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论语》十二章
学习目标:1、理解各则语录;
2、整理积累语言材料;
学习重点:读懂《论语》十二则,掌握其中的学习方法和态度等;
学习难点:读懂《论语》十二则,掌握其中的学习方法和态度等,并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深入感受《论语》精髓。
春秋战国思想家?
孔子
孟子
老子
荀子
墨子
庄子
有人说:若中国人不知道孔子,不 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国人;知道了孔子, 而不知道《论语》,也不能算是有思想 的中国人。1988年,77位诺贝尔奖得主 在巴黎集会的宣言中说到:“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就要从中国的孔子那里寻找智慧。从中国的孔子那里寻找智慧,就要从《论语》里面去寻找智慧。由此可见,孔子是一位对中国乃至世界都影响深远的文化巨人。”请同学们就你所找到的关于孔子的资料拿来和老师、同学们一起分享。
2005年是孔子诞辰2556周年,为此,全世界包括中国、香港、台湾、韩国、日本、新加坡、美国、德国等地都举行了盛大的祭孔活动。
你知道吗?
相传孔子出生地----山东曲阜尼山全貌
孔庙:
祭祀孔子的地方
孔林:
是孔子及其
家族的专用墓地
孔庙
祭祀孔子的地方
孔府
孔子嫡系子孙居住地
孔府:
孔子嫡系子孙
居住地
孔府一角
二堂内景
三堂内景
后堂楼内景
圣府大门
孔 子 肖 像
人物及作品简介
孔子(前551-前479),名( ),字( ) ,鲁国陬(zōu)邑(yì)(今山东曲阜[fù] )人。中国( )末期伟大的( )家、( )家和( )家,( )学派的创始人。被誉为“千古圣人”,世界十大思想家之首。
丘
仲尼
春秋
政治
思想
教育
儒家
(二)人物及作品简介
孔子早年丧父,家境衰落。年轻时曾做过“委吏”(管理仓廪)与“乘田”(管放牧牛羊)。虽然生活贫苦,孔子十五岁即“志于学”。他善于取法他人,曾说:“三人行,必有吾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他学无常师,好学不厌,乡人也赞他“博学”。 孔子“三十而立”,并开始授徒讲学。凡带上一点“束修”的,都收为学生。孔子办学已名闻遐迩。私学的创设,打破了“学在官府”的传统,进一步促进了学术文化的下移。
曾周游各诸侯国13年,未被接受。晚年致力于教育工作和整理古典文献,编辑、整理有《诗经》《尚书》《周礼》《礼记》《仪礼》《易经》《乐经》等,并编著有《春秋》。后世称他为“圣人”。
孔 子
思想核心是“ ”,即仁爱、爱人。在政治上主张施行“ ”,提倡德治和教化。
仁
仁政
答对啦!
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和恕——仁者,慈悲也、爱人也;恕者,宽容也、宽恕也。
儒家的思想影响了中国两千多年,其精华部分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
孔子,首开私人讲学之风。相传弟子3000,著名的72人。他整理了《诗》《书》,并且 了《春秋》。对古代文化的保存和流传起了重大的作用。
编修
圣人之言 行身之则 ----《论语》
《论语》 记录(
)的书,共二十篇,
是( )经典之一,也是我国第一部( )的散文集。
孔子及其
弟子言行
儒家
语录体
《论语》属语录体散文。内容有孔子
谈话,答弟子问及弟子间的相互讨论。
返回
语录体
《论语》的众多版本
返回
《论语》
南宋时,朱熹把它列为“四书”之一,成为儒家的重要经典。
宋朝宰相 曾赞颂说“半部《论语》治天下”。
《大学》《论语》《中庸》《孟子》
赵普
《诗》《书》《礼》《易》《春秋》
五经:
记住了吧!
《论语》
《论语》是过去蒙童教育的必读书。人们一直坚持通背全书。原因有三:一是书中的话常被引用;二是多背能帮助我们熟悉文言文的表达方式和习惯用语;三是能帮助我们了解书中的历史掌故。
你知道吗?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
愠,不亦君子乎?
(一)
应该这样断句
试一试:给下列句子断句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yuè
yuè
yùn
yùn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
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
不信乎?传/不习乎?
(二)试为下列句子断句: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
乎?传不习乎?”
应该这样断句
xǐng
xǐng
wèi
wèi
chuán
chuán
子曰:“温故而知新,
可 以为师矣。
(三)你知道该怎么断句吗?
