8张PPT)
6
狼牙山五壮士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
今天,我们来了解一个真实的故事,它发生在河北省易县的狼牙山。在这里,有一座特别的建筑——狼牙山五勇士纪念塔,它记录着五位英雄的动人故事。让我们就走进《狼牙山五壮士》,一起去认识这五位英雄。
导语设计
让我们通过概括小标题梳理故事内容吧。
梳理课文
朗读课文
扫清障碍
第一课时
接受任务—(
)—(
)—(
)—跳下悬崖。
诱敌上山
引上绝路
顶峰歼敌
马宝玉
葛振林
宋学义
胡德林
胡福才
让我们带着对五壮士的崇敬和颂扬之情,说出五位壮士的名字。
自由读第1自然段,用横线画出:五位战士是在什么情况下接受任务的?接受了什么任务?
接受任务—见壮心
初识英雄
勇于承担重任,不怕牺牲
敌我力量悬殊
1941年秋,日寇集中兵力,向我晋察冀根据地大举进犯。当时,七连奉命在狼牙山一带坚持游击战争。经过一个多月英勇奋战,七连决定向龙王庙转移,把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的任务交给了六班。
大规模地侵犯
是非正规作战。以袭击为主要手段,具有高度的流动性、灵活性、主动性、进攻性和速决性,并能广泛动员群众投入战争。游击战的精髓是敌进我退,敌退我进,敌疲我打,敌逃我追。遵循合理选择作战地点,快速部署兵力,合理分配兵力,合理选择作战时机,战斗结束迅速撤退五项基本原则的作战方式。游击战在中国有悠久的历史。公元前512年的吴楚之战中,就有游击性质的作战行动。
游击战争
重难点字书写指导
kòu

是指一只手举着有杈的棍子(或鞭子)的人,这种关起门来行凶的人不是好人,所以称为“寇”。
日寇
学写字
默读第2自然段,画出具体描写五位战士痛击敌人的句子。
诱敌上山—见壮行
班长马宝玉沉着地指挥战斗,让敌人走近了,才命令狠狠地打。
想象画面,读出他们对敌人的痛恨。
副班长葛振林打一枪就大吼一声,好像那个细小的枪口喷不完他的满腔怒火。
想象画面,读出他们完成任务的决心。
胡德林和胡福才这两个小战士把脸绷得紧紧的,全神贯注地瞄准敌人射击。
战士宋学义掷一颗手榴弹就把胳膊抡一圈儿,好使出浑身的力气。
lūn

是“匕”。
学写字
guàn

注意笔顺:竖折、横折、竖、横、竖、横折、撇、点。
全神贯注
聚精会神
更能体现出两个小战士战斗的专注。
形容注意力高度集中。
词语比较
作者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
战士宋学义掷一颗手榴弹就把胳膊抡一圈儿,好使出浑身的力气。
副班长葛振林打一枪就大吼一声,好像那个细小的枪口喷不完他的满腔怒火。
班长马宝玉沉着地指挥战斗,让敌人走近了,才命令狠狠地打。
胡德林和胡福才这两个小战士把脸绷得紧紧的,全神贯注地瞄准敌人射击。
表现出五位战士对日寇的痛恨和完成任务的决心。
动作
神态
指名读,读出对每位战士与敌人战斗到底的决心。
战士宋学义掷一颗手榴弹就把胳膊抡一圈儿,好使出浑身的力气。
副班长葛振林打一枪就大吼一声,好像那个细小的枪口喷不完他的满腔怒火。
班长马宝玉沉着地指挥战斗,让敌人走近了,才命令狠狠地打。
胡德林和胡福才这两个小战士把脸绷得紧紧的,全神贯注地瞄准敌人射击。
为了拖住敌人,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一边……打了下去。班长马宝玉沉着地指挥战斗……全神贯注地瞄准敌人射击。
面的描写
点的描写
点面结合
第2自然段既关注了人物群体,也写了每一位战士,想一想: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这样写既让我们感受到五位战士作为一个战斗群体的团结勇敢,又能感受到每一个战士的英勇顽强,塑造了令人印象深刻的抗日英雄个体和群体形象。
(课后第3题)
今天我们跟随作者的脚步认识了五位战士,感受到他们不怕牺牲的精神。下节课,我们将再次走进课文,感受他们对祖国和人民的爱、对敌人的恨。
第二课时
上节课我们通过抓重点词句体会到了五位战士的英勇善战,并了解了描写场面的一种方法:点面结合。今天我们继续了解这五位英雄。
让我们齐读第二自然段,再次感受五位战士的英勇善战。
结合提示,同桌互学:默读第三至九自然段,找一找运用点面结合的方法写场面的地方。
走进英雄
内容
相同之处
不同之处
第二自然段
第三至九自然段
聚集“点”,比较异同。
都抓住了人物的特点进行描写
对五个战士逐个进行了描写,是罗列多个点。
对马宝玉的描写更具体,这是一点一面交织。
他们是一群怎样的战士呢?让我们结合每一部分来体会。
准备转移时,摆在五位战士面前的是两条什么样的路?他们选择了哪一条?为什么?从第3自然段找出有关的语句读一读。
引上绝路—明壮志
面前有两条路:一条通往主力转移的方向,走这条路可以很快追上连队,可是敌人紧跟在身后;另一条是通向狼牙山的顶峰棋盘陀,那儿三面都是悬崖绝壁。走哪一条路呢?
生路
暴露主力部队
绝路
牺牲自己
怎么选?
为了保护人民群众和连队主力,班长斩钉截铁地说了一声“走”,带头向棋盘陀走去。战士们热血沸腾,紧跟在班长后面。他们知道班长要把敌人引上绝路。
坚决果断,毫不犹豫
体会到战士们对于班长所作决定的认同,以及舍生取义的决心。
朗读“走”时,要掷地有声,体现出班长态度之坚决,判断之果断。  
朗读指导
为了保护人民群众和连队主力,班长斩钉截铁地说了一声“走”,带头向棋盘陀走去。战士们热血沸腾,紧跟在班长后面。他们知道班长要把敌人引上绝路。
“点”的描写
“面”
的描写
这样有点有面的描写既让我们感受到五位战士作为一个战斗群体的团结勇敢,又能感受到每一个战士的英勇顽强,塑造了令人印象深刻的抗日英雄个体和群体形象。
观察图示,你发现了什么?
狼牙山东西、东南各长15公里,面积为225平方千米。环山共有五陀36峰,主峰莲花瓣海拔1105米,西北两面均为悬崖峭壁,山势险峻。东西两面稍缓,各有一条羊肠小路通向主峰,“阎王鼻子”“小鬼脸”等险要之处非贴壁不可逾越。
为什么称这条路为绝路?
为了不让敌人发现群众和连队主力。
不是,为了群众和部队的安全,他们义无反顾地选择了死亡,表现了不畏牺牲的英雄气概。
为什么要选择这条路?这仅仅是把敌人引上绝路吗?
顶峰歼敌—看壮举
五壮士把敌人引上顶峰后,是怎么做的?小组合作朗读4、5自然段,找出描写五壮士英勇杀敌的词语。
石头砸得很密集,非常迅猛,非常有力。
他刚要拧开盖子,马宝玉抢前一步,夺过手榴弹插在腰间,猛地举起一块大石头,大声喊:“同志们!用石头砸!”顿时,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位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
比喻
当机立断、有勇有谋和对敌人的仇恨。
朗读“同志们!用石头砸!”时,要坚定、果断,读出对敌人的痛恨。
朗读指导
他刚要拧开盖子,马宝玉抢前一步,夺过手榴弹插在腰间,猛地举起一块大石头,大声喊:“同志们!用石头砸!”顿时,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位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

