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5张PPT)
----花凉初中理化生教研组
2011年9月
趣闻轶事:手抓子弹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名法国飞行员在2000米的高空飞行的时候,发现脸旁有一个小东西,飞行员以为是昆虫,敏捷地一把抓了过来,令他吃惊的是,抓到的竟是一颗德国子弹.想一想这名法国飞行员怎么会有这么大的本领呢
视频欣赏:
图片欣赏
图片欣赏
图片欣赏
图片欣赏
日本茨城县鹿岛町与中国上海市的距离,由于板块运动每年缩短2.9cm
珠穆朗玛峰正以平均每年1.8cm的速度上升
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
我们生活的世界因为运动而精彩
第十二章 运动和力
一、运动的描述
判断足球场上哪些物体是运动的?判断的标准是什么?
想一想
运动的物体位置发生了变化
我们说某个物体是运动的(或者静止的)是相对于选定
的标准物体而言的。
评一评:乘客动与不动
想一想
参照物选择要注意的问题?
1、任意的(自身除外)
2、假定不动
3、常选地面
将课本放在课桌上,再将文具盒放在课本上,用手慢慢 拉动课本,观察并思考:
1、如果以课桌为参照物,文具盒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2、如果以课本为参照物,文具盒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运动
静止
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文具盒
课本
课桌
做一做
研究对象
参照物
描述结果
相对于
位置是否变化
位置变化
位置不变
判断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方法
分析过程
试一试
由于选取的参照物不同,描述的结果也会不同,
因此,物体的运动或静止是相对的,相对于参照物而言的
选用不同的参照物描述同一个物体的运动会怎样?
演一演
请两个同学按下面的要求到讲台前表演(注意多种方法):
1、两同学相对静止,怎样表演?
2、两同学相对运动,怎样表演?
小小竹排江中游, 巍巍青山两岸走。
诗词歌句中的“运动与静止”
青山 或两岸
竹排
参照物是什么?
天体间的“运动与静止”
1、我们通常所说的“太阳东升西落”,是以谁为参照物呢?
2、而地理学科中所说的“地球绕着太阳转”又是以谁为参照物呢?
3、地球同步卫星与地球一起在做同步运动,如果以地球为参照物,地球同步卫星是运动还是静止?
(观看动画)
地球
太阳
趣闻轶事中的“运动与静止”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名法国飞行员在2000米的高空飞行的时候,发现脸旁有一个小东西,飞行员以为是昆虫,敏捷地一把抓了过来,令他吃惊的是,抓到的竟是一颗德国子弹.这名法国飞行员怎么会有这么大的本领呢
答案:飞行员与子弹飞行的速度、方向相同,他们相对静止。
精彩的故事
练一练:
静止
运动
题型一:请你判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
静止
运动
运动
1.甲乙两人并肩向前走,如果以乙作参照物,甲是____ 的,路旁的树木是 的;如果以地面为参照物,甲是 的。
2.我国刚刚发射的嫦娥卫星是月球同步卫星,如果以月球为参照物,它是 的, 而以地球为参 照物,则它是 __ 的。
1、“月亮穿过云层”,月亮的运动以_____为参照物
云层
题型二:请你判断题中所选的参照物
练一练:
2、坐在逆水行驶的船中的乘客,我们说他是静止的,所选 择的参照物是( )
A.河岸上的树 B.船舱 C.迎面驶来的船 D.河水
3、如图所示,受油机与大型加油机在空中以同样的速度向同一方向飞行,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选地面参照物,受油机是静止的
B.选受油机为参照物,加油机是静止的
C.选加油机为参照物,受油机是运动的
D.选地面为参照物,加油机时静止的
B
B
结束曲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课堂小结
2、机械运动:物体位置的变化。
1、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
3、参照物:被选作标准的物体。
4、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是相对参照物而言。
1、课本第30页的“动手动脑学物理”。
课外作业
2、中国飞人刘翔跑110米栏,到底有多快?请同学们预习下节课内容,找到答案。《运动的描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参照物的概念。
2.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二、过程与方法
能够运用实例解释机械运动及其相对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建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2.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观察、想象、讨论等双边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涉及的物理学知识。