[可以这样]
子曰:“温故/而知新,
可 /以为师矣。
(四)请划分节奏: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这样划节奏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wǎng
wǎng
dài
dài
做好笔记,调整状态。
下面的有难度哦!
子曰:“学而/时 习 之,:
不亦 / 说乎?有朋 / 自远方来,不
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
名词作状语
复习
通“悦”愉快
也
志同道合的人,古今异义
却,表转折
了解
生气,发怒
(一)梳理掌握生难字词
从
代词,代知识
君子乎?
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固定句式:“不亦……乎?”译作“不也是……吗?”
yuè
yùn
表承接,然后
先生,指孔子
按时
子曰:“学而/时 习 之,不亦 /
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一)
孔子说:“学习了(知识)就按一定的时间地复习它,不也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发怒,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译一译:
这一则讨论的是修身做人
子曰:“学而/时 习 之,不亦 /
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一)
讲学习方法的是第 句 。
讲学习乐趣的是第 句 。 “朋”旧注:“同门曰朋。”跟现在说的“同学”“同班”相近。 这里指的是志同道合的人。
讲个人修养的是第 句。
想一想:
一
二
三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
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
不信乎?传/不习乎?
每天,名词作状语
反省
替
谋划,办事
忠诚,尽心竭力
真诚,诚实
Chuán,老师传授的知识,动作名
温习,复习
(二)梳理掌握生难字词:
交 往
泛指多次
表转折
xǐng
wèi
固定句式:“不……乎?” 译作“是不是……呢?”
可见古代治学人非常重视品德的修养。
【“忠”“信”为“传习”之本】
[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竭尽了全力了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呢?”
这一则讨论的是修身做人
曾子对自己有什么要求?
忠(尽心尽力)信(诚实)习(温习)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
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
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有”同“又”
迷惑,疑惑
在
随
随心所欲
逾,超过 、越过矩,规矩、法度
(三)生难字词:
能听进不同意见
指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
连词,表修饰
站立,站得住,这里可以理解为独立做事情。
wèi
翻译:先生说:“我十五岁时,有志于做学问。到三十岁,能独立做事情。到四十,我不为我所做的事情而迷惑。到五十,我懂得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到六十,我能听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我随心所欲,也不会逾越法度规矩了。”
段解:孔子自述他学习、修养、精神境界不断提升的过程。
第三章: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课文
评讲
子曰:“温故/而知新,
可 /以 为 师矣。
就,表承接关系
学过的知识,
形容词作名词
可以
(四)梳理掌握生难字词:
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
凭借
(之:这一点)
当,做
可以:
古今异义
孔子强调独立思考的必要性,强调有创造性的见解和新发现的人才可以做老师。
【记问之学,不足为师;强调独立思考的必要性】
[译]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就可以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可以凭借这一点当老师了。
这一则讨论的是学习方法
(五)疏理掌握生难字词
子曰:“学而不思/则 罔,
思而不学/则殆。”
迷惑
那么,就
疑惑
却,表转折
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光空想却不读书就会疑惑。”
这一则讨论的是学习方法
译一译:
谁来帮我解释一下这些词的意思?
“贤哉,回也!一箪(dān)食,一瓢饮
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感叹语气,多用于句尾
反省
替
能忍受
忠诚
(六)生难字词:
讲道德修养
那种的乐趣
表转折
古代盛饭的圆形竹器
wèi
赞扬颜回安贫乐道的精神。
孔子说:“多么有贤德啊,颜回!一竹筐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的忧愁,颜回却不改变他好学的乐趣。多么有贤德啊,颜回!”
这,代词
(七)疏理掌握生难字词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hào)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代词,......的人
以......为乐趣
学问和事业
孔子说:“对于学习,知道怎么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不如以学习为乐趣的人。”
这一则讨论的是学习兴趣的重要性
译一译:
谁来帮我解释一下这些词的意思?
形容词作意动
“饭疏食饮水,曲肱(gōng)而枕之,
,, 古今异义
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讲道德修养
吃饭,名作动
吃粗粮
(八)生难字词:
胳膊
对,对于
代词,这
“水”指冷水
枕着它
名作动
连词,表修饰
连词,表修饰
连词,和
富安中学刘瑛
翻译: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曲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说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段解:道德修养,不义之财不能取,提倡“安贫乐道”。
第八章: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gōng)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
字词解释:
(1)饭:这里是吃饭的意思,名作动。
(2)水:古代汉语中,“水”指冷水;“汤”指热水。
(3)曲肱:(gōng)肱,胳膊,弯着胳膊。
(4)于:介词,对,对于。
课文
评讲
做好笔记啊!