的描写
“面”
的描写
点面结合
小讨论:和原句对比读,哪句话给你印象更为深刻?
拾起一块石头,大声喊:“同志们!用石头扔!
猛地举起一块磨盘大的石头,大声喊:“同志们!用石头砸!
比较句子
体现出五壮士对敌人的仇恨,与敌人血战到底的决心。
两个“带着”,后一个语气更强,“砸”前稍做停顿,“砸”读重音。  
朗读指导
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位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
*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位壮士的决心,
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
*短跑运动员像离弦的箭一样带着自己的决心,带着全国人民的期望,向终点奔去。
仿照下面句子写一句话。
请同学上台演一演五壮士是如何战斗的。
壮士们战斗时说些什么?他们的表情和动作是怎样的?
英勇跳崖—感壮言
五壮士胜利完成任务后,是怎样高喊着口号英勇跳崖的?这表现了什么?找出五壮士跳崖的语句。
铭记英雄
五位壮士屹立在狼牙山顶峰,眺望着群众和部队主力远去的方向。他们回头望望还在向上爬的敌人,脸上露出了胜利的喜悦。
这是对五壮士的神态描写,同时也是“面”的描写。体现了五壮士为能保护群众和连队主力而感到欣慰和自豪。
班长马宝玉激动的说:“同志们,我们的任务胜利完成了!”说罢,他把那支从敌人手里夺来的枪砸碎了,然后走到悬崖边上,像每次发起冲锋一样,第一个纵身跳下深谷,战士们也昂首挺胸,相继从悬崖往下跳。狼牙山上响起了他们壮烈豪迈的口号声:
语言动作
这样有点有面的描写既突出了班长的身先士卒,又让我们体会到五壮士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中国共产党万岁!”
这是英雄的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声音!这声音惊天动地,气壮山河!
体现了五壮士对敌人的无比仇恨和将抗战进行到底的决心。
对祖国、人民的无比热爱和不怕牺牲、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中国共产党万岁!”
这是英雄的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声音!这声音惊天动地,气壮山河!
齐读这句话:
这时,你认为称他们“五壮士”合适,还是“五战士”合适?为什么?
  
互动课堂
狼牙山五壮士
诱敌上山
引上绝路
顶峰歼敌
英勇跳崖
见壮行
见壮志
见壮举
见壮言
视死如归
不畏牺牲
接受任务
见壮心
结构梳理
本文记叙了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某部七连六班的五位战士为了掩护群众和部队的转移,
,把敌人
,最后
的故事,表现了五位壮士


的革命精神和英雄气概。
诱敌上山
引上狼牙山顶峰
仇恨敌人
勇于牺牲
英勇跳崖
热爱
祖国
主题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