【教学重点】
机械运动,物体运动或静止的判断。
【教学难点】
参照物的概念及参照物的判断。
【教学方法】
观察讨论法,实验法,演示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趣闻轶事: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名法国飞行员在2000米的高空飞行的时候,发现脸旁有一个小东西,飞行员以为是昆虫,敏捷地一把抓了过来,令他吃惊的是,抓到的竟是一颗德国子弹。这名法国飞行员怎么会有这么大的本领呢?(想知道答案吗?先不告诉你,本节课会告诉你为什么?先看一段视频)
二、探究新知
1.运动的普遍性
教师播放视频动画,知道“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我们的世界因为运动而精彩”,生活中看似不动的物体是否也在运动?地球表面的一切物体如房屋都随地球一起公转、自转,毛主席的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就是说明地球自转的,因此我们说“运动是绝对的”。
2.机械运动的概念
(1)运动是多样的,人的思维、生命的成长、化学变化等等都是不同的运动形式,本节研究最简单的运动形式,播放足球比赛视频,让学生试着说一说足球场上哪些物体是运动的,你判断的标准是什么?
(2)教师进行总结,指明这里是运动的最简单形式,物理学上叫做“机械运动”,即物体位置的改变。
(3)虽然机械运动是运动的最简单形式,但是生活中描述一个物体是否运动并不容易。引出研究对象、参照物等概念。
3.参照物的概念
(1)教师播放“乘客动与不动”动画,提出问题。
(2)教师指出:我们在研究一些问题的时候,常常需要选择一个参考的标准,例如:在谈论一个人高矮的时候,如果你把潘长江作标准或许他很高,但是如果你用姚明做标准,那么他就很矮了。我们把描述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提示学生参照物选择应注意的哪些问题?在描述物体运动静止时,如果选择的参照物不同,结果回怎样呢?
4.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1)学生动手实验:做一做
将课本放在课桌上,再将文具盒(或圆珠笔等)放在课本上,用手慢慢拉动课本,观察并思考:
如果以课桌为参照物,文具盒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如果以课本为参照物,文具盒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2)教师由学生实验,分析出物体的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
(3)师生交流,总结判断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的方法(运动和静止是相对于参照物而言,观看视频,研究物体的运动情况。)
(4)展示影像资料,理思考物体运动或静止的相对性。(我们已经对运动静止有了较全面的理解,下面让我们也行动动起来,体验一下运动静止奥妙)
(5)演一演:请两名学生按要求表演,解释说明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运动和静止在生活中的实例很多,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多彩的生活,学以致用。)
三、巩固练习
1.教师出示“古诗词、歌曲”中的诗句,利用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体会意境。
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动画展示)
2.天体间的“运动与静止”
(1)我们通常所说的“太阳东升西落”,是以谁为参照物呢?
(2)地理学科中所说的“地球绕着太阳转”又是以谁为参照物呢?
(3)地球同步卫星与地球一起在做同步运动,如果以地球为参照物,地球同步卫星是运动还是静止?(动画展示)
3.趣闻轶事中的“手抓子弹”的解释
四、课堂小结:学生谈收获,教师出示课件总结。(从这节课我们知道:生活中很多看似很简单的问题,如果我们能够深入下去,会发现很多有趣的现象,就像今天所学的运动一样,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做一个有心人,学会观察、学会思考,或许你会有很多惊奇的发现。)
五、课下作业
1.课本第22页的“动手动脑学物理”。
2.中国飞人刘翔,跑110米栏的运动到底有多快,学生预习下节课内容,找到答案,下节课交流。
附:板书设计
运动的描述
运动是绝对的
机械运动:物体位置的变化
参照物:被选作标准的物体
(1)任意(自身除外)
(2)假定不动
(3)一般选地面
四、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是相对于参照物而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