辛苦啦!
做好笔记啊!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 其 善者 / 而 /从
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于此,在其中,兼词
几个人
选择
(九)梳理掌握生难字词:
走
代词,代“善者”
代词,他们的
好的方面
就,表承接
跟从,学习
讨论道德修养,学习态度
(九)译一译
孔子说:“几个人一同走路,在其中必定有可以作我老师的人。(我要)选择他们的好的方面(优点)来学习,(看到自己也有)他们那些不好的方面(缺点)就要改正。”
这一则讨论的是学习态度
到处有老师,到处有可学的知识,选取长处来学,以其短处为鉴戒。
【要向一切人学习,随时随地都要学习】
子在川上曰: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河,河流
代词,这,指河水
流逝
(十)梳理掌握生难字词:
教育弟子要珍惜时间。
的时光
语气词,“啊”
舍弃
富安中学刘瑛
翻译:孔子站在河岸上感叹道:“时光像流水一样流逝,日夜不停。”
段解:教育弟子要珍惜时间。
第十章: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词语解释:
(1)川:河,河流(2)逝者:指流逝的时光。逝,流逝
(3)斯:代词,这,指河水(4)夫:语气词,“啊”
(5)舍:舍弃。
课文
评讲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
匹夫不可夺志也。”
军队的通称
普通人,男子汉
流逝
(十一)梳理掌握生难字词:
讨论道德修养
的时光
语气词,“啊”
舍弃
可以:
一个人应该坚定信念,矢志不渝。
富安中学刘瑛
翻译: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普通人的志向却不可改变。”
段解:孔子说这话的目的是告诉学生,一个人应该坚定信念,矢志不渝。
第十一章: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罕》)
重点字词:
三军:军队的通称。古制,12500人为一军
匹夫:普通人,男子汉。
课文
评讲
子夏曰:“博学而笃(d?)志,
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忠实,坚守
仁德
代词,这
(十二)梳理掌握生难字词:
连词,表并列
连词,表并列关系
当前
讨论道德修养
翻译:子夏说:“广泛地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并且能多考虑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啊。”
段解:道德修养,“博学而笃志”。
第十二章:
子夏曰:“博学而笃(d?)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重点字词解释:
1、子夏:孔子的学生中贡献最大者之一。姓卜,名子夏,才思敏捷,以文学著称,被孔子许为“文学”科的高才生。子夏为学时,因常有独到见解而得到孔子的赞许。
2、笃(d?):忠实,坚守。
3、切问而近思:恳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
4、仁:仁德。
课文
评讲
该你啦!
富安中学刘瑛
二、学完全文后,你认为全包含的思想内容有哪几个方面?
①学习方法
②学习态度
③修身做人
请用不同的符号标示出三方面有关的句子。
课文
评讲
富安中学刘瑛
学习方法: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第一章)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第四章)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第五章)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第十二章)
《论语》包含的思想内容
富安中学刘瑛
学习态度:
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第六章)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第七章)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第九章)
《论语》包含的思想内容
富安中学刘瑛
修身做人: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第一章)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第二章)
贤哉,回也!(第六章)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第八章)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第九章)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第十一章)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第十二章)
《论语》包含的思想内容
你知道吗,七中教学楼的过道上的标语是什么吗?
你知道吗,“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每个士子(读书人)的人生理想。
以仁义礼智 成修齐治平
读了这十则《论语》我懂得了……
(学习方法、学习态度、修身做人
等方面的知识……)
读进生活,读出感悟
请选择《<论语>十二章》中的一章或一句试做解读。
友情提示: 可选用生动的小故事;
可结合自身的生活体验;
可利用相关背景资料;
可引用相关格言警句;
……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孔子学识渊博,但从不自傲。
有一次他周游列国时,在去晋
国的路上,遇见一个七岁的孩
子拦路,要他回答两个问题才
让路。一个问题是:鹅的叫声为什么大。
孔子答道:鹅的脖子长,所以叫声大。孩
子说:青蛙的脖子很短,为什么叫声也很
大呢?孔子无言以对。他惭愧地对学生
说,我不如他,他可以做我的老师啊!这
个事例证实了哪则格言?
孔子的故事
文中“君子”指的是什么人?联
系孔子经历,你从中感受到孔子
哪些自由的人格呢?
