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芽的发育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性目标
1.描述芽的类型和叶芽的结构。
2.识别常见植物的叶芽、花芽和混合芽。
3.阐明芽和枝条之间的发育关系。
4.举例说明植物的顶端优势及其在农业生产中的实际应用。
(二)技能性目标
1.尝试整枝打杈的一般方法。
2.运用顶端优势原理解决生产生活中常见的整枝、打杈等问题。
(三)情感性目标
参加农业生产的摘心、除芽练习,养成热爱劳动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叶芽的结构
难点:芽的发育
三、教学方法
实物展示、分组讨论,视频资料等。多媒体教学与自主学习相结合。
四、课型:新授课
五、课前准备
杨树枝条 切开来的包菜若干 多媒体课件 视频
六、教学过程
1.芽的类型
展示课前准备好的带芽的枝条。
组织学生观察、分析、讨论,芽分类的标准和名称。
总结:(1):按着生位置区分,可分为顶芽、侧芽。
按将来发育成什么分,可分为叶芽、花芽、混合芽。
(2)顶芽有可能是叶芽,也有可能是混合芽或花芽,但发育成枝条的芽,应该是叶芽或混合芽。
(3)利用杨树枝条做总结。
2.叶芽的结构:
利用一棵纵切开的圆包菜。包菜实际上是叶球,但是可以把它们比喻成叶芽,即中间的基部是芽轴,芽轴的顶端有生长点,生长点两侧有叶原基和幼叶,幼叶的叶腋有芽原基。
同学们思考叶芽与枝条之间的关系。能否试着把叶芽各部分结构同枝条各部分结构用线连起来。
利用多媒体播放叶芽的发育过程视频,向学生展示叶芽各部分发育的过程。组织学生总结叶芽各部分发育的结果。并得出结论:叶芽是未发育的枝条。
3.顶端优势的原理及利用
我们经常呢看到这样的情形:棉花长得很旺盛,农民却要把顶芽掐掉;校园的植物经常会由工人去进行修剪,这是为什么呢?
科学家经过研究发现,在一株植物上,通常会出现顶芽的生长发育较快,而侧芽的生长发育受到抑制的现象,这叫做顶端优势。在生产中,人们根据这一特性,对不同的植物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例如,对果树、棉花、番茄等植物,可以去掉顶芽,促进侧芽的生长发育,植物就会多开花、多结果,从而提高水果、棉花、番茄等的产量;有些行道树长到一定的高度,去掉顶端,侧芽迅速发育,使树冠增大,就能增加它们的遮阴面积;而材用植物,应及时摘去侧芽,保护顶芽,使主干长得又高又直。
请同学们根据课本12---13页的知识,思考问题:
顶端优势原理的应用
(1)要使果树的枝条多些以增加产量(抑制顶端优势的措施):
(2)要使林木长得笔直高大(促进顶端优势的措施):
(3)修剪果枝要去掉老弱病残枝条的原因:
(4)棉花“摘心打顶”的目的:
学生自主学习,然后教师提问:
(1)(去顶芽留侧芽)“摘心打顶”
(2)(去侧芽留顶芽)树木高大笔直
(3)增加通风透光,集中养分,提高果实品质和产量
(4)促进侧芽生长,使枝叶繁茂,提高产量
顶端优势的强弱,因植物种类而不同。松、柏等植物主干顶端优势很强,近顶端侧枝生长缓慢,远离顶端的侧枝生长较快而形成宝塔形树冠。例如,雪松是典型的塔形树冠,高大挺拔,但水稻、小麦等植物顶端优势则不明显。
(三)巩固练习:
公路两边种植的法国梧桐,为了遮荫多,栽培时应该注意到的是( )
A.保护侧枝的侧芽 B.摘除主干的顶芽
C.保护主干的顶芽 D.摘除侧枝的顶芽
答案:B 促进植物多生分枝的办法是打破植物的顶端优势
(四)课堂总结
1.芽的类型
2.叶芽的结构及作用
3.顶端优势的原理及应用
课堂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