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音版 初音七上 2.1青年友谊圆舞曲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音版 初音七上 2.1青年友谊圆舞曲 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8.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音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20-10-31 21:38: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青年友谊圆舞曲》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习了解音乐知识——圆舞曲,学会唱歌曲《青春友谊圆舞曲》。
2.学习三拍子的击拍图式,并体会三拍子的强弱弱规律。
3.?提高学生学习音乐并参与音乐表现的能力,并教育学生珍惜友谊。
教学重难点:
1. 感受三拍子的强弱弱规律。
2.表演唱中身体动作的表现及加入打击乐器进行伴奏。
教具准备:
课件、多媒体、碰铃、铃鼓。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打击乐导入,判断一下是几拍子?
学生讨论后回答:三拍子
今天老师就带大家一块走进《缤纷舞曲》,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舞曲。
引入音乐知识——舞曲,圆舞曲。
根据舞蹈节奏写成的乐器乐曲或声乐曲称为舞曲。
舞曲一般根据节拍或特性节奏区分为:
三拍子舞曲(圆舞曲) 二拍子舞曲(波尔卡) 四拍子舞曲(探 戈)
圆舞曲(Walzer) 又称华尔兹,它起源于奥地利民间的一种三拍子舞蹈,由于舞蹈时需由两人成对旋转,因而被称为圆舞曲。19世纪风行于欧洲各国。
圆舞曲的特点:
节奏明确、轻快
旋律流畅、热情
节拍感鲜明,第一拍重音较为突出
导入新课
《青年友谊圆舞曲》,歌曲背景介绍。
歌曲作于1955年。最初,这首歌唱响在当年的国庆节联欢晚会上,成为天安门广场狂欢人群跳集体舞的伴奏音乐。此后多年在群众中广为流传。2009年,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60周年,这首歌又一次回响在天安门广场的联欢晚会上。众多党和国家领导人与广大群众在这首歌的旋律中欢歌曼舞,使天安门广场汇成一汪欢乐的海洋。举国欢腾的歌舞表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热爱祖国的真挚感情,也表达了人们对祖国和谐发展、繁荣富强的衷心祝福。
三.学唱歌曲:
教师范唱《青年友谊圆舞曲》,让学生欣赏。
提问这首歌分为几句:共6句。
3.学生跟琴学唱歌曲《青年友谊圆舞曲》。注意乐句的断和连。
4..让学生画出旋律线。歌曲的旋律进行方式以小跳、大跳为主,形成一条跌宕起伏的旋律线,与此周是,又穿插着级进和同童重复的旋律进行方式,从而使歌曲在热情洋溢中增添了一种优美抒情的色彩。
选择三拍子的击拍图示,并用右手练习,为歌曲《青年友谊圆舞曲》击拍,感受圆舞曲的特点。
演唱最后一句歌曲,并让学生演唱中注意强弱的变化。
再次齐唱歌曲。
四.巩固提高:学习自然大调音阶,熟悉音与音之间的固定关系。
五.实践创造:欣赏一段演唱视频,了解华尔兹的舞步。
教师起舞示范动作,学生共同起舞。
六.观看世界级的华尔兹表演。
七.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唱了《青年友谊圆舞曲》,歌曲旋律活泼、优美,表现了青年人热爱和平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我们在生活中要珍惜友谊,热爱和平。
教学反思:
??? ?在本学期初一教材中,第二单元为缤纷舞曲主题,第一节课我教唱了《青年友谊圆舞曲》。这首歌曲短小但不失活泼,全曲热情充满青春的活力。这节课我的重点放在了让同学们听和指挥三拍子以及通过认读五线谱把曲调唱准确两方面。
???? ?三拍子是强弱弱的舞蹈感觉,是同学比较有兴趣也比较好掌握的节奏。我在导入中引入大长今主题曲《希望》、流行歌曲《爱的华尔兹》、世界名曲《春天圆舞曲》,让学生比赛先拍手拍出三拍子。学生兴趣比较高涨。在初听《青年友谊圆舞曲》时,要求学生第一段歌词熟悉乐曲感觉,第二段歌词拍手三拍子强弱弱。在随后教唱完歌曲后,引入三拍子指挥,让同学正确而自信的指挥出歌曲,把握圆舞曲的情绪。
我用《青年友谊圆舞曲》作伴奏背景的舞蹈表演直接点明了主题“圆舞曲”,消除了借班上课学生的陌生感,同时也让学生熟悉了本节课的演唱歌曲。我觉得这部分安排是非常不错的。其次,在各个教学环节上,把拍号、调式、调号、强弱规律等基础知识很好的融进教学中,很好的完成了新课标的对音乐知识技能的要求。同时,融入了柯尔文手势,唱了二声部的发生训练,为后面的唱歌教学和合唱打下基础。然后,让学生找情绪对比的句子,直接把唱会歌和唱好歌同时进行,这也是新课标的新的要求。接着,二声部合唱的加入,主动引导学生学会倾听,注意声音的均衡,这一点也是紧扣了新课标的要求。总的来说,吴老师的课很好的体现了新课标的新要求,有很多值得我学习的地方。当然,也有一些小细节的地方,我觉得也可以拿出来说一说。课前圆舞曲的导入,应该在课中更好地深入,加深学生对圆舞曲的理解。然后在伴奏这块,伴奏带的前奏结束小节是X?X?X?|?X?X?X?|,而教师的钢琴伴奏的结束小节却是X?X?X?|?,我觉得钢琴伴奏可以再加一小节,和伴奏带形成统一。这样学生在演唱时,就不会茫然了,能更好更整齐的演唱歌曲了。
最后让学生更好的掌握三拍子华尔兹的舞步,我让学生观看了华尔兹世界比赛的视频,结合课文的拍子与学生共舞,气氛相当的不错,非常的活跃,着重引导学生去感受、体验维也纳圆舞曲的风格特点,并充分发挥想像力,体会该圆舞曲的情景,让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去感受,获得不同审美体验。掌握圆舞曲的节拍,加强了学生对三拍子的体验。采取让学生参与表演的方式进行互学互助,老师成为了音乐活动的参与者、组织者,学生则各个成为了表演者、参与者。这种方式为学生提供了更多尝试、探索和体验音乐的时间和空间,有了学习的自主权,同时学生的个人潜能更得到充分发掘和展示,树立了学习的自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