孔子一生际遇坎坷,但这位大智者能从理
智上保持一种心理平衡,表达出一种坦荡
旷达的气度,自谓之“不愠”,这种“不汲汲于富贵,不戚戚于贫贱”的精神足可为百世之师。
谁来帮我?
以仁义礼智
成修齐治平
让我们共勉
复习巩固
富安中学刘瑛
想一想
“三省”指哪三方面?请用现代汉语回答。
为别人谋划诚心诚意了吗?
与朋友交往诚实了吗?
老师传授的知识去复习了吗?
富安中学刘瑛
《论语》背诵默写巩固训练
1.《论语》中阐述学习与思考关系的句子是: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治学的人必须注重的品德修养的句子: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3.在生活中,表示应当向有长处的人学习的句子是: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4.随着年龄的增长思想境界逐步提高的句子是: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5.在学习中我们应奉行的正确态度是: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6.亚运在广州举办,全市人民喜迎各国嘉宾,《论语》中有一句话可以表达这种喜悦的句子是: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7.别人不了解自己却不生气,也是有道德修养的人的句子是: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8.面对不义之财,孔子的态度是: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从课文找出与下列意思相对应的格言。
1、孔子强调独立思考的必要性。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2、孔子谈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3、孔子强调学习别人长处,借鉴别人短处。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4、孔子强调要向一切人学习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
富安中学刘瑛
看谁填的对
(1)怎样对待“学习”与“思考”的关系?孔子?说——————————,?————————。
(2)?不义之财孔子怎样看。
——————————,——————————。
(3?)在全国中学生夏令营开营仪式上,主持人说:“?————,————。对远道而来的朋友,我们感到由衷的高兴,欢迎大家来这里!”
(4)孔子认为读书与求学的态度是————————,——————————。
(5)曾子以为治学的人应该重视品德修养的句子——————,——————,——————。
(6)孔子对于学习要常复习是—————————
富安中学刘瑛
看谁填的对
(7)《论语》中说向一切人学习,随时随地都要注意学习的句子___ __,__ __。
(8)孔子自述自己学习与修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9)孔子教育学生珍惜时间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10)?孔子告诉学生一个人应该坚定信念,矢志不渝是________,_______。
(11)子夏的学习方法是:——————,—————。
(12)孔子强调虚心学习别人的长处,克服自己的短处的句子是 ——————————————
做好笔记啊!
辛苦啦!
做好笔记啊!
1.学习方法
2.学习态度
3.个人修养
学而时习之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请按方法、态度、修养将各则分类。
145则
9则
大家一起做!
个人
修养
人不知而不愠
吾日三省吾身… …
贤哉,回也… …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
浮云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
可夺志也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
思
请按方法、态度、修养将各则分类。
8911
12则
126则
大家一起做!
归纳总结
温故知新
课文中出现的成语
随心所欲
三人行,必有我师
不亦乐乎
箪食瓢饮
课文中的成语
富贵浮云
逝者如斯
择善而从
疏食饮水?
课文中的成语
乐在其中
匹夫不可夺志
不舍昼夜
归纳总结:
一词多义
通假字
词的活用
特殊句式(四个)
学文言文要掌握六大板块
古今异义
例如:三
成语
判断句、倒装句、被动句、省略句
归纳总结
辛苦啦!
做好笔记啊!
富安中学刘瑛
共2个
通假字,有几个?
1.不亦说乎
说 通 悦 ,意思是 愉快
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有 通 又 ,意思是 古人在两位数的整数和零数之间常常加
古今异义,有几个?
共8个
古今异义:
1.有朋自远方来(古义:志同道合的人。今义:朋友)
2.不亦君子乎(古义:道德上有修养的人。今义:人格高尚的人)
3.可以为师矣(古义:可以、凭借,是两个词。今义:可能、许可。)
4.学而不思则罔(古义:迷惑、迷茫而无所适从。今义:蒙蔽,没有。)
5.思而不学则殆(古义:有害。今义:危险、几乎)
6.饭疏食饮水(古义:粗劣。今义:疏通,疏散)
7.饭疏食饮水(古义:冷水。今义:无色、无味、无臭的液体,包括冷、热水。)
8.匹夫不可夺志也(古义:普通人,男子汉。今义:无学识,无智谋的人。)
词的活用,有几个?
共7个
词的活用:
1.学而时习之(时,按时,名词作状语)
2.吾日三省吾身(日,每天,名词作状语)
3.温故而知新(故:学过的知识,旧知识,新:新的理解与体会,都是形容词作名词)
4.传不习乎(传:老师传授的知识,动词作名词)
5.饭疏食饮水(饭:指吃饭,名词作动词)
6.回也不改其乐(乐:以......为乐趣,意动用法)
代词
?个
你能说出本文有多少个”代词”字吗?
一词多义
文言代词:3个
吾日三省吾身。
吾,人称代词,我。
学而时习之。
择其善者而从之……。
之
之,代词。
仁在其中矣。(它的)
择其善者而从之……(他人)
其
代词。
而
?个
你能说出本文有多少个”而”字吗?
一词多义
(连词)
博学而笃志
切问而近思
而
并列2个
学而时习之。
温故而知新。
其不善者而改之。
择其善者而从之……
人不知而不愠。
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而
承接
4个
转折5个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曲肱而枕之
不义而富且贵……
而
修饰
8个
文言虚词:
一词多义
为人谋而不忠乎。
可以为师矣。
为
为,替。(wèi)
为,做,当作。
(wéi)
人不知而不愠。
温故而知新。
知,了解。
知道,得到,懂得。
知
于我如浮云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对于
在
于
特殊句式
倒装句?
贤哉,回也
省略句:
1.可以(之)为师矣(介词“以”后面首略宾语“之”,代“温故而知新的人”)
2.人不知(之)而不愠(动词“知”后面省略宾语“之”,代“自己”)
3.(择)其不善者而改之(句首省略了动词“择”
想一想:
一词多义,我们归纳了几个字?
你能举例吗?
本文古今异义字有几个?
本文通假字有几个?
本文有几个词有活用现象?
文中出现的成语有几个?
8个
4个
2个
11个
3个
再 见
富安中学刘瑛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2、吾日三省吾身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4、温故而知新
5、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6、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同“悦”,愉快。
多次进行自我反省
罔: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殆:疑惑
《论语》巩固训练——解词
故:旧的知识
笃:忠实,坚守
逾:超过,越过
学而时习之
温故而知新
择其善者而从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
一词多义
一词多义
而
表承接关系
表承接关系的“而”字共有4个
人不知而不愠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知识归类
一词多义
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表转折关系
表转折关系
表转折关系的“而”字有五个
表并列关系
而
五个
记住了吗?
知识归类
知之为知之
是知也
动词:知道
通“智”,智慧
为人谋而不忠乎
知之为知之
仁以为己任
可以为师矣
项为之强
介词:替
动词:就是
动词:当作
动词:当
连词:因为
1.为
2.知
人不知而不愠
动词:了解
一词多义
诲女知之乎
动词:明白,认识
温故而知新
故时有物外之趣
名词:以前的,旧的(知识)
连词:因此,所以
4.故
知识归类
仁以为己任
可以为师矣
徐喷以烟
介词:把
介词:凭借
介词:用
3.以
5.之
学而时习之
然后知松柏之后凋
见藐小之物
代词,它,学到的东西
“取独”
助词,的
一词多义
知识归类
见贤思齐焉
三人行,必有我
师焉
语气助词,不译
兼语:于之,在其中
8.焉
9.其
择其善者而从之
其恕乎
代词,他们的
语气词:也许,大概
一词多义
6.行
三人行
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动词:走
动词:奉行
辛苦拉!调整一下,继续!
知识归类
然后知松柏之后凋
这样,以后
5.然后
可以为师矣
可以凭借
吾日三省吾身
泛指“多次”
3.三
4.可以
数词“三”
“可以”
“然后”
有朋自远方来
志同道合的人
6.朋
朋友
古今异义
1.是知也
2.不亦说乎
3.诲女知之乎
“知”通“智”,智慧聪明
“说”通“悦”,高兴
“女”通“汝”,你
你能说出本文有哪几个通假字吗?
通假字
想一想
告诉你:六个
本文有几个词有活用现象?
词类活用
1、传不习乎
2、见贤思齐焉
3、温故而知新
4、学而时习之
5、吾日三省吾身
每天。
动词作名词。传授的知识。
形容词作名词
指德行优秀的人、贤人。
旧的知识,新的知识。
名词作状语。
时常。
五.古汉语句式。
1.判断句:
2.倒装句:
3.省略句:
是知也。【 “也”表判断语气】
之
仁以为己任
可以为师矣
以仁为己任
可以( )为师矣
你能举例说明吗?
都记好笔记了吗?
《论语》全书今本485章左右,课文所选的十则主要是语录体,若干章为一篇,每篇从第一句话中抽二至三个字作篇名,题注里提到的《学而》《为政》《里仁》《述而》等,都是篇名。清朝时有个故事:文学家毕沅在陕西当巡抚,一天到庙里住宿,看一位和尚在念经,就问他:“一部《法华经》共有多少个‘阿弥陀佛?’”和尚说:“我是个蠢人,不知道这个。大人是天上文曲星,聪明得很,一定知道一部《论语》有多少个‘子曰’吧?”毕沅也答不出。因为“子曰”实在太多了,谁也没有统计过。
过去有句俗话“之乎者也矣焉哉,七字安排好秀才”。这七个字都是最常见的文言虚词,学习中要加以比较、品味。
悄悄告诉你
各显身手
1.在本文论述的教育思想中,你认为最有价值的是哪一点?为什么? 2、从文中找出自己最喜欢的成语、格言和警句,说出理由,注明出处、含义,并制作读书卡在班上交流展览。 3、在学习生活中,你在哪一方面做得最不够,今后有何打算?
你喜欢哪一则?你觉得
哪一则对你启发最大?
写一写
读进心灵,读出智慧
胡嘉悦的座右铭:“见义不为,非勇也!”
以前,我把敢于和老师顶嘴当作勇敢;把敢于当众挥动拳头当作勇敢。而读了《论语》,我才懂得,对老师家长的忠言,我漠然置之,是多么的无知;当我把拳头砸向同学,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是多么的可耻!一个真正勇敢的人,一定是一个正直有良知的人。
张金梅的座右铭:“己所勿欲,勿施于人。”
“己所勿欲,勿施于人。” 原出《论语 卫灵公篇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宽容是一种美德,她让人与人之间,少一份仇怨多一份关爱;宽容是一种境界,她能帮助人克服自私与狭隘,具有海纳百川的大度胸怀;宽容是一种智慧,她让我懂得了要像对待自己一样对待他人。
小组分工,合作学习。人人参与,人人发言。
1、我们我们小组合作学习《论语》第8则,这则要解决如下几个关键字的解释,请大家做好笔记。
2、其中对这几个字(或这个句子)要特别注意:(注意六大板块的解决)
3、全句这样来翻译比较好:
4、这则主要讨论的是关于( )方面的问题。
分工:唐铭雪组:8则 雷铭尧组:9则 詹和玺组:10则
朱雅琪组:一词多义:而3个(本则) 可以3个(全文)之
夏旻懋组:一词多义:行2个(全文) 知4个(全文)
古今异义:然后 以为
张诗雨组:一词多义:其2个(全文) 通假字、
词的活用。特殊句式:1句。成语:3个。
小组分工,合作学习
人人参与,人人发言
2、谢谢你。如果同学们有疑问,也请提出来。(如果没有,就算了)我们认为,这则学习,要解决如下几个关键字:,(本小组的同学分工解答)对“其”这个字,我们查了《古汉语字典》,里面有这样几种解释,1、2、3、我们觉得作代词,解释为“他的”比较恰当。
3、其中对这几个字(或这个句子)要特别注意:(注意六大板块的解决)
4、全句这样来翻译比较好:
5、这则主要讨论的是关于( )方面的问题。
6、我们小组发言完毕。谢谢大家。
1、我们小组的任务是合作学习《论语》第8则,我们对“士”的解释没有弄懂,请老师同学帮我们解答这个疑问。
我们小组的任务是归纳一词多义,我们负责归纳“而”“之”“其”“以” 这四个字。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 谓之
‘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
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以何,为什么
叫做
聪明
以……为耻
=以是,因此
5.
理解:讨论正确的学习态度:
勤奋好学,谦虚好问
下一则
返回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
不倦,何有于我哉!”
记
厌倦,满足
疲倦
=于我有何哉
对我来说有哪一样呢
6.
理解:讨论正确的学习方法和态度:
默记成诵,积累知识,
好学不止,热情教导。
下一则
返回
子曰:“ 知 之 者 不如
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对待任何学问和事业)
的人
比不上
爱好
喜爱
以……为乐
认为……是乐趣
8.
懂
下一则
返回
理解:讲学习态度(要好之、乐之)
唯会寻学习乐趣,方能学大成.
9.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 斯夫,
不舍昼夜。”
河流
(时光)流逝
像
这
代河水
舍弃
下一则
返回
一寸光阴一寸金,逝者不可追,
要珍惜宝贵时光。
理解:讲学习态度
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
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10
曾经
睡觉
用来
返回
理解:讨论正确的学习方法:
亲身实践胜于呆坐空想.
好处